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實施
⑴ 《民法總則》頒布之後,《民法通則》還有效嗎
暫時還沒有廢除《民法通則》。
法律被廢止的,除由其他法律規定廢止該法律的以外,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公布廢止《民法通則》的主席令,從立法程序上來看,《民法通則》目前沒有被廢止。
法工委的意見是,不廢止《民法通則》,繼續有效。」因此,目前《民法通則》也沒有被廢止。從官方的態度來講,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建國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指出,「關於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關系。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此,民法總則草案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綜上所述,目前《民法通則》並沒有廢止,《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同時有效並實施。
(1)民法總則實施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保護民事權利的觀念,在世界上開創了在民法總則中全面系統規定民事權利的立法模式,我國人權保護法治建設由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⑵ 民法總則實施的時間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時間是一部法律的必備內容。由於《民法總則》是民事生活領內域的基本法容,有些制度是對《民法通則》的修改和補充,有些制度是創設性的全新制度,需要在通過後宜留出一定的時間供社會各界學習、准備。但是,考慮到力爭在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在這之前,需要使《民法總則》施行一段時間,接受實踐的檢驗。因此,反復研究後,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民法總則》在2017年3月15日通過後,預留約五個半月的時間,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從該日起,《民法總則》發生法律效力,以後發生的民事事實和行為應依照《民法總則》的規定;該日之前發生的民事事實和行為,《民法總則》不發生法律效力,即沒有溯及力。但是,這些事實和行為在2017年10月1日後仍處於延續狀態的,可以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⑶ 我國民法總則實施的時間是
民法總則生效日期2017-10-01。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民法總則》將廢止。
⑷ 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性質
民法典的總則編
通過日期
2017年3月15日
實施時間
2017年10月1日
⑸ 民法總則出台實施後,民法通則還有用嗎
民法總則並未涵蓋民法通則的全部內容,民法通則繼續有效,待民法典制定後民法通則使命算完成了。
⑹ 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專的總則編,屬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6)民法總則實施擴展閱讀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
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⑺ 2017最新《民法總則》是怎麼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現行規定如下: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7)民法總則實施擴展閱讀: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我國《民法總則》規定,成年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此處的「視為」是指法律擬制,也就是本來沒有達到一般的條件,但是法律授權與達到一般的條件一樣的法律效果。並且這種情況不會隨著收入的變化而變化,一經達到條件就自然的延續下去,除非出現一般條件下的改變行為能力的情況。
⑻ 民法總則什麼時候實施
民法總則很早就實施了,馬上從2021年1月1號開始就實施民法典了,民法總則就作廢了呀。
⑼ 民法總則生效前實施的民事活動,於實施後起訴的是否溯及繼往
最高法民一庭明確:年和3年訴訟時效銜接適用規則!
標簽: 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 民法總則 抗辯權 司法解釋 分類: 法律實務
問:民法總則實施前,已逾民法通則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但未滿3年,權利人起訴應否予以保護?
答: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基礎上,對訴訟時效制度作出重大調整與重構,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調整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有觀點認為,民事主體權利受到損害事實發生在民法總則實施前,雖權利人提起訴訟已超過民法通則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但由於2017年10月1日未滿3年,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應受3年訴訟時效期間調整,權利人起訴應予保護。
我們認為,首先,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一定期間不行使權利,在該期間屆滿後,發生義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其給付義務效果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在於促使權利人行使權利、穩定法律秩序和維護交易安全。
其次,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分別規定3年與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屬於相同事項上作出的不同規定,效力等級上處於同一位階,根據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在民法總則施行後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應為3年。
再次,權利人的權利受到損害的事實,發生在民法總則實施之前,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在2017年9月30日前已經屆滿的,義務人已經確定取得了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抗辯權,該抗辯權不因民法總則施行而消滅。
另外,按照民法通則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在2017年10月1日前尚未屆滿的,義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系在民法總則施行後產生,基於新法施行及新法關於訴訟時效規定有利於保護權利人等因素考慮,此時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規定產生溯及力,不再適用民法通則相關規定。
律師總結:簡單說,在新法施行後沒有過兩年期限的,則適用三年訴訟時效,否則適用兩年訴訟時效。
⑽ 民法總則實施時間是哪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