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壹』 ·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关于宅已地的条文规定
额,这个条例是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修订后实施的,目前貌似已经被新的内宅基地法律法容规所取代,失效了,不知道您找这个有什么用。其中有关宅基地的条款摘录如下,供参考:
1、二十一条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 律不准出租和买卖】
2、四十四条: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
3、四十五条 、社员的房屋,永远归社员所有。
社员有买卖或者租赁房屋的权利。社员出租或者出卖房屋,可以经过中间人评议公平合理的租金或者房价,由买卖或者租赁的双方订立契约。
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准强迫社员搬家。不得社员本人同意,不付给合理的租金或代价,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不能占用社员的房屋。如果因为建设或者其他的需要,必须征用社员的房屋,应该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征用民房的规定,给以补偿,并且对迁移户作妥善的安置。
国家和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应该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对于社员修建住宅,给以可能的帮助。社员新建房屋的地点,要由生产队统一规划,尽可能不占用耕地。
『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
1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
在这十年里,无论是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还是党政干部队伍,都有较大发展。这期间成长起来的成千上万各类专门人才,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党的组织部门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并提拔一些人到省、部级领导岗位工作,其中大部分人经受住了后来政治运动的考验,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的情况下取得的。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涌现出像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先进人物;还有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和三线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作出奉献的许许多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同甘共苦,昂首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战胜严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十年里,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使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毛泽东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中国工业化道路。他还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他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他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提出许多正确观点和主张。这些都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党中央在六十年代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使党在探索过程中难以避免曲折。这一时期的失误及其深刻教训,对党以后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总之,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2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⑴曲折和失误出现的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思想的指导。
⑶曲折和失误的实质和影响。“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叁』 ·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关宅基地问题!
这个条来例是一九六二年九源月二十七日修订后实施的,目前貌似已经被新的宅基地法律法规所取代,失效了,不知道您找这个有什么用。其中有关宅基地的条款摘录如下,供参考:
1、二十一条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 律不准出租和买卖】
2、四十四条: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
3、四十五条 、社员的房屋,永远归社员所有。
社员有买卖或者租赁房屋的权利。社员出租或者出卖房屋,可以经过中间人评议公平合理的租金或者房价,由买卖或者租赁的双方订立契约。
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准强迫社员搬家。不得社员本人同意,不付给合理的租金或代价,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不能占用社员的房屋。如果因为建设或者其他的需要,必须征用社员的房屋,应该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征用民房的规定,给以补偿,并且对迁移户作妥善的安置。
国家和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应该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对于社员修建住宅,给以可能的帮助。社员新建房屋的地点,要由生产队统一规划,尽可能不占用耕地。
『肆』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具体内容
《农村复人民公制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具体内容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24/content_2500797.htm
『伍』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怎么有两个不一样的
先说结论:的确有两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前一个于1961年5月的中央北京工作会议讨论和修订,于 6 月15日正式通过的;后一个是前一个的进一步修改于1962 年 9 月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以下内容来源于:辛逸.《农业六十条》制订与修改的历史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3:(01)30-38.
《农业六十条》是人民公社的宪法。《六十条》前后共有四个版本,其制订与修改跨时近 20年,几乎与人 民 公 社 的兴衰相始终, 期间人民公社制度及其变革均由《六十条》规定。(中共嘉善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田家英嘉善调查与人民公社〈六十条〉的制订》,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117页。)
第一个 《六十条》即《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 草案) 》于1961年3月29日正式向全国下发。
第二个 《六十条》即《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是经 1961年5月的中央北京工作会议讨论和修订,于 6 月15日正式通过的。
第三个《六十条》 即1962 年 9 月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名字与第二个《六十条》相同)
第四个 《六十条》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但是,第四个 《六十条》明确规定 “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与当时农村的改革潮流背道而驰,所以在次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未被提交全会讨论。
『陆』 1952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是否合法是否有效政府还承不承认它的法律效力
1952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是合法及有效的,政府也确认其效力。但在司法实务中上世纪50年代的房产证明只能作为参考,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对房产进行过确权,如果当事人及其继承人没有对此提出异议,房产就按公共财产处理了。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房地产权属登记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5年),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对公共房产进行管理和分配,私有房产仍允许买卖,但应在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发给房产契证。
第二阶段(1956年-196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阶段。将私有制土地和房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渐转变为集体所有制,不再进行确权登记。
第三阶段(1966年-1978年)房地产权属登记全面停滞。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依法建制、创新发展。1982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关于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暂行规定》出台,重新开启房地产所有权登记工作。随后这些年,相继制定和颁发了《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土地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物权法》,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日趋规范化、法律化。
(6)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男子持1952年房产证讨窑洞未果告政府败诉》
刘占荣有1952年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和“契正契线”,还有一份“陕甘宁边区房窑证”,但那三孔窑洞的主人却早已换了人。关于延安祖上留有三孔窑洞的事成了刘占荣家人的心病,每每谈及,大家都不免遗憾或抱怨。
刘占荣于2010年12月22日向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起诉延安市人民政府和其法定代表人、市长梁宏贤,认为延安市人民政府向刘宝山后人等住户颁发的房产证侵害了刘德本后人刘占荣的权利,要求撤销此前颁发的相关房产证。
2011年8月,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撤销延安市人民政府给刘宝山等人颁发的房产证,并承担这一行政案件的诉讼费。法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刘占荣,只有原来的土地使用证撤销了,土地管理部门才能重新确认刘家对这处房产的拥有权和继承权。
但很快,律师告诉刘占荣,延安市人民政府上诉了。2011年10月,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签发行政裁定书,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要求撤销一审判决,并将此案发回重审。
2012年4月,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法院做出再审判决,刘占荣败诉。理由是刘占荣的主张权利超过了诉讼时效。
2012年7月,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签发行政裁定书: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拿到中院裁定的第三天,不服裁定结果的刘占荣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递交申诉状,要求省高院介入对此案的认定审理。三个月后,他接到了一份法律文书,本以为是省高院的开庭通知,但信封打开后他傻眼了,里面装的是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驳回申诉通知书”。通知书认为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前面做出的行政裁定正确,刘占荣的诉讼理由不成立,故“依法予以驳回”。
延安市中院和宝塔区法院都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他们的理由是判决依据都在判决书里。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城南分局负责人杨勇答复记者说,上世纪50年代的房产证明只能作为参考。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对房产进行过确权,但刘家后人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刘家的房产所以就按公共财产处理了。
『柒』 (一道历史选择题)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
C.经济结构尚需调整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版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权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心是调整)
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