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趙萬一商法

趙萬一商法

發布時間: 2020-12-16 18:26:08

㈠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研究生)怎麼樣

民商法學:2010年招生人數195-200人(2011年招生人數160-180人),2010年報考人數841人,復試分數線353分。復試上線人數為回:01民法學、答07醫事法學共109人02商法、09金融與保險法共77人,03、04、05婚姻家庭繼承法共18人,房地產法、勞動法各12人。最後錄取人數總共約190人,錄取比例為4.43:1 030105民商法學01民法學
02商法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704法理學150分
④808專業基礎C(民法總論50分、經濟法學50分(經濟法的一般理論、市場秩序法)、民訴總則50分)筆試專業課:

01研究方向:民法分論(含物權法、債權法)150分
02研究方向:商法150分 民商法學參考書:
《中國民法學》,李開國、張玉敏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民法》,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商法學》,趙萬一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修訂版;

㈡ 趙萬一的學術成就

1.《民法學教程》(教材。參編)1987年9月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 。
2.《企業破產法論》(專著。與顧培東、張衛平合著)1988年10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3.《訴訟法大辭典》(工具書。合著)1989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破產法教程》(法學統編教材。參編)199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5.《中國民法學》(教材。參編)1990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6.《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主編)1991年5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7.《國家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適度分離研究》(國家教委課題。專著。合著)1991年6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8.《證券法的理論與實務》(獨著。專著)1991年6月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總字數為23.2萬字。
9.《中國房產法的理論與實務》(主編。專著)1992年5月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10.《中國農村經濟法制研究》(專著。合著。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重點規劃課題)1992年11月重慶出版社出版。
11.《走向21世紀的中國法學》(專著。合著)1993年4月重慶出版社出版。
12.《商法原理》(教材。合著)1993年4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13. 《香港法要論》(主編。專著)1994年12月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14.《證券交易法教程》(法學統編教材。參編)1995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5.《破產法教程》(法學統編教材。參編)1995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6.《中國競爭保護法律制度研究》(獨著。專著)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20.8萬字。
17.《證券法學》(副主編)廣東經濟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18.《競爭法》(「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經濟法系列。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參編並統稿。)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9.《民法原理》(司法部成人高等法學教育通用教材,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0.《中國民法學教程》(教材。參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1.《法學大辭典》(國家「七五」「八五」出版規劃項目),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擔任辭書副主編、民商法學分卷主編,撰寫約30萬字。
22.《商法學》(主編。司法部法學統編教材)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23.《證券法學》(主編。司法部法學統編教材)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24.《商法學》(副主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幹課程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5.《精編法學辭典》(編委)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6.《證券法學》(主編),西南政法大學成人教育系列教材,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7.《商法學》(主編。全國重點政法院校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28.《競爭法》(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參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9.《商法學》(主編。教育部全國高等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審定教材)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30.《商法基本問題研究》(獨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字數34萬字。
31.《商法學》(主編。司法部法學統編教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2.《商法學學習指導》(合著。教育部全國高等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審定教材輔導資料)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3.《中國民法學》(教材、參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34.《商法》(主編。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必修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5.《現代法治理念與中國法律制度》(專著。合著)重慶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6.《民法的倫理分析》(專著、獨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29萬3千字。該書為西南政法大學建校50周年而推出的「西南政法大學學子學術文庫」之一種。中國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在台灣出版了繁體字本。
37.《商法學》(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該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之「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之一種。
38.《商法案例》(主編。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案例教學用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39. 《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專著、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撰寫兩章5.2萬字。
40.《公司法:國際經驗與理論架構》(論文集、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41.《商法》(合著,教材)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教學用書。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42.《淡薄明志——我的成長歷程》載於《山之魂海之韻——山東大學校友創業風采錄》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43.《商法課程隨堂測試》(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44.《證券法學》(主編)現代法學教材,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5.《獨立設置的政法院校綜合改革問題研究與實踐》(合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6.《商法學》(主編)(高等學校法學核心課程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版。 1.《論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與金平等合寫)《法學研究》1985年第1期。
2.《論所有權的權能》《法學季刊》1985年第2期。
3.《英國普通法上的留置權》《外國法學研究》1985年第3期。
4.《重慶市股份公司的現狀與趨勢》《經濟體制改革探索》1986年第1期。
5.《試論社會集資的法律調整》《中國法制報》1986年2月3日。
6.《經濟體制改革與農村家庭職能的發展變化》《中國社會科學未定稿》1986年第6期。
7.《建立適合我們經濟發展的新型法律觀》《法學季刊》1986年第4期。
8.《民法與社會進步》《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4期。
9.《區分收益權與受益權沒有必要》《政治與法律》1986年第5期。
10. 《論委託經營權》(全文約20000字。載於佟柔教授主編的《論國家所有權》一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
11.《我國民法中應確立物權制度》《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
12.《政治體制改革芻議》《探索》1987年第2期。
13.《人民調解制度與中國傳統文化》《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3期。
14.《試論技術引進的法律調整》《當代經濟》1989年第2期。
15.《民事訴訟時效制度初探》《河北法學》1987年第5期。
16.《法律手段在經濟運行綜合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6期。
17.《淺析破產法實施的文化—心理環境》《學習與探索》1988年第6期。
18.《對我國民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全文約2萬字)《四川法學》1989年第3期。
19.《無價證券透視》《中國社會科學未定稿》1989年第6期。
20.《<證券法>:讓股市有法可依》《西南經濟日報》1998年12月29日第1版。
21.《聚焦市場經濟中熱點法律問題》《重慶商報》1999年6月13日第2版。
22.《「法」緣解人生--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家趙萬一教授訪談》《中外交流》1999年第6期。
23.《法制之路任重道遠》《廣西日報。法制周刊》2000年9月20第5版。
24.《設立中公司的法律責任應如何承擔》《人民法院報》2002年9月6日。
25.《經濟法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現代法學》2002年第4期。約18500字。(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12期作為首篇文章全文轉載。)
26.《中國商事信用法律制度基本問題研究》(合著)《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7.《契約自由與公序良俗》(合著)《現代法學》2003年第3期)約18770字。(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
28.《對民法意思自治原則的倫理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約17000字。
29.《論民法的倫理性價值》《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約14000字。
30.《論民商法價值取向的差異及其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法學論壇》2003年第6期。約20000字。
31.《關於完善我國公司法的幾個基本問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32.《公司治理與投資者利益保護》載王保樹主編《21世紀商法論壇—投資者利益保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約29000字。
33.《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法律完善問題研究》(合著)《現代法學》2003年民商法學專刊。
34.《關於目前中國商法研究的幾個問題》日本廣島修道大學《修道法學》第26卷第2號。2004年2月27日發行。約27600字。
35.《對獨立董事制度功能的重新思考》(合著)《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59-166頁)。17000字。
36.《論公司經營權及其行使》《西南法律評論》2004年卷第一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第1-18頁)。約2萬字。
37.《公司資本制度研究——從商法價值取向的視角進行解讀、評判和重構》(合著)《中國商法年刊》(第3卷),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38.《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39.《財產權制度存在的基礎》(劉坤 趙萬一)《現代法學》2004年第5期第133-141頁。約22500字。(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5 年第2期(第58—67頁)全文轉載。
40.《商主體法律制度研究》(趙萬一 葉艷)《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5年第3期(第74-80頁)全文轉載。
41.《論有限公司出資轉讓的條件》《法學論壇》2004年第5期。
42.《關於完善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43.《論公司收購中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44.《中國大陸公司法完善問題的理論思考》(台灣)《全國律師》2004年11月號(第32-47頁)。約12000字。
45. 《股東表決權的限制與排除》《法制日報》2005年3月3日第9版<理論專刊.法學前沿>。1600字。
46.《公司取得自由股份制度法律問題研究》《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113-118)。約1100字。
47.《論民法的商法化與商法的民法化——兼談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基本理念和思路》《法學論壇》2005年第4期(28-33頁) 約11100字。
48.《醫療倫理範式的現實選擇》)《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19-22頁)約6000字。
49.《美國法的排擠式公司合並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44-50頁)約1300字。
50.《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其法律規制》《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7-23頁)。約1100字。
51.《借款擔保中擔保人的連帶責任應如何承擔》《法制日報》理論版《法律人專刊》2005年10月19日第9版。
52.《物權法對國家所有權的有效保護》《法制日報》「法學前沿.實務」2005年12月8日第10版。約3000字。
53.《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辯證思考》《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年第7期,第21卷。第502—503頁。
54.《「轉制」的關鍵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當代黨員》2005年第11期。第48頁。
55.《論公司的司法解散》《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第23—28頁。
56.《論我國反壟斷法的價值目標界定及制度架構》(合著)《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1期。第108—112頁。
57.《從民法與憲法關系的角度談我國民法典制訂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構》《中國法學》2006年第1期第117—127頁。約2萬字。
58.《有限公司股權繼承法律問題研究》(合著)《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第51-58頁。約11500字。(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2006年第六期第37—43頁全文轉載。)
59.《論我國法律碩士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3期第41—45頁。約6800字。
60.《民法與現代文明》《法制日報》2006。4。13(11)之文化隨筆。約2000字。
61.《反壟斷法中的合並控製法律問題研究》(合著)《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84—189頁。
62.《冷靜而理性地看待物權法中的爭議》《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三期第21-26頁。
63.《我國商業銀行破產法律制度構建的反思》(合著)《現代法學》2006年第3期第83—90頁。(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6年第8期第32—39頁全文轉載。)
64.《證券市場的「新老劃斷」—專家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法制日報》2006年5月22日第3版。
65.《我國民事主體結構的重構》(合著)《法學家》2006年第2期第86-92頁。
66.《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價值目標界定及制度架構》游勸榮主編《反壟斷法比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71-79頁。
67《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創新:中國資本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合著)。載於高晉康 談李榮主編的《開放條件下的中國金融法制建設》,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18——134頁。
68.《對完善我國短線交易歸入制度的法律思考》(合著)《法學論壇》2006年第5期,第67—72頁。
69.《公司經理權的界定及其在我國的法律完善》(合著)《商業經濟與管理》(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CASS、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2006年第9期第68—73頁。
70.《法律為什麼會受到非議》《法學家茶座》第1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第12-16頁。
71.《未成年人不宜作為公司股東》《法制日報》(周末)「公司法務」2006年12月31日第10版。
72.《論國家所有權在物權法中的特殊地位》《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第99—106頁。(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7年第4期第21-28頁全部文轉載)。
73.《公司捐贈法律問題研究》(合著)《公司法評論》2006年第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74.《從煙花爆竹的禁改限談法律對民俗的尊重》《法制日報》2007。2。27(第三版)2100字。
75.《物權法是對公民財產權的有效保障》《法制日報》2007。3。21(3)
76.《法科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知識》《法制日報》2007。4。1(13)
77.《公司捐贈法律問題研究》(合著)《公安法治研究——貴州警官職業學院》2007年第1期第23-29頁。
78.《從公權與私權關系的角度解讀國家徵收徵用制度》(合著)《華東政法學院學報》(全國百強社科學報,CSSCI來源期刊)2007年第2期第10-23頁。 (已完成課題)
1.《中國農村經濟法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重點規劃項目;
2.《國家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適度分離問題研究》國家教委「七五「規劃課題;
3.《中國競爭保護立法問題研究》(已獨立完成)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
(正在進行的課題)
1.獨立設置的政法院校綜合改革問題研究(國家教育部規劃課題);
2.證券交易中的民事責任問題研究(課題主持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02BFX010;項目類別:一般項目)。2002年立項。

㈢ 商法哪本教材編的好我國商法研究比較好的大學是哪所

  • 推薦主編來:趙萬一,源副主編:雷興虎、高晉康、阮贊林編寫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商法》。

  • 商法最好的是清華,有商法研究會會長王保樹、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慈蘊、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施天濤等大腕坐鎮,實力傲視群雄。

㈣ 商法 案例題

《商法案例分析》是2004年12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萬一。該書立足於中國的商法實踐,結合新法的理解與適用,對於一些典型的商法案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㈤ 民商法參考書目

1,不是這些嗎?《民法原論》馬俊駒、余延滿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比較民法學》專李雙元、溫世揚主編,武漢大屬學出版社1995年版《擔保法》陳本寒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商法學》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商法學》趙萬一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2,法學綜合是下面這些嗎?《法理學》李龍主編 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 周葉中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刑法學》馬克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秦前紅主編,2005年出版《行政法原論》周佑勇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國際法》(修訂版)梁西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國際法問題專論》邵沙平、余敏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另外請問加試法史和知識產權法是什麼意思?再加兩本書嗎?

㈥ 王保樹的商法總論和商法 有什麼區別

主編:趙萬一,副主編:雷興虎、高晉康、阮贊林編寫的中國人民大版學出版的21世紀高等院校權法學系列《商法》。
商法最好的是清華,有商法研究會會長王保樹、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慈蘊、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施天濤等大腕坐鎮,實力傲視群雄。

㈦ 急啊!高手幫忙啊~ 法國民商法與德國民商法的區別

關於商法的地位與商事立法問題,學界歷來存在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主張。然一種奇怪的現象是,國內的商法學者多主張民商分立而民法學者多主張民商合一,這其中或許多少帶有一些感情因素。在我看來,商法是否獨立,商事通則制定是否可行,是一個邏輯性、體系性、科學性的論證過程,也是一個立法技術的問題;即使在民商合一的立法框架下,沒有單獨的商法典或是商法通則,也絕不意味著商法地位的沉落,其重要性與獨立性沒有必然的聯系。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試圖撇開感情因素,談談對這個問題,並做個客觀全面的分析與考察。

商事規范與「商事通則」

(一)關於商事規范內容的通說和立法例

商法就其一般意義而言,是指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因為對商或商事關系的界定是構建商法的概念、規則、體系的基礎,所以研究商事規范需從對商的認識出發。根據《布萊克法律辭典》的界定,「商是指貨物、生產品或任何種類的貨物之交換。」《韋氏新國際辭典》稱「商是指商品交換或買賣行為」。筆者認為這些界定主要是針對古典商業時代而言的,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商事的范圍和種類已越來越廣,越來越多,形成 「無業不商」的局面,商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凡屬以營利為目的從事交易的行為,在法律上皆可謂之「商」。按學界通說,現代「商」的具體種類包括:其一,買賣商,也即「固有商」,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直接進行財貨交易的行為;其二,「輔助商」,指以間接媒介財貨交易為目的的營業活動,實際上是輔助固有商營業得以實現的商事行為,如貨物運輸、倉儲、代理、居間、行紀等;其三,雖不具有直接或間接媒介貨物交易的目的,但其行為性質與固有商和輔助商有密切聯系,為其提供商業條件的營業活動,如融資、信託、加工、承攬、出版等,學者稱之為「第三種商」。其四,僅與第三種商有牽連關系的營業活動,如廣告宣傳、人身與財產保險、餐飲娛樂、旅遊服務、信息咨詢等,即「第四種商」。現代意義上的商事是指一切營利性主體所從事的一切營利性活動或事業的總稱。

在世界各國商事立法中,主要存在著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兩種立法模式。民商分立就是在民法典之外單獨制定商法典,並以此為基礎形成相對獨立的法律體系,法國、德國、日本、比利時、韓國等40多個國家都制定了商法典。在民商合一的立法體制下,商法僅是民法的特別法,沒有形式意義的商法典,僅以商事單行法和散見於民法及其他部門法、判例中的商法規則為表現形式。考察世界各國的立法例,在采民商分立的國家中,《德國商法典》分為五編:第一編為商人的身份,下設商人、商業登記簿、商號、經理權和代辦權,商業輔助人和商業學徒、代理商、商事居間人七章;第二編為公司和隱名合夥,下設無限公司、兩合公司和隱名合夥三章;第三編為商業賬簿,下設對所有商人的規定,對資合公司的補充規定、對登記合作社的補充規定、對保險企業的補充規定、私人提出賬目委員會及提出賬目咨詢委員會五章;第四編為商行為,下設一般規定、商業買賣、行紀營業、貨運營業、運輸代理營業、倉庫營業六章;第五編為海商,內容另行刊載。它未涉及任何票據法、破產法、保險法的內容,對有限公司、合作社、證券等相關內容也未作規定。《法國商法典》的內容涉及商人、商人會計、商品交易所、居間商、質押和行紀商、商行為的證據、匯票和本票、商業時效以及商事法庭。《日本商法典》採用了總則、公司、商行為及海商四編的體系結構,規定了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的內容,又規定了買賣、交互計算、隱名合夥、居間營業、行紀營業、承攬運送、寄託保險等商行為,但未涉及破產法。《澳門商法典》分為四卷,即經營商業企業之一般規則、合營企業之經營及企業經營之合作、企業外部活動及債權證券。從上述各國(地區)的立法中可以看出,商法的內容極為龐雜,各國法上規定的內容相差較大,商法並沒有具體明確的法律界線,在尚無成熟的立法經驗可資借鑒的情況下,談我國商事通則乃至商法典的制訂,似乎為時尚早。

(二)關於商事立法的各種主張以及目前的立法實踐

國內學界對於商事立法的形式,大致存在以下幾種主張:

1.主張制定商法典,比如徐學鹿教授。該種主張主要是基於完善商法體系,保障商法統一以及體現商法獨立價值等方面的考慮。此系典型的民商分立主張,而這與我國民商合一的立法傳統相悖,欠缺對中國現實的回應,已經為大部分學者所不採。

2.主張制定商事通則,江平、王保樹等諸多學者持此主張。其理由主要包括:其一,發揮其統率作用,以收綱舉目張之效;其二,民法典自身性質的局限,其內容不可能無限膨脹,更不可能取代商法而形成「私法的一元化」局面;其三,實現商法體系完善的需要;其四,統一市場、統一法制的要求。[1]江平先生也贊成制定商事通則,認為這樣簡便可行並可以充分體現商法的特徵。[2]但對於商事通則的內容,學者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分歧:比如江平先生主張商事通則應包括商事活動原則、商事權利(包括商業名稱、商業信用、商業秘密等)、商事主體以及商事企業的基本形式、關連企業、連鎖企業、商業帳薄、商事行為、商業代理(包括內部經理人代理以及外部各種銷售代理,如獨家代理等)等內容;[3]也有學者提出商事通則應包括基本原則、商事主體、商事行為與代理、商號、商業登記、商事責任的一般規定、附則等七章,[4]此較前說范圍縮小;王保樹教授認為,商事通則僅僅是一部關於商事主體一般規則的法律。[5]

3.主張商法仍然以商事特別法的形式存在,此多為民法學者所倡,如梁慧星先生、王利明教授等,但也有少數商法學者持此主張,比如趙萬一教授認為「以民法典為基本法,以一系列單行法為特別法,是我國商事立法形式的理性選擇。」[6]筆者贊同此種觀點,基於我國的立法傳統、民法與商法的關系以及立法技術等幾個方面的理由,而且現行的體制運行良好,沒有必要做大的改動。

商法的內容,通說認為包括組織法和行為法兩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商事主體、商業登記、商業賬簿、商事代理等內容;後者主要包括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證券法等等。在筆者看來,無論商法的具體范圍如何界定,就其一般意義上的內容,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證券法、破產法等很難找到共同涉及的內容准則,從而抽象出普遍適用的本質特徵及共同規則,因此,制定出一部不受非議的商法典,將會是一件極為費時費力的事。但在現實中卻出現了令人驚奇的事情,那就是深圳市在1999年6月30日出台並於2004年4月16日修改的《深圳經濟特區商事條例》(以下簡稱《深圳商事條例》)。該條例分為8章共65條,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商人,第三章商事登記,第四章商人的名稱與營業轉讓,第五章商業賬簿,第六章商業雇員,第七章代理商,第八章附則。這實際上就是一部不大不小的商事通則。自其頒布以來,學界雖有一定的爭論,但褒獎者甚眾,比如有的學者就認為這是對我國商事立法的有益探索。[7]在最近商務部召開的現代市場流通體製法律框架研討會上又傳出了要抓緊制定商事通則的消息。的確,基於深圳特區在我國的突出地位,其第一個制訂商事條例不可能沒有轟動效應,但若主張以此為契機,制訂全國適用的商事通則,則有諸多需商榷之處。而且從其體系和內容上看,它是將商行為法剝離,而僅以商組織法為基礎做出的原則性規定,全文僅有65 條,立法的過於粗線條,其可操作性可想而知。筆者認為是否制定商事通則是一個關乎法律體系和立法技術的問題,需要大量的分析論證,以我國目前的立法傳統和理論基礎,應以舍棄制定商事通則為宜。

㈧ 商法的人民大學的出版物

書名: 商法——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必修課
作者:趙萬一主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8
印次: 1
定價: 32.00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直接功能
1、對商主體之直接功能
商法中之誠信原則指導商主體的交易活動。商主體從事商行為,應當本著誠實、善意的內心狀態進行,不得有作欺詐、脅迫、濫用權利之舉,並需對法律或約定未作規定之必要義務進行履行。商法中之誠信原則此項功能簡而言之即指導商主體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之功能。具體表現為,擴張商主體之義務和限縮商主體之義務。擴張商主體之義務,是指於法定或約定之某方商主體義務之外,依誠信原則增加一定之義務以合於公平、正義之法律理念,該主體遂增加之。非合同義務並非基於法定或約定,而是基於誠信原則,假使商主體自覺履行非合同義務,即是受誠信原則之指導擴張了己方義務;限縮商主體之義務,是指依法定或約定,商主體負有某項義務,然此項義務之存在有悖公平、正義之法律理念,各方主體遂依誠信原則減損之。如保險合同中,投保方與保險方未見保險標的就約定了保險費,及至見到保險標的物,發現保險費約定過高,經投保方請求,保險方退還部分保險費。保險方退還保險費的行為實是受誠信原則的指導限縮投保方之義務。
2、對商行為和法律之直接功能
商主體之間從事商行為,常因對商行為之不同理解發生爭議,於是訴諸法院,法官應依誠信原則加以解釋,不得以法無明文而拒之。在商行為有漏洞之時,法官亦應依誠信原則補充之。法官適用商事法律,並非條條清楚明了,對號即能入座,成文法規范有時制定得較為抽象,須法官進行解釋方能便於適用,法官之解釋,必須受誠實信用原則的支配,始能維持公平正義。此為誠信原則對商事法律之解釋功能。市場交易發展迅速,其所涉范圍之廣,不可盡言。商法雖具進步性,且規范眾多,但仍有立法不曾規范之盲區。然糾紛之發生,務須解決,此時,法官宜依誠信原則補充法律之盲區以解決糾紛 ,此為誠實信用原則對商事法律之補充功能。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終極功能
1、降低交易費用
交易費用是現代經濟學的核心范疇,一般來說,它是指經濟制度的運行費用。它的范圍很廣,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護產權的費用,訂立和執行合同的費用,監督違約行為並對之制裁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的費用,維護交易秩序的費用,等等。很明顯,商主體遵守誠信原則,可以減少這些費用,以商業合同的訂立為例,誠信原則要求商主體在締結合同之前向對方或其他締約方陳述質量、瑕疵情況,要求各方主體自覺履行先契約義務,這樣,各方主體均處於較為安全的締約條件中,自然節約了為尋求安全的締約環境所付出的費用、遭受締約欺詐所付出的費用,從而起到了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2、保證交易安全
商法上之誠信原則之保證交易安全的功能,主要表現於誠信原則作用於商主體、商行為或商事法律,調整各方主體之間的利益,藉以保護交易之安全。對當事人慾通過不履行誠信義務或通過商行為、商事法律之漏洞來獲取顯失公平的利益,受損失方可以通過請求裁判者依誠信原則進行調整,或者採取要求他方主體依誠信原則解釋該商行為或商事法律,從而使其免受不必要之損害。誠信原則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發 生各種糾紛和意外的可能性,為每一方主體提供最為安全的交易環境。
3、促使交易確實
告知或通知義務,是指交易當事人一方,對於他方應行告知或通知的事項,須盡告知或通知之義務。這種告知或通知,不僅包括當事人約定的告知通知義務,而且包括了未約定而依誠信原則產生的告知或通知義務。通過告知或通知,誠信原則不僅使交易相對方免遭不測 之損失,而且使交易關系、交易內容更加確定。誠信原則要求商主體從事商行為時本著善意、誠實的內心狀態,不得欺詐或進行不正當行為,藉使交易得以確實。誠實信用原則的這一功能,在法律中多有明文規定,例如,《證券法》第59條規定:「公司公告的股票或者公司債券的發行和上市文件,必須真實、准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這些都是誠實信用原則促使交易確實的表現。
4、提高交易效率
效率,指的是一種狀態下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關系,如果在交易中以較小的成本取得同等的收益,我們說這種交易是有效率的。如前所述誠信原則通過各種形式減少了交易費用,即意味著交易成本的降低。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較大的利益,交易當然是有效率的。誠實信用也可以引起經濟學上所謂的「連帶效應」,即講究誠實信用不僅可以使交易相對方願意與之重復交易,而且還可以使交易范圍向交易相對方以外的范圍擴展。可見,誠實信用原則可以擴大交易量。除此以外,誠信原則極易使交易方式簡便易行,從而促進了交易的敏捷性。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量的增加,交易速度的敏捷,意味著交易效率的提高。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01年消費者對於虛假廣告、假冒商品、計量不足、欺詐騙銷等廠商失信行為的投訴就有20多萬件。另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的假冒偽劣產品平均年產值在1300億元以上,為此國家每年損失稅款250億元。諸如此類的現象說明,我國經濟生活正經歷著一場空前嚴重的信用危機,它已實質性在威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因而找出失信的成因並防治之,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時代課題。
(一)我國經濟生活中信用危機的成因分析
1、經濟體制轉型中利益調節機制不健全是導致信用危機的根本原因。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這種以計劃調撥為主的經濟體制,只講究服從和分配,以國家信用取代或支配銀行信用、商業信用和個人信用,除非國家信用崩潰,否則其他信用不會存在什麼風險。所以,雖然當時信用從總體上說並不發達,但人們並不感到信用的缺失,我國正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時期。不同於以往的是,「市場經濟中,任何一個經濟主體都必須依靠信用與其他主體發生聯系。信用無處不在,每一個經濟部門乃至每一個經濟主體都產出自己的信用,同時也接受別人的信用」。這樣,銀行信用、商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就從國家信用的枷鎖中解脫了出來,獲得了自身發展的空間,但同時也失去了以往由國家信用所提供的直接安全保障。為了發展生產和經營,增強自身的信用能力,作為主要市場主體的企業及其組成人員迫切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來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但由於新的利益調節機制---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因而在現實中,不管企業還是個人不講信用得到的收益往往遠大於所付出的代價(包括道德譴責和法律懲處),於是,利益的驅動造就了不守信的社會環境。
2、信用意識淡薄是導致信用危機的重要原因。違約是信用風險最基本的形式,其成因有意識和能力兩大類。前者指債務人有意隱瞞自己資信的真實狀況以騙取債權人的授信,或債務人在財務狀況正常時不履行合約,後者指債務人由於經營失誤或經營環境突變導致預期現金流入的不足或中斷,從而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形成違約。可見,信用意識淡薄應為造成普遍性違約的主要意識類原因。
3、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嚴重失范是導致信用危機的直接原因。從理論上說,法律本應是社會信用的最後一道防線,其所具有的扶正壓邪的規范功能對良好的社會信用的形成、發展和維護,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我國在立法上存在某些規定不夠科學、合理甚至嚴重滯後以及法律盲點較多,司法和行政執法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還相當嚴重,法律對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的規范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上述因立法信用、司法信用和行政執法信用等政府信用缺失而造成的對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的嚴重失范現象的後果是,極大破壞了業已脆弱的社會信用基礎,直接導致了經濟領域內惡性失信案件的不斷發生。
(二)防治我國經濟生活中信用危機的商法途徑
基於上述原因分析,筆者認為,從商法角度看,信用危機的防治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運用商法,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的利益調節機制,是防治信用危機的根本途徑。現代市場經濟同以往計劃經濟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而後者強調計劃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最終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機制或曰利益調節機制的改革,換言之,即以市場取代計劃作為利益調節的主要手段。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象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是從封建社會內部長期自發形成的,而是由計劃經濟轉換成市場經濟,並且是自上而下採取「政府主導型」加以改革的。在轉軌過程中,舊體制尚未在深層次上受到觸動,新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僵化性與盲目性兩種弊端並存,易於出現無序現象。矛盾主要表現為,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相當有限,而一些行政主管機關和地方政府仍按照舊習慣憑借其權力肆意干預市場,充當資源和利益的調配者。如前所述,信用危機即根源於此。故防治信用危機亦應從這里入手,方為治本。
2、運用商法,建立和完善信用機制,是防治信用危機的重要途徑。信用機制是指由制約信用運作的諸內在因素所構成的內在有機聯系的統一形式。完善的信用機制一般由信用意識、信用供給和需求、信用評價、信用管理、信用激勵和約束等要素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或幾個要素,信用的正常運作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稱之為信用機制不完善,它是造成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信用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誠如有的學者所言:「一個沒有信譽機制的社會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場經濟的。」可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引入信用機制,形成一套處理風險和信息的制度,而完善的信用機制的構建是須臾離不開包括商法在內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諸部門法的規制的。故我國商法應利用其技術性和適應性強的特點,在建立和完善信用機制、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方面發揮其應有的建設性作用。針對我國商主體和商使用人信用意識淡薄、信用供給和需求脫節、信用評價欠缺、信用管理紊亂、信用激勵和約束不力的現狀,相應的商法對策應主要包括:一是利用商法的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懲戒功能,努力培育商主體和商使用人的信用意識。在此須強調指出的是,由於作為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信用意識是信用機制的最基本要素,信用意識淡薄也是導致我國經濟生活中信用危機的重要原因,因此,筆者認為培育信用意識應是建立和健全信用機制的關鍵之所在。商法對此應予特別關注;二是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賒貸、資信調查、信用擔保、信用保險等在內的信用服務供給體系,並協調好信用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使兩者相互適應,最終達至平衡;三是建立和完善信用評價制度,可由專門的市場中介組織負責;四是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推行商主體內部信用控制和行業自律並重的雙層信用管理體制,並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與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實行企業和個人一卡終身制,以保證交易當事人的信息對稱;五是建立和完善信用激勵和約束制度,以信用評價和信用管理為基礎,以信用公示為手段,以法律責任為依託,將商主體和商使用人的信用狀況同其效益(主要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
3、加強商事法制建設,強化對商主體和商行為的規制,是防治信用危機的直接途徑。信用的價值不僅要靠商主體自行維護,還需要法律的強制手段。為遏制和打擊商主體的失信行為,加強商事法制建設,強化對商主體和商行為的規制,就顯得尤為必要。為此,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商事立法,著重完善市場准入准出制度和商事法律責任制度。對有缺陷的商事單行法和商法規范該修改的修改,該補充的補充,該廢止的廢止,並且加快商事立法的進程,力求做到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失信行為的懲處均「有法可依」。二是加強商事審判工作和執行工作以及行政執法工作,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司法與行政執法的公正和信用。三是強化行業自律組織(如商會、證券業協會、銀行同業公會等)和其他市場中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服務和監督職能,使它們發揮一定的信用供給、信用評價、信用管理、信用激勵和約束作用。特別是,由於「自律規則的存在是維持市場的有效運作,保持市場主體的信用和市場規則有效性的約束方式」,因而強化行業自律組織的「內部立法」和「內部執法」功能,對維護交易信用和市場秩序,具有獨特的重要現實意義。總之,惟有做好上述幾個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改善政府信用和行業信用狀況,商主體和商行為嚴重失范現象才會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信用危機防治的目的才會真正得以實現。

㈨ 趙萬一到底還是不是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的院長

應該是吧

㈩ 關於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考研專業選擇的問題

這些方向只是供你選擇,你在考上以後的3年中要從事研究的,跟初試考試的科內目沒容太大關系,你要做的只是問清楚自己這幾個方向你是否感興趣。報名是要按照方向報名,但初試的科目是一樣的。
初試就是考英語、政治、法理、專業基礎(民法總論50分、經濟法學50分、民訴總則50分)。在考研初試之前,你只要做好這些准備即可。
等你的初試過了分數線,接到復試通知,再去准備復試科目。這時候就要復習你專業方向指定的考試科目了。
考研的事情不用急,跟著同學們一起,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來就行,很多人在剛開始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個流程,一步一步走就慢慢明白了。關鍵在於堅持~
祝你好運~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哪裡舉辦 發布:2024-12-22 14:26:48 瀏覽:156
東城法院趙軍 發布:2024-12-22 13:22:14 瀏覽:302
法與社會對法治的認識 發布:2024-12-22 13:20:52 瀏覽:192
法律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學什麼 發布:2024-12-22 12:26:59 瀏覽:863
新刑法出台 發布:2024-12-22 11:30:02 瀏覽:536
道德經體例 發布:2024-12-22 10:38:40 瀏覽:49
仲裁員制度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4-12-22 10:09:57 瀏覽:84
法是社會道德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4-12-22 09:53:11 瀏覽:445
德國反腐敗條例附件 發布:2024-12-22 09:43:28 瀏覽:579
法官王芳 發布:2024-12-22 09:41:52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