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通過意味著什麼
A. 民法典影響我們生活哪些方面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在體例上共建立了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7編,尤其強調人格尊嚴、人身自由。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可參考的法律條例。民法典告訴我們有哪些自由,又應當受到哪些限制,讓我們在維護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時能更好地協調與他人的利益。
二、民法典意味著什麼?
1
意味著民法之重要
新中國第一部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實施的婚姻法,民法典又以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身份降生,足見民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民法以平等、自由、公平、誠信為基本價值追求,通過主體制度、權利制度、行為制度和責任制度,為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確立基本准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2
意味著我國民事立法進入了新階段
民法典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民法體系化整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民法典繼往開來,既繼承了世界源遠流長的民法傳統、博大精深的民法理論,又吸收了中國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改革開放的實踐積淀和學術養分,還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留有餘地;既回應中國的問題,也為世界民法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
意味著我國法治建設踏上了新征程
法治是良法之治。民法典的出台,使得我國民事立法在科學性、明確性、統一性、公平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快速提高了我國民事立法質量,為市場經濟法治建設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礎,也為我國其他領域法律體系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三、民法典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民法典的編纂全面總結了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
B. 民法典有什麼重大意義
民法典的立法意義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只有充分保護私權,才能全面保障和維護公民的切身利益,並有利於規范公權。
民法典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匯編,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新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反映出一個民族對生存發展民生關鍵問題的基本立場。縱觀世界法制發展史,那些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形成的,凝聚起這一時期社會發展要求的廣泛共識。
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中國立法進程的重大工程
民法典編纂過程龐大而復雜,「編纂」意味著跟現行的民法單行法相比,民法典的內容並不是推倒重來,更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單行法基礎上的修正完善,根據時代的發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的編纂,先後10次公開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總共有425600多人參與提意見,提出的意見總數達102萬條。除了公開徵求意見,立法機構還面向各地方發函廣泛徵求意見。
C. 民法典有什麼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依據《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網頁鏈接的詮釋的意義有: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第一,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第二,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
「法與時轉則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三,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及有關法律規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准。要加強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和監督指導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民法典專業性較強,實施中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要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務實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第四,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專業術語很多,要加強解讀。要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第五,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民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
D. 民法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八千多條是有法律效力的,因為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當中明確地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實施之後是由相應配套的司法解釋予以具體的實施的,這就意味著具備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總則》同時廢止。
E. 2021年中國步入「法典化」時代,這意味著什麼
2021中國新民法典的實施有著重大意義
2021種中國實行新民法典有著重大意義,意味著中國進入了新的法制時代,國內法律體制更加健全,中國朝著社會主義新時代全民小康水平又邁進了一大步,這部法典關系著每一位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過程,作為新時代公民,我們應熟悉這一本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