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論罪刑法定原則

論罪刑法定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18 08:08:04

① 試論我國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

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成文的罪刑法定,二是事前的罪刑法定,三是明確的罪刑法定,四是嚴格的罪刑法定。

② 試論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一規定,就是通常所說的「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就是法院在判定一個人是否犯罪以及判處何種刑罰,必須依照法律的明確規定,不能隨意判案。具體說,只有法律將某一種行為明文規定為犯罪的,才能對這種行為定罪。判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罪,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標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要求的,不能任意解釋、推測而定為有罪,並且在罪名的認定上也要按照法律的規定,法律規定是什麼罪,就定什麼罪。同時,對於犯罪的處罰,即判什麼刑,也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量刑標准,輕罪輕判,重罪重判,不能輕罪重判,重罪輕判。另外,罪刑法定原則在法律的適用上,還有以下幾個重要含義,一是時效原則,即認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必須以行為時的法律規定為准,有的行為,在當時法律並未規定為犯罪,但事後由於法律作了補充、修改,該行為被規定為犯罪,根據罪刑法定原則,不能用事後的法律去追究法律頒布前發生的行為。另一個含義是,對於刑法的規定,法院不能作出超越法律原則、界限和法律原意的解釋,法院的司法解釋必須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必須遵從法律的原意,不能創製法律。第三,罪刑法定原則應當嚴格禁止類推。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是相對封建社會的罪刑擅斷而言的,確立這個原則,是現代刑事法律制度的一大進步。我國1979年制定的刑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但仍然是以這一原則作為立法和執法基礎的。鑒於當時實際情況,刑法中規定的犯罪比較少,而犯罪情況很復雜,可能出現一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需要追究,而法律又沒有規定的情況,因此,為了有利於同犯罪作斗爭,原刑法在堅持實行罪刑法定原則的基礎上,規定了有嚴格控制的類推制度,即對於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可以比照刑法最相類似的條文定罪判刑。原刑法對類推的規定,是嚴格限制在必須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范圍內,在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掌握也非常嚴格,批準的類推案件極少。

③ 簡述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罪刑法定原版則可以分為絕權對罪刑法定與相對罪刑法定。絕對罪刑法定是完全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的,認為法官應當逐字地適用刑法。而相對罪刑法定則並不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容納司法裁量。我國刑法實行的是相對罪刑法定,因而給法官的司法裁量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在空白罪狀和概括條款的情況下,法官能夠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加以裁量。當然,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是有限度的,應當將司法裁量許可權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之內。只有這樣,罪刑法定原則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④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辭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條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4)論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的相關要求規定:

1、罪刑法定原則由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其一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其二是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一個方面可稱之為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第二個方面,可稱之為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

2、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傳統上認為是自然法理論、三權分立學說及心理強制說,但現在通說認為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思想,或者說是民主與自由。民主主義要求刑法法律主義,即刑罰必須由法律事先規定,不可濫刑。

3、罪刑法定原則不是一條法律標准,在刑法中確認下來就萬事大吉了。較之在刑法典中確立罪刑法定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在司法實踐中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刑事立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則要付諸實現,有賴於司法機關實際的執法活動。

⑤ 名詞解釋: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5)論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中,並不存在罪刑法定這一原則,君主可以任意給人定罪處刑,這便造成了許多冤案和悲劇的發生。例如宋代名將岳飛,便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逮捕、處死。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治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紛紛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我國亦不例外。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罪刑法定原則還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定罪的法定,二是量刑的法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罪刑法定原則

⑥ 試論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罪刑法定的早期思想淵源,一般認為是1215年英王約翰簽署的大憲章,大憲章第39條確定了「適當的法定程序」的法的基本思想。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褫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到了17、18世紀,歐洲大陸啟蒙思想家針對封建刑法中罪刑擅斷、踐踏人權的黑暗現實,更加明確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張,並以三權分立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為系統,內容更加豐富。法國大革命勝利後,罪刑法定這一思想由學說轉變為法律,在憲法和刑法中得到確認。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4條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由於這一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民主與法治的發展趨勢,至今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原則。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一種嚴格的、不容變通的原則,它要求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定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法官沒有任何自由裁量的權力。這一立法思想反映在刑法立法上就形成了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對傳統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修正,其基本內容是:(1)在定罪的根據上,允許有條件地適用類推和嚴格限制的擴大解釋,即適用類推必須以法律明確規定類推制度為前提,以有利於被告人為原則,不允許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進行擴大解釋必須以不超越解釋許可權為前提,以符合立法精神為原則,不允許越權解釋或違背立法本意作任意解釋。(2)在刑法的淵源上,允許習慣法成為刑法的間接淵源,但必須以確有必要或不得已而用之為前提。只有當構成犯罪的要件確定後,必須藉助習慣法加以說明時,習慣法才能成為對個案定性處理的依據。(3)在刑法的溯及力上,允許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4)在刑罰的種類上,允許採用相對的不定期刑,即刑法在對刑罰種類作出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可以規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內選擇確定適當的刑種和刑度。 從當今世界各國的刑法立法和司法現狀來看,早期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已受到嚴峻的挑戰,代之而起的相對罪刑法定原則,成為各國刑法改革的發展方向。
歷史沿革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是罪刑法定的基本含義。這個命題雖然是用拉丁文表示的,但並不意味著在古羅馬法中就實行罪刑法定原則。不過,根據有關學者的考證,在古羅馬法中有類似的原則,稱為「適用刑罰必須根據法律實體」。但由於當時犯罪的構成要件並不明確,因此談不上嚴格意義的罪刑法定。 罪刑法定的早期思想淵源,一般認為是1215年英王約翰簽署的大憲章第39條,它確定了「適當的法律程序」的法的基本思想。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褫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 罪刑法定的思想,在17、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得到更為系統與全面的闡述,由此形成了一種思想潮流,與封建社會的罪刑擅斷相抗衡。例如,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處在政府之下的人們的自由,應有長期有效的規則作為生活的准繩,這種規則為社會一切社會成員所共同遵守,並為社會所建立的立法機關所制定。」那麼,這些規則應該採取什麼形式呢?洛克認為:「制定的、固定的、大家了解的,經一般人同意採納和准許的法律,才是是非善惡的尺度。」法國著名啟蒙學家孟德斯鳩也有類似的論述,但是,較為明確的闡述罪刑法定原則的是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利亞,貝氏指出:「只有法律才能為犯罪規定刑罰,只有代表根據社會契約而聯合起來的整個社會的立法者才能擁有這一權威。任何司法官員(它是社會的一部分)都不能自命公正的對社會的另一成員科處刑罰。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罰就不再是一種正義的刑罰。因此,任何一個司法官員都不得以熱忱或公共福利為借口,以增加對犯罪公民的既定刑罰。」貝卡利亞對封建社會的刑罰擅斷進行了猛烈地拼擊,表達了對實行罪刑法定原則的法治社會的無限嚮往。當然,罪刑法定真正成為刑法的基本原則,還是近代刑法學鼻祖費爾巴哈有力倡導的結果。費爾巴哈在《對實證主義刑法的原則和基本原理的修正》一書中指出:「每一個判刑的行為都應依據法律處刑。」而費爾巴哈「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對公民的處罰」一語更是使罪刑法定原則的精神實質昭然若揭。 罪刑法定從學說到法律的轉變,是在法國大革命勝利以後完成的。在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經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法國制定了刑法典,並於1810年公布施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1810年《法國刑法典》 。該法第4條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沒有在犯罪行為時以明文規定刑罰的法律,對任何人不得處以違警罪、輕罪和重罪。」1810年《法國刑法典》一經頒行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仿效的範本,遂使罪刑法定主義成為在大陸法系國家刑法中通行的刑法基本原則之一。 以上是罪刑法定原則從學說到法律的歷史沿革,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罪刑法定原則是在反對封建社會的罪刑擅斷的斗爭中提出來的刑法原則,是刑事法治的應有之義。

⑦ 論我國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簡單說來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回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答「罪要法定,刑也要法定」。由此派生出以下幾個原則:成文法主義;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主義是現代社會保障人權的要求和體現。刑法的機能,站在國家的角度要打擊犯罪,保護公眾;站在公眾的角度要限制國家權力,保障人權。罪刑法定主義,一方面,法律規定為犯罪的,必須要依照法律定罪處罰,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不得定罪處罰,這體現了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對人權的保障。所以說,罪刑法定主義是刑法機能的有機結合,它最終的落腳點是要保障人權。

⑧ 論罪刑法定原則與犯罪構成的關系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概念
刑法第3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實行罪刑法定原則,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的基本要求!「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即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麼罪,對犯罪處什麼刑,均須由法律預先明文規定,也即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一來自拉丁語的法律格言,是對罪刑法定原則含義的高度概括。
二、犯罪構成的概念及其特徵
犯罪構成是刑法規定的,反映行為的法益侵犯性與非難可能性,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構成要件和主觀構成要件的有機整體。
從犯罪構成的定義可以看出,犯罪構成具有以下特徵:
(一)犯罪構成是主觀要件的有機整體
犯罪構成是由主觀要件所組成的,其中的「要件」就是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條件;各個要件之中又包含了若干要素。犯罪構成不是各個要件的簡單相加,而是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主客觀要件按照犯罪構成的要求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協調一致,形成統一整體。
(二)犯罪構成是違法性與有責性的法律標志
首先,犯罪構成是刑法規定的。所謂罪刑法定中的「罪」的法定,主要是指對犯罪的構成要件的法定。刑法對犯罪構成的規定,是通過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共同加以實現的。刑法總則規定一切犯罪必須具備的要件,刑法分則規定具體犯罪特別需要具備的要件。只有把刑法總則規定的各種具體犯罪的共同要件與刑法分則規定的各種具體犯罪的具體構成要件密切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把握犯罪構成要件。根據我國刑法,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
其次,犯罪構成並不是抽象的法律概念,而是違法性與有責性的法律標志。
(三)犯罪構成是認定犯罪的法律標准
任何一種犯罪都可以由許多事實特徵來說明,但並非每一個事實特徵都是犯罪構成的要件,只有對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決定意義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事實特徵,才是犯罪構成的要件。犯罪構成要件,是指從同類案件的形形色色的事實中經過抽象、概括出來的帶有共性的、對犯罪性質和危害性具有決定意義的事實。犯罪構成的各個要件從不同角度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犯罪構成的整體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達到了構成犯罪的程度。把犯罪構成僅看作是與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本質相脫離的純粹的形式化概念,是很不科學的,它會導致犯罪構成無法反映和說明犯罪本質的後果,這無異於從根本上否定了犯罪構成在犯罪認定中的作用與核心價值。考察某一行為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並構成犯罪,必須且只要看它是否具有符合該罪犯罪構成的事實(犯罪構成要件)。在我國刑法中,犯罪構成是犯罪成立的充分條件,行為符合犯罪構成,不需要增加其他的條件,即可認定構成犯罪。

三、罪刑法定原則和犯罪構成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罪刑法定原則定義和犯罪構成的概念特徵進行分析後,發現罪刑法定原則與犯罪構成有如下關系:
(一)犯罪構成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基礎
罪行法定原則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犯罪構成是認定犯罪的法律標准,同時也是違法性與有責性的法律標志。因此犯罪構成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基礎。
(二)犯罪構成的法定性,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
就犯罪構成的法定性而言,作為犯罪成立的條件,犯罪構成無疑具有法定性。這里的法定,既包括刑法總則的規定,又包括刑法分則的規定。犯罪構成的法定性,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
(三)犯罪構成理論是罪刑法定原則的產物
從罪刑法定主義原則出發,將犯罪具體地、特殊地加以規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著眼於這種特殊化了的構成要件(亦即具體構成要件)的重要性,產生了把它不僅僅視為刑法各論上的東西,而且可以作為構築刑法總論即刑法一般理論體系的基石的努力,這一努力從貝林格開始由麥耶大體上完成,而這就是所說的構成要件理論。由此可見,犯罪構成理論本身是罪刑法定原則的產物,它必然要以法律規定為根據。
(四)罪刑法定原則有利於法者正確確定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是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要件組成的具有特定的犯罪性質和社會危害性的有機整體」。依據這些理論必然推出犯罪構成「四要件說」,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舊刑法規定類推制度,「本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則最相類似的條文定罪判刑,但是應當報請最高法院核准」。那麼依犯罪構成「四要件說」來認定犯罪,司法者既可認定哪些行為構成刑法所規定的犯罪,又可類推認定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這實質上是對刑法沒有規定保護的新的犯罪客體的類推認定。現在對於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罪刑法定原則,是有利於執法者正確確定犯罪和判處處罰,有利於正確進行司法解釋。
(五)犯罪構成的運用體現了罪刑法定原則的意義
在罪刑法定原則下,行為事實的價值評判權應由立法者絕對享有,司法者只需評判行為事實是否符合刑法上規定為犯罪的類型化行為模式。司法者和公民只要依據「三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就可確定行為事實是否與刑法典的類型化的行為模式相符合。這樣既可防止司法者濫用權力,又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這就是罪刑法定原則意義之所在。
(六)罪刑法定原則需要犯罪與犯罪構成「三要件」相分離
罪刑法定原則需要犯罪與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的分離。犯罪行為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是指對社會秩序和社會關系具有破壞作用的行為對社會造成這樣或那樣損害的事實特徵,某一行為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需要價值評判。價值評判是指主體根據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加以評價與判斷,使之符合主體的特定需要。行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只有通過價值評判,才能成為具有犯罪意義的行為。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