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逃稅罪

刑法逃稅罪

發布時間: 2020-12-18 10:23:52

① 新刑法偷稅漏稅罪有哪些法律規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犯有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第二百零三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1)刑法逃稅罪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零二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七條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零八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虛開或者出售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② 逃稅罪的立案追訴標準是多少

逃避繳納稅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二、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三、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不影響刑事責任的追究。

③ 新刑法有偷稅罪嗎

根據抄刑法修正案(七),本罪已被逃稅罪取代。

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繳納稅款,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修正案(七),本罪已被逃稅罪取代。

按照刑法第201條規定,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數額較大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後又偷稅且數值在1萬元以上的行為;以及依刑法第204條第2款,納稅人繳納稅款後,又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且騙取的稅款數額未超過所繳納稅款的行為。

④ 刑法修正案(七)實施後如何認定逃稅罪

《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對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進行了修改,並將原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偷稅罪修改為逃稅罪(暫定罪名)。上述修改開創了刑事立法上入罪與去罪相結合的先例,即使行為已構成犯罪,只要行為人滿足了法律規定的條件,就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這契合了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從立法上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既有利於稅收徵收,又極大節約了司法資源,對未來的刑事立法、司法都將產生一定的積極示範效應。對於這一修改,在司法實踐中應作正確理解。
一、行政處罰是否刑事追訴的前置程序
在研究逃稅罪的適用過程中,對這一問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行政處罰不是刑事追訴的前置程序。理由是,從《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一款來看,只要是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公安機關就可以立案。立案之後,如果犯罪嫌疑人補繳了應納稅款和繳納滯納金,接受了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應予撤案,但並不能基於《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四款的規定就排除公安機關的立案權。
另一種觀點認為,行政處罰是刑事追訴的前置程序。理由是,盡管從字面上來看,前一觀點是正確的,但根據法條第四款的規定,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納稅人補繳了應納稅款,繳納了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這就意味著,法律對此種行為給予了較輕的評價,刑罰其實是稅務機關追繳稅款的保障,只要國家稅收沒有損失,就不追究納稅人的刑事責任,因此,在稅務機關進行行政處罰前,不能確定國家稅收是否有實際損失,在此情況下,公安機關就不宜立案。
筆者認為,通觀《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的規定,第四款實際是對第一款的補充,二者不能割裂開來理解。根據本條第四款的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實施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後,如果其補繳了應納稅款,繳納了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就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所謂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實質就是不構成犯罪。而納稅人實施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後,其是否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接受行政處罰是不能確定的。因此,在行政處罰程序完成之前,是無法確定是否應該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立案的條件之一,因此,對於不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納稅人,在行政處罰程序完成之前,公安機關不能立案。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在發現這種案件線索後,應將案件移交稅務機關處理。但是,對於扣繳義務人的逃稅行為,以及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稅的,只要達到了立案追訴標准,可直接立案。
二、關於行政處罰是否應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問題
法條第四款中規定的已受「行政處罰」中的「行政處罰」是否需要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存在較大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應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理由是:有利於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條第四款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稅務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一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可見,稅務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後,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是納稅人的法定權利。如果規定納稅人一旦不接受行政處罰就立即啟動刑事追訴程序,這無異於以司法機關的刑事追訴權變相剝奪納稅人法定的申請行政復議權和提起行政訴訟權,而且,容易造成稅務機關在作具體行政行為時的專橫與恣意。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需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理由是: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實施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本身就觸犯刑律,其如果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就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法律給予納稅人的一種寬宥,在此情況下,不存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問題,只要其不接受行政處罰,就應立案對其進行刑事追訴。如果將行政處罰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將延緩刑事追訴的時間,增加行政訴訟的審理負擔,不利於打擊逃稅犯罪。
對於這一問題,筆者同意後一種觀點。理由是:首先,法條中並未要求是生效的行政處罰,在立案追訴時將行政處罰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有違立法原意。另外,納稅人接受行政處罰,並不意味著其申請行政復議權和提起行政訴訟權的必然滅失。根據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和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無論是在行政復議期間還是在行政訴訟期間,均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事實上,納稅人接受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是其法定義務,在接受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免予刑事追訴後,仍然可另行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就是說,納稅人哪怕是為了免予刑事追訴而違心地「自願」接受行政處罰,其「自願」接受行政處罰的行為對其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三、關於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截止時間點問題
司法實踐中,如果納稅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是否應撤銷案件或者將案件移送給稅務機關?
有人認為,根據《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四款的規定,納稅人是可以在二審終結前任何訴訟階段行使其刑事免責寬宥權的,因此,公安機關立案後,納稅人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應撤銷案件。盡管上述結論從法理上推論是正確的,但是,筆者認為,刑法給予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不是無限期的,應有一個權利行使的截止時間點。權利應該有所限制,否則,容易導致權利的濫用。很顯然,納稅人的上述刑事免責寬宥權如果沒有一個權利行使的時間截止點,就會使相關的刑事訴訟程序長期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甚至到二審終結前,只要納稅人補繳了應納稅款,繳納了滯納金,接受了行政處罰,就歸於無罪,從而使前面已經經過的刑事訴訟程序全部歸於無效,這不僅損害了司法尊嚴,而且浪費了司法資源。鑒於此,必須為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設置一個權利行使的時間截止點。從維護司法尊嚴出發,只要納稅人不補繳應納稅款,或者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就意味著納稅人以其實際行為表明其放棄刑事免責寬宥權的態度,而權利一經放棄便歸於消滅,因此,稅務機關就應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並由此進入刑事訴訟程序。也就是說,公安機關立案後,納稅人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接受行政處罰,也不能帶來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的法律結果,其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接受行政處罰的行為只能作為量刑時的一個情節予以考慮。
筆者認為,法條未明確規定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的權利行使的時間截止點,應屬立法疏漏,對此,應盡快通過立法解釋或者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⑤ 逃稅罪中"數額巨大"指的是多少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逃稅罪中"數額巨大"標準是一萬元以上。

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偷稅的。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5)刑法逃稅罪擴展閱讀

逃稅罪立案標准

1、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 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 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2、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 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 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⑥ 新刑法逃稅罪是如何規定的

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第二百零二條【抗稅罪】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三條【逃避追繳欠稅罪】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四條【騙取出口退稅罪、偷稅罪】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納稅人繳納稅款後,採取前款規定的欺騙方法,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⑦ 逃稅罪多少算數額巨大

逃稅罪應交稅費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屬於數額巨大,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貨物、物品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四款的規定處罰。

(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五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走私貨物、物品的偷逃應繳稅額處罰。

(7)刑法逃稅罪擴展閱讀:

逃稅罪認定條件:

(一)罪與非罪

行為人偷稅數額要達到一定比例和數額或者具備法定情節,才構成犯罪。根據《刑法》第201條規定,偷稅數額占應繳納稅數額的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才構成犯罪。對多次犯有偷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二)偷稅罪認定的犯罪主體規定問題

《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31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刑法》的規定偷稅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才可構成(稅務人員作為此類犯罪的共犯除外)。

在實際處理過程中,一般對單位判處罰金沒有異議,但因偷稅罪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單位的財務處理問題,特別是企業法人代表及財務人員的責任劃分問題。

按照以上兩條刑法規定,單位犯偷稅罪,財務人員作為直接責任人員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對單位的負責人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本法未作明文規定,特別是對於單位的負責人不知情或對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不熟悉的情況下,單位的負責人是否還應承擔刑事責任存在爭議。

對此種情況,根據《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就明確規定了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問題,單位負責人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最高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熱點內容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