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原理
1. 處分他人之物 民法原理
有權處分的,比如經過授權的,成立完整無瑕疵的法律行為。
無權處分的,內該合同效力待定,被處分人容追認的,導致合同生效。被處分人拒絕追認的,導致合同無效。
但有一個例外,規定在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即因無權處分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而不是效力待定。
至於是否發生物權的變動(基於民法原理中的區分原則),則是另一個問題,簡單提一下,物權變動的發生要求有合同+交付,如果是不動產還需要經過登記
2. 民法通則第89條民法原理評析
第八十九條 【債的擔保】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的約定,可以採用下列方式擔保債務的履行:
(一)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三)當事人一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向對方給付定金。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四)按照合同約定一方佔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佔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條文注釋本條規定的是債的擔保。
債的擔保是指法律為保證特定債權人利益的實現,而特別規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保障債務人履行義務,債權人實現債權的制度。它分為人的擔保和物的擔保兩種。人的擔保,即本條第一項規定的保證。物的擔保即本條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的抵押和留置,另外還有《擔保法》上規定的質押。本條第三項規定的定金擔保屬於金錢擔保。金錢是特殊的物,因而定金擔保屬於特別的物的擔保。
關聯法規《合同法》第69、115、116條《擔保法》《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6-11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而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
3. 民法的基本原理
不同法系的民法基本原理也不盡相同,
可以參考下列書籍:民法基本原理研究:以大陸法系民法傳統為背景 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3-01
ISBN:780107961
4. 民法原理和民法制服 案例分析
1、甲和乙之間的關抄於合租兩居室及襲各付一般房租對甲和乙有法律約束力;同時甲和乙之間委託代理關系,乙代表甲簽的合同對甲有效。2、甲乙與丙房屋租賃關系,租賃合同對甲乙丙都有約束力。3、乙和丁買賣關系。4、乙打狗屬於正當防衛,不用向戌承擔賠償責任。5、乙幫小孩屬無因管理,乙有權接受戊的酬謝。6、丁沒找給乙錢數不當得利,乙有權要求丁返還。
5. 用民法原理解釋一物多買
買賣屬抄於合同關系。
合同成立的條件是a)雙方是有權主體b)有標的c)雙方達成意思表示的一致,所以多次買賣都成立了有效的合同關系,或者說合同都有效
合同有效不等同於發生了物權變動,物權變動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適用的條件不一樣。以動產為例,需要合同+交付,那麼先交付的買受人就取得了標的物所有權,其他人基於有效的合同向出賣人主張違約責任或者締約過失責任。而不動產的物權轉移要件則是合同+交付+不動產登記。先達成的買受人取得所有權。
6. 民法原理問題
請注意區分代理權和委託合同的關系,委託合同產生代理權,代理專是代理人享有的一屬項權利也是委託合同中受託人的一項義務,作為代理人享有的一項權利,它自然是可以由代理人自由放棄的,自代理人作出拒絕代理的意思表示之時起,代理關系消滅,所產生的後果之一是委託合同違約,所以訴至法院的案由不會是「拒絕代理」而是「合同違約」。
7. 民法學裡面要求掌握民法學基本原理,民法學基本原理指那些內容呢
少年莫糾結,在法理中原則就是基本原理,答上原則錯不到哪
8. 關於民法原理與實務
基本同意上述意見。抄但是對於如下問題我持不同意見:
4:既然題目的大前提已經是濫用代理了,那麼不管你怎麼做怎麼符合利益,法律都是禁止的。並且,在法律中還有很多情況是禁止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的。
5:典權不是租賃,出典人不能夠收取任何收益。因為典價已經把收益都算上了。所以典權人無須向出典人定期交付收益金額。
9. 案例分析民法原理與實務
答:
1.王某應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擔保法》第21條規定: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專權及利息、違約金、屬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本案中,王某與乙公司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范圍未作約定,因此,依本條規定應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即王某應對甲公司欠乙公司的10萬元主債務及利息等承擔全部保證責任。
2.有效。《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本案中,甲公司經乙公司同意,將其欠乙公司的債務轉讓給丁公司,因此,甲公司與丁公司間的債務轉讓具有法律效力。
3.王某不繼續承擔保證責任。《擔保法》第23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乙公司許可甲公司轉讓債務給丁公司,但未取得保證人王某的書面同意,所以丙公司不繼續承擔保證責任
10. 兩道民法案例分析題,請結合民法原理幫助分析,求幫助!
第一題
張三的抵押行為有效,因為在按份共有中各共有人對自己享有的份額獨立地享有所有權,可以不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轉讓、抵押。在該抵押有效的情況下,物權法本著簡化物權關系,促進物盡其用之目的,在該法第101條中規定,按分共有人轉讓自己的份額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同等條件一般包括價款、支付方式、擔保的同等)。因此,本案中李某為共有人,享有優先購買權,而張某之父非共有人,不享有此權利。
該責任由共有人對外承擔連帶責任,對內按份額比例承擔責任。因此應由張某、李某、王某共同對趙某承擔責任,如果某各共有人承擔的責任超過了其享有的份額,可以再按照份額進行追償。
第二題
該案為共同侵權,在本案中,廖某的損失是由於張某將排水口捅開和主謀、范某將鐵絲網拔起共同造成的,任何一方的行為均無法單獨造成該損害的發生。因此,根據侵權責任法第12條的規定,在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前提下,各自承擔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又因朱某、范某為未成年人,其責任應由各自的法定代理人承擔,故應由張某即朱某、范某各自的法定代理人共同承擔。
具體來講,張某的主觀故意更強,且行為危害性更強,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相比之下,朱某、范某因二人為未成年人,主觀惡意較小,且危害較輕,應承擔次要責任。(此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