司法考試民法知識點
A. 司考真題多維講解:民商事法律制度內容簡介
《司考真題多維講解:民商事法律制度》內容簡介如下:
一、內容範圍 民法:該書詳細講解了民法相關的法律制度,包括但不限於物權、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等方面的內容。 商法:涵蓋了公司法、合夥企業法、證券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商法領域的核心知識點。 民事訴訟法:對民事訴訟程序、證據規則、強制執行等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
二、書籍特色 多維講解:從答案、考點分析、命題思路、常見錯誤、法條導讀和重要警示等多個維度對真題進行深度剖析,幫助考生全面理解題目背後的法律邏輯。 整合資源:整合了「考點」、「法條」與「真題」,實現三者合一,方便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查找和對比,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能力:旨在培養考生靈活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通過多維度的講解和練習,使考生能夠更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解題能力。
三、學習輔助 同步學習進度:該書以分冊形式包裝,與學習進度同步,方便考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相應的內容進行復習。 提升復習效率:通過多維度的講解和練習,幫助考生快速掌握重點難點,減少無效學習時間,提升復習效率。
綜上所述,《司考真題多維講解:民商事法律制度》是一本內容全面、講解深入、實用性強的司法考試輔導書籍,適合廣大司法考試考生使用。
B. 司法考試民法考哪些重點
民法歷來是司法考試中的所佔分值最多的科目,2007年司法考試中民法就佔到了97分之多專,故有「屬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說法。民法內容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全面理解並融會貫通。司法考試考查的比較全面,但還是有重點可循,而且這些重點在歷年的考試中反復考查。
民法總則部分,主要集中在意思表示、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訴訟時效、代理、特殊侵權等重點內容。物權法的重點主要包括物權變動、物權的效力、共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合同法中,重點是要約規則、締約過失責任、合同的效力、買賣合同和贈與合同等。婚姻法主要集中在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承擔,繼承法集中在遺產的分配這一重要考點上。知識產權法在14分左右,《著作權法》是重心,試題難度也最大。當前的知識產權法命題越來越集中於侵權行為的認定。《著作權法》還易於考核權利主體、合理使用和權利內容。《專利法》易於考核專利的新穎性,《商標法》易於考核商標的構成條件。由於知識產權法愈來愈側重理論考查,試題幾乎都是擬制的案例,考生僅僅靠復習法條是絕對行不通的。建議在全面了解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認真閱讀教材或接受培訓和輔導。
C. 司法考試民法重要考點:專利侵權行為
司法考試網為您整理提供了司法考試民法重要考點:專利侵權行為,關於民法的相關聯系我們都不陌生,因為從某種角度上說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那麼關於民法專利權制度相關的知識點你記住了多少?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由於發明創造是一種智力成果,因此保護范圍只能通過權利要求確定。
1、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以權利要求內容為准」指以權利要求書中明確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所確定的范圍為准,也包括與該必要技術特徵相等同的特徵確定的范圍。
△「等同特徵」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徵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並且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聯想到的特徵。
2、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准,簡要說明可以用於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要受到產品類別的限制,即只能是同類產品才屬於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題例】(08·卷三·單· 24)
二、專利侵權行為的概念
1、概念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
2、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三、專利侵權行為的類型
1、直接侵權行為的形態。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
(1)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滲譽;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叢喚段專利的行為。,具體包括:
A、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非專利權人在自己為生產經營目的而製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的非專利產品上擅自標鏈則註上他人專利標記和專利號的行為。
B、在廣告宣傳中擅自使用他人專利號的行為,而誤導他人的。
C、在合同中擅自使用他人專利號,誤導他人的。
D、偽造或者變造他人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2、間接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所謂間接侵犯專利權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主要包括下述兩種:
(1)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於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於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
(2)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託、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給他人使用的行為。
△此時受讓人若利用了該項專利技術製造了專利產品,那麼受讓人和轉讓人構成共同侵權,要承擔連帶責任。
(3)其他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權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三、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
1、停止侵害
2、損害賠償:
(1)能夠證明實際損失的以實際損失為准
(2)不能證明實際損失的以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為准
(3)若上述兩種都不能證明的則由法院參照專利實施費自由裁量
(4)依照前兩種情形請求損害賠償的,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3、專利權的訴訟時效。
侵犯知識產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算,專利權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該專利權仍在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害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自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題例】張某2002年1月經申請獲得了某項專利權,趙某在未經其許可的情形下一直從2003年3月1日起就製造該專利產品,張某一直沒有起訴,直到2006年12月1日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趙某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其自2003年3月1日起的損失。問是否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能得到支持。對於損害賠償的要求法院只能支持自2004年12月1日起至現在這兩年期間的損害予以賠償,在此之前的損害賠償不予支持,因為已經過了訴訟時效。
4、在提起侵權之訴前權利人所可以採取的臨時措施。《專利法》第61條。
《民事訴訟法》第93-96條和第99條的規定:
(1)可以在訴前請求法院責令停止侵權行為,被稱作訴前禁令,在民事訴訟法上則被稱作訴前行為保全或者先予執行。
(2)可以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3)訴前證據保全。
(4)無論是訴前財產保全還是訴前證據保全均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相關部分的規定。
D. 司法考試民法題
乙應當對甲的損失負責
首先,判斷甲乙雙方的買賣合同法律效力如何。
乙具有欺詐的意圖和行為,在明知牛有病的情況下,故意作出牛無病的虛假陳述。
甲作出購買的意思表示與甲的欺詐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甲在認識層面上,對牛是否有病是不清楚的;在決定層面上,促成其購買的原因有二個,一是乙的無病的陳述,二是價格便宜;所以乙的虛假陳述與甲的購買決定之間,具有相當程度的因果關系,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
法律的價值判斷。公平、誠實信用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於乙的欺詐行為,法律是持否定態度的,合同法明確規定了欺詐構成合同可撤銷的原因。對於甲貪圖便宜的心態,法律是不否定的,因為任何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但與此同時,甲是否盡到了理性人必要的注意義務,在交易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時,甲注意義務的界限在哪裡呢?甲的注意義務的界限就是詢問乙否牛有病,在乙做出了牛無病的陳述時,甲已經盡到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因為民法的誠信原則要求乙應當作出與事實相符的陳述。
綜上,在乙具有欺詐的行為,甲又盡到了必要的注意義務,雙方的買賣合同構成了欺詐,因此,屬於可撤銷的法律行為,甲可以要求撤銷該合同,雙方各自返還。案例中未提到甲對牛的死亡是否有過錯,就排除了這一情形,因此,對甲的損失,乙應當負責,但合同撤銷後的處理,還涉及其他問題,如利息、甲使用牛三個月、還可能有甲為牛治病支出的費用等等,因為案例中未給出相關信息,所以無法深入分析,但最主要的處理是乙返還500元,甲返還死牛。
其次,可撤銷合同,應當在1年內行使撤銷權,此為法定期間,當事人不得自由約定,因此,三個月的約定不影響甲的撤銷權的行使。
BTW:這是司法考試的題嗎?作為司法考試的卷四的案例分析的話,這題明顯不夠格啊。做為卷三的一個不定項選擇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