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认现场法律法规
A. 看守所关37天之内如果有证据起诉要来指认犯罪现场吗
在看守所关到第37天,意味着检察机关已经批准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批准逮捕的条件如下: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批准逮捕的条件如下:(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由此而论,该人已经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公安机关对批准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将继续进行侦查,对于侦查终结并具备以下条件的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1)犯罪事实清楚;
(2)证据确实、充分;
(3)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
(4)法律手续完备;
(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在审查起诉环节,根据办理案件需要,可能要求犯罪嫌疑人对犯罪现场进行指认。
所有这一切都围绕刑事诉讼进行。
B. 带手扣脚镣指认现场一般是什么罪
基本上是刑事犯罪中的重罪了,会有无期以上的徒刑了,有些是死刑。
C. 抓获犯罪嫌疑人 为什么还要让他去指认犯罪现场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第二百五十条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第二百五十一条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第二百五十三条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3)指认现场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案例:西安莲湖区金店劫案告破嫌疑人指认现场
2015年4月3日,西安市莲湖区一金店发生的一起持枪抢劫案业已告破,犯罪嫌疑人吕某(男、25岁、1990年9月出生,周至县楼观镇人)于当日对其犯罪现场进行指认。
2015年4月3日20时45分许,西安市莲湖区大兴东路龙湖星悦荟商场一层老凤祥金店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案,一名犯罪嫌疑人进入金店内,持一黑色手枪威胁店员,用羊角锤砸碎首饰陈列柜台玻璃,抢走黄金项链二十余条后逃离现场,初步估算损失价值达人民币五万余元。
事发后,西安警方成立专案组,进行摸排、布控、清查工作,经过连续长途追踪,于4月6日上午14时许在上海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吕某抓获,9日将其从上海押解回西安。
目前,犯罪嫌疑人吕某对其持枪抢劫金店案的过程,供认不讳,涉案赃物及作案使用的仿真手枪等作案工具全部追回,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D. 刑事案件中什么阶段会让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如果指认现场是不是说明案件已经定性了
刑事案件中侦查阶段会让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目的就是固定、核实证据。指认现场说明案件事实已经认定了。
刑事案件一般分四个阶段:受案立案阶段、侦查阶段、侦查终结阶段、案件结案。
从立案开始就会初步定性,然后在侦查中根据调查的情况有可能更改,一般移送检察院起诉时,这个定性就比较准确了,当然最终是什么性质得看法院了。综上所述,指认现场时一般是在侦查阶段,指认现场时案件已经初步定性。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4)指认现场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要确保监所安全和律师会见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刑事诉讼法》、《看守所条例》、《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及公安部、省公检法司、市委政法有关规定的精神,结合我市看守所的实际情况,特对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作如下规定:
一、律师办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看守所应当查验律师有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委托书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辩护通知。
二、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2人,以便互相监督和确保安全;律师会见时至少1人为执业律师,其他随同人如非执业律师,应是与会见律师同一单位并持有律师管理机关印发的证件的人员。
三、在侦查阶段,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凭公安机关经办单位开具《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办理会见。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凭公安机关经办单位开具的《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决定》办理。
四、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受聘律师可以直接由看守所安排与被告人会见,出示起诉意见书或起诉书和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办理,不需经侦查、检察或审判机关批准和安排;非律师职务的其他辩护人经检察院和法院的具体办案部门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犯罪嫌疑人会见。
E. 为什么要犯人去指认杀人现场
犯罪嫌疑人指认犯罪现场的意义是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但这是一个可以有的程序,而并不是刑事诉讼中必要的程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案件事实包括:(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其他情形;那么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指定地点是案件的犯罪现场的话,那么就无法起诉。不过还好,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九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就是说,公安机关找到了犯罪现场可以叫犯罪嫌疑人去辨认,得到辨认笔录。再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五十六条第七款的规定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七)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搜查、查封、扣押、提取、辨认等笔录;公安机关就可以拿着他的辨认笔录去定案移送检察机关了。
F. 为什么罪犯指认现场家属不能在场
侦查期限,即从立案到侦查终结向检察院移送起诉的期限法律没有作出硬性规定,但犯罪嫌疑人一旦被依法羁押,则羁押期限有时间规定。侦查羁押期限是指从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或逮捕到侦查终结之间的期限。刑事拘留期限一般是14日(公安机关拘留后的审查提请逮捕期限3日加可以延长的1—4日,检察院审查是否批准逮捕期限7日),但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可以将刑事拘留期限延长至30日。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月,但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对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在前述时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按前述规定期限届满仍然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此外,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鉴定的期间不计入羁押期限;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也可以按犯罪嫌疑人自报的姓名移送至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的审查期限,已有朋友作了回答,不再累述。
G. 男子盗墓被砸躺担架指认现场,据相关法律规定,盗墓所犯何罪
男子盗墓被砸躺担架指认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他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刑1年半。
现在,他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刑1年半。他当庭表示不上诉,还要感恩民警对他的人性化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