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第164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編總則第一章基本規定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昌凱納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第十條耐沒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孫譽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第二節監護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② 請求權基礎
請求權基礎系指能夠支持一方當事人得向他方當事人有所主張(物之交 付、所有權移轉、支付價金、賠償道歉等)的法律規范。
「請求權基礎」方法的出發點是對案例提出如下問題,即「誰得向誰依據什麼請求什麼?」(Wer will was von wem woraus?)分析言之:
(1)「誰向誰」(Wer von wem)。請求權是相對權,在回答問。請求權是相對權,在回答問題時須明確權利人針對哪一個義務人主張請求權。
(2)「請求什麼」(Was)。這一步是審查當事人主張要求什麼,例如支付買賣價金、損害賠償、返還原物等。
(3)「依據什麼」(Woraus)。權利人主張的內容須以某個法律規范為基礎,能夠確立請求權的法律規范稱為「請求權基礎」。請求權基礎包括構成要件(T)和法律效果(R)兩個部分。構成要件是適用該法律規定的前提條件,由數個要素組成(可分解為t1,t2,t3……)。法律效果是滿足構成要件後得出的後果,一般對應著請求的內容。
1.案例事實的核心
2.糾紛的類型
(1)確認之訴:
確認之訴有肯定確認之訴與否定確認之訴之別,分別用以確認法律關系之存在或不存在。
確認之訴的實體規范基礎如:
須遵循如下三個步驟:請求權是否產生?請求權是否消滅?請求權是否可執行?
首先,從積極方面考察,案件事實是否符合(假定)可運用的請求權基礎。如果請求權基礎構成要件的每一要素都獲得滿足,可以判定請求權成立。
其次,從消極方面審查,案件事實中有沒有權利產生障礙的抗辯事由(權利阻卻之抗辯),例如當事人無行為能力(《民法總則》第20條)、意思表示無效(《民法總則》第146條)、合同不成立或被撤銷(《合同法》第58條 【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附生效條件的法律行為條件未成就(《民法總則》第158條)等。
審查有沒有導致已經產生的請求權發生消滅的後果,即考慮權利毀滅之抗辯。毀滅抗辯的主要事由有:(1)清償、代物清償;(2)提存;(3)抵銷;(4)免除;(5)混同。(6)不可歸責於債務人或雙方當事人的給付不能;(7)撤銷權的行使;(8)權利不當行使,如權利失效。
審查有沒有阻礙請求權執行的事由,即權利障礙之抗辯(私法上的抗辯權)。抗辯權須被告主張才可適用,例如訴訟時效抗辯權(《民法總則》第192條第1款)、同時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6條)、人身性給付或履行費用過高之抗辯權(《合同法》第110條第2項)等。
(1)合同請求權
合同請求權可分為原初的給付請求權和次生的救濟性請求權。前者例如《合同法》第60條第1款的履行請求權,《合同法》第135條的買受人交付標的物並轉移所有權的請求權、第159條的出賣人價金請求權。後者例如《合同法》第107條的實際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損害賠償請求權,第111條的瑕疵擔保請求權,《合同法》第97條規定解除後恢復原狀、損害賠償請求權,以及《合同法》分則規定具體合同的違約救濟請求權,於此不一一枚舉。
(2)類合同請求權
如果合同未成立或無效、被撤銷,但當事人基於締約磋商應盡到照顧、保護締約對方權益的義務,若有違反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由於其接近合同請求權,因而緊隨其後予以審查。
根據我國現行民法,類合同的請求權例如:《合同法》第42條規定締約過失請求權,第43條規定締約中違反保密義務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合同法》第58條、《民法總則》第157條規定合同或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後,發生返還財產、折價補償、損害賠償等請求權;《民法總則》第164條第2款規定的代理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權益,被代理人向二者主張連帶責任的請求權;《民法總則》第171條第3款規定的無權代理人因代理未被追認時,善意相對人得請求其履行債務或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無因管理請求權
(4)物權請求權
(6)不當得利請求權
依據何種法律規范,請求什麼
1.主給付請求權:履行請求權
出賣人的基本義務 :《合同法》第135條【出賣人的基本義務】
買受人的基本義務 :《合同法》第159條【買受人的基本義務】
2.次給付請求權
解除的效力 :《合同法》第97條(判例(一)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 :案由: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審結時間為2009年12月15日;判例(二)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提字第137號民事判決 :案由:聯營合同糾紛,審結時間 2010年4月15日)
瑕疵履行 :《合同法》第111條【瑕疵履行】
承受人權利 :《合同法》第155條【承受人權利】
締約過失 :《合同法》第43條【保密義務】
無權代理 :
無因管理 :《總則》第121條
停止侵害請求權:
排除妨礙請求權:
妨礙預防請求權:
《物權法》第34條:無權佔有動產及不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1)《民法通則》第二十五條: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2)《物權法》第109條: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物權法》第114條: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參照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文物保護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物權法》第219條第1款: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
(4)《合同法》第194條: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5)《擔保法司法解釋》第87條:因不可歸責於質權人的事由而喪失對質物的佔有,質權人可以向不當佔有人請求停止侵害、恢復原狀、返還質物。
不當得利:《總則》第122條
【資源】
1. 朱曉喆 | 請求權基礎案例研習方法導論_法律 (sohu.com)
2. 締約過失責任糾紛請求權基礎、法律適用及權威案例_騰訊新聞 (qq.com)
3. 王澤鑒:請求權基礎、法之適用與案例研習 - 知乎 (hu.com)
4. 民法思維 王澤鑒 & 第四章 請求權基礎 (qq.com)
5. 最高法院法官:民法請求權基礎思維實例應用精解 (qq.com)
6. 《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第一、二章的讀書筆記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