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法规
A. 人才派遣的法律法规
《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审议;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摘录第五章第二节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以下称劳务派遣)
第五十七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六十一条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六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五条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第六十七条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于2008年9月18日颁布实施。第535号国务院令。
第四章 劳务派遣(人才派遣)特别规定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
第二十九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义务,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
第三十一条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B. 人才保险中若无指定依据法律规定处理是啥意思
如果保险合同没有指定受益人,如果被保险人死亡,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版金将做为被保险权人的遗产来处理。按照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顺序来继承。
《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继承法》 第十条【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C. 法律规定达到什么条件可以称为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版和技术,权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
D. 人才政策清理下一步怎么做
一、工作步骤及完成时限
将清理、评估、完善现有人才政策法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于2005年底前完成。
(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至2005年2月底,为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和自我评估阶段。由各单位对其制定实施的人才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并同步开展自我评估,提出初步评估意见。
(二)自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底,为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社会评估阶段。由市人事局根据各单位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和自我评估情况,组织开展社会评估,写出评估报告,并向有关单位反馈人才政策法规的社会评估情况。
(三)自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底,为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完善阶段。各有关单位根据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自我评估及社会评估情况反馈,提出整合、修改和提升立法层次等建议,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推进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完善。
二、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和自我评估工作安排
此次清理、评估的人才政策法规是指由我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发布的与人才工作、人才事业发展有关的各类人才政策法规。包括涉及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保障及配置等方面的人才政策法规。
(一)清理和自我评估的原则及重点
1、组织开展人才政策法规清理和自我评估工作,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由谁制定出台或组织实施的人才政策法规及政策性措施等规范性文件,就由谁负责清理和开展自我评估。对于联合发文的文件,明确由第一责任单位负责落实,并在征求相关联合发文单位意见后提出处理意见。
2、清理的重点是对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梳理,自我评估的重点是对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取得的实际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有关情况进行评估。
(二)清理和自我评估的方式
1、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以各单位自查自清的方式进行,各单位应结合清理同步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并在清理和自我评估工作结束后,于2005年2月底前向市人事局送交书面清理和自我评估情况报告、所填写的《北京市人才政策法规清理情况表》(附后)和《北京市人才政策法规清理情况处理意见表》(附后)等相关材料。
2、在各有关单位自查自清的基础上,由市人事局对各有关单位送交的文件清理情况报告和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全市现有人才政策法规清理情况报告,报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三)清理和自我评估的范围及处理形式
1、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范围是建国以来本市各有关部门制定下发的各类人才政策法规及政策性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此次清理可在适应入世要求和贯彻《行政许可法》所进行的清理政策法规和行政许可事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凡未向社会正式公布废止的各类人才政策法规及政策性措施等规范性文件(包括现行有效或已失去效用的)都属本次清理范围。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范围即为各单位自我评估的范围。
2、各单位在对人才政策法规进行认真清理的基础上,结合自我评估,对现行有效的各类人才政策法规及政策性措施等规范性文件,分别提出保留或修改的意见,填写《北京市人才政策法规清理情况表》(附后)和《北京市人才政策法规清理情况处理意见表》(附后),并同时附送文件;对已失去效用的各类人才政策法规及政策性措施等规范性文件,原则上应明确废止和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填写《北京市人才政策法规清理情况表》(附后)。
三、人才政策法规的社会评估和完善工作安排
(一)人才政策法规的社会评估工作安排
根据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和各有关单位开展的自我评估情况,结合社会调查,由市人事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各类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人等社会服务对象,针对本市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实施等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社会评估。于2005年8月底前完成本市现有人才政策法规评估报告,报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向各有关单位反馈社会评估意见等信息。
(二)人才政策法规完善工作安排
根据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和评估情况,不断推进本市人才政策法规建设和完善工作,进一步健全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各有关单位应在人才政策法规清理、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人才政策法规的意见建议,包括修改意见、整合建议等,并研究制定完善现有人才政策法规工作的具体工作计划或工作方案,于2005年9月底前送交市人事局,再由市人事局整理汇总后报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应有计划按步骤地切实抓好人才政策法规的完善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领导挂帅。清理、评估、完善现有人才政策法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我市人才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责任,认真负责。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通知的部署和安排,明确责任部门,做到责任到人,要认真负责地统筹协调好清理、评估、完善现有人才政策法规各阶段的工作,做到严格按照各阶段工作时限要求送交相关材料。
(三)有效组织,切实落实。做好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评估、完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做到在准确界定和把握人才政策法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切实落实清理、评估、完善各阶段工作。
(四)克服困难,全力保障。开展现有人才政策法规的清理、评估、完善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烦琐的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必须坚定迎难而上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努力创造条件,全力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E. 老年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于促进老年服务人才队伍发展有何作用
老年夫妇管理法律法规去进车队一周挣老年服务人才队伍发展有如何有何作用?这个老年服务内管容理法律法规,去郑州住一周进老年服务人才。不发展都有各种各样的作用,所以说这个管理法律法规的去建议,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呢,才发动沟通过用的老年管理发的法律法规的政策对于周震的发展。
F. 法律规定多少人才算当众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公共场合有3人以上都可以认定为当众。
G. 我国法律规定几岁的人才可以出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回院或答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三)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四)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H. 求北京市引进人才条件的法律法规依据
北京人才人事信息网http://www.bjp.gov.cn/
希望采纳回,拜托了答
I. 中国在加入了wto以后是急需要懂得法律,法规,规则还是规定的人才
刚从日内瓦归国的中国首位WTO大法官张月姣表示,中国亟需培养国际化、复合内型的法律人才。容
“中国自从加入WTO后不仅受益良多,也在以WTO法为基础的体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不少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但这仍然不够。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是中国大学法学院的首要任务。”
张月姣同时称赞亚洲地区在世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七位WTO大法官中有三位来自亚洲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中国内地也有众多从事WTO、国际贸易法研究的教授和学者。
J.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关于这些职责的政策性法规有哪些关于职责的基本知识内容有哪些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
1、掌握全县人才需求情况,摸清现有专业人才分布状况,搞好人才需求预测,做好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
2、提供人才智力供需信息,开展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组织人才智力交流活动,承办流动手续;
3、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组织引进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供需洽谈场所,办理有关手续;
4、按有关规定负责实施人才开发、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各项工作;
5、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辞职、辞退及复干手续;
6、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人事代理服务,为其代管人事档案、人事关系,承办流动人员调整档案工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养老保险金的代缴等手续;
7、为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办理聘用制干部审批手续;
8、负责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派遣、人才流动、人才招聘活动审批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9、负责人才交流中各类合同的鉴证和各类人事争议的调解仲裁工作;
10、负责来莒外国专家的管理、服务工作。
根据市编委《关于印发======市人事考试培训中心等两个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石编发[2006]15号),现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做进一步说明:
一、主要职责
开展人才交流政策咨询服务;收集、整理、储存、发布人才供求信息;推荐、招聘、培训、测评人才;管理人才市场,举办人才交流会,负责调解、仲裁人才流动中争议的争议;配合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单位人事管理集体代理业务;负责办理大中专毕业生接收及人事代表手续;在职流动人员人事关系接转手续;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及行政、工资关系;在规定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工作。
二、服务对象
1、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2、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流动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作或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4、辞职、辞退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5、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6、自费出国留学人员;
7、其他流动人员或自愿委托人员。
三、公开的主要服务事项
1、委托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办理事项;
2、人事代理办理事项;
3、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办理事项;
4、人才应聘办理事项;
5、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理事项;
6、流动人才集体户落户办理事项;
7、毕业生工龄核定办理事项;
8、毕业生转正定级办理事项;
9、非公企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理事项;
10、因公出国(境)政审办理事项;
11、流动人员有关人事人才政策、法规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