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出家僧人规章制度

出家僧人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1-12-08 04:17:37

1. 做‘出家人’,有什么要求、标准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3、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4、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5、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6、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7、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出家僧人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除了违反以上几条,还有下面几种情况也是不可以出家的:

1、犯有重戒曾被开除僧团的人。

2、犯有五逆罪的人。

3、曾偷听比丘戒诵的人。

4、破坏诋毁佛教的人。

5、在职的官员。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应该首先到寺院中寻找一位比丘,请求做自己的“依止师”,也就是师父,经过考察合格后,由师父向寺院僧众说明徒弟出家的缘由,在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才可以收留此人为弟子。然后就是剃度,换僧衣,去俗姓,改姓释,取法号,发度牒,受戒等程序,这样就算正式出家了。

佛陀之所以要求一部分弟子出家学佛,是因为在家学佛弟子由于家庭的牵累,亲人的负担,很难专心一志的去修行学道,为了去除尘世生活中所带来的种种障碍和烦恼,无牵无挂的去集中精力学佛,所以佛陀就发起号召,让一部分弟子集中在一个清静的环境中去学佛,剃度为僧,成为住持佛法的榜样。

佛教对弟子出家的要求:

首先是出家的动机必须纯正,要有舍弃世间贪爱和能够吃苦耐劳的决心。要发大菩提心,要有一定的天分,这样才能荷担如来家业,做天下众生的人天导师。

对出家而言,文凭学历不重要,富贵贫贱、身份地位不重要,有没有文化也不重要,甚至不认识字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发心,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悲心大愿,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2. 在家居士能讲出家人犯戒吗

答:在家居士不许听诵大戒,不许看出家人的戒,怎么会知道明白大律的内容,而来指责出家人犯了什么戒?这就是今日佛门,最痛心的事情,佛门丑事,大多数是由佛教弟子传播出去的,今天说这个和尚犯戒,明天说那个尼姑不规矩,而且添油加醋,越说越离谱,惟恐说得不狠,惟恐揭露得不深,到后来佛门变成乌烟瘴气,也没有一个清净的佛教弟子了。这不但毁坏了佛教弟子自身的名誉,也让许多善信退失了信心,更加糟糕的是损坏了三宝的尊严。再说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僧团规章制度,出家人犯戒,自会有僧团来制裁,不需要在家居士来操心,在家居士怎么能越级犯上,亵渎举罪?同时,一个不明了大律,不能对大律的开、遮、持、犯,有圆融认识的在家居士,即使举了出家人的罪,也是举不中的。

3. 出家!!!!!!!!!!!!

——恩,恭喜师兄,能够出家,就是一件天大的福报,能有这番正行和善行,我们提前恭喜你。
——不过出家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因为人世间的诱惑太多,需要自己不断的去修行。首先您得找到一家适合您修行的寺院(如需要,我可以提供引见的。譬如河北柏林禅寺、福建资国寺等,非常不错),然后需要办理类似切结书之类的手续,譬如证明自己的家庭及父母同意你出家(要签字认可)、证明自己无债务、无精神病等各种背景的文书,得到寺院主持的认可,恭喜您,您就可以成为一位试用期大约两年的“见习僧人”了,寺院称其为“净人”或“行者”(想起孙行者了吗?),这个期间不需要剃发(你自己愿意,也可以提前剃掉,不过不是正式剃发而已,纯属个人意愿),要遵守规章制度五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戒”;
如果两年内合格,那么很快就可以升级为“预备僧人”,寺院称其为“沙弥”(男生)或“沙弥尼”(女生),这个时候得遵守10条规章制度了,一般叫“沙弥十戒”或“沙弥尼十戒”;这个阶段就要正式剃发了。叫做“剃度”,很庄严的仪式。回忆一下《少林寺》这部老电影一开头就有这个情节。
如果接下来完成师父的传授和任务,各方面表现合格,终于可以晋级换代,成为正儿八经的僧人了,举行庄严的仪式将你转正,称为“比丘”(男生)或“比丘尼”(女生),不过遵守的规定就多了,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7条。这个时候你就十分有学问了,我见到你,是要跪下磕头的。我会称呼你为“法师”或“师父”。如果你做了寺院的负责人,我还要恭敬的称呼您“某某和尚”了,等你有大修为或活到八九十岁,万人敬仰的时候,就可以称为“大和尚”或“长老”或“老和尚”了。
再下来就是神话般的存在了。你继续努力,能够修到更高的境界,如阿罗汉,如菩萨,如佛,那就是奇迹般的故事了。师兄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南无阿弥陀佛!

4. 出家人需遵守哪些戒律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0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沙弥、沙弥尼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开始学习远离世俗生活,主要是让年少、初出家的僧众学习。

离杀生;

离不予取(离偷盗);

离非梵行(离淫欲);

离妄语;

离导致放逸原因的谷酒和果酒;

离非时食(离非食进食、过午不食);

离跳舞、歌唱、音乐、观看戏剧;

离庄严(美丽)原因的花蔓、芳香(香水)、涂油、衣物、装饰品;

离(坐卧)高广大床;

离接受金银(钱)。

(4)出家僧人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广义上尚指最初的尸罗、出家众的学处、波罗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团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

毗奈耶(梵文:vinaya)是佛教术语,为三无漏学之一。有关戒律规定与解释的佛教经典的汇总,称为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与“经”和“论”合称“三藏”。专门学习戒律的佛教僧侣称为律师,以戒律研习为主的宗派,称为律宗。

对于学习佛法者,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对研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网络-佛教戒律

5. 出家人有什么限制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郑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出家不是要逃避什么挫折或者世间男女情感一时想不开,他应该是佛法的传播人,是佛陀的使者,他是人天的导师,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宝的千辛万苦的努力,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地,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 不管怎么说,能现在发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云:“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曏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 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 我的答案 一、怎样出家 1、要求年满十八岁,父母同意,信仰真诚,相貌端正。 2、出家地点在自己所在省市即可,或外省市寺庙也行。 3、到寺庙找丈方或当家、知客出家,或找其他师父咨询。 二、中国佛学院招生条件: 1、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有一至二年的出家生活经历。 2、信仰虔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3、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在十九至二十五周岁之间。 4、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神经病(含奥抗阳性)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5、由本人所在地的寺院组织或佛协组织,向所在省的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中国佛学院招生简章 一、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有一定时间的出家生活经历,信仰虔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在十九至二十五周岁之间。 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神经病(含奥抗阳性)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二、招考办法: 由本人所在地的寺院组织或佛协组织,向所在省的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报考者需把学历证明及体检表(一定要有奥抗检查),脱帽僧装一寸近照四张,随同报名单函寄本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寄来:(1)报考登记表、(2)体检表、(3)推荐介绍信、(4)相片四张】。 三、招生名额: 大学本科四年制。每两年招生一次,招生名额四十名左右。 四、考试与录取: 考试科目:佛学、语文、政治、史地、英语、课诵。 录取考生: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五、生活待遇: 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待遇:学院规定每月发给每人生活费;发给一定数量的僧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寒暑假回原地,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优待票。 六、培养目标: 佛学院以培养较高造诣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教学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为目标。 七、毕业去向: 毕业后学院不包分配,故原则上仍回原推荐单位安排工作。 根据全国佛教事业的需要,本人自愿,可由中国佛学院与原推荐单位协商,同意后调配安排工作。 毕业后的待遇,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遇,由用人的寺庙或单位负责解决。 毕业生可报考本院研究生班。 中国佛学院招生办公室

采纳哦

6. 现在出家当和尚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制度规章吗

你如果真心出家的话,先不用了解这么多,何不试着去寺院实践一下出家人的生活呢?
规章制度都是人定纸上传达,你还是要去真实体会。寺院可以有发心阶段。。。

7. 出家佛教的条件

根据,佛教戒律及我们国家的宗教法

第三章 收徒传戒与僧团管理

第九条 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六 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 ,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 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 予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并按规定的办法和手续发给度牒。

1年考核,合格后,正式受三坛大戒其法律条文为

第十一条 寺院僧团健全,道风严肃,管理 正常,法务、生活设施完备,方有条件传授三坛大 戒。能够举办传戒法会的寺院名单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下同)佛教协会严格按照条件,根据实际 需要,申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确定;未经批准的 寺院不得擅自举办。
具备传戒资格的寺院传授三坛大戒,须事先由 省佛教协会商得省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 国佛教协会审批。
全国每年传授三坛大戒的寺院掌握在五处左右 ;每处每次受戒人数一般掌握在二百人左右;戒期 不少于四周,以利组织新戒学习戒相律仪。
第十二条 受戒者必须年满二十岁,符合本 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持有身份证、度牒和当地 主管部门及所在寺院的证明信件,经传戒寺院所在 省佛教协会甄别鉴定,方可允许进堂受戒。年龄超 过六十周岁,除增戒、补戒者外,一般不予授戒。
第十三条 传授三坛大戒,对象以本省受戒 人为主;外省受戒人必须由所在省佛教协会征得传 戒省佛教协会同意,开具证明,介绍前往受戒。
第十四条 传授三坛大戒期间,必须分别讲 授戒本。传授比丘尼戒,有条件的实行二部僧授戒 制度。废止烫香疤的做法。
第十五条 戒牒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印制编 号,通过省佛教协会颁发。违犯国法教规者,舍戒 还俗者,由所在佛教协会或寺院收回戒牒,上交省 佛教协会注销。
第十六条 授戒师、剃度师、皈依师必须是 爱国爱教、戒行清净、通晓教理律仪、戒腊十夏以 上的僧人;其资格由省佛教协会按照条件审核认定 ,并发给证书。未经认定资格者,不得传戒、收徒 和接受皈依弟子。
第十七条 寺院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常住 僧人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审定。在规定名额内, 凡接受常住僧人,已出家的,必须验明戒牒、度牒或所在地区佛教协会(无佛协组织的可由原寺院) 证明;新出家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办理。寺 院对要求常住的僧人,须考核一年合格后,报请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户口转入等手续。
第十八条 常住僧人如还俗离寺,寺院应收 回戒牒、度牒,将户口转回原地。违犯重戒、不遵 寺规、教育不改者,经寺务会议讨论决定,予以迁单。对利用僧人身份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败坏佛 门、影响极坏者,经寺务会议决定,报上级佛教协 会批准,开除僧籍,收缴其戒牒、度牒,并将户口转回原地。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 常住僧人须定居两年以上,方可 外出参学,并须经寺院同意开具证明,注明参学地 点和往来期限。滥开证明酿成严重后果者,须追究 责任。接待寺院应验明有关证明,方准挂单,并按 公民迁徙流动的规定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
凡挂单僧人须遵守寺规,随众修持、劳作。如 有违犯,劝说不听的,应随时起单

8. 出家当道士、和尚有什么要求和手续

一、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出家为僧、为尼条件是: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 ,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

二、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 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予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 度,并按规定的办法和手续发给度牒。

三、宫观可选收爱国守法,信仰道教,年满十八周岁,有一定文化和修养,家庭同意,身体健康,持有身份证的自愿出家或入道者。考察二年以上,对其中安心道教事业,品行良好者,经宫观管理组织同意,按相关规定给以冠巾或传度,确定常住。




(8)出家僧人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一、皈依三宝,须本人自愿,爱国守法,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础,经佛教徒介绍,皈依师方可接受。接受皈依弟子,应郑重如法进行。皈依须填表登记个人姓名、简历及介绍人等,交寺院保存。

二、具备传戒资格的寺院传授三坛大戒, 须事先由省佛教协会征得省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全国每年传授三坛大戒的寺院掌握在五处左右;每处每次受戒人数一般掌握在三百人左右;戒期不少于四周。以利组织新戒学习戒相律仪。

9. 出家当和尚有啥条件或规定

(一)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佛制)。(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佛制)。(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佛制可通融) 7. 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 (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 8. 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佛制) [佛制] (二)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规定。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 [佛制],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 [非佛制]学习沙弥律仪 [佛制]、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 [佛制]。 [非佛制]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 (三)对于出家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要大学学历。国家没规定有(只是担任住持的僧人,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要求也不是太严格),各地政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实际有许多还是小学文化出家)。(非佛制) (四)关于戒肉食(非佛制)的问题,在比丘(尼)戒中没有规定。因为在佛陀时代,是实行乞食制度。要到什么吃什么,所以包括肉食,以示对饮食不起分别。在中国没有乞食的环境,所以中国佛教创立了农禅制度。因为可以自己选择种东西吃,所以就没必要再吃肉,体现大乘行者的慈悲情怀。素食作为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也为东南亚的上座部大德所称赞。因为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至今仍然乞食,当然就是要吃肉。在五戒,八关斋戒和比丘(尼)戒中吃肉都不算犯戒,因为没有关于不准吃肉的戒律。对于中国佛教的素食传统的形成,梁武帝确实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佛教戒律中所规定的不准吃荤的“荤”,原来是指大葱、小葱,野蒜,大蒜和韭菜。因为其生吃生憎,熟吃生淫。对于《显识论》中说连牛奶和鸡蛋也不该吃,只是高僧的论,不是经。照不照做随你。但是如果有慈悲心的话,你自己想到众生的死是吃不下的。出世修行的三主要道包括出离心,慈悲心,正知正见。可见慈悲心对于修行的重要。 (五)关于酒的问题。戒酒(佛制)是佛教戒律的根本大戒(迷惑心志,障碍修行),但也是为佛陀所特别开许的戒条。就是说虽然是大戒,但为治病是可以少量服用的(喝前先向长住大众说明)。 (六)对于僧人“是一种职业,人家还能结婚,没个月还开工资呢”。等现象在日本已经出现,中国还没有。说明佛陀所指的末法世界的现象已经出现。魔王波旬的子孙已经穿上僧衣败坏僧团,这是无法避免的。凡是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佛法也不例外,也会消亡。但怎样才能延长正法住世时间呢?佛说“我灭度后,以戒为师”。对于说“修心就好,守不守戒律都一样,不要执着事相”的邪见一定要抵制。 以上,除注明为 [佛制]外,余皆非佛制。其根据在《四分律藏》中 ,由于未受戒的在家人和以及沙弥不得阅读《四分律》,所以具体经典出处就不列出了。以上[佛制]内容也不够全面,但希望为想了解出家方法的人有所帮助。 虽然如上所说,出家有很多限制。但现在许多大德为广育僧才,绍隆佛种,已经对出家条件的限制降低了很多。为想出家的人提供了很大方便。 了解以上的条件以后,如果你还愿意出家的话。你可以先找你们当地寺院联系一下,看你觉得哪个寺院适合你,你再去和寺院相关部门联系出家事宜。一般寺院在出家前会对要出家者考察一年。要出家者被寺院考察期间的生活称为“发心”。发心期间主要看发心的人是否适合出家,并学习相关功课。

10. 出家人都有哪些戒律

出家人戒律五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10)出家僧人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道教五戒即太上老君五戒,后人托称太上老君名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

热点内容
淄博市工伤保险条例 发布:2025-04-28 12:42:38 浏览:390
微信卖假货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8 12:29:21 浏览:384
质检报告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8 12:27:44 浏览:760
2020年5月27号婚姻法作废什么意思 发布:2025-04-28 12:27:39 浏览:634
众合司法考试培训 发布:2025-04-28 12:23:24 浏览:926
中国婚姻法财产规定 发布:2025-04-28 12:15:05 浏览:523
刑法对传销 发布:2025-04-28 12:14:21 浏览:177
简述我国公务员法律责任的内容 发布:2025-04-28 11:45:10 浏览:635
国企分公司独立法人 发布:2025-04-28 11:15:32 浏览:137
劳动法关于赔偿假的规定 发布:2025-04-28 11:14:09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