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廉潔司法文明

廉潔司法文明

發布時間: 2025-04-27 17:48:01

❶ 論述檢察官如何公正執法

檢察官作為執法的主體,就必須具備執法者應有的職業素質和修養。而檢察官的職業素質包括知識結構、法學理論基礎、執法水平和個人修養。

個人修養就是個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習慣的修煉和涵養,是個人經歷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個人修養包括道德修養、文化修養、黨性修養、職業道德修養等。

一、檢察官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必須加強自身文化修養。

所謂「文化」,是人文文化與科技文化各學科的總和。所謂「修」,乃吸取、學習,為的是打下知識體系的基礎。所謂「養」,是在「修」得的知識基礎之上的提煉、批判、反思乃至升華。

文化修養總的來說,則是對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學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獨立思考、剖析、總結並得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一種能力。只修不養,是只知道死讀書的獃子。只養不修,則是熱衷於主觀臆想的狂人。

具有較全面的知識體系,在學習中思辯,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就是文化修養的核心和標志。

檢察官的文化修養是一具長期的過程。

1、作為檢察官要加強學習,積累知識。

人文知識、科技知識、現代經濟知識、社會管理知識、法律法規知識都要廣泛涉獵和認真學習,不斷積累和豐富學科知識,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執法辦案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改變檢察官知識結構單一,只學習和注重法律法規知識而忽視人文、社科和現代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努力成為業務精通、學識淵博的專家型、復合型人才。

2、作為檢察官要在學習中不斷實踐、總結和提高。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和運用。在實踐中才能知道不足 ,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才能解決具體問題。通過實踐才能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發現不足,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反復過程,學以致用,不斷提升自身的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作為檢察官要通過學習加強自身的品行修養。

檢察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就要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現代執法理念,恪守「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職業道德規范。

忠誠就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事實和法律,忠於人民檢察事業,恪盡職守,樂於奉獻。忠誠是檢察官的政治本色。

公正就是崇尚法治,客觀求實,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覺維護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公正是檢察官的職業准則。

清廉就是模範遵紀守法,保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監督。清廉是檢察官的基本品德。

文明就是嚴格執法,文明辦案,剛正不阿,敢於監督,勇於糾錯,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文明是檢察官的工作作風。

4、檢察官文化修養的終極目標就是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檢察官公正廉潔執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建立於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上,它包括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物質觀、運動觀和時空觀。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還包括堅定的信仰和積極的行動。

作為檢察官就要樹立社會主義世界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時俱進,科學發展,並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的價值取向和對生活的態度。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

作為檢察官就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牢記宗旨,不辱使命,秉公執法,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辨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價值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作為檢察官就要樹立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崇尚法律、客觀求實、淡泊名利、執著追求,做一個維護社會公正正義的法律人。

二、檢察官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必須堅持基本的執法准則。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官,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過程中,就要堅持「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秉承公正、嚴格、規范、文明、廉潔的執法准則。

1、公正是執法的價值追求。

培根《論司法》中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公正是現代司法的根本追求和最基本原則。我國的憲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明確規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求我們執法者對每個公民都一視同仁,公正處理。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的後果就是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損害黨委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聲譽,導致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機關的強烈不滿,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大局,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2、嚴格是執法的基本原則。

無論是舊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原則,還是新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原則,都將嚴格執法作為基本的法治原則。

嚴格執法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遵從法律規定。在執行法律時,必須堅持有法可依,也就是以法律為依據。法無明文規定不違法,執法必有據。二是嚴格執行法律規定。在具體適用法律時,既不對法律條文規定進行隨意擴充,也不對法律條文規定任意限制,必須堅持立法本意。要准確把握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界限,正確適用法律,該寬則寬,當嚴則嚴,絕不允許將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加以處罰,也不允許將犯罪降格為違法而處理。

3、規范是執法的最大保障。

只有規范才能促進公平公正。規范就是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方法、步驟、時限等開展執法辦案和刑事訴訟活動。規范包括程序規范、行為規范和語言文字規范等。

程序規范就是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開展執法辦案活動,不得變通或者省略某個訴訟程序或環節。作為檢察官就是要遵循《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規則》和《檢察機關執法辦案工作基本規范》的規定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

行為規范就是執法辦案行為要遵循法律法規等禁止性規定,不得損害當事人的權益,損害檢察機關的形象。具體地講,就是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中紀委、中政委、高檢院有關執法辦案的禁止性規定,如嚴禁暴力取證、違法使用偵查措施,執行「八要八不準」、「九條硬性規定」、「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八項禁令」等。

語言文字規范就是文明用語、規范用語、專業用語和准確表達。在執法辦案中,不得語言粗俗,對當事人進行人身侮辱;不得詞不達意,導致歧義和費解。在製作法律文書時,要正確引用法律條文和使用專業術語,准確表述有關事實和證據。

4、文明是執法的根本要求。

文明與野蠻是相對的。文明執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理念,在執法中充分尊重人權,尊重法律和遵循執法程序,客觀公正處理案件。文明總是伴隨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同時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司法在進步,文明更是成為現代司法的必然要求。封建司法制度中的暴力與野蠻,在歷史長河中幾乎滌盪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和理性。但在現代司法中,總是有人或多或少地將暴力與野蠻運用於執法辦案中,這不僅僅是司法陋習,更是對法律和人權的無視。作為檢察官,就要尊重法律、尊重人權,公正文明執法,理性平和執法。

5、廉潔是執法的職業操守。

「公生明廉生威」,是明清許多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銘,這也應成為我們法律人的畢生信條。作為檢察官,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中,不僅要公正執法,更要廉潔執法。廉潔是檢察官的基本品德,也是職業操守。恪守清廉本色,方能公正執法。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的結果就是對法律的褻瀆,必然導致司法不公。作為檢察官就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不講私情,不枉法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忠誠之心,護法律之威。

三、檢察官文化修養與公正廉潔執法的關系。

文化修養是檢察官公正廉潔執法必備的基本素質。

執法活動是一個適用法律、審查判斷證據並運用邏輯推理得出結論的復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還要涉及其他社科知識,如刑事科學技術、偵查學、心理學、邏輯學等。這些知識就需要我們的檢察官通過日常的學習來積累,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如果我們的檢察官不加強學習,掌握執法辦案必備的知識、理論、技能,不通過自身的文化修養提升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具備基本的執法辦案能力,當然也就不可能執好法、服好務了。

文化修養是檢察官公正廉潔執法的基本保障。

文化修養是個人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檢察官通過文化修養,不僅提升了其分析、判斷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在文化修養中確立和完善了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了人生道路方向,明白了做人的原則道理,讓自己明是非、辨真假、知廉恥、守禮義、講誠信,堅守道德和法律底線,確保公正廉潔執法。

公正廉潔執法促進檢察官加強文化修養。

作為檢察官,必須增強法律、文化等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精通法律、高質辦案的專才,善於溝通、辦事公道的通才,精力旺盛、智勇雙全的幹才。為此,檢察官就要堅持學習,增強法律素質。要積極參加各種業務、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立足職能服務發展能力、審查證據打擊犯罪能力、發現線索突破案件能力、敢於監督糾正違法能力、注重調研開拓創新能力。要加強自學,不斷充電,增強文化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少交際,多讀書,把學習現代經濟、科技以及文學、哲學、歷史、藝術等作為本分,憑借廣博知識,在各種法律關系、非法律問題錯綜交織的檢察活動中理出頭緒,正確處理案件,解決具體問題。

公正廉潔執法是提升檢察官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

公正、嚴格、規范、文明、廉潔的執法准則,就要求我們的檢察官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檢察官在執法辦案過程中就必須要學習相關的知識、法律、制度、准則及其立法精神、法制歷史、法律淵源、文化背景等,以法律和制度來規范執法活動,以紀律和規章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既促進了檢察官的學習,也提升了自身的修養。因此,公正廉潔執法也是檢察官加強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

文化修養與公正廉潔執法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檢察官在執法辦案中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必然促使我們的檢察官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總結執法辦案的經驗教訓,這既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周而復始,不僅提高了執法辦案水平,也加強了自身的文化修養。


❷ 檢察幹警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A 堅定理想信念 忠誠檢察事業

檢察官職業道德的基本准則就是「忠誠、公正、清廉、文明」。這八個字涵蓋了對檢察官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內容廣泛、內涵深刻。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民族軀體中永不泯滅的鈣質,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幹警,更是需要這樣的鈣質!一個民族是需要一種精神的,沒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一個頹廢的民族、軟弱的民族!唯有這生生不息的責任感、使命感,才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倒的旗、不斷的根、不滅的魂!

一、鑄忠誠品格,樹堅定理想

忠誠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的基礎和原動力。缺乏忠誠,檢察事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忠誠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檢察職業道德的核心,更是檢察機關每位黨員必須秉承的黨性原則。忠誠就是要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檢察制度,始終保持檢察隊伍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上的純潔,忠誠於檢察事業。檢察官應當勤於實踐,在豐富多彩的檢察實踐中錘煉良好的職業品格。一是在檢察業務工作中錘煉自身的職業品格。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檢察官要自覺加強修養,潛移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品格。二是在本職工作中養成自身的職業品格。檢察官要使「忠誠、公正、清廉、嚴明」的檢察職業道德內化於心,在日常檢察工作中做到常修為檢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三是在檢務公開中檢驗自身的職業品格。依法公開檢察執法、辦案工作,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讓人民群眾來檢驗和評定檢察官的職業品格。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張耕曾說過: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遙遠的,而是具體的、現實的,具體體現在對本職工作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上,體現為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同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結合起來,不能高談闊論,脫離實際。對檢察幹警來說,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檢察工作,履行好法監督職能。

二、行清廉之路,做文明之人

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要保持權力的清廉,必須對權力實行嚴密有效的監控和制約,遏制和消除一切權力異化和腐敗現象,實現權力主體清正廉潔,從而樹立在全社會的良好形象。承擔反腐敗重任的檢察機關首先應抓好自身反腐敗工作,這是推進司法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勢下更好地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重要保證。檢察機關作為執法機關,必須模範地遵守法律,依法辦案;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只有自身過得硬,才能監督別人嚴格執法,己不正,焉能正人?「為人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神不驚」,但凡清官,都非常地堅信這句古老的中華民諺。因而不管反腐敗的形勢多麼嚴峻、風聲多麼緊張,都可以街頭巷尾閑庭信步,可以起居有序出行無憂。做人如此,一個單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行得端走得正,誰也不會無端地來騷擾。所到之處,人們都真誠地送上一片清廉的贊譽,尊敬有加。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這既是刑事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開展一切檢察工作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直接體現。我們要在辦案過程中堅持群眾路線,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取得群眾的支持和幫助。同時,要把我們的一切活動置於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中,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法虛心接受人民群眾的批評與建議,接受人大、政協和新聞輿論的監督。這樣才能行清廉之風,辦文明之案。

三、強公正理念,硬監督職能

堅持以「業務建設為中心,隊伍建設為根本,改革創新為動力,基層建設為重點」的工作思路。如何做到公正執法,監督並舉呢?要求我們始終堅持把檢察機關的公務行為置於陽光之下,置於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中,不斷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1、將檢察職權向社會公開。把與檢察職權相關的、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等有關的活動和事項,向社會和訴訟參與人公開。採取召開會議、設置專欄、製作掛圖、印發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將檢察機關的性質、任務、職權、內部機構設置及工作職能、活動原則、工作制度、規程和要求等向社會公開。

2、將辦案程序向訴訟參與人公開。實行自偵案件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申請取保候審審查,公訴案件庭審前證據開示,民事行政案件公開審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視察檢察工作等制度。依法准確適用逮捕強制措施,認真落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義務告知制度,保障律師依法行使為訴訟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的權利,切實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轉變執法觀念和方式,創新偵訴協作機制,提高公訴人綜合素質。

3、將控告申訴檢察工作向上訪群眾公開。堅持正副檢察長「接待日」制度,進一步強化文明接待,為當事人提供優質服務,做到「三聲四心五到位」。即進門有迎聲、詢問有答聲、解決問題有回聲;接待來訪熱心、聽取訴求細心、解答問題耐心、處理問題公心;服務意識、責任意識、領導帶頭、排查回訪、工作落實到位。

❸ 政府機關有協助律師的義務嗎

鎮政府機關沒有必須要配合律師調查案件的義務,更何況案件與鎮政府無關。
個人的家庭情況以及就業情況屬於個人的私有資料,有些內容可以牽涉到個人的隱私,不要說鎮政府可以不予律師配合,就是鎮政府本身在沒有合理理由的前提下都無權查詢個人的私有資料。
發律師函與直接去咨詢的效果是一樣的,鎮政府完全可以不與理睬該律師函。
《律師法》第30條規定:「律師參加訴訟活動,依照訴訟法律的規定,可以收集、閱讀與本案有關的材料,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會見和通信,出席法庭,參與訴訟,以及享有訴訟法律規定的其它權利。」
第34條:受委託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事務所介紹信和律師執業證書,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律師調查取證權利無法定強制性,實際操作很難。 律師的法定身份是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員。由於你說的調取個人的私有信息,必須經過北調取部門的批准或同意才可以。
在司法人員調查取證時,證人或者有關單位和個人是無條件的配合,這不是因為證人有多高的法律意識,關鍵是司法者象徵的是一種「國家公權力」;相比之下,律師調查取證時,證人或者有關單位和個人一是往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二是對律師無所畏懼,導致律師調查取證權不能實現。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❹ 司法作風包括哪些

司法作風主要包括司法公正、司法廉潔、司法為民以及文明司法等方面。


1. 司法公正:這是司法作風的核心內容。它要求司法人員在工作中保持中立、客觀、公正的態度,確保法律適用於所有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時,裁判結果應當公正合理,符合法律原則和精神。


2. 司法廉潔:廉潔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司法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拒絕任何形式的腐敗和利益交換。他們應當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以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公信力。


3. 司法為民:司法工作最終要服務於人民群眾。司法作風應當體現人文關懷,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司法人員應當積極履行職責,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增進群眾對法律的理解和信任。


4. 文明司法:在司法過程中,要求司法人員文明執法、文明辦案。他們應當尊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遵循法定程序,避免粗暴執法和濫用職權的行為。同時,司法作風還應當體現現代文明的氣息,推動司法工作與時代同步發展。


總之,良好的司法作風是確保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以上就是對司法作風的簡要解釋。

熱點內容
司法廳政審 發布:2025-04-28 02:41:35 瀏覽:690
立法界定 發布:2025-04-28 02:40:52 瀏覽:76
合同法中顯失公平 發布:2025-04-28 02:30:19 瀏覽:419
滿16周歲未滿18勞動法要求 發布:2025-04-28 02:26:28 瀏覽:358
勞動法關於分公司撤銷 發布:2025-04-28 02:13:31 瀏覽:598
經濟法中的事件 發布:2025-04-28 02:04:17 瀏覽:532
廚房員工規章制度18則 發布:2025-04-28 02:03:39 瀏覽:29
方俊律師 發布:2025-04-28 01:56:39 瀏覽:342
法學論壇投稿 發布:2025-04-28 01:56:38 瀏覽:744
雞西畢律師 發布:2025-04-28 01:39:24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