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绿化条例
㈠ 园林绿化公司资质办理需要哪些流程和材料
1.《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2年第100号)第十六条;
2.《上海市绿化条例》(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2007年1月17日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八条;
3.《关于印发修订〈建设部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工作规程〉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城[2007]27号)
办理机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受理窗口
办理期限:15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及依据:不收费
申请主体:园林绿化施工企业
申办材料:
1、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申请表;
2、企业法定代表人声明及企业基本情况信息采集表;
3、投资协议书与公司章程;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5、验资报告及验资证明;(含附件)
6、企业法人代表、企业经理、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任职证明;
7、企业为在册职工缴纳的养老金证明;
8、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证书及身份证原件审阅、复印件;
9、外聘的工程经济技术人员应提供退休证和聘用2年以上的合同(68周岁以下);
10、企业负债表及损益表;
11、其他资料及证明。
标准:
1、申办三级企业资质:
(1)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
(2)企业经理具有2年以上的从事园林绿化经营管理工作的资历或具有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企业总工程师具有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总会计师、经济师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3)园林绿化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8人,其中园林专业中级职称人员不少于3人,建筑工程师1人。
(4)企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工人10人以上,其中高级专业技术工人3人以上。
㈡ 目前全国园林绿化有什么激励政策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于8月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加快推进屋顶绿化工作。
通知要求,各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重视屋顶绿化建设,加强领导,对城市范围内建筑物屋顶进行摸底调查,对适合开展绿化或改造后可以实施绿化的屋顶登记造册,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城市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具备条件的应优先考虑发展屋顶绿化,并将其屋顶绿化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统一管理,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和交付使用。对适合开展绿化或改造后可进行绿化的现有建筑物屋顶,应进行专项设计,在建筑结构、屋顶防水、消防等方面科学论证、核实,在确保具备条件的前提下,适度实施屋顶绿化。
通知明确了鼓励政策:屋顶绿化面积可计入绿化覆盖率指标;建设项目实施屋顶绿化,可按其实有面积的20%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按《河北省城市绿化条例》审核相应指标时可予以扣除;实施屋顶绿化的单位,在评选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小区时可优先考虑。
西安:新建公共设施应绿化屋顶
8月20-31日,《西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草案》指出,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新建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建筑规范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鼓励新建商住楼创造条件实施屋顶绿化。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建筑墙体、立交桥、高架桥柱等建(构)筑物实施垂直绿化。
对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不能及时开工建设的单位,应当实施临时绿化,满足以植物覆盖裸露土地、防治扬尘的要求。
上海:研究完善立体绿化专项政策
在9月27日市人大生态文明建设书面意见督办会上,市绿化市容局透露,正在研究完善立体绿化专项政策,拟将以往示范性补贴扩大到普惠制,从单一的财政补助扩展到减免税费、低息贷款、绿地率有限折算等多种方式。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屋顶绿化总面积约145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人民公园,占可绿化屋顶的6%。中心城区屋顶绿化可建设空间达200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屋顶绿化100万平方米。
市绿化市容局透露,本市将尽早启动"十三五"期间的立体绿化规划,纳入绿色建筑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中去。绿化市容局还将完善政策,加大财政对屋顶绿化的扶持力度。今明两年将继续对立体绿化示范项目从节能减排扶持的角度进行奖励,扩大现有政策效应。目前正在研究完善立体绿化专项的政策,希望突破现有政策门槛,从示范补贴扩大到普惠制,从建设补贴扩大到建管并举,从单一的财政补助扩展到减免税费、低息贷款、绿地率有限折算等多种方式。
下一步,本市还将探索屋顶绿化强制推动的可行性。2007年出台的《上海市绿化条例》没有规定相应处罚条款,强制性不够。有关立体绿化内容已列入市人大法规修订规划,包括明确立体绿化属性、细化建设管理要求和监管职责、完善立体绿化罚则等。
㈢ 个人绿化屋顶政府给补助吗
个人绿化屋顶政府给不给补助,因为城市存在差异。
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屋顶绿化的相关补贴和鼓励政策,并且陆续都有支持政策推出。政府的补贴都是按照种植时间先后去发放的,所以现在实施屋顶绿化,是有很大前景的。
北京市政府一直对屋顶节能绿化高度重视,2011年,北京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对达不到配套绿地率指标的项目强制实行屋顶绿化,屋顶绿化面积按照20%的系数抵算绿地率,最多抵算为配套绿地率的一半。政府对实施立体绿化的项目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在屋顶种植一平方米绿化,可以折算地面上种植三棵树的绿化率,贴50元/平方。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于2014年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加快推进屋顶绿化工作。通知中明确了鼓励政策:屋顶绿化面积可计入绿化覆盖率指标;建设项目实施屋顶绿化,可按其实有面积的20%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按《河北省城市绿化条例》审核相应指标时可予以扣除;实施屋顶绿化的单位,在评选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小区时可优先考虑。
2007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绿化条例》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将屋顶绿化写入的地方性法规,其中十七条明确规定:“本市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新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此外,《上海市节能省地型住宅适用技术应用指南》将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纳入项目规划层面。在区一级层面,上海市静安区出台《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凡列入当年屋顶绿化实施的项目,每完成一平方米奖励10元。《上海虹桥商务区低碳建设导则》规定:“80%的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绿化,采用轻质屋顶绿化提高商务区内固碳能力,鼓励建筑外墙采用垂直绿化。”同时,上海市将屋顶绿化纳入节能建筑标准,政府补贴200~400元/平方,屋顶绿化一平方米可折算绿地20%面积。
合肥市于2014年通过《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和开放式绿化。”条例要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批,其绿化面积可以按照规定比例折算为建设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地面积。同时,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金融等工程项目,高架桥、轨道交通具备屋顶绿化条件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
杭州市建委、市绿化委员会、市文局等部门于2007年出台关于屋顶绿化发展的政策,要求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进行屋顶的绿化美化,而且屋顶绿化与主题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步进行,屋顶绿化计入小区的绿化率,使杭州成为国内少数几个退出屋顶绿化强制性政策的城市之一。
深圳凡新建公营资金项目必须进行屋顶绿化项目未建绿色不予验收,政府补贴50元/平方,折算为20%绿地面积,2015年计划20万平方米屋顶绿化。深圳罗湖区出台了《深圳市罗湖区立体绿化实施试行办法》,办法规定简单式屋顶绿化补助单价为:180元/㎡。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关于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意见》,全面实施涵盖山上造林、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和园区绿化的国土绿化工程。其中,屋顶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有效手段。
成都市于2005年特别规定:成都市五城区、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区以及双流县和郫县范围内新开工的楼房,凡是12楼以下、40米高度以下的中高层和多层、底层非坡屋顶建筑必须按要求实施屋顶绿化,面积达到60%以上的,可按屋顶面积的20%奖励绿地面积。竣工时间在20年以内、产权明晰、满足房屋建筑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均应根据条件实施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并由市、区、社区三级组织开展“优秀屋顶花园”等评选活动。
㈣ 住建部通知:正式取消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行政许可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
建办城[2017]2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76号)关于删除《城市绿化条例》第十六条“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的决定,做好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
二、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要求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作为承包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业务的条件。
三、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创新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健全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核准有关事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133号)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废止。
此前有关园林绿化企业管理文件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均以本通知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7年4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㈤ 有哪些有效的经验可在城市绿化条例中进行体现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上海市园林绿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基本国策不曾改变、英国伦敦的城市绿化工作法律化,从中能够看出,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管理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园林绿化管理事业的发展。
㈥ 园林设计标准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划一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和长久性。即使 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清代皇帝,在建造帝王宫苑颐和园和圆明园时,也考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颐和园原先的瓮山和瓮湖(又叫西湖)已具备大山、大水的骨架,经过地形整理,仿照杭州西湖,建成了以万寿山、昆明湖和山水骨架、以佛香阁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主景突出式的自然山水园。与颐和园毗邻的圆明园,原先是丹凌?地貌,自然喷泉遍布,河流纵横。根据圆明园的原地形和分期建设的情况,建成平面构图上以福海为中心的集锦式的自然山水园。由于因地制宜,适合于各自原地形的状况,从 而创造出自具特色的园林佳作。
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正确地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情况下办好事。当然,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在“适用”、“经济”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的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适用”价值,美的价值。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纯地追求“适用、经济”,不考虑园林艺术的美感,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如果单纯地追求“美观”,不是全面考虑到“适用”问题或“经济”问题,就可能产生某种偏差或缺乏经济基础而导致设计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园林设计工作必须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㈦ 当城市绿化条例和上海市城市绿化条例出现冲突应如何解决
摘要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㈧ 植树节将至,请问在上海何处可以植树
(1987年1月8日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1年12月19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5年9月28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1997年5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00年9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的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加强树(林)木、绿(林)地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指的绿(林)地包括:
(一)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陵园以及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道路、广场等处的公共绿地;
(二)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居住区内的专用绿地;
(三)铁路、公路、海塘、江堤、河道沿线以及水闸管理区和农田中用于防护目的的绿(林)地;
(四)林场、苗圃、花圃、草圃以及用于绿化、林业科研等生产用地;
(五)城镇和乡村的其他绿(林)地。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制定绿化分解责任指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实行植树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绿化分解责任指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负责本辖区内植树造林绿化建设的实施,实行植树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四条 本市植树造林绿化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市、区(县)、街道(镇、乡)分级负责,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一)市和区(县)、街道(镇、乡)绿化委员会负责宣传、组织、监督、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
(二)市绿化管理局是本市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化地区、独立工业区、开发区、公园和专用绿地的绿化行政管理工作。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是本辖区内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上受市绿化管理局领导(以下市绿化管理局和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同时表述时简称绿化管理部门)。绿化管理部门所属的绿化监督检查机构依照本条例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
(三)市农林局是本市林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市绿化管理局管理以外地区的林木、林地的行政管理工作。区(县)林业管理部门是本辖区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上受市农林局领导(以下市农林局和区(县)林业管理部门同时表述时简称林业管理部门)。
(四)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和协助绿化、林业管理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有植树造林绿化和养护树(林)木、绿(林)地的义务,应当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区(县)分配的植树造林绿化和养护任务。
第六条 本市加强绿化科学研究,提倡植物多样性,优化植物配置,鼓励培育、选育与引进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植物新品种,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促进绿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植物的检疫工作,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植树造林绿化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市绿化管理局、市农林局应当编制绿(林)地系统规划,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后,纳入全市总体规划,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绿(林)地系统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本辖区的绿(林)地详细规划,按照详细规划的报批规定报批,并报市绿化管理局或者市农林局备案。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绿化、林业管理部门对已建成的绿(林)地,规划确定的公园用地、楔形绿地、外环线绿带,以及城市主要道路、铁路、公路、江堤、河道(湖泊)、海塘沿线的绿(林)地划定规划绿线。
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规划绿线。不得在规划绿线内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九条 城市规划中的绿(林)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的,应当征得市绿化管理局或者市农林局同意,并落实新的规划绿(林)地后,按照规划审批权限一并报批。改变规划不得减少本地段内规划绿(林)地的总量。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路时,绿化配套方案应当由绿化、林业管理部门审定。
设计道路、公路时,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预留行道树、护路林的种植位置。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公路时,应当种植行道树、护路林。立交桥、高架道路下腹地,道路中间隔离带适宜绿化的,应当绿化。
农村河、沟、渠、路两侧,应当因地制宜营造农田林网,具体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市区河道两侧应当绿化,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条 农村的植树造林绿化,由各镇(乡)、村根据植树造林绿化规划组织实施。
农场的防护林,应当根据植树造林绿化规划的要求进行设计,由各农场负责营造和养护。
铁路、公路、海塘、江堤、县级以上河道的沿线和水闸管理区的植树造林绿化,根据市统一规划要求,分别由所辖范围的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养护。
部队营区内的植树造林绿化,由所驻部队负责建设和养护;部队驻地所在地的林场、农场、海塘和乡、村土地范围内的原有林木,由部队负责养护。
公共绿地由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或者组织建设,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或者落实养护责任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或者管理单位按照规划负责建设,由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会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或者管理单位落实养护责任单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招标投标条件的公共绿地养护,应当实行招标投标制度。
居住区的绿化,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物业管理企业负责养护,经费由房屋产权所有人承担;房屋产权权属交叉地区的绿化,由区(县)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养护。
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订绿化计划,充分利用空地和零星土地植树、栽花、铺草,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第十一条 一切建设项目的绿(林)地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新建居住区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其中用于建设公共绿地的不得低于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
(二)新建工业项目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外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在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新建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项目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宽度不少于五十米的防护林带。
(三)新建医疗卫生单位、科研教育单位、宾馆和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外、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四)新建铁路两侧绿(林)地宽度各不得少于三十米,改建、扩建铁路两侧绿(林)地宽度各不得少于二十米;公路主干道两侧绿(林)地宽度各不得少于二十米;新建地面主干道路红线内的绿地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其他地面道路红线内的绿地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五)除上述新建项目以外的其他新建项目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外、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
(六)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内成片改建、扩建的居住区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七)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内不得低于百分之十;在浦西地区内环线外、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
(八)城镇、独立工业区内的建设项目分类及其标准,按照浦西地区内环线外的标准执行。
(九)围海造地的新围垦区,在随塘河面的陆地一侧二十五米至五十米,应当营造防护林地。
本市有关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以及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严格执行。确需建设而绿(林)地面积达不到前款规定标准的项目,应当经绿化或者林业管理部门批准,并按所缺的绿(林)地面积交纳绿地补偿费,由绿化或者林业管理部门在本地段内安排绿化建设。
建设项目原占用土地范围内配套绿(林)地面积已经高于规定标准的,不得减少绿(林)地面积。
第十二条 行道树的种植应当符合技术规范。
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主干道两侧种植的行道树的胸径不得小于八厘米,其他公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的胸径不得小于六厘米。行道树应当选择具有一定高度、抗污染、耐水湿、耐修剪、抗风能力强、与道路景观相协调的树种。
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前,应当根据规划要求,选用透景、半透景的围墙、栅栏、绿篱等作为分界。
在现有绿化或者规划绿化区域内进行地下设施建设的,其地面应当留有符合相应绿化要求的表土层。
第十三条 凡年满十一岁至男六十岁、女五十五岁的个人,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应当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各单位和各镇(乡)、村应当因地制宜,按每人每年植树三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养护和其他绿化任务的要求,制订义务植树计划,并向区(县)绿化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参加人数、绿化面积、植树数量和成活率。
在本单位范围内未按照规定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应当承担门前绿化责任;未按照规定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又未承担门前绿化责任的,应当承担一定数量的社会绿化任务。门前绿化责任和社会绿化任务,由区(县)绿化委员会安排。不能按照规定完成义务植树任务、不承担门前绿化责任和社会绿化任务的单位,应当向本地区绿化委员会缴纳义务植树绿化费。区(县)绿化委员会收取的义务植树绿化费应当用于本地区的绿化建设和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区(县)绿化委员会应当定期检查各单位义务植树数量、绿化面积、养护质量、树木成活情况、门前绿化责任以及社会绿化任务的履行情况,并向市绿化委员会报告。
第十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在城市建设资金中安排保证公共绿地建设的经费。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绿化量和绿化养护定额,从城市维护事业费中核拨养护经费。养护经费应当专款专用。
市、区(县)每年应当安排植树造林绿化专项经费。植树造林绿化专项经费应当专款专用。
建设项目绿化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本市提倡多渠道筹集公共绿地建设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领养、认建等形式,兴建、养护公共绿地以及种植、养护行道树。
本市依法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学校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本单位范围内绿化和承担门前绿化责任所需的费用,以及向本地区绿化委员会缴纳的义务植树绿化费,由本单位负责;承担社会绿化任务所需的苗木费,由树(林)木权属单位负责。
㈨ 与园林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
根据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决定》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 1979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二号公布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
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年6月7日由国务院发布,共17条。
6、《城市园林绿化资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7、《城市绿化条例》
经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9)上海市城市绿化条例扩展阅读:
园林古建筑行业作为受固定资产影响较大的行业,在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以大唐芙蓉园为代表的城市园林古建筑运营模式、以宋城文化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园林古建筑运营模式纷纷取得超额收益,并得到业界认可。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促使全社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2001-2010年,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投资额从163.2亿元增加至1235.9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左右,充分显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到2010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49.4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绿地率34.17%,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
园林古建筑不但能很好的继承了传统文化,也对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并更加强调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园林古建筑也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