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0 00:36:03

『壹』 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几个问题的思考

张红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摘要 本文对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管理体制

地质资料,是人们在了解、认识和利用地球过程中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技术活动及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工作中获得的科学成果,是一种以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标本、样品等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它富含众多的地质信息,是人类研究地球、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程建设、地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基础资料。

对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03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1 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在贯彻实施《条例》及《实施办法》十几年来,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质资料的管理也随之发生变革,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

1.1 地质资料统一汇交难以真正落实

1.1.1 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分散,尚未实现统一汇交

《条例》虽然确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并明确了国务院和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但由于其在地质资料的分类、范围和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过于原则,管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均不够强,致使目前实践中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难以落实,地质资料管理分散,尚未真正实现统一汇交。

特别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资料,分别由水利、城建、交通、电力、地震等部门掌握,由于缺乏有效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致使各部门自行其是,无法实现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统一保管和共享利用。从山东省汇交情况来看,虽然自《条例》颁布实施后,地质资料汇交情况有所好转,但距《条例》所规定的应汇交的地质资料还有较大差距,各行业、部门汇交情况参差不齐。从行业上,国土资源、地矿、城建、水利、地震、建材、化工、冶金等部门汇交资料均有不足,或有的部门尚未汇交;从专业上,国土资源规划、城市供水与建设、工程地质勘察(含工民建、交通运输、小区建设)、水文地质、物化探成果等资料都有欠交现象。

1.1.2 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难以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条例》明确规定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从事其他地质工作项目的出资人或地勘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实践中很多地质资料汇交人依法汇交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技术知识及保管条件,导致地质资料难以汇交,且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从山东省对地质资料清理情况来看,汇交人如不及时汇交地质资料,后期很难再行补交。这部分地质资料的严重缺失,既不利于地质资料成果的管理,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上述情况已严重阻碍了《条例》的贯彻执行,影响了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使宝贵的地质资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地质勘查工作的重复设置,成果同水平重复,浪费了大量资金,严重影响地质矿产事业研究工作的开展。

1.2 两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工作要求

依照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定,市(地)、县(市)均有一定的开采许可证审批权,实践证明,市(地)、县(市)履行矿政管理职能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均需要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条例》和《实施办法》均明确了由部、省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但对市、县等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未作规定。就当前形势而言,目前的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造成地质资料监管力度不够,地质资料管理职能无法向下延伸。

现行管理体制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造成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证、评审的小型地质资料无人管理,致使这部分资料流失,给矿政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二是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地质资料汇交人是否履行了汇交义务,均不知晓,而部、省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又无法对这部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实施有效监管。山东省是矿业大省,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冶金、化工等单位较多,仅从省级层面对地质资料进行管理,监管难度大,现实中问题突出。现行管理模式使市(地)、县(市)两级地质资料管理处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过程中上述问题日益凸显。

1.3 现有管理模式不利于推进地质资料集群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开发建成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及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将地质资料分属不同行业保管,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有些资料根本汇交不到国土资源部门(如工勘、水文、地震等地质资料),绝大部分应当汇交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没有汇交,仍分散保管在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工作承担单位和建设单位,地质资料汇交数量及质量与法律法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造成资料利用不方便,资料的缺失还无法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和开发利用,不利于推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工作。

2 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2.1 尽快修改《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由于《条例》颁布实施已有十几年,不少规定已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有些规定又过于原则,难以适应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修订。加之《实施办法》又属国土资源部部门规章,实践中难以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和实际操作。因此,建议尽快修改完善。

在《条例》修改前,各省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这样全面地将本省近年来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取得的主要经验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吸收、借鉴其他省(区、市)已经制定或出台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通过地方立法,对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和细化,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便于执行。

2.2 加强协调,创新汇交管理机制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中明确:“对涉及工程地质勘查(察)类等其它部门从事地质工作形成地质资料的汇交问题,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情况,主动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加强城市地质资料的集群化开发利用,促进建设工程施工和安全运行,创新汇交机制。”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创新汇交机制,强化汇交管理。如工程地质资料的汇交,可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责任机制,采取工程地质资料汇交与建设用地审批挂钩等措施,规范这部分资料的汇交。山东省多年来地质资料管理的实践证明,工程地质资料汇交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难以掌握建设项目的立项、竣工验收等信息;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和配合。长期以来,有些单位和个人对工程地质资料的汇交意识淡薄,甚至不知晓应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工程地质资料是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因此,必须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有利于促使各部门将有关建设项目的信息及时通报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敦促项目单位依法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山东省《办法》规定:“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管理工作。”这样就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有利于促使各部门将有关建设项目的信息及时通报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敦促项目单位依法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明确了地质资料集中保管、共享服务利用新机制,从而避免重复投入,方便利用,节约社会成本。

二是在现有条件下,有些资料可采取委托保管的机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石油、海洋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制度和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探索建立了委托管理制度,明晰了委托保管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各委托单位对委托资料履行安全保管、依法汇交、加强软件建设、强化对外服务等义务。山东省城建、地震、水利等部门都分散保存着各自形成的地质资料,存在着各部门相互封锁、难以充分共享利用等问题。加之在现阶段,省地质资料馆又没有力量把所有地质资料都集中保管起来。笔者认为现阶段可借鉴部委托石油、海洋资料的管理模式,与有关部门协调,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在现行机制下可先建立“目录统一汇交、资料分散保管、信息共享利用”的委托保管新机制。同时,要求受委托单位按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汇交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非涉密的地质资料目录服务。

2.3 创新管理体制,将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

对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为了提高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地质工作根本性转变。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将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从实践来看,将监管职能关口下移也是符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鉴于此,针对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地质资料的监管力度,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明确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信息化建设,并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区的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规定的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这样就赋予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接受、保管、利用地质资料的职能,有协助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辖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的职能。

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水平,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建立起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管,实现汇交人依法汇交地质资料。建议在监管平台给市县一个入口,便于市县配合监管本地区地质资料汇交情况,更好地对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监管。

2.4 建立内部制约制度,形成共同责任机制

抓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贯穿矿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保障地质资料及时保质汇交的管理制度是矿政管理工作各部门以及负责地质工作项目管理单位的共同责任。

针对地质资料汇交难的问题,建议建立地质资料汇交与有关审批的联动机制,即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将地质资料汇交情况与勘查项目管理挂钩,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相关内容固化在地质勘查项目从立项到成果验收的各环节中。将是否依法汇交地质资料的情况作为各有关管理部门履行探矿权采矿权与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考核评价地质勘查单位资信、地质工作项目结题与成果评奖等管理职能的前置条件。

可借鉴有些省的做法,地勘主管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并从项目经费中预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成果验收合格后,凭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出具的《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和省财政厅批复的《项目决算报告》结算;地勘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其中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费列入项目费;将地质资料纳入地质勘查成果管理,在地质工作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要依法汇交经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等,无合理原因逾期不按国家规定汇交成果资料的项目承担单位,将处以通报批评或收回已拨项目经费等处罚,若项目单位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将不允许项目单位继续承担任何新的地勘项目。

总之,地质资料汇交凭证是办理矿业权延续、注销、变更、出让和转让的必备材料,是科技成果的结题、评奖的必要凭证。通过《地质资料汇交凭证》把地质工作项目管理的各职能处室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处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监管力度。

『贰』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从严管理刍议

马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资料信息管理中心)

摘要 从严管理就是一种科学化管理。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按照地质资料管理内在运行和发展规律,从其形成、归档到提供利用的不同阶段,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强化从严管理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利用好资料,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油气勘探开发发展中起到重要服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从严管理 制度 质量 安全

中石化在2014年年初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从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强化从严管理,要求建立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要求严抓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的岗位责任制;要求严抓责任追究,真正把责任一级一级落实下去。

地质资料管理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地质资料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工作成果的利用水平。强化从严管理,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利用好资料,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油气勘探开发发展中起到服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

1 制度梳理和解析

近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中石化乃至下属油田企业,为全面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办法等。

1.1 国家层面

2002年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分为总则、地质资料的汇交、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责任、附则5章及关于地质资料汇交范围的附件。《条例》的发布,从国家层面纲领性地明确了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明确了相关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和职责。

2003年国土资源部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基础上颁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应《条例》各章,进行相应的细化,明确了国土资源部及下属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质资料馆藏单位需要履行的职责,建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公开利用和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要求不断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法制化、馆藏设施标准化、地质资料数字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建设。

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重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保密法》缩小了国家秘密范围,完善了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制度,提高了定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加了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措施,在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的公开;明确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了对涉密部门和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强化了保密法律职能,提高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定密原则与密级确定、涉密地质资料标志及著录入库、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是操作性很强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性文件。

1.2 集团公司层面

2008年中石化以上述《条例》及《实施办法》为依据,制定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1年完善修订重新发布实施,意在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办法》提出了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中石化地质资料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汇交管理、上交管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地质资料管理内容、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中国石化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国石化办〔2012〕788号),意在加强中石化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工作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集团公司合法权益,促进测绘成果利用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2012年中石化针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资料归档与上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国石化地质资料利用管理的通知》等,意在提高认识、加强监管、增强执行力。

1.3 局、分公司层面

2004年华东分公司资料信息管理中心成立后,依据上述条例、办法等,陆续出台并完善了《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形图管理细则》、《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质资料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地质资料保密制度》、《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制度》、《地质资料借阅制度》等制度、办法。

上述制度的建立,明确整个华东石油局、分公司系统内的地质资料管理职责、体系,强调地质资料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规范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资料管理环节的流程。

为加强地质资料的归档工作,于2013年3月下发《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地质资料归档管理暂行规定》(华东石油〔2013〕30号)。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华东局、分公司地质资料管理体制,详述了地质资料管理过程控制,对不同类别的地质资料,根据其形成途径落实到位并规定资料上交的时间节点,强调资料以华东分公司信息管理中心开具的归档证明,作为项目最终结算依据。

2 科学规范,制度落实

什么是从严管理? 从严管理就是一种科学化管理。应以科学态度和方法,按照地质资料内在运行和发展规律,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使地质资料从其形成归档到提供利用的不同阶段,行使不同管理职能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错了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从而通过制度规范人的工作行为,养成“按规则办事”的行为习惯。制度一旦确立,就要纳入流程化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人、因时、因事搞变通、打折扣。

2.1 宣贯制度,提高认识

制度的执行力建设首先从宣传贯彻学习提高认识抓起,如果对制度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相关管理人员对制度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便使主动执行制度受到限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认真开展制度培训;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制度知识竞赛,既能活跃员工氛围,又促进制度的普及;三是搭建规章制度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制度平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链接,进行制度的传递和查询。

2.2 制度落实,增强执行力

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与相应的检查以及考核措施相配套,方能保证制度至上的权威。

在制度检查及考核奖惩方面,坚持并完善制度落实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督查、监控、反馈和考评机制,确保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相关管理人员主动执行制度的同时,提高被动执行制度的能力,把制度检查纳入工作检查,通过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的制度执行、落实,检验制度的正确性、可操作性,不断地根据反馈,进行修订、完善,制度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 从严管理,质量是生命线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地质工作者所取得的知识性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从严管理应从地质资料形成的源头抓起,审核、接收、整理到最终归档,每个环节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格式要求》、中石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执行,才能保证资料的质量。

3.1 超前管理,过程控制

提升地质资料管理主动性,把资料管理纳入生产管理中,定期收集生产、科研信息,要求各部门、单位对年度应归档资料进行明细统计,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催要资料,根据资料上交情况及时更新上交资料清单,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资料上交情况。通过主动管理,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通过定期发布通告方式,反映各单位、部门资料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图1)。

图1 地质资料管理过程控制示意图

3.2 质量审核,规范管理

地质资料齐全、完整、准确是地质资料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地质资料质量和提供利用的基础。

地质成果资料的正确提交,首先,必须经过专家组最终评审和审查,取得最终评审意见书和审查意见书,对照任务书、评审意见书中“提交的技术文件目录”“齐全、完整、准确”的要求,提交诸如正文、附件、附表、附图、数据库等成果资料,并按相关规则编排制印,成果报告还应附上300~500字的内容摘要。所有成果地质资料,在提交纸介质的同时必须按照国土资源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格式要求》制作电子文档,且电子文档内容必须与纸介质资料相一致。

提升原始资料质量,参照成果资料上交要求,针对不同的资料类型与资料形成及管理部门沟通整理并制作原始资料明确的格式化模版,方便资料形成单位提交规范、统一的资料。

由此可见,无论是资料形成人员还是资料管理人员均要熟练掌握相关规范要求,要同时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并需要资料验收人员耐心细致与资料提交单位联系沟通。只有从严管理才能保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图2)。

图2 地质资料管理质量控制示意图

4 从严管理,安全保障

中石化傅成玉董事长要求,要提高对安全环保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违章都可以杜绝;一切隐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HSE工作观念。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涉及的安全问题,一是人员和实体资料的安全,二是资料载体所承载的信息安全,二者都不能轻视,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严重后果。对安全风险零容忍,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对安全事故处理零容忍。只有“零容忍”,才能“零事故”。

4.1 严格地质资料的HSE管理

4.1.1 严格按章办事

在库房建设、库房管理、资料利用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和标准。对此,一要掌握规定;二要执行规定;三要结合实际,细化规定。

4.1.2 严格安全分析

通过科学、细致的安全分析,发现不安全因素,找出可能的危害事件,认识可能危害的严重程度,防患于未然。每位资料员都是安全管理员,都要参与到危害分析,管理者、安全员更要掌握分析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安全分析活动,既要坐下来集中讨论,又要融于日常的资料管理工作中。

4.1.3 严格定期检查

坚持每日的值班工作,检查电器、消防设施工作状态,确保下班时,库房门窗关闭,记录登记完整;每月开展一次资料管理负责人牵头的内部安全检查,对检查表上的各项内容都要细致察看,检查无误,整改到位;对上级领导或部门的安全检查结果,认真对待,按期整改。

4.1.4 严格消防演练

每月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制订好消防预案,不走形式,评价演练效果,使每位员工都学会应急处置、突发状况下使用消防设施、迅速自救。

只有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的零事故,才能维护华东石油多少代人的经营成果,才能从资料上保障着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持续拓展。

4.2 严格地质资料保密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以及

保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密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既要确保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的安全,又要便于开展各项工作,便于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不能为保密而保密,也不能借口便于信息资源的利用而泄密。要在保密的前提下,使国家秘密企业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又要在利用信息资源中做好保密工作。

4.2.1 厘清保密环节

地质资料的保密环节包括:各种生产、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入库、著录、查询、借阅、利用等。综合起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产生阶段,二是保管阶段,三是利用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相关涉密人员具备相应的地质知识、业务能力、保密意识。

领导要充分重视保密工作,各级保密委员会成员、涉密资料形成人员、涉密资料管理人员、涉密资料使用人员应各尽其责,形成严密的保密体系。涉密资料从源头开始,根据相关文件从形成、定密、审定、管理、流通、销毁每个环节落实到人,形成完整保密管理流程。加强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培训,做到保密制度、规定心中有数,知道何为密、如何保。

4.2.2 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的培养,加强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增强档案保密意识。

二是加强业务技能的培养,档案工作专业性强,地质档案资料安全管理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需要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安全管理业务技能,因此,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资料保密工作的工作特点。

只有完善制度,建立完整、符合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安全工作规范;严格库房管理,实现有序、符合规范和档案利用的安全工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具有安全意识的资料安全守护者,才能营造好安全的地质资料管理环境。

5 结语

事实充分证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和成果,最基本的是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一贯坚持全方位实行严格管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一支训练过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资料管理队伍。从严管理能使管理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有序运转,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让制度落地,责任生根”。

从严管理应形式服务于内容,不走过场,常抓不懈,切实提升执行力,资料管理工作才能“踏石有印,抓铁留痕”。

『叁』 《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吴国栋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处)

摘要 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和历史记录,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与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信息。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多年来,山东省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分散,尚未实现统一汇交;二是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难以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三是地质资料缺失不利于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四是地质资料管理职能无法向基层国土资源(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延伸;五是山东省尚不能有效掌握国家在境外投资的地勘项目相关情况。

综上所述,由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规定过于原则,《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属部门规章,具有一定的部门局限性。因此,山东省有必要结合十年来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践和经验,通过地方立法,对上述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和细化,使其更便于执行和操作。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化 管理 服务

2014年1月9日,山东省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月10日,郭树清省长签署第273号省人民政府令予以发布。4月1日,《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土资源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进一步强化地质资料管理,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新的法治保障。

1 《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和历史记录,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与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信息。随着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地质工作服务的范畴不断扩大,几乎遍及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经济计划,小到每一项工程的具体实施,都离不开地质资料,尤其是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等新的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地质资料也因此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早在1957年,国务院就确立了统一管理地质资料的制度。其管理范围,不仅包括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各部门,还覆盖了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行业形成的地质资料。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又确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公开利用和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地位。

山东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地质工作程度高,地质资料丰富,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资料档案馆已保存各类成果地质资料10784种。这些地质资料,既是全省地质工作者半个多世纪以来艰辛努力取得的宝贵成果,也是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地质找矿、农田水利、抗旱打井、地质灾害防治和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些地质资料的管理制度明显束缚了地质资料服务经济建设、造福社会的潜在作用发挥,已不能完全适应山东省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新形势和社会各界对地质资料公开利用、信息共享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地质资料尚未纳入统一汇交、集中保管利用的轨道;二是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难以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三是地质资料缺失不利于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四是地质资料管理职能无法向基层国土资源(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延伸;五是国家境外投资形成的地质资料尚未实现统一管理。

《办法》的出台,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既是山东省多年来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更是新时期、新条件下对地质资料管理机制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必将对山东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分5章33条。具体包括:总则、地质资料的汇交、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

2.1 关于总则

一是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信息化建设,并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明确了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职能。三是建立了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制度,由受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具体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四是建立了地质资料汇交共同责任机制,即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海洋与渔业、地震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工作。五是明确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要求,即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的全程监管,提高地质资料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2.2 关于地质资料的汇交

一是明确了地质资料汇交人。《办法》就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政府出资、社会出资、多方出资、中外合作的地质工作项目,以及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是建立了地质资料代交制度,即汇交人可以书面委托承担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代为汇交地质资料。三是明确了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向部、省、市三级汇交的范围、方式和要求。四是规定了地质资料汇交期限。《办法》对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延续或注销等,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地质工作项目,其地质资料的汇交期限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五是规定了地质资料汇交验收的程序和期限。

2.3 关于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一是规定馆藏机构和保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地质资料验收、整理、转交、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设施,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二是对不同地质资料的保护期限、公开条件、利用方式及其办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明确了地质资料利用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保管单位的法定义务。

2.4 关于法律责任

《办法》对汇交人未按规定报送成果地质资料目录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未按规定期限汇交地质资料、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中弄虚作假,利用人损毁、散失地质资料以及造成保密地质资料泄密,管理部门、馆藏机构和保管单位非法披露、提供利用、封锁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等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上位法规定的范围内,都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2.5 关于附则

一是授权省国土资源厅制定并公布应当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二是规定了境外地质资料的汇交,即山东省的地质勘查单位在境外承担政府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3 《办法》的主要特点

《办法》从起草到出台,数易其稿,不断修改完善,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符合山东省实际,可操作性强,特点鲜明突出。

3.1 有特色,创新力度大

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体现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使命,也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所在。我们立足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际,针对现实中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监管职能向下延伸。因为按照上位法规定,地质资料实行国家和省级两级监管。这在工作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由市、县主管部门发证、组织评审矿种的地质资料无人管理,导致地质资料流失,给矿政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二是市、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地质资料汇交人是否履行了汇交义务,无从查知,无法作为,不能有效协助国家、省主管部门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山东省是矿业大省,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冶金、化工等单位较多,仅从省级层面对地质资料进行管理,监管难度大,现实中问题突出。而从实践来看,将监管职能关口下移也是符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鉴于此,我们经过调研和论证,规定设区的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省监管以外的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并予以具体明确,以便于更好地对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监管。以省政府规章的立法方式对地质资料监管职能进行延伸,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必将有利推动全省地质资料工作再上新台阶。

3.2 重实务,可操作性强

《办法》针对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重实效的立法原则,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实务和可操作性。一是在地质资料的汇交方面。从落实地质资料汇交人的责任、建立汇交资料监管平台、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强化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了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监督管理;为了便于汇交人汇交,结合山东省工作实际,对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汇交程序和汇交期限进行了规范和细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为实现地质资料的社会共享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二是在地质资料的保管、利用方面。明确了地质资料集中保管、共享服务利用新机制,避免重复投入,方便利用人,节约社会成本;考虑到汇交人在地质资料的获取过程中投入了一定的经济成本,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具有财产属性,规定了保护期制度和有偿利用制度;对政府出资形成的公益性地质资料予以公开,供全社会无偿利用,同时,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因抢险救灾等公共利益需要,则规定可以无偿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这样设置使得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了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3.3 重民意,社会参与度高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办法》从起草到出台,始终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召开了多次立法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更好地保证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二是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拓宽意见征集渠道,扩大意见征集范围。《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十几家媒体对此作了广泛报道,公众积极参与,收集到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办法》的不断丰富完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广泛开展立法调研。通过立法调研,了解和掌握了山东省实际情况,借鉴吸收了外省的经验做法,对《办法》的修改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办法》的实施,为山东省依法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但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山东省将以《办法》的颁布为契机,抓好宣传,抓好落实,要重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业务水平;要加强地质资料业务体系建设,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肆』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尚贵曹阳孟 莉

(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成都610081)

摘要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直接影响矿业投资环境,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还存在法规不配套、汇交不及时、资料内容不真实、信息不完整等主要问题,原因在于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法以及资料馆基础设施较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建议完善有关法规、加大资料汇交管理力度、加强资料馆藏机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关键词 地质资料;问题;建议

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成果的载体,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实现地质资料潜在价值、促进地质勘查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等。

1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有关法规不配套、部分条款难落实

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国务院于2002年3月19日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1月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8年发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自《条例》颁布6年以来,在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不愿意汇交、不按规定汇交、纸质载体和电子文件的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有这个《条例》,但执行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特别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颁布,表明了国土资源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一次管理工作的飞跃。但是也存在难以落实、难以操作的问题。

1.1.1 机构不落实

因为各级必须建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就需要有相应工作的人员编制。而建立馆藏机构、解决人员编制仅靠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是难以落实的。笔者认为:要真正把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正常运转起来,国土资源部还须与劳动人事等部门联合下文明确机构及人员编制等一系列问题。

1.1.2 经费不落实

(1)馆藏建设费不落实。第一,新建一个省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这和组建“成果地质资料库”或“原始地质资料库”完全是两个概念。其建筑结构、承重量、抗震强度都比较特殊,建设成本是很高的;作为一个省馆,除了向国土资源部汇交资料以外,其馆藏量也十分庞大。如此大的建设规模,所需要的建设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第二,大的设备设施费用难以落实。如运输、装载、筛选加工等设备设施费用。第三,地方财政不可能仅凭一个部门的《办法》立项拨款,更何况四川省在地震后财政十分紧张。

(2)运行费用无法落实。就目前看来,机构、人员等一系列问题均无依据解决,一旦工作启动,所发生的大量运行费用也是必然无法解决的。

1.1.3 一些具体条款在操作中难以掌握

(1)如何界定“国家重大工程”和“标志性建筑”,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2)“国家馆藏机构”、“省级馆藏机构”和“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各自具体应管哪些实物地质资料?

(3)对于中央财政出一部分资金、地方财政出一部分资金、单位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拼盘项目”,其实物地质资料又如何管理?

(4)个人出资所获得的特别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该如何管理?

1.2 一些地质资料内容不真实、信息不完整

1.2.1 内容虚假无法利用

目前,在汇交的地质资料中,有的是假报告;有的是对部分内容造假;也有的根据甲方意图编写地质报告。矿权人将要转让矿权,就尽量多算储量,以利多收转让费;矿权人如果继续开采下去,就少算储量,以便今后少交“价款”等。因此,造成了成果地质资料内容不真实、数据不可靠的问题。

1.2.2 汇交的电子文档不符合规范要求

(1)分辨率太低,图像不清晰。

(2)汇交人出于某种目的,不愿汇交有关数据库成果;也有的不汇交相关的管理系统或相关信息。如汇交的电子文档有时缺少附图的有关系统库、汉字库等。

1.2.3 伪造成果地质资料

尽管类似问题只是极少数,但仍然说明有空子可钻。四川省曾在2005年就发生过这类问题,虽下决心追查过,但仍不能保证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近几年接收的所有地质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

1.3 纸质资料印制、装订质量下降,电子文件组织不合规范

1.3.1 纸质载体在编辑、排版、印制等方面,至今还存在很多问题

图面设计不科学,甚至无图签;插图、附图缩印后的文字及符号等太小,模糊不清,不利于使用者利用;有的纸质资料采用易锈蚀的铁钉进行装订,不利于长期保存。

1.3.2 各类电子文件的组织方式不符合规定

存档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存放不规范。

1.4 汇交不及时

根据地质资料性质的不同,汇交期限也不同,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早已详细规定。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些汇交单位不在汇交期限内汇交地质资料,这也是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利用长时间不能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2008年4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限期汇交地质资料的通知》,将对不及时汇交的单位起到一个清理和督促作用。

2 原因分析

2.1 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领导对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领导对如何保护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2 没有严格执法

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没有出台一套规范可行或是较为完善的制约制度。

2.3 资料馆编制少,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看来,各省级资料馆人员编制较少,在编人员有限,很多省馆都存在一人多岗现象,这无疑也削减了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现有人员中,由于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求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新进人员中地质专业的人不多,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都尚待提高。

2.4 软硬件基础设施较差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地质资料经费开支的拨付,但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

2.5 对地质资料依法汇交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成果地质资料近15000种,共37万余件。这些资料在矿产勘查开发、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抗震救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地质资料尽管听起来很专业化,实际上跟老百姓也是直接有关系的,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就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更大的社会影响。如这次汶川大地震,在第一时间,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四川省地震局、省交通厅、省测绘局等部门,先后到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收集复制了大量的成果地质资料,为救灾抢险、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提高资料汇交工作的可操作性。建议尽快制定《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3.2 强化汇交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扩大地质资料汇交的覆盖面。

3.3 加强馆藏机构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建实建强各级资料馆藏机构,切实做好地质资料的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改善资料馆藏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现代化的保管和服务设备,提高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3.4 加强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加强资料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地质资料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明确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规定,明确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和要求。加强地质资料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电子文档管理、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业务培训班。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现实需要,即一次性汇交验收合格率低下等原因,使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培训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培训班在这样的形势下召开,意义重大。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和利用,必然受到重视,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各级各部门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必然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漫长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失败有不足才能有改进。由此可见,我们从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应该努力提高和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多方面掌握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地质资料管理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做好服务,为社会提供利用。

『伍』 简谈《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马卓敏1 王蕊1 姚传斌2 路焕1

(1.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2.蓬莱市国土资源局)

摘要 《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省级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立法的参与者,笔者从立法的必要性、立法进程和主要亮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关键词 《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必要性 进程 主要亮点

2014年2月10日,山东省政府以273号令颁布《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是山东省第一部规范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省政府规章,填补了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对于依法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开发利用,服务地质勘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立法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也随之发生变革,突出表现为:一是地质资料管理体制不完善,汇交人依法汇交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技术知识及保管条件,地质资料欠交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地质资料管理比较分散,尚未实现统一汇交。特别是水文、工程、地震地质资料,分别由电力、交通、水利、城建、地震等部门管理,由于缺乏汇交监管机制,各部门自行其是,无法统一的收管用和资源共享,阻碍了全省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三是地质资料监管职能无法向基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延伸,导致由市、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发证、组织评审的地质资料无人管理,本辖区内地质资料汇交人是否履行了汇交义务,无从查知,无法协助部、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实施有效监管。四是对于在境外开展地勘工作的国家投资项目,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能有效地掌握项目详情。五是各级地质资料馆藏建设普遍落后、资料利用率相对低下。

由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较早且过于原则性,难以适应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又属国土资源部规章,具有一定的部门局限性,难以协调山东省各有关部门。在十多年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山东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山东省政府规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2 《办法》的立法进程

2.1 立法调研阶段

2009年7月,山东省召开了由国土资源、地矿、冶金、煤炭、黄金等方面专家参加的地质资料需求及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讨论会,成立地质资料社会需求调研组,开展地质资料专题调研,调查了解各行业对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初步有了要为地质资料管理立法的想法,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处和资料馆资料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地质、档案、计算机等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了江苏、辽宁、吉林、福建、湖北、陕西等省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为广泛学习兄弟省份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先后到全国地质资料馆及上海、广东、江苏、辽宁、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2.2 立法筹备阶段

2.2.1 《办法》初稿定稿

2012年,将立法工作纳入到山东省政府立法计划项目,省国土资源厅成立立法起草小组,启动起草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初稿。初稿形成后,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办法》的可执行力,省厅法规处和资源处联合召开了座谈会,邀请省政府法制办法制、部分市国土资源局储量科、法规科负责人,以及冶金、煤田、地勘等档案馆负责人等参加。与会人员对《办法》初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修改建议。

2.2.2 经多次讨论和修改后,形成《办法》草案

根据座谈会上各方面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8月底,省法制办、厅法规处、厅资源处、资料档案馆、济南市国土资源局、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在济南进行了《办法》草案统稿工作,逐条逐句地修改完善,形成《办法》草案会签稿,并正式提交省法制办。随后省法制办召集省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水利、海洋与渔业、地震等部门,对草案会签稿进行讨论,各部门根据各自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其中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地质资料是否统一汇交进行了激烈讨论。通过多次讨论、协调和修改,大家对《办法》草案各项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办法》草案顺利通过,省法制办将草案上报省政府。

2.3 《办法》正式颁布

2014年1月9日,《办法》在省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省长郭树清2月10日签署第273号省政府令予以颁布,并于4月1日起施行。

3 《办法》的主要亮点

现《办法》分为五章,即总则、地质资料的汇交、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责任、附则,共33条。《办法》在吸收、借鉴了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山东省实际出发,系统全面地归纳了山东省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1 赋予设区的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资料监管职能

为进一步加大地质资料的监管力度,《办法》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第四条第二款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接受、保管、利用地质资料的职能,以及协助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辖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的职能。

2012年,山东省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管,目前只有国家和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及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拥有平台的使用权,为进一步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监管,避免因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导致的地质资料不交、漏交、瞒交、欠交现象的发生。《办法》第五条明确提出,要在建立健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对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汇交进行监督管理,赋予设区的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权限,对其开放监管平台市级监管权限。

3.2 把地质资料管理纳入财政预算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升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保管单位的管理水平。《办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信息化建设,并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馆舍建设、管理人员工资、资料收管用运行经费等均可以依据此条申请财政支持,给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3 建立了地质资料汇交责任机制和委托汇交制度

《办法》建立了地质资料汇交责任机制,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有关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山东省多年来地质资料管理的实践证明,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和配合,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分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地质资料无法实现统一汇交和管理,因此该条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有利于促使各部门将项目的信息及时通报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敦促汇交人依法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地质资料的编制和汇交专业性较强,需要由具备资质的地质单位来承担,一般情况下,项目的出资方往往不是地质项目的承担者,项目结束后项目承担方把资料移交给出资方,但出资方不懂得地质资料管理,造成资料缺失和欠交、报告质量较差的现象频出。因此,《办法》第八条规定“出资人可以书面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代为汇交地质资料”,这样就在不改变法定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资料的汇交周期,保证了地质资料的质量。

3.4 明确了违反地质资料汇交义务的法律责任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和二十一条虽然规定了未按期汇交地质资料和伪造地质资料的法律责任,但对验收不合格的地质资料未按期规定期限和要求修改补充的未做规定。因此,《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汇交人对验收不合格的地质资料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修改补充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山东省建立地质资料汇交情况诚信档案,并在省厅网站公布诚信单位名单、非诚信单位名单和处罚决定。加大对欠交地质资料、无特殊原因拒不补交地质资料、职能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等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多次不履行汇交义务或者不及时汇交资料的,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得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不得申报国家科技奖。

3.5 明确了境外投资的地质资料汇交要求

近几年,山东省境外投资地质找矿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出资所形成的地质资料,对我们找矿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为了确保这部分资料不流失,《办法》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本省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以外承担国家出资项目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4 《办法》的执行情况

4.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座谈会

《办法》颁布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及时召开贯彻实施《办法》发布和座谈会,邀请省法制办、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住建厅、水利厅、海洋与渔业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煤田地质局负责人,以及有关新闻媒体参加了会议。厅领导要求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以《办法》的颁布为契机,抓好宣传和落实,理清工作思路,切实重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工作,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体系建设,提升整体业务和社会化服务能力。

4.2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

为使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学习、宣传和贯彻,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了《办法》的宣传和培训方案,以鲁国土资字〔2014〕219号文件的形式发放各市县国土资源局。目前各市县国土资源局结合各自实情进行集中时间学习,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切实把《办法》的精神实质理解透、把握准。

为扩大《办法》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使全省各级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深入领会依法行政精神实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与矿政、地政、测政及综合事务工作的衔接工作,《山东省国土资源导报》、《山东国土资源》杂志、各大网站对《办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4.3 公布了山东省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为提升《办法》的可操作行,使广大汇交人明确资料汇交详情,根据《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迅速制定了《山东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山东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和《山东省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细目》,2014年3月26日以鲁国土资发〔2014〕13号文件的形式向全省进行发布。

『陆』 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做好海洋地质资料汇交

宋宏伟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档案馆,青岛266071)

摘要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历史记录,是地质工作所有成果的记载,是国土资源的信息载体,是进行地球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的基础资料,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地球、保护地球、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地质资料的积累和提供利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地质工作资金的重复投入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02年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对地质资料的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完善了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制度;确立地质资料的公开利用制度;强化了对地质资料汇交人权益的保护制度。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是地质矿产业重要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将有利地推动海洋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海洋地质成果资料汇交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目前海洋地质成果资料汇交工作呈现出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海洋地质;汇交

1 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发展的历史回顾

地质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从新中国成立初就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管理制度。早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就设置了地质资料司,收集管理全国各地的地质资料,后改为全国地质资料局,负责采集全国各种地质矿产资料。1957年我国就建立了统一管理制度,管理范围增大,不仅包括地质勘探和矿产开发各部门,还包括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行业所形成的地质资料。1958年地质部发布《全国地质资料汇交暂行办法》,首次明确全国统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1963年5月国务院批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88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次年地质矿产部颁布《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其后各省先后发布省级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从1994年以来,针对地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加强公共服务、借鉴国外通行做法,2002年3月国务院公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于2002年7月1日实施。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历史走过了45年的光辉历程,从空白到不断完善。

2《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实施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实施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各资料馆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这是地质工作特有的一笔巨大财富。据统计全国和省两级地质资料馆及有关单位保存的各类地质成果资料约42万种;原始地质资料155万档;各类岩心总长度2471万米;标本99万件;副样1443万件,这是国家宝贵财产。这些地质资料是千千万万地质工作者几十年艰苦努力争取的宝贵成果,是国家投入上千亿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形成的无形资产。这些宝贵的地质资料曾在地质科学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的防治、国防建设、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和利用越来越大,地质资料重要性越发重要,由于受原有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的限制,明显束缚了地质资料服务于经济建设,旧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各界对地质资料公开利用及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颁布,对我国地质矿产工作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是对1988年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的一次重大修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完善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明确规定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到国务院和省级两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资料是国土资源的信息载体,它的积累是保管和利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地质资料作用的发挥。地质资料汇交是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是国家利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向国家报告其地质工作情况和地质工作成果,以维护国家主权和资源所有权,积累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二是确立了地质资料公开利用制度,减少地质工作资金的重复投入。《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除保密和受保护的资料外,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外商都可凭合法证件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下属的地质资料馆或委托地质保管单位查询、复制地质资料。在我国上百万人用数百亿资金大规模地进行地质勘查的历史,可能不会再现了。今后的矿产资源勘查将是在详细研究现有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慎重地部署工作区域,以求最大的投资回报。因此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地质资料越详尽越好。三是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汇交义务人不汇交资料的原因就是担心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在规定的矿业权有效期内,汇交人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符合规定条件的,有权要求设置一定期限的保护,在保护期内还可以实行有偿使用。

3《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是一部重要法规,它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将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实行根本性转变并产生推动作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研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海洋地质工作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取得新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为建立一种积累海洋地质资料、提供全社会利用、充分发挥海洋地质资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海洋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服务。我国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洋地质调查体系,形成了大量的海洋调查资料,如生物、水文、气象、化学、地质、地貌等区域性综合调查资料,形成宝贵的海洋地质资料,这些资料为我国海洋区域的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出台,为建立积累海洋地质资料、提供社会利用、充分发挥海洋地质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贯彻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可以有力地推动海洋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海洋地质资料不仅为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资源勘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服务,而且为国家政府指定政策、规划、如何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研究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推进海洋地质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扩大服务领域和在全社会的影响,是海洋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主动地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推动海洋地质工作实现根本转变。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打破海洋地质资料封锁、提高海洋地质研究水平,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海洋地质勘查开发部门的增加,打破信息封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必然趋势。实现为全社会提供海洋地质资料服务,可以避免海洋地质工作的重复劳动,节约资金的投入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风险。我国海域辽阔,目前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按不同专业和应用目的进行一系列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珍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资源共享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促进海洋地质事业的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水平,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从而有利地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4 做好海洋地质资料的汇交

海洋地质资料是在海洋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认识。是在海洋地质调查、深海大洋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及综合研究中所形成的成果资料。海洋地质资料同样有大量的原始资料;珍贵的成果资料;还有不可多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海洋地质原始资料种类繁多。特别是调查资料有多种载体类型。这些直接采集形成的原始资料包括多学科的调查资料,如地球物理的地震剖面及声呐资料、地球化学的取样记录、水文地质的站位数据、地质综合分析数据和测量数据等。

海洋地质成果资料具有多学科性。如海洋地质调查资、海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海洋构造研究、地形地貌调查,海洋沉积研究、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区域海洋综合调查研究。多学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调查成果和研究成果。成果资料包括调查和研究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和说明书,还有海洋区域数据库及说明书。

海洋地质实物资料是直接采集的实物标本,包括岩心柱状样、表层样、化学水样、古生物标本、大洋锰结核标本,其中岩心柱状样占实物资料的90%。

地质资料汇交是一种资料收集的重要方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利用法律手段强制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向国家报告其地质工作情况和地质工作成果,海洋地质资料的汇交同样遵循《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规定,履行汇交人的义务。这是积累海洋地质资料的最有效方式。

5 海洋地质资料汇交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海洋地质资料汇交前期的指导工作。加强电子文档制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制作电子文档的工作效率。在科研课题运作过程中要明确汇交资料的规定和要求,尤其是成果资料的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形式及内容相一致。在做好资料归档立卷工作同时,做好电子文档的制作工作,减少工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电子文档资料的汇交工作。电子文档资料的制作和汇交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以来的一项全新的工作。所有汇交的海洋地质资料均要制作电子文档资料,改变几十年汇交纸介质资料的历史,也给汇交工作带来新的工作任务。加之制作电子文档的要求比较繁琐,给汇交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完成好电子文档的资料汇交是海洋地质工作的一项全新任务。

做好海洋地质资料的检查工作。由于海洋地质资料种类繁多、专业不同,给资料检查验收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必须采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的方法,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海洋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做好海洋地质资料的保密和保护工作。海洋地质资料涉及面广,对外合作的地质资料属于国家秘密,按国家保密法,做好保密登记工作。海洋地质资料需要保护的,做好保护资料的申请工作。《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已规定需要保护的可在5年内予以保护,并可再申请5年保护期。在汇交资料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綦占胜.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做好海洋地质资料汇交.中国档案,1998.(5).

『柒』 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

赵晓青 任香爱 张业成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化是实施实物资料统一管理,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根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标准内容包括基本术语、分类分级、馆藏设施、筛选收集、图像采集、整理建档、库藏保管、利用服务等。标准应符合有关法规要求,与现行有关标准协调,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特点和管理需要,便于应用。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原则;方法

一、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化的目的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及原始地质资料一样,是地质工作取得的宝贵信息资料,具有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国内外大量事例说明,充分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可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地质勘查效率和地质科研水平,促进地质工作发展。

我国长期地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但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门、单位和个人手中,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以及技术方法,加上经费、人员等限制,除油田等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管理外,其他实物地质资料损毁丢失严重,开发利用十分困难。与此同时,近年来开展的地质大调查以及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等工作产生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也亟待统一管理。

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一,矿产资源的勘查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其二,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特别是极地考察、大洋调查等新兴领域蓬勃兴起;其三,地质工作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地质工作不仅依靠成果地质资料的保障,而且越来越需要实物地质资料的支持。正因如此,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备受国家关注,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中,将其列为一项需要加强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在2002年颁布实施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2003年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把实物地质资料明确纳入地质资料管理范围。为此成立了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担国家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并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典型示范。与此同时,一些省(市、自治区)和一些地质工作单位以及地质院校也开始筹划本地区、本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不仅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而且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几十年地矿工作中,虽然有些部门和单位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或技术规范,但很不完善、很不系统、很不统一;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和地矿事业的迅速发展,已有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甚至在许多环节属于空白。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除法规和行政手段外,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实物地质资料技术标准,并将其纳入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框架

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化对象是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使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是:建设维护馆藏设施→实物资料筛选→收集→验收→整理→扫描→建档→保管→利用服务。

为了规范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可大致分为基础标准、馆藏设施标准、筛选收集标准、库藏保管标准、信息组织与利用服务标准,每类标准中包括不同的标准或内容,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图1)。

图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标准构成

三、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标准的基本原则

1.符合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要求

贯彻国家科技档案管理方针政策,符合《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的精神和有关规定。

2.与现行的有关标准协调配合

与《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信息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等标准协调。

3.既符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又与其他类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协调配合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管理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重要区别。共同之处在于目的任务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管理的介质不同,因此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有诸多差异:①馆藏设施构成与功能要求显著不同;②不是所有的实物地质资料都保管,只是筛选其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实物地质资料加以保管;③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方式、验收内容与验收要求与其他地质资料不同;④需对入库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建档;⑤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的主体是各种类型的实物,因此保管条件和利用服务要求与其他地质资料显著不同。基于上述,实物地质资料标准既要符合地质资料和科学档案管理的普遍要求,又要符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和管理需要,使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协调互补。

4.便于应用

标准内容和技术要求,既符合时代特点,体现先进性,又面对实际,适宜不同类型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用,便于贯彻实施。

四、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步骤

根据制定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标准的工作步骤是:调研→编写标准及编制说明初稿→征求意见与应用试验→修改→编写标准修改稿→进一步征求意见→再修改→编写标准送审稿及标准编制说明和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图2)。

调研是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标准的基础。调研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基础调研,即广泛了解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收集有关的法规、标准、管理制度,调查分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与标准化需求,为实物地质资料标准提供基础支持;专门调研,即针对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内容,专门调研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筛选收集、库藏保管、信息采集组织、利用服务等技术方法,为实物地质资料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试验应用应注意两个方面:要有充分的代表性;覆盖标准的所有内容。

标准与编制说明按规定的结构、表述方法编写;征求意见按制定标准工作程序和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白殿一等.2002.标准编写指南.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图2 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标准步骤示意图

『捌』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的保障

程刚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档案馆)

摘要 本文从长庆油田的实际出发,分别从地质资料收集、保管、利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制度建设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制度才能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只有明确责任,实行过程监督,对地质资料的主要责任人实行量化考核,才能确保地质资料的齐全、完整、准确;在实体管理方面除了按照标准配齐、配全基础设施外,库房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拓展地质资料借阅利用渠道,从培养员工“意识”着手,确保地质资料管理各环节不泄密。

关键词 档案 地质资料 制度 保密 利用

长庆油田点多、面广,作业区域分散,参与油田建设的市场化队伍数量众多、流动性大,再加之近年来持续高效上产,每年产生的地质资料数量庞大(每年收集地质资料35万件左右),这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收齐收全各类地质资料难度增大;其次确保地质资料的质量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最后地质资料怎么在油田高速上产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长庆油田保存地质资料200万件,这是几代长庆人辛勤智慧的结晶,是油田扩大建产、科学研究、老井复查、提高单产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怎么样管好、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目标所在,只有明确责任,各行其责,从地质资料产生的源头抓起,环环相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制度才能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

1 明确责任,实行过程监督,实现量化考核

地质资料管理涉及的部门多,管理协调难度大,理顺管理职责,避免重复管理及管理死角。日常管理自然有效,出现问题有据可查,责任落实到人,不推诿扯皮;绩效考核,奖惩分明,有理有据。

1.1 明确责任

长庆油田分公司档案馆联合其他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成立了地质资料效能监察组,在室内抽查资料、现场调研、组织地质资料产生单位听证会的基础上,下发了《长庆油田分公司关于加强油气田重点工程竣工档案及生产数据汇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了地质资料管理各方责任:机关主管部门、档案馆负责地质资料的标准制定,负责对地质资料和生产数据的汇交范围、汇交标准、汇交格式负责;项目组对地质资料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地质资料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存在问题的项目组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施工单位要在项目组的指导与监督下严格按照标准制作资料,对没有地质资料制作汇编能力的施工单位要坚决清理出油田市场。正是由于部门职责划分清楚,责任落实到人,才保证了每年35万件地质资料按照标准及时归档。

1.2 过程监督

高标准、高质量的收齐、收全各项地质资料离不开各职责部门的有力监督,杜绝错假资料从源头抓起。监督部门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落实好各项地质资料按要求录取。工程完工后,项目组要严格按照施工过程由专人负责地质资料的制作,整套地质资料制作完成后,由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一审核把关,地质资料主管副经理和项目经理进行抽查(同一批资料副经理抽查率不能低于40%、项目经理抽查率不能低于20%),在确保地质资料数据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方可签字盖章,具体由项目组资料专职人员负责向档案馆汇交。档案馆在接收地质资料时,首先要按照地质资料汇交范围与格式核实资料数量及资料制作标准,其次要审核资料汇交流程,对数量不全、制作标准不统一、汇交流程不规范的地质资料不予以接收。各部门齐抓共管,严格审核把关,地质资料管理不留死角。

1.3 量化考核

档案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管理的量化积累,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记录在案,用数字说话,不凭感觉走。自2008年以来,详细记录问题资料百余条,在公司内网发布通报8次,通报内容涉及各单位的汇交率、产建单位名称、负责人及资料汇交人姓名、具体的井号、翔实的问题描述等,在每年资料汇交完成后依据日常管理记录、每年两次的通报排名量化考核各单位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油田公司地质资料考核细则对质量问题及汇交率低于95%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参与本年度地质资料考核资格,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工程项目不得参评优质工程,并就考核结果在全油田公司范围内通报批评,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实行硬兑现。

油田公司自实施量化考核以来,硬兑现项目主要负责人6人次,各单位当年的地质资料汇交率均在99%以上,次年地质资料补交率100%,问题资料的比率逐年下降,目前已杜绝了地质资料质量问题的出现。

2 完善地质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地质资料保管条件

按照标准收齐、收全地质资料是做好地质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依据国家档案管理规定规范管理地质档案,确保地质档案实体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地质档案实体寿命,是档案管理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2.1 保管的设施设备标准统一

地质档案库房建设符合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做到办公室、阅览室、库房三分开。档案防护设备、设施按照“八防”标准统一配备,并做好定期检查、检定与更换。

2.2 保管制度合理有效

由于大规模的上产,再加之大量的市场化队伍的进入,地质资料服务向多元化发展,我们既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保证地质档案的安全。我们规定地质档案库房实行专人管理制度,禁止外单位人员进入库房,对每天进入库房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并在库房人员进出必经之处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做到万无一失。

“防火、防水、防泄密”是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除了设备设施配备齐全外,要进一步加强这“三防”的制度建设。油田公司要求档案馆在公司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每一季度开展一次“防火、防水、防泄密”的事故预案演练,并对每次演练做翔实的记录;档案馆要对库房所有电器及电源线路每月检查一次,对库房及周边的排水设施每季度检查一次,把检查结果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在温湿度控制方面,要因地制宜,不生搬硬套。西安年平均湿度大,单凭除湿设备很难达到档案保管45%~60%的湿度标准范围,我们要求库房管理人员采取设备与人工相结合的措施做好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工作,确保库房温湿度在标准范围内。

实行地质档案定期修复措施。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对馆藏档案进行检查,对出现纸张破损、字迹褪色、扩散及库架信息模糊、盒脊背脱落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具体负责人,制定合理的修复措施,对档案的永久使用及查找提供便利。

3 强化保密意识,拓宽地质档案利用渠道

地质档案保密工作贯穿于地质资料管理的全过程,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牢记档案法规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使地质资料保密工作日常化、人人化,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保密措施,实现同样的目的——不泄密,从而实现地质资料利用效益最大化。

3.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要不断加强档案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档案人员高度的警惕意识,要建立起保密是档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的需要。尤其是担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人员,要清楚对档案安全负有直接的责任,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而且要防止“无形”存储于头脑中秘密的泄露。

3.2 做好对档案利用人员的监督措施

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油田公司规定:油田外部单位人员借阅地质资料必须与公司保密办签订保密协议,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到公司档案馆借阅;油田内部单位借阅人员持本单位介绍信就可以借阅),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借阅利用过程中,要善于与利用者交谈,置每个利用者于视线之中,掌握其利用目的与动机,从而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在利用者归还档案时,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坏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查处,挽回损失。

3.3 提供高效快捷的地质档案利用

收集完整齐全,保管措施到位,就保证了地质资料利用的基础条件,再加之我们不断简化借阅手续及流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多渠道开展地质资料利用。近年来地质档案利用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3000人次,4万卷/年;2013年5000人次,9万卷/年。地质资料在油田生产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近年来我们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从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完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使其更加贴近油田实际,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油田生产。在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我们更加感到与油田的发展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在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仍有待于提高,非专业人员仍占一定比例,加强人员专业水平培训迫在眉睫,内部培训资源有限,且知识结构老化,有较大的重复性,很难拓宽培训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加强与外界交流,打破思维定式,才能发挥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使管理水平不掉队,不落伍。其次,根据长庆油田实际,公司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施工队伍资料管理人员相对稳定,避免给地质资料管理带来“额外”难度。最后,项目经理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公司应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制度,确保地质资料管理万无一失。

『玖』 浅谈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几点体会

梁叙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广州510080)

摘要 通过对新发布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的学习,了解了该办法主要从汇交内容、监督管理机构、馆藏机构的职责、具体管理程序及要求等方面对实物地质资料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它是针对实物地质资料工作的现状,强调了应采取加强汇交、加强馆藏建设等措施来进一步保证实物地质资料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根据广东调研的情况,提出了管好用好实物地质资料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它是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为深入研究而从天然地质体上按一定规范要求采集的或经过特殊技术加工处理的,反映地质现象、岩矿石结构构造和元素组成的自然物质的实物实体,包括岩矿心、岩屑、各类岩矿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化验测试样品、光薄片等。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进一步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2008年1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印发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的通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内容、监督管理机构、馆藏机构的职责、具体管理程序及要求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的明确规定及解读

1.1 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内容

《办法》要求,下列四类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人向国土资源部汇交:①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国家重大调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②国家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实物地质资料;③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④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上述规定以外的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人向国土资源部和地质工作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

1.2 实物地质资料的监督管理机构

《办法》明确了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工作。

国土资源部负责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列入中央财政预算。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国家和省级馆藏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实物地质资料分库。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负责本单位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由受委托保管单位解决。

1.3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及受委托保管单位的职责

《办法》规定,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受委托保管单位履行下列职责:①筛选、采集、验收、整理、保管实物地质资料;②建立健全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③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④其他规定的职能等。

1.4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具体程序及要求

《办法》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时间、汇交程序、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目录清单以及汇交细目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通过对《办法》的学习、解读,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该《办法》重点强调了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①汇交工作的重要性。汇交是实现利用服务的基础,只有确保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上来并且实现有效地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才能满足社会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地质工作效率和提高地质勘查投资效益。②明确了汇交细目,规定了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和范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二,明确了汇交人、馆藏机构的职责以及操作的程序。这样有利于各级馆藏机构工作的协调开展,通过明确汇交人和馆藏机构在实物地质资料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各自所必须承担、完成的职责、任务,有利于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及时、有效的归档、管理,也保证了进入馆藏的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的主体。据全国地质资料调查结果,全国有各类岩矿心存放地1万多处,其中永久性岩心库463处、简易岩心库714处,其余都是暂时性寄存点或者露天存放点[1]。《办法》规定了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作为四个不同层级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的主体,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资金渠道,在经费上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库硬件设备简陋,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差的现状;有利于监督执行机制的实施,真正实现统一管理,避免以前管理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2 广东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及技术标准。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以及原始地质资料都属于地质资料的管理范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处于缺乏统一管理的状态。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建立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提供了参考、借鉴。但是,目前许多省、市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管好用好实物地质资料,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以及技术标准,要保证包括了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受委托保管单位——基层单位这四个层级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畅通。

(2)要有正常的经费保障。无论是场馆建设、设备设施都需要一笔可观的经费,日常的运作也需要经费维持。如果这种经费保障不落实,就会重走过去就会难以为继的老路。

(3)要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资源共享。在目前,丰富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是馆藏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衡量一个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馆藏规模和地位的重要指标。但是,如何将实物地质资料所蕴含的信息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利用,将实物信息资源的服务真正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是必须提上日程的重要内容。实物地质资料只有在服务地质科技、地质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体现它的生命力。

(4)要有良好的机制体制、人才队伍。良好的机制、体制、组织架构、人才队伍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机制体制,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队伍,有利于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备一定的地质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基础条件。同时,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及网络技术水平、掌握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是管好用好实物地质资料的相关要求。

『拾』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建设初探

随着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发布实施和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成立,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将一改过去的传统模式,向科学、效能的方向发展。国土资源部在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同时,正在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这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发展的里程碑。为配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法规的贯彻实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积极建设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更大程度上调配管理资源,从管理学的高度认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概述

1.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

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加拿大全国有40多个由政府管理的岩心库,存放着取自陆地和近海钻孔的连续取心剖面、岩石样品和钻井岩屑;美国地质调查所岩心研究中心、国家冰心实验室是美国重要的实物资料管理机构;澳大利亚的西澳地质调查所岩心库、新南威尔士州矿产资源部伦敦德里岩心库都是世界有名的岩心库;俄罗斯等国家也都建有数量不等的岩心管理机构。

国外大多数管理机构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缩减、检索、查询、观察、取样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入库前的缩减,国外多根据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如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油气董事会要求石油公司提供给托贝岩心库“储存的岩心的横截面积不少于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保留的岩心则要求是连续的”。在加拿大目前运行的40个岩心库中,有12个岩心库的钻孔岩心只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了下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缩减标准。

加拿大岩心库实物地质资料的检索、查询一般采用卡片索引,但省级联邦机构岩心库已初步建立了网络化的服务系统,通过它管理的信息服务网络,可以很快地了解到为各研究目的而钻探的陆上和海上钻井取得的实物资料,还备有显示钻井位置的图件。从总体看,越来越多的岩心管理机构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对库存资料进行存取和对外开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美国地质调查所岩心研究中心的客户可通过计算机查询库存实物地质资料,在那里,只要输入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可进行检索,将来还将提供在线服务。

国外岩心库非保密实物都实行对外开放,允许取样,但要求提出取样申请,填写所需样品的数量和采用的分析方法;但不同的单位对取样都作了不同的取样限制,如有的岩心库对取样的条件是,将来必须给岩心库一份研究报告的副本,剩下的实物则必须返回岩心库,而且大多数岩心库都配备了实验检测场所和水电供应。对保密期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另有相应规定,在加拿大的矿业公司岩心库中,整个保存期的实物地质资料都是保密的,但有些岩心库则规定了特定的保密期,安大略省的保密期规定为90天,而西北地区、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的保密期可达三年,大部分岩心库则只保存非保密物质,应捐赠者要求可以保密,保密资料的查阅受岩心库管理规定的限制。

综观上述国家的岩心库管理文献,每一个岩心管理机构都有各自的管理服务办法,虽然并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岩心管理技术标准或管理制度,但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

建国以来,我国在地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为了保存、保护好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原地质部曾在1962年制定了《地质队的标本岩心试验样品的保管和处理办法》,对岩矿心的缩减、处理和保管工作制定了一些措施,可以算作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雏形,在当时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79 年,原地质部针对一些地质队对岩矿心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善造成实物地质资料严重丢失和混乱的现象,为加强管理,出台了《岩矿心管理规定》,强调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对岩心保管的单位和个人强调了岗位责任,规定实行年报制度,要求对岩矿心保管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时逐级反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管理措施不力或玩忽职守等造成实物地质资料损坏丢失的现象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心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岩心箱及库房建筑,库前的岩心管理,岩心库房保管,岩矿心的缩减、移交和清除等。这是地矿部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岩心管理规定,可以看出,在当时对实物资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视的。

在此期间,各省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一些旨在保护实物地质资料的规定,如云南省地质局1984年10月向局属各单位印发了《实物(标本)档案汇交条例》等。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文革”干扰和旧体制的影响,文件规定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据1987年地质部《关于我部岩心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披露,由于岩心总库有专人看管,经常进行整理维护,所以岩心保管状况尚好,具有可利用的价值;但有些地质队露天存放和零散存于租用民房的岩心保管状况则不尽如人意:房屋门窗被盗、房瓦损坏,岩心箱丢失时有发生,许多岩心票、取样牌字迹模糊或脱落,已失去保存价值的约占70%~80%,除新疆部分常年不雨地区外,长期露天存放的实物地质资料绝大部分报废率几乎为100%。针对此问题,地矿部在1988年、1990年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岩心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岩矿心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地质矿产部矿产资源管理司主管岩矿心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要求部直管局给予协助,实行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按专业归口相结合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管理机制,对现场管理、岩心库房管理、岩心缩减和保管年限等都做了规定。1992年又制定了行业标准《地质勘查岩矿心管理通则》(代号DZ/T0032—92),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入库、验收、缩减、更新与清除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实物资料管理规定。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务院于2002年7月1日实施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正在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规定》,这些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总体布局是建立统一管理下的部门委托与分级管理体制,并在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汇交范围、汇交时间、汇交程序、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代表性原则、适度原则与技术要求以及汇交发生费用等)和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包括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归属及管理原则、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公开与保密、取样、收费、提供社会服务、保管期限和处置程序、年报制度、馆藏机构对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全国和省级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的调整、汇交人的保管义务、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的捐献、以往实物地质资料的清理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我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进而推进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规范统一。

总之,我国地矿系统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科学管理刚刚起步,规章不健全,技术方法不完善,甚至许多领域仍是空白,致使许多措施实施不力,管理较为落后。

石油系统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则十分重视,大部分油田对岩心、岩屑等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与开发利用。对岩矿心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同时配备有观察、扫描、取样、检测等一系列设施。有些管理部门建立了一些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制定了《岩心γ射线扫描操作规程》、《岩心库设备管理办法》等;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岩心库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与各种岗位职责,在油田的科研与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远不完善。

二、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都是由完成工作的地质单位和各省地质局负责,由于实物地质资料较为分散,没有建立国家统一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加上管理的力度和方法措施不够得力,管理落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地矿部门属地化改革的逐步落实,受旧的管理体制、经费投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实物地质资料的分散存放、相互封锁、部分资料保存条件差造成损失现象十分严重,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实物地质资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地质工作新要求。

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非常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在实施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成立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担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为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职能,确保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及时投入运行,建立一套旨在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的技术方法,以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推广,以便逐步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技术标准,进而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的科学与规范管理,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技术方法标准化,不但十分必要,而且特别紧迫。

三、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方法体系的思考

为有效的保管、保护好现存实物地质资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方法体系,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实践中对影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解决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和掌握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运行规律,使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不断完善,并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持续有效运行,保证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方针和实现管理目标。

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关键是要从研究实物地质管理思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定位和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需要出发,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深入了解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和地质教学等社会需求,把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地质科学工作的技术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可操作性强、贯穿整个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技术方法,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适应的技术规定,而且使每个参与管理的人员都受到标准的约束,以达到管理工作的统一,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标准化管理。其次,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思想是制定管理技术方法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思想通过诸多技术方法加以实现,没有明确的管理思想,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则无从下手,没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思想则无从体现,即实物地质资料方法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协调和统一。第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要协调统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科学依据,没有技术规范的管理实物地质资料将失去其科学价值,科学和行之有效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得到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相互协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体系文件要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各个技术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概括起来,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立的管理方法体系要体现以下特性。

1.系统性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立的管理体系是为实施实物资料管理而制定的。根据管理需要确定的体系要素,综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即研究制定一套涵盖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筛选、汇交、采集、验收、更新、服务等全过程的技术方法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文件之间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有一定科学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才能确保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全面性

管理体系应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硬件、软件、人员、物资)控制。

3.有效性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管理体系应能减少、消除和预防管理缺陷的产生,一旦出现管理缺陷能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并使各项管理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体现了管理体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

4.适应性

管理体系文件能随着实物地质资料性质的不同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修订补充,以适应管理的需要。

5.可操作性

制定的管理技术方法体系文件,要为实施标准化管理打下基础,即便于标准的贯彻实施。故内容应明确、具体,即明确各个部门岗位职责、必须遵照的规程规范,具体确定各类管理人员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以及由于实物资料损毁、散失所应担负的法律责任,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四、实物资料管理方法体系框架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体现了为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而确定的管理方法的全部内容,它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一套文件,即体系要素(体系文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实物资料管理方法体系(图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文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或称规范)体系文件。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包装运输、入库验收、整理、分类、分级;编录编码和建档标准;筛选和缩分原则;库藏管理方法;更新与清除;观察取样;国内外交流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等。

(2)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实物地质资料各类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物地质资料库及设备设施管理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程等。

五、实物资料管理方法体系文件剖析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是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最高准则,它系统地规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所要执行的规范以及规章制度,属于纲领性的文件,也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原则指导下,具体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标准及行政管理制度,以达到建立和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目的。

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作用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或称规范)的制定,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走向科学、规范的重要步骤,是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程序必不可缺少的体系文件,是贯彻管理思想的技术支持,它和管理体系中的行政管理制度共同构成管理体系,为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奠定基础。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

(1)《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标准》;

(2)《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缩减标准》;

(3)《实物地质资料编录、编码、建档暂行方案》;

(4)《实物地质资料验收规范》;

图1 实物地质吸料管理技术方法体系框架

Fig.1 Framework of management,technique and means system of geological material

(5)《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规定》;

(6)《实物地质资料更新、清除管理规定》;

(7)《实物地质资料的检索与查询》;

(8)《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取样规定》;

(9)《实物地质资料的实验、检测规定》;

(10)《实物地质资料交流与合作暂行规定》;

(11)《实物地质资料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暂行规定》;

(12)《实物地质资料数据与信息管理暂行规定》。

3.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制度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作用

为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的实施而制定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技术方法的补充,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行政管理支撑,属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程序第二类体系文件。主要包括: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实物地质资料统计工作制度》;

(3)《实物地质资料设备、设施管理规定》;

(4)《实物地质声像资料管理规定》;

(5)《实物地质资料的安全保密制度》;

(6)《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仪器仪表操作规程》。

六、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运行的保证措施

1.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实施实物资料管理职能而设置的组织单元,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保证,明确各组织单元的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相互联系,是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针、政策和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保障。

(1)确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技术业务部门;

(2)确定综合协调的管理部门;

(3)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及相应关系;

(4)配备资源以利于各个部门开展工作。

2.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职责

明确各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在实物资料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在全面受控下运行,加强管理,发挥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

3.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程序

管理程序是实施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步骤,是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要遵循的规定,主要规定某项工作的目的范围、应做什么事、由谁来做、如何做、什么时间实施、如何控制和记录以及采用什么设备、依据什么文件等。

在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程序文件(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的制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求与实际工作相衔接,并在运行中不断补充和完善;程序文件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它同其他文件一样纳入体系文件中,它是管理成败的关键。

4.合理配备管理资源

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即管理体系的资源要素,是落实实物资料管理方针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保障。

七、结语

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造成实物地质资料的损毁、散失,建立完备的管理技术方法体系,以便实物资料库建设完成后顺利开展工作,是管理过程中的当务之急。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标准化研究,尽快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标准,为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提供技术保障,逐步实行实物地质资料的标准化管理。除尽快收集整理以往地质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外,随着地质大调查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也会不断产生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好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对地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做好。

热点内容
单片机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2 02:29:11 浏览:98
2002司法考试卷四 发布:2024-12-22 02:05:40 浏览:674
强奸女法官韩冰虹 发布:2024-12-22 02:05:34 浏览:244
劳动法关于护士上夜班的规定 发布:2024-12-22 01:59:58 浏览:4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英文 发布:2024-12-22 01:59:54 浏览:555
党员学条例心得体会 发布:2024-12-22 01:45:28 浏览:404
未公证的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2 01:25:33 浏览:268
长治县民生大厦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4-12-22 01:16:06 浏览:747
山西司法鉴定机构 发布:2024-12-22 00:50:07 浏览:147
依法治国是治国方式 发布:2024-12-22 00:44:58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