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權民法
Ⅰ 如何區分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
1、成立的前提不同。
民法撤銷權成立的前提是債權債務關系的有效存續;而破產撤銷權除此而外,尚須以破產程序開始為要件。破產程序未開始,不得行使撤銷權。
2、權利的主體不同。
對於民法撤銷權的行使,是由債權人自己決定,並以債權人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而破產撤銷權雖也有債權人決定是否行使撤銷權,但債權人不能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撤銷,而是由破產管理人代表債權人以訴訟方式為之。根據新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在破產程序中管理人的職責是管理債務人的財產,而行使撤銷權追回被債務人不正當處分的財產則是其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故破產法第31條和第32條明確規定,對於債務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處分其財產的行為,管理人享有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
3、適用范圍不同。
破產撤銷權較民法撤銷權的適用范圍更為廣泛,並不局限於債務人惡意處分財產的積極行為。凡是損害了債權利益的行為,無論其是否有惡意(有償行為須惡意),無論其行為為積極或消極、無論其形式、內容是否合法,只要是在破產宣告前一定期限內實施的,均可依法實施撤銷。
4、撤銷權行使的法定期間不同。
對於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無論是破產法上的撤銷權還是民法債權人撤銷權,國外立法大多採用兩種制度,一是規定訴訟時效,一是規定除斥期間。我國民法上債權人撤銷權制度一般適用除斥期間的規定,如我國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人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破產法上的撤銷權,為了使法院對於債務人的行為是否給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應否撤銷其行為作出一個明確的判斷,新破產法分別針對債務人的不同行為規定了不同的時間期限:對於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和放棄債權五種行為規定的法定期間是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對於債務人在具備了破產原因後,仍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法定期間為法律受理破產申請前六個月內。
5、行使權利的後果歸屬不同。
民法上債權人撤銷權行使後,因撤銷債務人行為所得利益歸屬債務人,債權人可就這部分財產直接要求受償。而破產法上之撤銷權,因其行使撤銷權而追回的財產,歸屬破產財團,破產債權人只能在破產還債程序開始後依法定程序受償。
Ⅱ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撤銷權在哪些情形下消滅
您好,根據《民法總則》
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版解除權等權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民法上有多少種撤銷權高分!
1、民法通則上規定的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即下列民事行為,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的,一方當事人可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或者變更,你問的是撤銷我就不說變更了)
2、合同法上:a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在合同被法定代理人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 b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被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合同在被代理人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
c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以及一方以欺詐、脅迫或者趁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d因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也得請求撤銷。
e委託人可以隨時撤銷對受委託人的委託,但給受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3、繼承法:有民事行為能力的遺囑人,有權對自己所立遺囑予以撤銷。
4、公司法: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會議召集撤銷、表決方式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5、破產法: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1年內,涉及債務人財產的下列行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價格進行交易、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債務提前清償、放棄債權的。
6、擔保法:債務人有多個普通債權人,在清償債務中,與其中一個債權人惡意串通,將全部或者部分財產抵押給該債權人,因而喪失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受損害的其他債權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這種行為。
我不敢說窮盡了所有撤銷權種類,但也差不多就這些了
債務人有撤銷權嗎?
Ⅳ 淺析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的聯系與區別
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包括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的撤銷權)有一定的聯系,破產撤銷權是依民法撤銷權的原理產生的,但兩者又存在明顯的區別。破產撤銷權是針對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的特殊情況設置的,適用范圍與民法撤銷權有所不同。破產法規定可撤銷的行為,在債務人有清償能力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屬於債務人對其民事權利的處分,如對無財產擔保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的債權提前清償等。但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因違背公平清償原則,這些行為便屬於欺詐行為或偏袒清償行為,應予撤銷。民法撤銷權的行使主體為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而破產撤銷權只能由管理人行使。此外,在行為的主觀構成要件、權利行使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區別。
一、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的聯系
破產撤銷權產生的原理從屬於民法撤銷權的理論基礎。民法的撤銷權,也稱廢罷訴權,源於古羅馬法,為羅馬法學者保留斯創制。羅馬廢罷訴權制度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很多國家建立了這一制度,但在立法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破產法上債權撤銷權制度,一部分是破產法以外的債權人撤銷權制度。
從理論上講,所謂民事行為的可撤銷,是指民事行為成立後就引起了意思表示內容所要求的民事法律效果,但未充分具備有效條件,法律允許當事人變更或撤銷。這種民事行為的效力具有相對性,在當事人依法撤銷以前其效力狀態處於有效狀態,但並非絕對有效,經當事人依法撤銷後,從行為成立時不生法律效力,自始產生行為人意思表示內容的法律效果;但撤銷權人知其可撤銷事由後不行使撤銷權而承認其效力或者於法定撤銷期間不行使撤銷權,該民事行為則成為絕對有效民事行為,其效力同於民事法律行為。我國《合同法》第74條對債權人的撤銷權作出了規定。該條第1款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破產程序中的撤銷權,又稱否認權,是指在破產程序中管理人對於債務人在破產申請受理前的法定期間內,與他人進行的欺詐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或者損害對全體債權公平清償的行為,有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其效力的權利。破產撤銷權的設立,是為了防止債務人在明知自已破產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以隱匿、無償或低價處分其財產,或者偏袒性清償債務等方法侵害全體或者多數債權人的利益,破壞破產法公平清償的原則。
二、破產撤銷權的法律特徵:
1、債務人的可撤銷行為均以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為標的。
債務人的可撤銷行為如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放棄債權和債務人在特殊情況下對個別債權人清償的行為指向的都是債務人的財產或財產性權利。因為在破產程序中,只有財產或者財產性權利才對債務人的清償利益具有實際意義,才有必要通過撤銷權加以維護。對於債務人不涉及其財產或者財產性權利的內容違法行為的撤銷,可以按照民事法律的規定進行。
2、債務人的可撤銷行為具有明顯的侵害債權人利益的欺詐故意,或具有偏袒性清償的不公平性質。
破產撤銷權的關鍵要件是債務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債權人所獲清償的減少,或者是導致出現清償不公的現象。當然,在實務中,債務人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的財產減少,也可能是由於經營失誤、管理不善、交易損失等其他行為造成的,此時債權人利益雖然也受損,但這些情況屬於正常的市場經營風險,不屬於管理人行使撤銷權的范圍之列。
3、撤銷權的設置目的在於防止債權人利益受到不正當的損害。
從理論上講,行使撤銷權的一個前提就是出現債權人利益因債務人的行為而受損的事實。即債務人對其財產或者財產性權利的處分行為使作為債務履行擔保的一般責任財產減少,直接引發破產程序,或者在日後開始破產程序中使債權人所得分配減少,或者使部分債權人得到偏袒性清償,破壞對全體債權人的公平清償。相反,如果在債務人行為時,債務人企業經營與債務狀況正常,並無破產之虞,行為未損害債權人利益,那麼即使以後企業虧損破產,對該行為也不得撤銷。這也是為了保障正常的經濟秩序、維護民事關系的穩定。
三、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的區別
1、成立的前提不同。民法撤銷權成立的前提是債權債務關系的有效存續;而破產撤銷權除此而外,尚須以破產程序開始為要件。破產程序未開始,不得行使撤銷權。
2、權利的主體不同。對於民法撤銷權的行使,是由債權人自己決定,並以債權人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而破產撤銷權雖也有債權人決定是否行使撤銷權,但債權人不能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撤銷,而是由破產管理人代表債權人以訴訟方式為之。根據新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在破產程序中管理人的職責是管理債務人的財產,而行使撤銷權追回被債務人不正當處分的財產則是其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故破產法第31條和第32條明確規定,對於債務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處分其財產的行為,管理人享有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
3、適用范圍不同。破產撤銷權較民法撤銷權的適用范圍更為廣泛,並不局限於債務人惡意處分財產的積極行為。凡是損害了債權利益的行為,無論其是否有惡意(有償行為須惡意),無論其行為為積極或消極、無論其形式、內容是否合法,只要是在破產宣告前一定期限內實施的,均可依法實施撤銷。
4、撤銷權行使的法定期間不同。對於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無論是破產法上的撤銷權還是民法債權人撤銷權,國外立法大多採用兩種制度,一是規定訴訟時效,一是規定除斥期間。我國民法上債權人撤銷權制度一般適用除斥期間的規定,如我國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人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破產法上的撤銷權,為了使法院對於債務人的行為是否給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應否撤銷其行為作出一個明確的判斷,新破產法分別針對債務人的不同行為規定了不同的時間期限:對於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和放棄債權五種行為規定的法定期間是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對於債務人在具備了破產原因後,仍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法定期間為法律受理破產申請前六個月內。
5、行使權利的後果歸屬不同。民法上債權人撤銷權行使後,因撤銷債務人行為所得利益歸屬債務人,債權人可就這部分財產直接要求受償。而破產法上之撤銷權,因其行使撤銷權而追回的財產,歸屬破產財團,破產債權人只能在破產還債程序開始後依法定程序受償。
作者單位: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法院
Ⅳ 合同法撤銷權和民法通則撤銷權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回)》第七十三條對此作了規定,答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關於撤銷權「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的撤銷權消滅,而不是《民法通則》請注意兩者區別
Ⅵ 民法總則撤銷權時效是多久
您好!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回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答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因重大誤解導致民事行為被撤銷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未主張撤銷的,撤銷權消滅。當事人受脅迫, 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對司法考試的影響——可撤銷民事行為中,撤銷權的除斥期間不再是統一的,區分重大誤解和受脅迫。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Ⅶ 民法總則撤銷權消滅的情況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1、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
2、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3、對當事人依據無效合同或被撤銷合同而取得的財產應依法進行如下處理:
A.返還財產或折價補償。
B.賠償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C.收歸國家所有或返還集體、第三人。
Ⅷ 民法中的撤銷權
1、受害方的撤銷權,是指權利人即受欺詐、脅迫方以及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乘人之危方的撤銷權。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2、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是指效力待定合同的權利人即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利。 《合同法》第四十七、第四十八條均有規定。如第四十八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贈與人的撤銷權,是指在贈與法律關系中權利人即贈與人的撤銷權利。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4、破產撤銷權,是指在破產程序開始後,權利人即清算組請求人民法院對破產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前,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實施的,有害於債權人整體利益的行為予以撤銷,並將該行為產生的財產利益回歸到破產財產的權利。 5、婚姻受脅迫方的撤銷權,是指在人身關系的法律范疇內權利人即婚姻受脅迫方的撤銷權利。 《婚姻法》第十一條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