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誠信原則

民法誠信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18 03:36:28

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和履專行民事義務時,應本屬著善意、誠實的態度,即講究信譽、恪守信用、意思表示真實、行為合法、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等。
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古老的道德戒律和法律原則,是大陸法系民法中重要的基本原則,被稱為「帝王規則」。誠信原則起源於古羅馬裁判官採用的一項司法原則,即在審理民事糾紛時考慮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和社會所要求的公平正義。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最初將其作為債務履行的原則,後來逐漸擴展適用於債權行使乃至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和民事義務的履行。
在我國,誠實信用原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從近代學說發展與比較法實踐來看,誠實信用原則也逐漸擴展到私法以外的其他法律部門。比如我國《民事訴訟法》也增加了誠實信用原則。

Ⅱ 民法總則規定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六項: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並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願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願,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藉助於經濟優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規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繫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於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並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的,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Ⅲ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專等,一方不得將自己屬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Ⅳ 論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從而使我國成為第一個誠實信用原則寫進法律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舉措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它賦予司法者根據這一適用性很強的原則條款創建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適應協調各種復雜多變的社會矛盾和調節紛繁多樣的社會經濟關系的需要。

1、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作為民法原則的依據

民法通則中提到的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人類社會繼承久遠的道德規范,它有兩層基本含義:誠實,是指言行真實,合符情況,無虛假、欺詐之意;信用,是指信守約定或承諾的規則,履行和承擔由約定或承諾的規則所確定的職責。這兩層含義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信用來自誠實,誠實見諸於信用。兩者結合,相互支持、包容,成為人際交往中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則。誠實信用原則的這種普遍適用性,是基於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其內涵和外延均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但這並不妨礙其作為是一般的道德規范而發揮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從單純的人際關系、社會倫理領域擴展到社會經濟、政治活動領域,它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不斷發展。它僅僅作為道德准則來發揮作用已經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了。這是因為:

(1)社會需要將經濟活動的道德准則上升為強制的法律規范

自古今中外,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一定的道德意識的制約或影響。誠實信用作為最一般的道德准則,自然會對人們由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約束和影響作用。不過這種約束和影響作用,是以當事人的自律或習慣氛圍為必要條件的,並不具有外在的強制性。因此對於經濟活動中的背信棄義、爾竇我詐、坑蒙拐騙,以謀取不義之財的丑惡行徑還不足以構成有力的約束。這也表明單純的道德制約還不能保證人們行為的誠實信用和社會的公正、公平。在這種背景下,要求把某些一般的道德准則上升為人人都必須遵守、具有強制約束力的法律規范,就成了社會的客觀需要。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准則列為民法的一項原則條款,正是適應社會這種需要的邏輯結果。

(2)是克服成文法,滯後性的需要

社會生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在一定時期制訂的成文法,無論怎樣完備,周詳,相對於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實際而言,總難免存在某些滯後性。這表現為已有的法律條文在適用復雜多樣的案件時,往往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走出這種窘境的最佳途徑是:立法賦予司法者在現有成文法條文的基礎上具有不失社會公平、公正的一定自由裁量權。將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准則一誠實信用,列為民法的一項一般性指導原則,這就為民法條文的實施規定了一個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法律准則。當司法者(法官)在遇到現有法律條文不能充分適用案情的條件下,可以為貫徹這一指導原則而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保證裁決的結果能夠符合社會公平、公正的宗旨。在這里,誠實信用原則既是成文法進行必要延伸、擴展的法定依據,又是這種延伸、擴展的合理界限。在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過程中,應當把克服成文法的滯後性,與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排除司法的隨意性結合起來。

2、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作用

首先,指導當事人正確從事民事活動。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項廣泛適用性的民事行為規范,向當事人清晰地警示了什麼行為受到法律保護,什麼行為是法律所不容許;當事人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才不致對他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這就為當事人如何從事民事活動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

第二解釋、評價和補充法律行為的作用。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的一項基本指導原則,可以對當事人的法律行為進行裁量和判斷,決定其法律效力以及引起的法律責任,從而補充和完善已有的法律行為,使之更符合社會公正與公平。

第三解釋和修正法律的作用。一般而言,法律條文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適用於具體案件時,有必要作一些細化的、有針對性的診釋。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指導來解釋法律,有助於維護法律公平正義。這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解釋上的作用。如前所述,由於現有法律的滯後性與社會發展的變動性之間的矛盾,有時會使得法律在適用上遇到難以確准裁量的困難,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准繩,可以對法律中不盡人意之處進行合理的修正和補充,使當事人的利益及責任公平分配,從而實現法律的公正與公平。

第四對疑難案件起輔助定性的作用。案件的定性是適用法律的前提。現實生活中某些案件的性質含混隱密,一時難以作出准確的法律判斷。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對這些案件的案情進行分析,有助於發展其中的真偽善惡,對正確判定案件性質和應適用的法律,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合理公平分配,都將起著重要作用。

第五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相對於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而言,已有的成文法律難免存在漏洞。對法律尚未有規定的地方,可以按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加以彌補,以便對具體案件進行恰當處理,這就是司法者造法的表現。對法律漏洞的彌補,為日後的立法、修法提供了依據和條件,這對法律制定的健全、完善有重要的意義。

第六追求個別正義和社會公正的作用。法律不可能窮盡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方方面面,在司法活動中,將一般性的成文規定適用各種不同的情況,可能導致個別案件裁決的有非正義性。這里,根據現代意義上的誠實信用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方面可以指導市場主體誠實信用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塑造市場主體的誠信精神;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釋、補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載量權,彌補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為日後法制的進一步完善積累經驗和創造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民法指導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方面可以指導市場主體誠實信用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塑造市場主體的誠信精神;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釋、補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裁量權,彌補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為日後法制的進一步完善積累經濟和創造有利條件。

3、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條件

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情況表明,其發揮作用要依賴業已存在的法律行為和法律條款。以此原則為指導,或對當事人雙方具體利益進行公平考量,作出公平的結論;可對法律規定不明的予以診釋;或對有漏洞的予以彌補;或對某一具體義務加以擴張,以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正當權益,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法律的公平、公正。

總之,正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而又不使其被濫用,既是民法實施中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檢驗司法者執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准。

Ⅳ 試比較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之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常被奉為「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一、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

是指從事民事活動的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主要體現在《合同法》上,《合同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體現在合同的全過程,包括合同成立前、合同履行中、合同履行後三個方面:

1、合同成立前,根據《合同法》第42條、第43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沒有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告知義務,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合同履行中,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法》第60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3、合同履行完畢後,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法》第92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二、民事訴訟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是指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在民事訴訟中行使訴訟權利或履行訴訟義務,以及法官在民事訴訟中行使國家審判權進行審判行為時,應當公正、誠實、守信。

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一項私法原則,在民事訴訟法這樣的公法中引入該原則,主要是為了回應現實社會中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拖延訴訟、偽造證據等現象,強調各類訴訟參與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訴訟中的行為義務,保障訴訟秩序,提高訴訟效率。 在民事訴訟中,主要表現在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上,具體又包括以下方面:

1.當事人的真實陳述義務,要求當事人在訴訟中陳述案件事實時應當符合真實案情,不得虛構事實。

2.促進訴訟義務,要求當事人在訴訟中不得實施遲延或拖延訴訟行為,或干擾訴訟的進行,應協助法院有效率地進行訴訟,完成審判。

3.禁止以欺騙方法形成不正當訴訟狀態,要求當事人不得以欺騙方法形成不正當的訴訟狀態,從而獲得不當法益。

4.禁止反言,是指一方當事人在訴訟外或訴訟中的言行已使對方當事人產生某種合理的期待,當對方按照此期待行動時,一方當事人卻作出與此前自己的言行相反或相矛盾的言行。禁反言論就是對於侵害了對方當事人利益的這種言行,可依據誠信原則對其法律效果予以否定。

5.禁止濫用訴訟權利,要求當事人不得惡意或無根據地行使訴訟權利,防止當事人以此獲得不當法益。

除此以外,誠實信用原則對其他訴訟參與人和法官在訴訟中的行為,也有誠實信用之約束。如,證人不作偽證言;鑒定人不得故意出具與事實不符的鑒定意見;翻譯人員不得故意作與訴訟主體的意思不符的翻譯;訴訟代理人不得濫用代理權或超越代理權;等等。另一方面,法官在行使民事審判權的過程中也應當公正、合理。具體來說:法官在運用自由裁量權認定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時,應當本著誠實、善意的理念,不得濫用司法裁量權;在審查證據、認定事實的過程中,應當實事求是、客觀中立,不得對當事人提出的證據任意加以取捨和否定;應當切實充分地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益,不得進行突襲裁判。

誠實信用原則與訴訟公正價值一脈相承,是訴訟公正這一基本價值目標的具體化。

Ⅵ 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屬於什麼原則

誠實信用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

誠信原則在司法審判中主要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1、避免具體規則可能導正的不公正裁決。在適用現行法律中的具體規定將導致明顯不公正裁決時,若適用誠信原則能導正判決結果,此時法官應適用誠實信用原則,而不適用具體規定。

2、對合同進行解釋,填補合同漏洞。對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地方,法官可依誠信原則來探求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使合同在維系當事人權益平衡的基礎上履行。

3、對法律進行解釋,填補法律漏洞。法律在制定過程中,不可能對現實生活中錯綜復雜的一切事物,對適用法律的各種具體條件作出萬無一失、詳盡無遺的規定,因此,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過程就是一個對法律規范進行解釋的過程。

(6)民法誠信原則擴展閱讀

具體適用時應注意:

1、回歸最初補充功能。在法律適用時,如果存在具體的法定規則,則需首先適用該規則,只有在法律適用由於具體情況的特殊性而對合同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正的情況下,才以誠實信用原則予以平衡,在這個意義上,誠實信用原則具有次位性。

2、限制權利的濫用。一般認為,禁止權利濫用已經變為同誠實信用一樣的民法基本原則,應當與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區分,其實誠實信用與禁止權利濫用屬於一體兩面,

如失效被視為權利濫用的限制,以訴訟時效為例,法律保護的實質是債務人對債權人長期不履行權利的一種信賴利益,這是對債權人不誠實信用的限制。

Ⅶ 誠實守信是一項民法原則,同時也是哪一類規則的要求

誠信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項民法原則。

熱點內容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
月工作天數勞動法 發布:2025-01-11 11:22:39 瀏覽:454
依法治國與維穩 發布:2025-01-11 11:22:37 瀏覽:240
一元麻將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10:51:36 瀏覽:808
經濟法專業可以兼學民商法專業嗎 發布:2025-01-11 10:36:34 瀏覽:600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