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調解
A. 司法所調解一方不到怎麼辦
司法所調解必須是以雙方自願為前提,如果調解時對方因特殊原因不到的,可以由司法所另外安排時間進行調解;如果對方不同意調解的,可以通過法院訴訟解決糾紛。
B. 司法所和調解委員會職能有什麼不同
司法抄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襲的組織機構,是縣(區、市)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和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我國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城市
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農村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建立.
C. 司法所和調解委員會職能的什麼不同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是縣(區、市)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和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組織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和幫助;
3、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4、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5、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我國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城市
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農村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建立.其任務是:
(1)及時發現糾紛,迅速解決爭端.
(2)防止矛盾激化,預防,減少犯罪的發生.
(3)積極為城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服務
.(4)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
.(5)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
(6)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是國家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也不是一級行政組織,它的活動及結果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的強制性.
D. 司法局能幫調解工傷嗎
工傷事務並不是有警察來處理的,也無法給出正確的條件,員工應該找當地勞動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或者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
勞動行政部門是工傷認定的受理部門,同時也有調解的義務。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四十六條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徵收工傷保險費
(二)核查用人單位的工資總額和職工人數,辦理工傷保險登記,並負責保存用人單位繳費和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情況的記錄
(三)進行工傷保險的調查、統計
(四)按照規定管理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
(五)按照規定核定工傷保險待遇
(六)為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免費提供咨詢服務。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E. 司法局能公正調解協議嗎
調解書可以公證嗎
不需要公證,調解書效力很高,不按照調解書履行的可以內申請法院強制執容行。
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種之一。
裁決書是仲裁庭或仲裁員根據經過調解雙方達成的協議製作的記載該調解結果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
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是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以及專業機構調解。
F. 司法所能調解民事糾紛嗎
可以調解民事糾紛
達成調解協議的
最好雙方到法院確認調解書的效力
確認後,一方不履行,就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G. 司法所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司法所調解是以人民調解形式完成,製作的人民調解協議書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沒有經過司法確認前還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人民調解協議書經過法院的司法確認後,則承裁了強制執行力,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人民調解協議書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糾紛當事人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對糾紛的解決自願達成一致意見的意思表示。其中"糾紛簡要情況"欄應當載明糾紛事實、爭議事項及雙方責任;"協議"欄應載明各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寫清履行協議的時間、地點和期限,當事人簽字按手印,調解人簽字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
一、凡是符合下列四個條件的人民調解協議,也就具有民事合同性質:
1.主持調解的必須是人民調解委員會;
2.調解協議必須具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
3.調解協議的形式是書面協議;
4.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
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35條規定:"調解協議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雙方當事人基本情況;
(二)糾紛簡要事實、爭議事項及雙方責任;
(三)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四)履行協議的方式、地點、期限;
(五)當事人簽名,調解主持人簽名,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六)調解協議由糾紛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H. 刑事案件找司法局調解 有用嗎
刑事案件如找司法局調解沒有什麼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回法》
第三條 對刑答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I. 去司法局調解矛盾需要注意些什麼
1、調解員調解糾紛時,首先應取得他們的信任。要讓糾紛當事人相信你是善意的,是以關心、愛護他們為出發點的,必須經過感情上的交流,以引起其心理上的震撼。從而對你產生感激、愛戴、依賴之情。在此基礎上你就可以大膽的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情理相通。
2、認真分析案情深入案情。對有些當事人僅憑口頭說服教育效果並不明顯。在不涉及第三人隱私、秘密的前提下,向當事人舉例介紹已結案的相類似的案例,並對其案例進行認真的剖析,讓當事人加深如果不接受調解採取訴訟的結果,和對訴訟需要的人力、物力的認識。促使當事人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達成協議。
3、對不太復雜的糾紛案件,要直奔主題,在詢問、調查情況告一段落,對糾紛有明確認識後,即把糾紛雙方當事人召集一起,當面鑼、對面鼓。把矛盾揭開,當場解決。
4、對於當事人之間情緒比較對立、調解基礎較差的案件,可以將一方的調解意見單獨傳達給對方,進行講法律、說道理並聽取意見,了解當事人真正的意圖,掌握當事人心態。 5、在調解矛盾糾紛時機尚不成熟時,可緩和處理。先把糾紛雙方的情緒安定下來,然後再擇機處理,當然,緩和處理不是把糾紛撇開不管、坐等時機到來,而是積極創造條件迎接時機的到來。但這必須是糾紛已經處在比較穩定的狀態,暫緩處理才不會出大問題。
6、在尊重雙方當事人。通過調解協商,引導矛盾糾紛的雙方,各自退讓一步,達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協議。這種調解方法的關鍵是要找到協調糾紛雙方的適度點。所謂適度點就是雙方可能接受調解的起碼要求。即:因勢、因時、因地、靈活掌握。
7、在對案情和當事人的申請意圖明了之後,根據具體案情,提供幾套不同的調解方案,供當事人自已選擇。當事人限於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識等因素,無法提出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的調解方法時,關鍵是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另外,在當妻人意見分歧較大的案件中,結合案情,提出更可行更易於為雙方當事人接受的方案。
8、調解不應有次數的限制,在當事人提出初步調解意見後,如果分歧較大,可以給當事人必要的考慮和咨詢了解時間後,再次進行調解,調解中調解點要從當事人的角度 做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同時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