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安全生产条例
㈠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第八章 附 则
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本实施细则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制定相关规定并组织实施。
自本实施细则实施之日起1年内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部门开展执法检查。 2007年1月18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林源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主任会议委托,我向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检查《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落实,督促政府依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和和谐深圳建设,并为全面正确实施《监督法》探索经验。市人大常委会第27次主任会议决定,2006年12月,对市直和六个区贯彻实施《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条例》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编印了《条例》执法检查手册,发放了万份问卷,进行了执法前的调研,摸准检查重点。在此基础上,常务副主任庄礼祥同志亲自召开了执法检查动员大会,组织参检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组织了7个执法检查组,分别由主任会议成员担任组长,率领40多名市人大代表于12月13日至22日期间进行了每组为期两天半的执法检查。各执法检查组分别听取了市、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关于《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视察了20所中小学、幼儿园;召开了7场有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共11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分别向市、区政府反馈了执法检查意见。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法》颁布后,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第一次组织的执法检查,也是市人大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程序最规范的一次执法检查,社会各界反映很好。整个检查工作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和区人大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实施《条例》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条例》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以来,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国家、省有关部门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大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局良好,初见成效。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全市没有发生学生重大伤亡事故,学校安全工作和安全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一)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为《实施》条例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市区两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把实施《条例》作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始终把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为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确保学生安全,鸿忠、宗衡等市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摸清我市学校周边治安状况,制定和落实整治方案。宗衡同志亲自拍板财政为公办、民办学校责任险“买单”,市区财政共出资513万元为103万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险。意珍、李锋、锐锋、小培等同志分别率有关部门深入到六个区14所学校检查安全隐患,现场办公,解决关系学生安全的27处“老大难”问题。小培同志还主持召开了学校安全整治工作会议,部署专项整治工作。2005年市区财政安排了5400多万元用于学校安全隐患的整治。各区政府也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努力做到“六个到位”(即安全第一,认识到位;健全组织,领导到位;加强学习,宣传到位;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建章立规,制度到位;积极创新,措施到位),有力地指导和保障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依法履职,扎实工作,促进条例不断落实到位。
《条例》颁布后,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在抓落实方面体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措施实在,工作扎实。富有创意,亮点不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发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安全设施,确保校园平安;财政部门以“安全优先”的理念,优先安排学校安全工作所需资金,逐年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公安部门重视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积极排查整治学校周边的交通、消防隐患,严厉打击危害校园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工商、城管、卫生、文化等部门加大了对校园周边流动摊贩、食品安全、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规划、国土、建设、环保、人事等职能部门也都各司其职,确保学校和学生安全。各部门的工作得到社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据万份问卷调查显示,对政府部门工作满意(包括基本满意)的评价在95%以上。
(三)加强协作,创新机制,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条例》涉及面广,承接点多,部门之间是否无缝衔接,良性互动,对《条例》的贯彻落实关系很大。市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视协作机制的建设,建立了由市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各区也都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协作机制,成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确保学校和学生重大安全的协作管理。同时还注重制度上的创新,初步形成一些有深圳特色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例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聘请法制副校长和“一校一警”制度、罗湖区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宝安区学校安全等级分级管理机制等等。这些机制的形成与建立,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正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四)突出重点,专项整治,较好营造校园平安和谐环境。
《条例》实施以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条例》开展了一系列维护学校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面排查和整治学校安全隐患行动;开展了校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清理无证办学专项整治行动。各区也都按照《条例》的要求,开展了诸如学校建筑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校车专项整治行动、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网吧和游戏厅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治理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这些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了一个时期、一定范围突出问题,使校园安全及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好的净化,群众和社会普遍表示满意。据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对校园安全满意的评价为97%;对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满意的评价为89%。
二、《条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我们既看到《条例》实施后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也发现在《条例》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和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条例》的规定有的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条例》第7条第二款规定“学校应当配备注册安全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并建立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管理队伍”。但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市大部分学校还没有按照《条例》的要求配备注册安全主任。
(二)《条例》要求的相关配套措施未及时出台。
按照《条例》第17条、21条、44条,58条等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配套措施。但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至今为止,仅出台了《深圳市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深圳市民办教育管理若干规定》2个配套制度,致使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碰到一些问题,如非教育教学时段留校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等,难以有效处理。有的职能部门对贯彻《条例》的责任感、主动性有差距。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三)学校安全保险责任体系还不够完善。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区财政按《条例》第50条要求为学校购买了“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对学校安全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检查中发现,校方责任险不能解决学生伤害的所有问题。据保险公司统计,2006年接到报案1472起,其中校内发生的1415起,校外发生的57起,经确认不属于校方责任险的46起。由于险种单一、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责任难以界定等原因,使得学生伤害与学校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另外,如何界定校方责任问题,反映比较突出,政府应加以认真研究。
(四)校园周边安全形势还不容乐观。
《条例》颁布实施后,公安、文化、卫生、环保、工商、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校园周边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安全形势还不容乐观。校园周边的治安、交通隐患有的还比较突出,黑网吧、黑摊档、乱摆卖现象时有回潮,学校周边的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的设置尚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此外,在执法检查中还发现,一些学校不能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关系,患上“安全过敏症”,因怕承担安全责任而不敢大胆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活动被取消,这一现象也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主要建议
执法检查既是对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验收,也是对法规本身的一次检讨,有针对性地推进几个全局性、紧迫性问题的解决,达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条例》,这是本次执法检查的主旨。
(一)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切实提升导向指引的水平。
学校安全直接关系到1400所学校100多万学生和100多万个家庭,600多万人的切身利益,是构成和谐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好《条例》对于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从这个高度抓好《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宣传《条例》,但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仍艰巨繁重。据万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对《条例》不了解的老师占4.3%、家长和学生分别占22.8%。参加执法检查座谈会中,有的家长及学生也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该《条例》,这说明在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还有文章可做。一是要在广度上下功夫,要用喜闻乐见和更普及的方式让《条例》宣传上课堂、进家庭、入社区,切实解决在学校安全工作上的各种片面认识;二是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要把握好舆论导向,要多做正面宣传、典型宣传和主题宣传,切实营造人人关注学校安全、支持学校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责任感,真正使《条例》成为构建“安全和谐学校”的法律武器;三是要在制度上下功夫,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地把《条例》学习好、执行好、落实好。
(二)要继续加大协调作战的力度,切实提升综合治理的水平。
执行《条例》是一项整体性、全局性工作,决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工作。从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涉及到部门自身的职责执行得比较好,但涉及到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就显得欠缺些。一些问题之所以“回潮”或“死灰复燃”,这与整体协调机制不健全,综合治理手段不完善有直接关系。政府应以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市区教育部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在协调机制中的牵头作用。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条例》实施的协调机制,在综合治理和整体磨合方面力争有新的招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效。
(三)要继续加大配套工作的力度,切实提升制度建设的水平。
《条例》的实践证明,一部法规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操作细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力。政府要依据《条例》的精神,抓紧出台有关配套实施细则,如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调解制度、学校注册安全主任管理、校方责任险管理、中小学在非教育教学时间内留校或入校管理、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管理等细则,确保《条例》覆盖到位、运作到位、落实到位。
同时,对《条例》的个别条款应与时俱进地研究修改或完善。如《条例》中第11条,“学校区域以及学校周边区域的山体、水源对学校建筑物、活动场所、通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规划、国土或水务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定期测评……”。根据国务院2003年11月394令规定,目前该项工作已明确属于国土部门职责,规划部门不再负有这方面的责任。又如在执法检查中提出的涉及编制、经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立法部门要通过充分论证,成熟时启动法规修改程序,对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要继续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切实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
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检查的要义在于解决问题。当前存在的一些事关学校安全大计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1、关于学校注册安全主任的问题。设置注册安全主任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在《条例》四审通过时,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此条款没有异议。省人大在批准《条例》时,同意了这一条款的设置。在执法检查时,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反映设置安全主任很有必要。从设置安全主任的学校经验也证明有成效。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进行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2、关于非教育教学时间学生安全管理问题。《条例》第33条规定“在七时至十八时间段内,学校应当允许本校学生留校或入校”。设置此条款的初衷,主要是考虑深圳的实际情况,在这个时段,将学生的安全交给学校管理,家长和社会比较放心。但这无疑增加了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负担,学校老师工作时间每天比正常工作时间多出3个小时。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政府应采取妥善措施,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解决这一问题。
3、关于完善学生人身伤害保险机制问题。在这次执法检查中,广大家长和学校都呼吁给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建议政府对此进行研究,更好地完善学生人身伤害保险体系。
4、关于整治部分学校周边安全隐患的问题。一是盐田区林园小学搬迁问题;二是彩田学校、行知学校周边加油站搬迁问题;三是深圳中学出口门店和东门布匹市场的交通和消除隐患问题等,建议政府抓紧研究和落实有关方案。此外,对存在的学校危房问题要加快研究解决。对涉黑势力对校园渗透、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滥用处方药物成瘾(如联邦止咳露)等潜在隐患,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和防范。
㈡ .《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每学期_____为学生安全教育周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七条 每学期第二周为学生安全教育周。
㈢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第六章 应急救助与事故处理
学校出现紧急事件时应当优先救助学生,稳定学校秩序。学校教职工应当履行保护、救助学生的职责。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学校或者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少紧急事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学校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处置:
(一)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及时进行救助,防止学生伤(病)情扩大;学校无法处置时,应当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治疗;
(二)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信息告知学生监护人,按有关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进行事故调查;
(三)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涉嫌违法犯罪的,学校应当保护事故现场,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学生之间因违反学校纪律造成的伤害,当事双方的监护人请求学校主持进行调解的,学校应当进行调解。
当事人不能就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达成协议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自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受理调解之日起20日内达不成调解协议的,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终止调解。
㈣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第一章 总 则
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
市、区政府财政、规划国土、人居环境、交通、卫生、公安、监察、司法行政、机构编制、文化体育、住房建设、水务、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职责。 政府建立和完善学校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统一组织招标购买。
学生监护人可以自愿参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险费用由财政、教育发展基金和学生监护人按1∶1∶1的比例承担。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牵头组织相关行政部门制定学校安全宣传方案。
本市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等媒体应当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学校安全知识宣传,播出或者刊登有关学校安全的公益广告。 市、区政府应当采用现代科技防范措施,建立学校与辖区公安派出所直接联网的电子安全防范设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卫生、司法行政、药品监管、应急管理等行政部门制定学校安全手册,指导学校建立学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学校网络安全、学校治安防范、预防学生滥用处方药物成瘾、教职工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卫生、药品监管、应急管理等行政部门协助学校对教师、安全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校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学校和学校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三)制定学校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依法进行学校日常安全管理;
(六)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七)依法先期处置突发安全事件;
(八)依法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赔偿机制。 学校应当配备1名注册安全主任,协助校长专门负责学校安全工作,负责所在校区的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注册安全主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校长贯彻执行有关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协助校长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安全工作档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检查表,拟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三)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四)监督落实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协助校长处置突发事件;
(五)检查、排查学校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协助校长落实整改;
(六)拟定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配合教务、学生管理和德育机构开设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七)组织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安全知识培训;
(八)协助校长依法处理其他学校安全事故。 学校应当根据安全管理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在学校注册安全主任领导下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学校应当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在非教育教学时间段内承担维护学生安全、午餐午休服务以及全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安全管理人员,其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比例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行政部门、市机构编制部门另行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有关人员定额的规定设立卫生室。
学校(独立校区)应当至少配备1名具备医师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寄宿制学校,应当至少配备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至少1名具备医师资格。
学校卫生室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履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职责,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学校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学校应当聘任公安、司法行政、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
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应当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预防学生犯罪、维护学校治安秩序、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等工作。
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应当每2周到学校工作1次,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协助学校处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对注册安全主任进行不少于40小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任职。
分管安全工作的学校校长、注册安全主任应当每年接受不少于10小时的安全业务培训,参加业务培训的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
学校安全知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新聘教师、新任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应当包括学校安全知识内容。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维护人员、校车驾驶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特殊岗位人员应当参加培训,并依法持证上岗。 新建学校的选址应当符合《条例》相关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行政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学校类建设项目,规划国土行政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或者拟定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前,应当征求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的合法、合理意见,规划国土行政部门应当采纳。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发现隐患的,应当及时整改。
住房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安全隐患的监督检查。对安全隐患严重、危及师生安全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地,住房建设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 交通行政部门、学校所在的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应当在学校周边区域道路设立限速标志、减速线及其他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学校上学和放学时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学校所在的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应当设置护学岗,协助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维护交通秩序。 学校建筑物、场地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规范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安全围栏,并及时整改。
对于难以判断的建筑物、场地安全隐患,学校应当委托建筑质量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经鉴定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采取措施并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学校建筑物、场地维修竣工后,应当按照《条例》相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应当组织对学校设施设备进行消防安全和质量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将学校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对学校消防安全日常管理进行指导。 交通行政部门应当协助学校对学校道路进行交通安全规划,设置规范的学校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和机动车泊位标志。
发生学校交通事故,学校应当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禁止学生在学校内驾驶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和使用滑轮、滑板。 学校应当在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多层建筑物的每一楼层及楼梯间设置安全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备、施划区分上下楼梯标线。
学校应当保证学校教学区、生活区照明设施和照明灯具的正常使用,发现照明设施和照明灯具损坏,应当即时维修和更换。 学校食堂应当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市场监管行政部门应当依法按照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卫生安全状况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卫生安全情况。
学校内的食品经营场所,应当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或相应的营业执照,不得无证、照或超范围经营。市场监管行政部门应当每年根据学校安全状况监督检查学校经营场所的卫生、经营情况。
校外配餐单位应当遵守《深圳市中小学校外配餐管理办法》,保证学生食品安全,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寄宿制学校和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学生宿舍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点名和夜间巡查制度,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未经学校允许,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学生宿舍。 学校应当按照《深圳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校车管理制度,明确司乘人员责任,规范学生乘车行为。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查处的校车违法情况及时告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㈤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第五章 学校活动安全管理] b]
学校应当建立学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将学生到校和离校情况,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情况以及其他关系未成年学生人身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协助学校建设学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 学校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有《条例》规定情形的学生。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条例》规定的特定疾病、特异体质或者其他异常生理、心理情况及其处理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学生患有精神性、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疾病,学生监护人应当及时送学生到医疗机构治疗。患病学生不适宜在校学习的,学生监护人应当向学校申请休学。
学生监护人不申请休学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病情作出休学决定,并送达学生监护人。学生监护人对学校休学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司法鉴定条例》的规定申请司法鉴定,经鉴定,学生无需休学治疗的,学校应当撤销休学决定。
患病学生康复的,可以向学校提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出具的医疗证明书申请复学。
患病学生及其监护人不得妨害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公安、卫生、药品监管等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建立预防学生吸毒和滥用药物成瘾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发现学生吸食毒品和滥用药物成瘾的,应当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和公安机关,学生监护人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学校应当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并将其纳入课程计划,开展学生生存教育、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救生和报警的方法。
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及周边环境情况,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生存自救演习,使师生熟悉学校及周边安全环境,增强师生防灾、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生存自救演习应当作好记录,并归档保存。 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军训和体育活动。
任课教师在体育活动前,应当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并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或者安排适当的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集体活动应当按照《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事前应勘察活动场所,对活动场所、行进路线、交通工具、器材设备等情况进行安全检查。
活动开始前,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以书面形式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注意事项、活动结束时的地点、是否同意参加等告知监护人,监护人应当在回执上签字并送交学校。 学校组织的校外大型活动,应当将安全方案报送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超过1000人以上的大型集体活动,应当按照《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报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批准。
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应当事前告知活动所在地有关单位,有关单位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协助学校组织活动。 非教育教学时间是指《条例》规定的教学日中,7时至18时内除去规定的教育教学时间(小学6小时,中学8小时)以外的剩余时段。
非教育时间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具体规定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㈥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第七章 法律责任
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停办或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
(一)违反第九条第(一)项规定,未建立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违反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者安全围栏的;
(三)违反第三十条规定,发现学校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
(四)违反第四十四条规定,未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或者未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应急演习的。
学校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对政府举办学校的校长应当给予撤职、开除公职处分,民办学校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的举办人、学校安全责任人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学校管理事务;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学校依法予以处理:
(一)违反第四十五条规定,组织体育活动时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的;
(二)违反第五十一条规定,发生紧急事件时不优先救护学生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依法予以处理:
(一)注册安全主任违反第十条规定,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宿舍管理人员违反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值班时擅自离开岗位、发现异常情况不记录或者不向学校注册安全主任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相关政府行政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监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十九条规定,规划国土行政部门在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时,对学校选址不进行审查或者虽经审查不符合规定而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
(二)违反第二十条规定,规划国土、水务行政部门对学校存在安全隐患建筑物、活动场所、通道未按照《条例》相关规定及时处理的;
(三)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住房建设行政部门对安全隐患严重、危及师生安全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地不及时处理的;
(四)违反第二十三条规定,交通、水务行政部门在水库和高速公路紧邻学校的一侧未设置保护性围栏和安全警示标识的。
第五十九条 学生监护人违反第四十二条规定,拒不执行学校休学决定,妨害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㈦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两千,没有关系,很饿直接不要了,然后他们又拿出来卖,卖了又继续抓
㈧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
【发布日期】2007-10-09
【生效日期】2007-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2007年9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9日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增加支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支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第六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照管理职权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八条工会依法履行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四)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奖励;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得违章指挥和强迫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不得强令从业人员超规定工作时间、超规定劳动强度作业;不得安排从业人员从事禁止工种作业。对拒绝实施上述行为的从业人员不得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解决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投入等问题,落实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
第十二条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资格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
(二)检查本单位生产、作业的安全条件,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及整改效果;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
(三)监督本单位职业卫生以及劳动防护措施、保健措施的执行;
(四)检查本单位全员培训、持证上岗的落实;
(五)检查本单位应急预案的落实;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力。
第十四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及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由安全培训机构发给相应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全员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的岗前、在岗、转(返)岗等全程培训,并确保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的落实。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时间,应当计入劳动时间,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监督各工矿商贸、建筑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学校、机构(基地)的安全生产教学、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矿山、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取得项目立项(审批)、安全设施设计、投入生产(使用)等阶段相应的安全许可。
其他实行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依法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凡未按国家、行业规定标准实施“三同时”的,一律不得建设、生产(使用)。具体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工会有权对涉及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设计审查、设施施工、竣工投入生产(使用)前验收等活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十八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场所的建设项目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与居民区、学校、集贸市场及其他公众聚集场所等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规定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在重大危险源、高压输电线、输油(气)管道、尾矿库及矿山塌陷区等场所和设施的安全距离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建筑物、构筑物。
已建成的不符合前两款规定的建设项目、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整改;需要拆除、搬迁、关停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重大危险源等进行安全评价,其评价结果应依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措施: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登记建档,对运行安全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二)定期检测、评价重大危险源有关设施、设备、场地的安全状态;
(三)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对运行安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二)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立即停止使用;
(三)制定应急预案,并确保有效实施。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评估、报告,实现有效治理。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破产、转让等情形时,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首先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重大危险源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监控治理责任。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大型设备(构件)吊装、拆卸等危险作业以及在密闭空间作业,应当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指定现场作业统一指挥人员和有现场作业经验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挥、管理,确保作业方案、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单位销售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当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第二十七条从事社会公用事业和公共场所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和场所的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有关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安全防护效果,确保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并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应当按照国家或者省有关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
从事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存储、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前两款规定提取,存储资金,负有管理职责的财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金的提取和存储。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煤矿企业必须为煤矿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其缴纳保险费;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其缴纳保险费。
第三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监管执法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督查体系,支持、督促各辖区、各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鼓励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相关措施,按其职责分工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抽查,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并进行整改监督;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应依法立即采取强制措施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检查或者抽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情况;
(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情况;
(三)设施、设备、器材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情况;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五)安全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六)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经营情况;
(七)安全费用、风险抵押金的提取、存储和使用情况;
(八)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情况;
(九)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和处理情况;
(十)职业危害的防治情况;
(十一)其他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情况。
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应当主动配合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上报监督检查部门。
第三十三条颁发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查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和咨询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活动,依法承担与服务相关的责任、义务。
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依规定立即上报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逐级上报,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履行相关职权。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监督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将伤亡赔偿金按时、足额支付给受到事故伤害的员工或者其家属。
第四章煤矿安全生产
第三十六条煤矿的安全生产除了应当遵守本条例其他章相关规定外,还应当遵守本章规定。
第三十七条县以上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规定的职责分工,与国家设在省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密切配合,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省人民政府、产煤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职能部门依法严格规范煤矿企业的生产行为,取缔非法煤矿。
产煤地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加强对违法、违规开采小煤矿关停整顿的治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煤矿的通风、通讯、防瓦斯、防突出、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防冲击地压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煤矿必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严格执行瓦斯治理责任制和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检查等管理制度,落实瓦斯抽放规定;建立监测系统和防突出措施,确保治理资金,控制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
煤矿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措施,遵守水害防治工作的相关规定。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构必须及时查处煤矿企业违反本条规定的行为,认真监督管理、监察煤矿企业有关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
第四十条煤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制度,带班人员应与当班职工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并建立下井登记档案。
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下井负有下列职责:
(一)掌握当班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检查;
(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三)发现危及职工安全的情况时,立即采取停产、撤人等紧急处理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一条煤矿存在法律、法规、规章中责令停产整顿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者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立即责令停止生产,排除隐患,并暂扣相关证照。
煤矿接到责令停产整顿通知后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资金和安全措施。整改方案应当包括整改项目、目标、时限、作业范围、作业人数以及整改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停产整顿煤矿的监督检查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停产整顿报告制度,严禁煤矿在被责令停产整顿期间以任何理由进行生产。
第四十二条煤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予以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的;
(二)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
(三)被责令停产整顿擅自进行生产或者停产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四)超层越界开采拒不退回的;
(五)采用鱼刺式巷道开采,存在重大通风、瓦斯隐患的;
(六)存在较大的瓦斯、火灾、水灾等隐患,又没有建立相应的防治系统的;
(七)1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八)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应当关闭的其他煤矿企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违章指挥或者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或者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限期改正,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处本人上一年年度收入30%以上80%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未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及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规定如实告之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爆破、大型设备(构件)吊装、拆卸等危险作业以及在密闭空间作业未指定现场作业统一指挥人员和有现场作业经验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挥、管理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单位销售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或者未按照规定存储和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四十八条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包括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对依法应当责令停产整顿、取缔或者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未责令停产整顿、取缔或者关闭的;
(三)对依法应当制止和处理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未予以制止和处理的;
(四)未履行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职责的;
(五)未依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立即组织救援、及时如实报告、严肃调查处理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条对煤矿企业实施的行政处罚,由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实施关闭的行政处罚,依法报请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对煤矿企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请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本条例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㈨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36条第1款,第114条第1款应罚款多少啊
不知具体颁布时间,参考给下处罚范围金额。未按指定时间范围道路行专驶,罚款100--200元,在属禁止摩托车区域通行,罚款300-500元,机动车未按指定道路行驶并有违规变道、占用其他车道、违规停放等罚款200--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