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18 14:04:31

『壹』 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级

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可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贰』 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规范 %D%A来源: 2007年7月27日%D%A%D%A一、编制目的%D%A 全面掌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的发展态势,全面分析文物普查、文物保护事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总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为提高政府文物管理水平和文物保护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为研究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D%A%D%A二、编制依据%D%A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D%A (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D%A (三)《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D%A (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D%A%D%A三、适用范围%D%A 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含县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普查报告)。%D%A%D%A四、编制原则%D%A (一)全面性%D%A 要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全局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整体上编制普查报告,反映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国情,分析文物保护事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确认文物普查的重大价值。%D%A (二)完整性%D%A 普查报告内容要齐全,要系统总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程和工作成果,要深入分析不可移动文物特别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的发展态势,要以普查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提供政策建议。%D%A (三)真实性%D%A 原始资料编录要符合规范要求,准确完备。普查报告整理汇总的普查数据资料必须严格以原始数据资料为依据,不得多报、漏报、乱报普查数据资料,不得编造、伪造、篡改普查数据资料,不得强令、授意提供虚假的普查数据资料。编制人员应当对整理、汇总的普查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D%A (四)规范性%D%A 普查报告应遵照统一的体例、格式要求进行编制。普查报告的内容安排及说明文字,要讲究逻辑性,做到内容编制齐全,章节编排合理,重点突出,表述条理清晰。%D%A 普查报告采用术语必须严谨,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标准、规范的要求严格正确地引用术语,不得自行创造术语和定义术语。图件编制必须规范实用,附图、附表、附件齐全,整洁美观。文字表达必须准确、顺畅、简练。%D%A%D%A五、编制内容和重点%D%A 普查报告编制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普查工作背景、普查工作情况、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汇总、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分析、普查主要成果和政策建议。%D%A 普查报告编制要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为重点,突出文物普查对于国情国力调查和文物保护事业的重大价值,突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D%A%D%A六、编制体例%D%A (一)普查报告体例包括:封面、扉页、内容摘要、目录、正文、附件、后记。%D%A (二)说明:%D%A 1.封面的内容%D%A 包括: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署名和编制日期。%D%A 1.1 报告名称:XXX(该级行政区域名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D%A 1.2 编制单位署名:XXX(该级行政区域名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D%A 1.3 编制日期:报告编制完成日期。%D%A 2.扉页的内容%D%A 同于封面。%D%A 3.内容摘要%D%A 主要介绍普查工作情况和普查成果。%D%A 4.目录内容%D%A 排列到三级标题。如第一部分;一;(一)。%D%A 5.正文内容%D%A 体例要求见附件。%D%A 6.附件内容%D%A 为XXX(该级行政区域名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统计表、XXX(该级行政区域名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地图及其他重要的表格、图件。%D%A 7.后记内容%D%A 为普查报告的补充说明和编制人员的简要情况。%D%A%D%A七、编制步骤%D%A (一)选定人员成立普查报告编制项目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进行组织落实;%D%A (二)开展培训,使编制人员了解普查报告的编制方法、内容与要求。%D%A (三)制定普查报告编制的总体实施计划,明确普查报告的范围、重点和深度要求,按照总体实施计划进行人员分工,做到任务明确、各负其责。%D%A (四)收集整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原始数据资料;%D%A (五)编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D%A (六)研讨并修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D%A (七)验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D%A%D%A八、编制要求%D%A (一)组织要求:普查报告编制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级行政区域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报告编制的组织工作,选调强有力的编制人员组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项目组。%D%A (二)工作要求:普查报告要体现 “组织严密、流程规范、数据准确、问题找准、科学建议”的总体要求。%D%A (三)经费使用要求:普查报告编制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D%A (四)数据公布要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及相关成果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予以公布。编制人员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对外公布普查数据资料。%D%A (五)时间要求: 年 月 日前完成。%D%A%D%A九、印制要求%D%A (一)排版要求:%D%A 1.字体:封面、扉页为初号黑体;前言、目录、正文、后记为宋体四号。%D%A 2.行距:20磅。%D%A 3.图件:彩图标示。%D%A 4.页码:用5号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各页下方正中。%D%A (二)纸张要求:%D%A 1.规格:大16开本(210X 297mm)%D%A 2.封面颜色为酱红色,纸张为铜版纸,重量为250克/平方米。%D%A 3.内页纸张为铜版纸,重量为157克/平方米。%D%A (三)册数要求:100册。%D%A%D%A十、报送要求%D%A (一)审核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审核并在普查报告扉页上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物行政部门代章。%D%A (二)时间要求: 年 月 日前统一报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D%A (三)册数要求:50册

『叁』 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

中国大陆之“古迹”称为“不可移动文物”,确定其被保护的对象称为“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7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该法还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或者改变用途的,应当根据其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出资帮助修缮的,应当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等内容。 根据中华民国《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三种,分别为国家不可移动文物(一级不可移动文物)、直辖市不可移动文物(二级不可移动文物)及县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三级不可移动文物),其中1997年之前指定者,以一级、二级、三级区分,之后指定者则以主管机关划分。
不可移动文物分级的意义,取决于其所代表的历史影响力,并且可以随时代意义而调整其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分类由各级政府审查、指定、公告,之后再报内政部备查。由于保存文化资产的风气愈来愈盛,所以许多市定不可移动文物根据文化上的意义,已有历史不到50年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不可移动文物已经不再等于百年老屋。
至2003年底中华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556处,分别为: 一级不可移动文物 25 37 国定不可移动文物 12 二级不可移动文物 50 110 直辖市定不可移动文物 60 三级不可移动文物 222 409 县、市定不可移动文物 187 总计 556 在香港,不可移动文物则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古物不可移动文物办事处负责认定、管理,已经认定了86件法定不可移动文物,同时也规画了三条文物径,分别是中西区文物径、屏山文物径及龙跃头文物径。

『肆』 《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列》共有几个主要亮点

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辽宁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号)
《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业经2012年6月26日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7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8月7日
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
(2012年6月26日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2年7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不可移动文物,是指文物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的下列文物: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社会和生产发展变迁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六条 文物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主管部门,应当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七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义务,对破坏、损害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检举和控告。
市或者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八条 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核定、公布、备案和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每三年向社会公布一次本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条 对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城市、镇、街道、村庄,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规划、房产等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初步论证,符合条件的,依法组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或者历史文化街区。
第十条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区(市)县文物主管部门登记并公布。
市及区(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第十一条 文物主管部门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选择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确定为文物保护申报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依法申报核定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或者个人认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申报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可以向文物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文物主管部门在确定申报单位时,应当征求文物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意见,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还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文物主管部门确定申报单位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并应当在申报单位确定后十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申报单位有效期为一年,自文物主管部门公布之日起计算。
申报单位属于申报核定国家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单位核定机关在有效期内未就其是否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作出结论的,文物主管部门可以适当延长有效期。
第十三条 文物主管部门确需划定申报单位保护范围的,应当商土地、规划、城建、房产等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申报单位的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指定保护管理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
在申报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需要在申报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申报单位的安全,其保护措施应当经公布申报单位的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规划、建设、房产、城建等主管部门进行方案论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根据保护申报单位的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申报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向社会公布。
在申报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的历史风貌。
第十五条 对申报单位进行修缮、迁移或者拆除,应当持可行性论证报告、设计施工方案等材料向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文物主管部门的同意。其中属于修缮工程的,向文物所在区(市)县主管部门申请;属于迁移、拆除工程的,向市文物主管部门申请。
市或者区(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修缮、迁移或者拆除的决定,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商市或县(市)土地、规划、房产等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有效期到期或者文物保护单位核定机关就申报单位是否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作出结论的,申报单位的资格、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随即取消,并由文物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政府审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及时向规划、房屋征收等主管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通报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和期限等情况。房屋征收主管部门或者土地储备机构实施房屋征收或者土地储备时,应当就征收或者储备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征求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依法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
第十八条 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保护管理责任书。保护管理责任书应当载明保护管理责任人的保护管理义务和依法获得政府或者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资助等权利。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发生变更的,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与变更后的保护管理责任人重新签订保护管理责任书。
第十九条 从事旅游观光、宗教活动,举办大型活动,拍摄电影电视节目以及以其他形式利用或者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应当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第二十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不可移动文物内放置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在不可移动文物上安装消防、报警、雷电灾害防御等装置或者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履行职责,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依法查处危害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和损害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文物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不予登记公布,未制定具体保护措施的;
(二)发现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不依法申报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
(三)不依法审批申报单位的修缮、迁移或者拆除工程的;
(四)不及时向规划、房屋征收等主管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通报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情况的;
(五)实施房屋征收或者土地储备时,不依法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保护的;
(六)未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保护管理责任书的;
(七)未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不开展日常检查和定期巡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不提出整改意见,对危害不可移动文物安全、损害不可移动文物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管理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更多0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086486或 更多联系
====================================购安卓版软件,赠平板电脑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下载试用。《新法规速递2012》电脑版
新增50万件法规“云检索” 软件收录1949-2012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2012版新增“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并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
软件可以免费下载试用,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法律图书馆》在线数据库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新法规速递》苹果手机版系新法规速递软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兼具数据本地化及云端查询功能,使用本软件将与您的手持终端完美结合为一部掌上法律宝典。
本软件适合安装在使用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或平板电脑上(iPhone或Ipad)。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软件有免费版可在Apple Store下载使用。《新法规速递》U盘版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电脑版完全相同。

让“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不可撼动

去年10月1日起,大连首个文保条例《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从全国范围看,出台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大连走在了前列。从条例颁布后的实施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单位在施工前,明知道有新出台的《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却依然像“职业篮球选手”一样,采取绕、瞒、拖、“先斩后奏”等方式,试图突破文物保护的这道防护网。按《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在施工前需要到当地的文物部门进行申报,如经文物部门勘察有遗址,就应该在设计时避开该区域或者立刻组织进行抢救性挖掘。“不来申报”恰恰是文物部门最头疼的事情,正规的渠道少人走或者干脆不去走,文物部门有限的人员就从守关者变成了堵漏的散兵,常常是接到民间文物爱好者的投诉,赶到被破坏的遗址,面对已经被破坏得一片狼藉的遗址唏嘘不已。《国家文物法》、《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是文物的两道防护网,但为什么这些法律、法规“利器”对决现实的“利益”时往往败北呢?其实,施工部门突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省钱。因为按国家文物法规定:凡因进行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这笔费用恰恰成了许多施工单位心照不宣的瞒报动机。二是怕耽误工期。即使是“既坚持对基建有利,又要对文化保护有利”抢救性发掘也要按起码的操作规范进行,不可能按照施工单位想象的挖两下、刨三下,所以有的施工单位发现无法瞒下去的时候,索性先斩后奏铲了再说。令人唏嘘的是,“利器”经不起哪怕是一次“小败”,因为文物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再小的破坏也可能意味着文物的永远消失,永远无法弥补。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不让文物部门和考古工作者总是“急急如律令”,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珍惜这些“不值钱”的遗存,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尊重自然、尊重历史、遵守法律。

『伍』 不可移动文物防潮措施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文物保护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中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依法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依法登记认定的其它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
(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史迹、代表性建筑;
(四)依法登记认定的其它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条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一切单位、团体、个人均有参与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举报和制止破坏损毁不可移动文物行为的义务。对破坏或者损毁不可移动文物行为进行举报或者给予制止,并经查证属实的,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条 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公安、财政、规划、城乡建设、国土、环保、宗教等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相关管理职责。
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县级文物行政部门指导下具体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制,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
县级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将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明确专人负责。
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
应当设立文物看护所或成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第七条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登记和公布工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公布之日起1 年内,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树立保护标志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重要历史建筑的管理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执行。

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地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登记、公布及制定保护措施。
第八条 各级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事先由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规划部门批准。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必须控制新建、扩建活动。工程建设前须经城乡规划、文物部门审查及专家组论证。禁止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核定公布前已有的非文物建筑物和构筑物,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应当拆迁;破坏或者影响其历史风貌的,应当逐步拆迁或改造。
第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盗掘、盗窃、刻划、涂污或者损毁文物;
(二)擅自迁移、拆除、遮挡、修缮、改建、扩建不可移动文物;
(三)盗窃、刻划、涂污、损毁、挪动或者阻挡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设施;

(四)生产、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品;
(五)擅自开荒、挖掘、采石、取土;
(六)违规转让、抵押不可移动文物或改变其用途;
(七)擅自进行建设工程或实施爆破、钻探等作业;
(八)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
(九)其它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或破坏其历史环境风貌
的行为。
第十条 辖区内发生重大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事故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重大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事故是指:
(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被盗掘、损毁、水毁、火灾、倒塌等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盗窃、损毁、消防安全责任事故或擅自迁移、拆除,改变其用途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擅自修缮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致使文物本体受损、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的;
(四)擅自在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它原因造成不可移动文物受损、灭失,后果严重的。
第十一条 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障资金(以下简称“保障资金”),每年每处保障资金按国保每处4000 元、省保每处3000 元、市保每处2000 元、县保每处1000 元、已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每处200 元的标准予以保障,邙山陵墓群及东汉帝陵因点多、线长、面广的特殊性,每墓冢按1000 元保障。保障资金市级财政承担30%,县级财政承担70%,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保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按照《洛阳市财政局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关于印发〈洛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洛财教〔2012〕35 号)执行。有专门管理机构及保护经费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不纳入此列。
保障资金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及聘请业余文物保护员工资经费、工作补助等。市财政以“以奖代补”形式年终考核后拨付,县级财政年初按预算拨付。
第十二条 市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加强对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开展文物、公安、工商等多部门联合行政执法活动,涉及文物犯罪案件由公安部门牵头办理,文物违法案件由文物行政部门牵头办理。
第十四条 文物、公安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技防、消防及周边治安等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第十五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使用人的,使用人应依法履行修缮、保养及安全保护职责。无使用人的,当地政府应指定专门机构、专人负责保护。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并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具备修缮能力而不履行义务的,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第十六条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和国有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由县级以上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委派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其它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政府负责管理。
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由使用单位设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管理,没有使用单位的由所在地县级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管理,文物行政部门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险情时,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机构或组织、所有者、使用者、保护员应与文物行政部门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
主要责任人如有变更的应报告上级政府及文物行政部门,并及时补签责任书。

第十九条 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不履行职责或对违法行为报告查处不力,对负有责任的工作人员和责任领导给予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其它违反法律法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日)起实施,有效期5 年。

『陆』 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估分级标准:国家级、省级、县级。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文件

1、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分级管理,科学的名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版保护单位,权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960年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首次划定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是以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划分的。
3、所谓重大、较大、一定等量词并无绝对标准,人为因素很大,因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含金量越来越低,说明力也越来越差,大家全心知肚明。
4、近些年来,是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还是市县级的,不是文物本身属性,历史价值说了算,而是要看有多大影响,有多大的利益,做了多少工作。
5、有个别类的文物倒是有说法,但也只是内部使用,如,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基本上是国保,皇家建设,基本上是国保,有世界影响的基本上是国保。象这样的,不用专家喷唾沫星子论证,老百姓也知道是国保啊!至于有些国保,笑话,实在是笑话。
6、现在评国保,多少带有平均主义,比如山西省国保数全国第一,实际上,如果就按文物本身来说,山西应该更多,因为山西的文物实在太多太好了。但现实中,为了照顾某些文物少的省,往往也矮子里拔大个,可笑吧!
7、现实得不能再现实了,你还问有没有依据,有没有文件,唉!

『柒』 受国家文物保护法保护不可移动古墓葬文物。

A,B,C 答案解析: 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范围。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回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答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 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 文物范围。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1)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 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3)国家征集、购买的文物;(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5)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的第三节:施工文物保护制度。

『捌』 法律有没有规定不给翻健文物

根据《文物保护法》,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专。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属石窟寺也属于国家所有。
所以,B 、D两类文物不能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应该为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玖』 什么叫不可移动的文物

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回代表性建筑等,是针对可移动答文物而言。
不可移动文物(或称古迹、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军事、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和历史等纪录不足之处。
一旦一个建筑物或遗址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或暂订不可移动文物时,通常就受到主管机关保护,未经许可,包括所有者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变动、修改。如果是因为建筑工程开挖而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或考古遗址,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工程通常要立即暂停。

『拾』 不可移动文物动迁的补偿标准有吗

文物作为历史的过去,具有不可创造性。我国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也出台了《文物保护法》以更好地保护文物。

两处魏氏祖厝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律依据

所谓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我国《文物保护法》亦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界定,即“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而本案中两处魏氏祖厝作为清代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符合《文物保护法》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定义。

同样,作为欧阳友心领导的闽东革命根据地,两处魏氏祖厝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念意义。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二项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应该受到保护。同时,上文中亦提到罗源县人民政府也将两处祖厝列为该县重点保护文物。

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的法律规制
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且工程建设行为本身又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因此,我国《文物保护法》对在文物保护单位内进行建设工程行为设置了诸多的法律规制。

《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第二项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第二十条前三项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文物保护范围内原则上是禁止工程建设的,除非有特殊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有严格的法律限制,首先要尽量做到原址保护,不能原址保护需要迁移或者拆除的,要报相关政府部门批准。法律做出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

联系本案,魏氏祖厝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在面临工程建设之际,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其中19号祖厝遭到强行拆除,4号祖厝虽在却已成危房,文物价值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下土港村村民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当“不可移动文物”遭遇拆迁
“拆迁”一词往往与“政府规划”、“开发”等词联系在一起,当不可移动文物遭遇拆迁,当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发生碰撞,文物不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这个比喻似乎不太恰当,但是笔者想要表达的是经济发展不一定要以牺牲文物、环境为代价。政府急于发展经济心切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味地以牺牲环境和文物,甚至是百姓利益为代价,这种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时的,这也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违背。

回顾本案,拆迁本就是敏感事件,处理不慎极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社会动荡。有甚者更是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魏氏祖厝,其本身具有的历史价值属性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在拆迁时尤应谨慎,是否一定要拆?如果拆应当怎样拆?拆迁的补偿标准应当怎样?拆迁文物应当如何规划?如何将拆迁给文物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强拆带来的也只能是不计成本代价的经济一时发展。

想到在“房地产热”的高潮时期,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笑话,即有开发商扬言要上书中央“把故宫拆掉来建设商品房”。这本是一戏言,现在看来却颇具讽刺意味,地方经济发展有必要,但保护历史文物同样重要。历史文物承载的是文化和精神寄托,应当说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样具有必要性,怎样协调好这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而对于魏氏祖厝今后的命运,本报法律顾问组将持续关注。同时也希望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存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

热点内容
支付宝转账法院 发布:2024-09-20 16:23:57 浏览:578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
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2024-09-20 07:35:27 浏览:727
私人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9-20 07:29:00 浏览:61
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4-09-20 07:07:36 浏览:762
司法考试超难 发布:2024-09-20 06:50:01 浏览:391
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 发布:2024-09-20 06:45:48 浏览:427
罗云法院院长 发布:2024-09-20 04:50:17 浏览:660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 发布:2024-09-20 04:30:59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