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房翻建条例
『壹』 为什么上海不落实私房政策.
一、动迁安置
(一)闵行区动迁安置的3种类型及执行政策情况
1.老镇改造动迁安置
老镇改造包括老闵行的城区、各镇的镇区范围内的地块改造,这些地块大部分为国有土地。我区自1997年启动“一线四点”老镇动迁改造规划以来,老闵行区地区和颛桥、北桥、马桥、莘庄、七宝、梅陇等镇的老镇改造速度很快,城区、镇区面貌大为改善。老镇改造执行的拆迁政策,各镇、各开发单位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一是老闵行区地区及北桥、马桥等镇严格执行市政府的城市房屋拆迁政策,即市政府1991年4号令、1993年38号令和200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及区政府同步配套的城镇房屋拆迁政策等;二有七宝、梅陇、莘庄、颛桥等镇及莘庄工业区执行区政府(1993)40号文,这一政策比市政府的城市房屋拆迁政策略宽。
2.征地动迁安置
闵行区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村城市化速度非常快。1987年以来,全区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建设、市政建设中共征用集体土地累计超过17万亩,其中市属项目征地约2.5万亩、区属项目征地约14.5万亩。大量征地必然涉及农民私房动迁。由于市政府在2001年以前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拆迁政策,而市政府有关城市房屋拆迁政策对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农民私房拆迁又不适用,因此,为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区政府于1993年制定40号文《关于印发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包括《闵行区房地产开发中农村私房拆迁的实施办法》,征地拆迁基本上按这一政策操作。
3.旧村宅改造动迁安置
旧村宅改造动迁安置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所涉及的土地是建设单位在办理征地手续后,成块好用且建设成本低的土地成片开发后,留下的难以开发或开发成本较高的农村宅基地。这些农村宅基地部分是已带征成为国有性质的土地,部分是难以征用的包含农民住宅的企业在内的集体土地,部分是外环线等骨干道路两侧的绿化用地,全区涉及100多个农村村宅。根据上年市政府郊区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闵行区实施以虹桥、莘庄、七宝、梅陇等4镇和龙柏街道共73平方公里集中城市化地区的旧村宅改造计划,计划4年时间消除“城中村”。今年是实施旧村宅改造的第二年。全区列入集中城市化地区旧村宅改造的宅基地共191块,涉及11438户家庭、9950亩土地、230万平方米建筑。其中扣除房产公司已征未拆的宅基地和外环线绿带内的宅基地外,全区实际列入改造的宅基地120块,动迁6446户家庭、宅基地面积6012.2亩、房屋总建筑面积134.32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有30%的宅基地属于绿化、市政控制及工业用地,改造难度非常大。区政府成立村宅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区房地局牵头负责,四镇一街道和区有关部门配合。经过调研,上年完成“三表一图”制作,即宅基地改造地块情况表、宅基地改造工作现状图。区政府同时配套有关旧村宅改造的优惠政策,即对旧村宅改造涉及由区收取的所有的土地出让金、房产开发税费全部返回到镇、街道。2002年,经区政府审定、市房地局批准列入开发的共有38块宅基地,涉及71个生产队、3801户人家、旧房面积78.2万平方米,均占应改造计划的30%以上。38幅地块中有7幅为国有土地、31幅为集体土地,集体土地以13批次全部经市房地局批转为国有土地。
2002年初,市政府出台《关于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若干规定》,根据这一政策以及前年出台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区政府出台闵府发(2002)8号文《关于闵行区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实施办法》、9号文《关于闵行区城市居住房屋拆迁市场价补偿安置中区域划分及价格补贴标准实施办法》。各镇、街道分别拟定或正在拟定旧村宅改造实施办法。
(二)动迁安置政策的主要内容
1.《关于闵行区房地产开发中农村私房拆迁的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有:
(1) 拆迁补偿采取拆私还私、拆私还公两种方式。
(2) 拆私还私的计算:一是住房面积,按政策规定应安置人口在3人以下(含3人),原建筑面积人均40平方米以上的,人均可安排建筑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4人以上的(含4人),人均可安排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独生子女可照顾20平方米。二是互换房屋的差价,人均建筑面积在24平方米以内,且不超过被拆旧房建筑面积的,由安置户承担新房成本价1/3;人均24平方米以上且在被拆旧房建筑面积以内的,承担新房成本价。三是旧房面积多于新房面积的,由征地单位对安置户给予多余面积的奖励。奖励标准规定一个乡镇一个标准,按当时当地商品房售价规定了300元/平方米、500元/平方米、700元/平方米三个标准。
(3) 拆私还公不论原私房面积大小,原则上按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分配,独生子女可照顾4~6平方米。
(4) 被拆农民私房的估价,统一按市建委、物价局颁发的沪建研(1992)1281号文《关于同意调整上海市房屋估价暂行标准的批复》执行。私房拆迁中涉及的过渡费等也按照市规定的标准执行。
2.《关于闵行区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补偿标准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1) 计算办法:被拆房屋补偿标准=(被拆房屋建筑安置重置单价结合成新+同区域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价格补贴)×补拆房屋建筑面积。
其中:价格补贴=(补拆房屋建筑安置重置单价结合成新+同区域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补贴系数。
(2) 补贴标准:同区城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根据不同地段确定,全区共分6个档次,最高的为外环线以内的虹桥、梅陇、龙柏部分地区1944元/平方米,最低的为浦江镇638元/平方米。补贴系数为25%。
3.《关于闵行区城市居住房屋拆迁市场价补偿安置中区域划分及价格补贴标准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1) 计算办法:被拆迁房屋补偿标准=同区域最低补偿单价标准+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的计算:如被拆房屋的市场评估价低于或等于最低补偿单价标准,价格补贴为最低补偿单价的25%(25%为本区补贴系数);如被拆房屋的市场评估价高于最低补偿单价标准,价格补贴为最低补偿单价标准的2倍减去被拆房屋市场评估单价后的25%。
(2) 最低补偿单价标准:全区共分为6个档次,最高的为外环线以内的虹桥、梅陇、龙柏部分地区2400元/平方米,最低的为浦江镇1100元/平方米。价格补贴每平方米低于200元的按200元计算。
(三)四镇一街道旧村宅改造中实际执行的政策
由于市、区两级政府新颁布的动迁安置政策与原来的动迁安置政策有根本的区别,即新政策是按实际有证建筑面积计算动迁补贴的(俗称砖头),而老政策是按人均标准建筑面积计算动迁补贴的(俗称人头),而我区列入村宅改造的四镇一街道的农民私房建造早已冻结,有许多农民实际私房面积少于规定的面积。为体现公平性,四镇一街道将普遍采取新老拆迁政策相结合的办法。
1.补偿办法,有两种模式:
一是“人头、砖头”相结合安置的模式。即根据区政府8号文,结合原实行的人均安置面积,实行实际有证面积和按人均安置的标准面积相结合的办法,即实际有证建筑面积超过认定面积的,按实际有证面积进行计算;实际有证建筑面积不足认定面积有,按认定面积计算,不足认定面积的私房重置价格补贴相应扣除。认定面积以3口之家为例,七宝、梅陇、龙柏等为40平方米/人,独生子女增加20平方米;虹桥为135平方米/户。
二是以“人头”为主的安置模式。主要是莘庄镇,即结合原实施的拆迁安置政策(原规定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内的,个人出资570元/平方米,超过规定面积的不作为安置面积,按低于市场价200元/平方米的价格由动迁户结算),按人均40平方米、独生子女增加20平方米作为标准安置面积,在标准面积以内的,动迁户按成本价1/3出资,超过标准面积10平方米以内的,动迁户按成本价出资,超过安置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按市场价结算。由于政策尚处于酝酿阶段,故动迁户具体出资多少尚未确定。
2.安置方式
一是以房换房安置方式,在改造地块上直接建造动迁安置公寓,让动迁户直接搬入安置公寓内,以减少直接的货币支出。二是现金安置方式,对动迁户不需要以动迁房安置的,或镇、街道不规划建设动迁安置房的,直接以现金方式安置。
3.动迁成本
根据不同地段、不同补贴标准、不同安置面积,以及不同附着物和其他补贴,农民动迁房安置成本是不同的。根据各镇、街道拟采取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测算,平均每户补偿总额最高的为梅陇镇环线以内的动迁户,近70万元;最低的为虹桥镇和梅陇镇环线以外的动迁户,50多万元。
二、征地劳动力安置
(一)征地工基本情况
1.征地工管理情况
全区自1987年以来共涉及征地17万亩多,安置征地工12万人。其中市属项目征地应安置近3万人、区属项目征地应安置约9万人,实际安置约8万多人。剔除十几年中因区划调整划至外区和已办理退休及死亡的,目前,纳入区里管理的有6.06万人,其中吸劳人员3.37万人、养老人员2.33万人。在征地吸劳人员中,由区各有关公司吸劳的有4300多人,占12.1%,共余2.93万人由各镇安置,占88%以上。征地养老人员中有12741人由区征地养老所养老,其余养老人员由各镇及金城房产公司、春申房产公司等单位养老。
2.征地工就业及福利情况
近两年,我区重视征地工就业,仅上年全区就解决近4000个征地工的就业。由于征地工私房出租比较多,征地工生活相对较富,许多征地工存在不愿就业或不愿从事低档次、低收入的工作,加上征地工文化技能素质普遍较低,许多征地工高不成低不就,处于待岗状态。包括部分新办“农转非”手续的征地工在内,目前全区还有9243名征地工待岗,占管理在册征地工总数的27%。其中,由区属单位安置的有2968人(仅施达公司就占2300人)待岗、镇安置的有6275人待岗。对待岗征地工,我区规定安置单位发放生活费补贴,标准按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即每月290元发放,对自主就业的停发或少发生活费补贴。由于各镇、各单位经济实力有差异,故待岗征地工的生活费发放有高有低,最高的每月达350元(上房公司),最低的仅100元,一般为290元。
征地工的社会保障由安置单位解决。目前,全区管理在册的征地工中,有88%以上的征地工已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其余12%不到的征地工参加农保。而1997年底,我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征地工仅占20%左右。说明区、镇两级为解决征地工社会保障投入了大量资金,按每一征地工15年的投保期合计2万元计算,累计投入的资金超过4亿元。
3.征地养老人员的福利情况
我区征地养老人员的退休补贴根据上海市统一标准,上年为386元,今年4月1日起调整为408元。征地养老人员的医药费在2001年之前采取实报实销的办法,由于制度上的缺陷,造成征地养老人员的医药费报销失控,有的征地工每月报销的医药费超过养老补贴。上年实行新的医药费报销办法后,各安置单位负担的征地养老人员医药费大为减少,2002年第四季平均每人每月负担的医药费为168.31元,比原来减少一半多。新的医药费报销办法参照城镇职工医保办法,同样实行账户基数、自负段报销标准,只是在相应标准和负担比例上有所减少。
(二)征地吸劳、养老安置政策
1993年出台40号文关于《闵行区房地产开发中农村劳动力安置的实施办法》,这一办法与1994年市政府62号令基本一致,因此,自62号令出台后,闵行区严格按照这一政策规范操作。由于前几年闵行区开发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其他区县相比较高,62号令规定的征地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已很难适应我区实际,因此,在市政府新的征地安置办法出台之前(目前市政府仅在浦东新区试点),近两年我区根据实际需要,由征地双方协商,适当提高吸劳、养老安置补偿标准。具体为,按上年全市月社会平均工资的60%×每一征地工集体与个人合计缴费率×12月×15年,如上年全市月社会平均工资为1480元,集体与个人缴费率为46.5%,征地安置补偿标准至少需6.7万元,如再加上征地工自谋出路应给予的2年生活费(标准由各区自定,本区为每月800元,两年合计2万元),各征地单位安置补偿标准至少达8.7万元。鉴于此,我区目前征地安置基本参照62号令,标准比62号令翻了一番,其中,沪闵路以北如大古美地区7万~8万元,沪闵路以南约6万元。征地养老人员的补偿标准根据全市统一标准,即男9万多元、女11万多元。
(三)当前征地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征地劳动力安置历来是我区征地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前几年,由于补偿标准偏低和安置工作的不到位,征地工上访现象比较多,近两年,我区加大征地工安置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征地工就业和社会保障,维护征地工切身利益,因而征地工上访现象比过去明显减少。但是,从全区征地安置工作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项目征而未用影响老百姓利益的问题
我区在90年代初土地被大量征用,之后几年征而未用的土地很多,有的土地至今未用。土地征而未用将直接影响征地工社会保障,如部分征地工由于“农转非”手续办得晚,15年的养老金补缴不上,因而享受不到上海市城镇职工最低退休金标准。
2.部分自谋出路征地工的后顾之忧难以解决的问题
按62号令之前的安置政策,征地工自谋出路补偿费为1万元,按62号令规定,征地工自谋出路补偿费为1.5万元,最高不超过3万元。由于自谋出路人员的社会保险由自己缴纳,因而部分自谋出路人员根本没有缴社会保险,特别是1994年之前上海市还没有实行养老制度,大部分1994年之前自谋出路人员没有缴纳养老金。目前,全区未缴纳养老金的自谋出路征地工超过1000人。
三、集体用地安置
1.集体用地及集体用地后的农民安置情况
我区在开发建设中除征地外,还存在大量集体使用土地情况。1987年以来,我区集体使用土地累计超过5万亩,集体用地中应安置劳动力约2.5万人,其中95%的劳动力基本上由各镇安置在各类企业就业。集体用地涉及的养老人员近8000人,目前已全部养老。由于各镇经济实力不同,集体用地养老农民的退休补贴标准有高有低,最高的比照征地养老人员标准,最低的每月150元左右。
2.集体用地安置政策
为解决因集体用地而失去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我区于1999年制定《关于集体土地使用及其管理的暂行办法》,规定集体用地后由各用地单位实行劳动力安置、养老保险和经济补偿等方式。其中,一是劳动力安置,按被用地单位的土劳比例协商安置,也可采取经济补偿加劳动力安置的办法,其中自谋出路的安置费用为2万元。二是养老保险,参照当地镇、村企业养老标准办理用地农业人员养老手续。三是经济补偿,采用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按市有关征地补偿标准的50%执行,采用每年经济补偿的,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不低于600元。目前,我区集体用地的实际补偿水平每亩在1500元左右,也有许多集体用地项目的补偿金额每亩超过2000元。
2003年9月19日
(区委区政府研究室)
『贰』 2021年上海市农村私房可以翻建吗
应该是禁止了。
『叁』 [1991年]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注:本篇法规已被《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发布日期:2001年10月29日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1日)废止
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
(1991年7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凡在本市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本细则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下同)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
第四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有利于城市旧区改建。
第五条 拆迁人必须依照本细则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和安置;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六条 上海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主管本市的房屋拆迁工作:
区、县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县房管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拆迁工作,业务上受市房管局领导。
第七条 市或区、县房管局对房屋拆迁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房屋拆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制订本市房屋拆迁的规范性文件;
(三)审核房屋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发布房屋拆迁公告;
(四)负责对房屋拆迁被委托人的资质审查,核发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五)负责对房屋拆迁活动的监督检查;
(六)裁决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争议;
(七)对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被拆迁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八)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八条 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房屋拆迁工作的领导。对在房屋拆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协助做好房屋拆迁的安置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一般规定
第九条 规划管理部门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拆迁范围后,应通知拆迁范围内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被拆迁人停止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改建、扩建等工程,并通知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管局。
第十条 区、县房管局接到规划管理部门的通知后,应在拆迁范围内做好下列工作,并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
(一)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房屋的买卖、交换、析产、分割、赠与、分户、出租、调配等手续;
(二)通知公安部门暂停办理居民常住户口的迁入和分户手续;
(三)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停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在暂停居民常住户口迁入的拆迁范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准予办理常住户口迁入手续:
(一)居住在拆迁范围内,有常住户口的妇女所生的婴儿;
(二)按规定分配的高等院校、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和批准退学、休学以及取消毕业分配资格的学生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三)未安置住房的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四)公派或因私出国(境)人员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五)远洋海员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六)经市人事劳动部门批准从市外调回本市或从郊县调入市区的干部、职工及其随迁家属,需在拆迁范围内直系亲属处落户的;
(七)干部、职工因离休、退休、退职从市外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八)归国华侨、港澳台同胞迁回拆迁范围直系亲属处定居的;
(九)被撤销失踪、死亡宣告的人员,返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十)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少管人员迁回拆迁范围家中的;
(十一)在暂停办理居民常住户口迁入手续前,已办理完房屋的买卖、交换、析产、分割、赠与、分户、调配等手续,尚未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的;
(十二)市人民政府规定准予办理户口迁入手续的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本细则第十条规定暂停办理有关手续的期限为十二个月。需要延长暂停办理有关手续期限的,拆迁人应在期满之日的二十日前向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管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的,由区、县房管局在期满之日的十日前通知有关部门。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超过六个月的,必须经市房管局批准。
暂停期满或者拆迁人逾期未申请办理延长手续的,暂停措施自行解除。
第十三条 需要拆迁房屋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持下列文件和材料,向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管局提出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拆迁房屋:
(一)建设项目的计划批准文件;
(二)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区、县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使用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第十四条 拆迁房屋申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报市房管局审核后,由区、县房管局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拆迁居民超过三百户或临时过渡安置超过一百户的;
(二)拆迁居民自行临时过渡超过十户的;
(三)拆迁外国组织和外国人、外商投资企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
第十五条 区、县房管局接到申请后,应验证建设项目的计划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使用土地批准文件;审核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在收到申请之日的二十日内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或作出暂缓发证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统一拆迁,也可由拆迁人自行拆迁或者委托拆迁。拆迁人委托拆迁的,被委托人应当是取得市房管局颁发的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
市和区、县房管局不得接受房屋拆迁委托。
第十七条 区、县房管局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应在拆迁区域范围内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以房屋拆迁公告或者其他形式予以公布。区、县房管局和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八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依照本细则的规定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协议应当规定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应安置人口,安置用房的面积、地点、层次、搬迁过渡方式、过渡期限,违约责任和当事人认为需要订立的其他内容。
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可以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
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九条 拆迁私有房屋,拆迁人应事先书面通知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征求是否保留房屋产权的意见。通知书应包括互换房屋的地点、价格。私房所有人应在接到书面通知的两个月内,提交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的有关证件,提出是否保留房屋产权的书面意见。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作答复的,作放弃保留房屋产权处理。
第二十条 私房所有人在境外(包括在港、澳、台)的,由代理人负责通知私房所有人征求对私房产权是否保留的意见;无代理人的,由使用人负责通知私房所有人征求对私房产权是否保留的意见。超过三个月未予答复,或无法通知私房所有人的,经区、县房管局审核,拆迁人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证据保全后,可先行拆迁腾地,对使用人给予临时安置。被先行拆迁腾地的私房所有人是否保留房屋产权的答复期限可适当延长。
前款规定的被拆迁私房的补偿费由拆迁人向公证机关办理提存公证;有关被拆私房资料,由拆迁人移送区、县房管局保存备查。
第二十一条 实施房屋拆迁不得超越经批准的拆迁范围。因特殊情况需扩大拆迁范围,应按规定办理规划、土地批准手续后,向区、县房管局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调整手续。
第二十二条 拆迁期限自公告之日起计算,不超过一年。
拆迁工业企业,被拆迁人因迁建等情况需延长拆迁期限的,应经批准拆迁的区、县房管局批准,报市房管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区、县房管局裁决。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的区、县房管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其中,市政建设拆迁非居住房屋,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市房管局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二十四条 在按本细则第二十三条作出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或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已签订协议,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拆迁人可向区、县房管局申请限期拆迁,由区、县房管局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
被拆迁人逾期不拆迁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责成区、县房管局和区、县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区、县房管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拆迁使(领)馆房屋、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等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六条 市或区、县房管局应当对房屋拆迁活动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七条 市或区、县房管局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房屋档案制度,加强对房屋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二十八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依照本细则规定给予补偿。
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者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产权调换的面积按照所拆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
作价补偿的金额按照所拆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具体估价标准由市建委会同市物价局等部门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的原则制定。
第二十九条 拆除用于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人应当按照其原性质、原规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或者按照城市规划统筹安排。
第三十条 拆迁公有非居住房屋的,凡新建安置房屋产权交给所有人的,不另行补偿;新建安置房屋扩大建筑面积和提高房屋结构质量所增加的费用,由被拆迁人负担。
经协商新建安置房屋产权不交给所有人的,拆迁人应按估价标准作价补偿给所有人。
第三十一条 拆迁出租的公有居住房屋,实行产权调换,新建或调换安置的房屋产权交给所有人,新建或调换安置房屋扩大面积和提高结构质量所增加的费用不另行补偿。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按规定重新办理租赁手续。
第三十二条 拆除违章建筑、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或虽未规定期限但使用两年以上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也不计算建筑物面积和土地面积。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给予适当补偿。
被拆迁人接到规划管理部门暂停建设通知后,继续进行房屋及其附属物改建、扩建等工程的部分和房屋装饰,不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 拆迁单位的非居住房屋,拆迁人应补偿下列费用:
(一)被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按估价标准结算的费用和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
(二)因移地迁建而发生的征用或调拨原面积土地所需费用;
(三)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的设备搬迁费用;
(四)企业因拆迁而停产待工人员按实际停产时间结算的工资性补贴;
(五)法律、法规规定补偿的其他费用。
补偿费按被拆迁人移地迁建的工程进展分期支付,前期工程开始时支付百分之三十;工程开工时支付百分之七十。但对原基地上房屋及其附属物已全部拆除的,补偿费可一次付给。
第三十四条 按照规划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或工业布局而关、停、并、转的被拆迁人,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本系统内部做好调整安置工作。拆迁人应按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偿。
第三十五条 被拆迁人委托拆迁人代建的,补偿费不再支付给被拆迁人。扩大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和提高房屋结构质量而增加的费用,由被拆迁人支付给拆迁人。
第三十六条 拆迁私有房屋作价补偿的金额应补偿给所有人。拆迁人应将被拆迁私房的房屋所有权证移送原发证部门予以注销,土地使用证移送土地管理部门注销。
第三十七条 被拆迁私房所有人保留房屋产权的,拆迁人可参照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用新建房屋或其他住房互换产权。私房所有人与拆迁人应按照互换房屋面积、质量的差异结算差额价款。互换的新房在人均建筑面积二十四平方米以内、不超过原建筑面积的,按新房成本价的三分之一出售;人均建筑面积二十四平方米以上、不超过原建筑面积的,二十四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新房的成本价出售。互换房屋的差额价款应一次付清。
私房所有人须付清互换房屋差额价款方能取得房屋所有权,并向区、县房产登记机关和土地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
第三十八条 按照原面积互换房屋后,私房所有人居住仍有困难的,可按下列规定超面积购房,超过原面积的部分按成本价计算:
(一)原人均建筑面积八平方米以下,可照顾到人均建筑面积十至十二平方米;
(二)原人均建筑面积八至十二平方米的,可照顾到人均建筑面积十四到十六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 被拆迁私房所有人不保留产权,要求用公房安置的,按估价标准给予补偿;私房所有人不保留产权,也不要求用公房安置的,除按估价标准给予补偿外,再给予补偿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奖励。
属两人以上共有的被拆迁私房,仍按共有财产予以保留产权;不要求保留产权的按估价标准给予补偿。
第四十条 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后或经区、县房管局裁决后,被拆迁人拒绝受领补偿费的,拆迁人可向公证机关办理提存公证。
第四十一条 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区、县房管局公布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区、县房管局批准后实施拆迁。区、县房管局在拆迁前应当组织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作勘察记录,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四十二条 对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签订抵押协议。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区、县房管局公布的规定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由拆迁人参照前条的规定实施拆迁。
对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作价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设立抵押权或者由抵押人清偿债务后,方可给予补偿。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四十三条 拆迁人对应当安置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依照本细则规定给予安置。安置用房不能一次解决的,可用周转房过渡或自行临时过渡,过渡期限应当在协议中明确。但非公益事业的建设项目拆迁房屋不得采取自行临时过渡形式。
临时过渡周转房应具备正常的居住条件和基本生活设施。
被拆迁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迁范围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公民和拆迁范围内具有营业执照或者作为正式办公地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十四条 拆迁居住房屋应安置人口,以拆迁公告公布之日拆迁范围内常住户口为计算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计入:
(一)他处另有住房且居住不困难的;
(二)因入托、入学等原因,户口报在拆迁范围内亲属处,而父母在本市有住房的。
第四十五条 拆迁范围内有下列非常住户口的居民应予计入安置人数,但不分户安置:
(一)原有常住户口,已应征入伍的现役军人(不包括已在外地结婚的);
(二)夫妇一方支援外地单位工作的;
(三)按规定户口报在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和报在本市工作单位的海员、船员、野外勘测人员;
(四)未在当地结婚的农村插队和市郊农场的知识青年;
(五)夫妇一方住在工作单位集体宿舍的;
(六)出国留学在签证期内的(包括自费留学,但不包括在国外定居的);
(七)未成年子女因入托入学等原因,常住户口不在父母或监护人处的;
(八)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一方居住在拆迁范围内,另一方居住在拆迁范围外且居住有困难的;
(九)市人民政府规定应予计入安置人数的其他情况。
第四十六条 被拆迁房屋使用人中凡已领取本市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根据建设单位房屋规格,安置时可增加二至四平方米;但独生子女已结婚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 用公房安置的被拆迁房屋使用人,原租住公房的,按《租用公房凭证》计户;原私房所有人按《房屋所有权证》计户;原租住私房的,按常住户口计户;一般不分户安置。但三对以上夫妇同住一处生活不便,要求分户的,在符合规定标准安置的居住面积内,可分户安置。原已分列的常住户口,可分户迁入。
第四十八条 对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地点,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地区的要求和建设工程的性质,按照有利于实施城市规划和城市旧区改建的原则统筹安排,被拆迁人应当服从。
拆迁人应向被拆迁人公布安置房屋地点。
第四十九条 按市建设委员会批准的地区规划进行的旧区改建项目,凡原址建造非居住房屋的,被拆迁的居住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应迁移到市区的边缘地区安置;凡原址建造商品居住房屋的,被拆迁的居住房屋所有人、使用人一般应迁移到市区边缘地区安置;如所有人、使用人要求原地安置的,应按原址建造的商品居住房屋成本价与边缘地区建造的商品居住房屋成本价之间的差价购买居住房屋。
第五十条 拆除公有居住房屋,安置房屋的结构、质量、设备条件等和被拆迁房屋类型相似的,按照被拆迁房屋使用人原建筑面积予以分配。对从市中心建成区迁到市区边缘地段的被拆迁房屋使用人,分配的房屋面积可以酌情增加,但每人平均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超过二平方米。
第五十一条 拆迁棚户、简屋或旧式里弄的公有居住房屋,因新建房屋辅助面积增加,设备条件改善,其安置被拆迁房屋使用人的标准为:
被拆迁房屋使用人原有 分配给被拆迁房屋使用人的
居住面积(平方米/人) 居住面积(平方米/人)
在市中心建成 由市中心建成区
区内或在拆房 内迁出安排在市
原址和就近地 区边缘地段安置
段安置的 的
小于四 维持原面积 四
大于四小于七 四至五 五至六
大于七小于十 五至六 六至七
大于十小于十三 六至七 七至八
大于十三小于十六 七至八 八至九
大于十六小于十九 八至九 九至十
大于十九小于廿二 九至十 十至十一
大于廿二小于廿五 十至十一 十一至十二
大于廿五小于三十 十一至十二 十二
原人均居住面积大于三十平方米的,分配新建住房的居住面积人均不得超过十二平方米。
被拆迁居住房屋使用人去郊县城镇或独立工业区安置的,按人口分配的平均居住面积可按上述标准增加一至二平方米。
第五十二条 被拆迁私房所有人要求用公有房屋安置的,安置标准按本细则第五十条和第五十一条执行。
第五十三条 被拆迁私房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分属两人的,拆迁人应按下列规定分别对所有人和使用人进行安置:
(一)部分出租、部分自住的私房所有人不保留产权的,应按实际居住状况和规定标准分别对所有人和使用人进行安置。
(二)私房所有人要求保留自住或空关部分产权的,按保留产权部分的面积互换房屋。对放弃产权的出租部分予以估价补偿;并按规定安置房屋使用人。
(三)私房所有人保留自住和出租私房全部产权的,所有人与使用人应继续保持原租赁关系,并应按照《上海市私有居住房屋租赁管理暂行办法》重新协商签订租赁合同。
(四)全部出租的私房所有人不保留产权的,按规定安置房屋使用人;对私房所有人仅作价补偿,不再安置。
第五十四条 用新建房屋互换产权安置被拆迁私房使用人的,应相对集中,尽可能安置在一个单元。
第五十五条 拆迁个体工商户作为固定营业点的自用私有房屋或租用的公有房屋,可以按照本规定用适宜于营业的沿街底层房屋安置;也可以由区、县人民政府统一安排营业场所,按照本规定用其他居住房屋安置。
对以经营为生的六十周岁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因拆迁不能继续营业并缴销营业执照的,拆迁人可按本市养老规定安置。
第五十六条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因拆迁而迁出的,由拆迁人付给搬家补助费。
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被拆除房屋使用人自行临时过渡的,拆迁人应当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过渡的,不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搬家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市房管局另行规定。
第五十七条 拆迁人、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应当遵守协议约定的过渡期限,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到期不得拒绝迁往安置用房、腾退周转房。
第五十八条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过渡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从逾期之月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增加标准为:逾期半年以内的增加25%;逾期半年到一年以内的增加50%;逾期一年到二年以内的增加75%;逾期二年以上的增加100%;逾期三年以上的,拆迁人应采取措施予以安置。
第五十九条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从逾期之月起应当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逾期一年以内的付给25%;逾期一年到二年以内的付给50%;逾期二年以上的付给75%;逾期三年以上的,拆迁人应采取措施予以安置。
第五章 市政建设拆迁
第六十条 市政建设项目系指已批准列入计划的道路交通,上水、雨水、污水、煤气、供热、供电、通讯、公交的管网和输变电站,电话局房,排水泵站,公共停车场、站,公交、环卫、消防设施,公共绿地及其相关的动迁用房等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市政建设项目拆迁房屋,按照先拆迁腾地、后处理纠纷的原则办理。被拆迁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服从建设需要,按工程建设要求,保证按期搬迁、安置。
第六十一条 重大市政建设项目因工程需要,可凭市计划委员会或市建委批准的文件在拆迁范围内提前按本细则第十条规定暂停办理有关手续。
『肆』 上海私房拆迁原来文件规定1982之前改扩建算面积,后来改过了1985以前算,那几号文件里有这规定
1981年之前建造算的。看基地的征收方案里面就有。
『伍』 家里老人留下上海市崇明老家宅基地,我们的户口均不在崇明,可以修建房屋吗产权是什么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城市居民可以基于继承法获得房屋所有权而继续使用宅基地,但是不得进行翻建、改建、扩建等。
城市公民只能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而对支撑此房屋的宅基地是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根据《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宅基地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须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公民个人财产,可以继承。
对继承的房屋可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如果不愿出卖,则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待处于不可居住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继承法》规定:
第三条 【遗产范围】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陆』 翻建与翻修的区别及政策
区别:建筑、政策、地基、规模、原因不同。
一、建筑
1、翻建一般适用于农村村民住宅建设。
2、翻修可以在任何建筑上进行。
五、原因
1、翻建的原因大部分是经济导致的,当经济收入足以支持重新修建房屋时,就会对原住宅进行翻建,甚至是扩建。
2、翻修一般是由于房屋居住时间过长,导致墙面脱落、地板老化、装修落后等,才对房屋进行维修。
『柒』 上海私房拆迁原一层楼面,后90年加高了二层,有翻建证但产证上没有增加面积,现拆迁了算不算面积
这得看怎么算。肯定得算面积的。不过拆迁办肯定想少算的
『捌』 上海市私有房屋动迁拆迁补偿办法条例!
上海市静安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区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工作,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区范围内依照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实施房屋拆迁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静安区动迁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本区房屋拆迁管理的领导机构,下设区动迁管理办公室。区动迁管理办公室行使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责,并代表区人民政府指导、监督、协调拆迁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事务,负责组织房屋拆迁裁决后的行政强制执行实施工作和司法强制执行配合工作。
第四条 上海市静安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区房地局)在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与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照《细则》与本办法,对本区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区建委、公安静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信访办等部门和单位应依照《细则》与本办法规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本区房屋拆迁工作。
第五条 建设单位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区房地局申请暂停办理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的审批手续及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备案手续时,还需提交暂停办理有关手续的申请报告、申请范围的详细地址和1/500的范围地形图。
区房地局在受理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应书面通知相关房管办事处,由房管办事处书面通知物业公司,暂停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条 房屋拆迁申请单位必须提交《细则》及市房地资源局规定的文件与资料,向区房地局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区房地局受理时必须出具受理单,并在规定期限内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七条 拆迁人在实施房屋拆迁前,必须召开有所属街道办事处、警署、居民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并会同有关单位召开拆迁居民动员大会、拆迁居民座谈会或拆迁政策咨询会,向被拆迁范围的单位和居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八条 根据《细则》第三十三条"已购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场单价,由各区、县政府按其划定的区域范围定期公布"的规定,本区的平均市场单价按A、B、C三个等级区域分别公布。
三个区域的具体范围为:
A级区域:北京西路、愚园路以南区域;
B级区域:长宁路(江苏路-万航渡路)、康定路(万航渡路-武宁南路)、昌平路(武宁南路-西苏州路)以南区域;
C级区域:康定路(万航渡路-武宁南路)、昌平路(武宁南路-西苏州路)以北区域。
三个区域已购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场单价分别以上一年度相应区域的平均市场单价为依据,并于每年1月份公布。
房屋拆迁基地已购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场单价,以房屋拆迁公告颁布之日的年度公布的平均市场单价为准;跨年度拆迁安置的,依照公告日年度公布的平均市场单价为准。
本区价格补贴系数暂定为被拆除房屋房地产平均市场单价的20%,统一适用于以上三个区域。
第九条 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已确定的区域划分、公布的已购公有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场单价以及价格补贴系数,未经区政府有关部门书面同意不得变更。拆迁人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对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实施货币补偿、价值标准房屋调换、面积标准房屋调换。
第十条 根据《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一)、(二)、(三)项关于选择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条件可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精神,本区确定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每户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含30平方米)的,可以选择面积标准换房。
第十一条 根据《细则》第三十九条第四款关于安置面积最低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的精神,本区确定四级地段每户最低安置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含35平方米)、五级地段每户最低安置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含40平方米)。
第十二条 被拆迁人(不包括出租房屋的产权所有人)如因居住面积小、人口多,依据《细则》实行价值标准房屋调换或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后居住仍有困难的,本区增设人均保底面积的安置方案,具体规定如下:
(一)保底面积安置标准:人均安置不足16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可照顾安置至人均16平方米建筑面积。
(二)保底面积安置地段:一、二、三、四级以外地段。
(三)保底面积收费标准:按照《细则》第三十九条和本办法第十条实施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安置后,增加的面积在人均16平方米建筑面积以内的,按安置房平均市场单价10%收取补足保底面积的购房款。
(四)保底面积安置的人口计算:
1.从未接受任何方式的实物或货币住房分配并于拆迁公告颁布之日三年前迁入的常住户口,计入安置人口。
2.父母在拆迁范围内并符合安置条件,无户籍且未满16周岁的子女,计入安置人口。
3.有户籍但未满16周岁,且父母在沪另有住房的,不计入安置人口。
第十三条 选择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安置方式或保底面积安置方案的,因房型规格因素或两对以上平辈夫妇同居一室等原因确需分户,且安置房的建筑面积超过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安置面积的,超安置面积10平方米以内部分按安置房市场单价的10%支付购房款;超安置面积10平方米以上部分,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当按照安置房的市场单价支付房款。
第十四条 拆迁廉租住房或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属于孤老、孤残、孤幼的,参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执行。
第十五条 拆迁人应准备部分四、五级地段的商业用房,对在被拆迁的非居住用房中经营,按《细则》规定应予补偿安置,且在拆迁后确实需要继续营业的个体工商户,实行价值标准换房。
第十六条 凡被市认定为新一轮旧区改造的拆迁许可地块,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在按照《细则》规定选择货币安置方式的同时,可以在本区出资回购一套相应面积的商品住宅房,具体规定如下:
(一)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标准依据市房地资源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拆迁人必须提供本区大于原拆除建筑面积的商品住宅的两套回购方案供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选择。
(三)出资回购商品住宅房的面积,在原拆除建筑面积以内的,销售价格以该商品住宅市场销售价的七折计算,面积在原拆除建筑面积以外的,以该商品住宅的市场销售价计算。回购房的市场销售价格由开发单位向区物价部门申报备案,区房地局监督。
(四)被拆迁人应先用拆迁货币安置款抵扣出资回购的购房款,余款可一次或分期支付。被拆迁人余款一次性支付的,余款部分购房人可享受九折优惠。
第十七条 拆除居住和非居住兼用的房屋,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选择本区出资回购的,只能回购居住用房。
第十八条 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出租房屋的产权所有人、非居住房屋的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其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式按《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执行,不享受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 拆迁人应向按期搬出被拆迁居住房屋并迁移出户口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发放搬迁奖励费。奖励费发放按户计算:原建筑面积25平方米以下(含25平方米)的奖励费最低为6000元;原建筑面积25至40平方米(含40平方米)的奖励费最低为8000元;原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的奖励费最低为10000元。
搬迁奖励期一般为拆迁公告颁布后60天内,可分为三期实施。
第二十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需要申请裁决的,拆迁人必须向有关部门通报基地拆迁进展情况和签约情况,并提出申请裁决的理由。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受理拆迁人的裁决申请。
第二十一条 拆迁人申请裁决后,应确定一名基地负责人和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区房地局联系裁决事宜,及时送达材料,保持信息畅通,随时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对准备实施强迁的居民,有关单位要事先作出预案,报区动迁管理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 拆迁人在奖励期结束后的五天内,应将已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送交区房地局。在申请裁决时,应补交尚未送交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拆迁人应在完成拆迁工作后两周内认真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和所有未交的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一起上交区房地局。由区房地局在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后对基地的拆迁工作作出评价。
第二十三条 拆迁基地要根据档案管理规定,建立房屋拆迁档案,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静安区房屋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静安区人民政府
『玖』 上海房子建了一半了,没有申请,属于违法建筑,这个有法律规定吗,是什么呀
上海市零星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991025 【实施日期】 20000101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零星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词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零星建设工程,包括棚户简屋的修建、建制镇的个人住房
建设、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以及户外广告设施的安装。 本办法所称棚户简屋的修建,是指低于二级旧里标准(不含二级旧里
)的居住房屋的加层、升高、拆除重建以及改变主体承重结构的大修。 本办法所称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是指建制镇的个人在原住房用地
或者经规划调整的个人住房用地范围内,建造居住房屋。 本办法所称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是指沿城市道路两侧的房屋
设置门窗、橱窗、招牌以及其他门面装修、装饰工程。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范围,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本办法中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
区域; (二)本办法中棚户简屋的修建的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以及浦东新
区设立街道建制的地区; (三)本办法中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的规定,适用于本市建制镇镇
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区。 户外广告设施安装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零星建设工程一般规定) 零星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市规划、防火等要求。 零星建设工程应当在排水、通风、采光以及施工等方面处理好与相邻
方的关系。 第五条 (管理部门)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零星建设工程的
规划主管部门。 浦东新区以及其他区、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规划管
理部门)根据各自权限,负责所辖区域内零星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 本市房地、市政、市容、工商、公安、消防、园林、环境卫生、环境
保护、文物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章名】 第二章 棚户简屋的修建 第六条 (棚户简屋地区改建) 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棚户简屋地区改建的管理,制定本区、
县棚户简屋地区改建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可以申请修建的情形以及居住人口的计算) 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规定可以申请修建
棚户简屋的情形以及居住人口的计算方式,并公布执行。 第八条 (禁止修建的情形) 除危险房屋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棚户简屋不得修建: (一)已列入地区改建计划的; (二)位于道路规划红线内,且已列入道路拓建计划的; (三)占用河道、高压供电走廊、绿地的; (四)压占地下管线或者依附防汛墙的; (五)修建或者建造后将加剧影响道路交通或者消防安全的; (六)位于按照规划建成的地区或者规划保留的旧区居住街坊、里弄
、花园住宅、公寓等处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禁止修建或者建造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限制修建的情形) 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但属危险房屋的,可以申请修建棚户
简屋,修建时不得超过原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第十条 (面积、层数、高度限制) 修建棚户简屋,不得超过原建筑占地面积,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人均建筑面积应当符合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且最高不
得超过12平方米; (二)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 (三)一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4米,二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三
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8米。 第十一条 (建筑占地位置) 拆除重建棚户简屋,一般不得超出原建筑占地边界,但原边界畸零不
规则或者压占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消防通道的,经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核
准,可以适当调整建筑占地边界。 第十二条 (棚户简屋修建的建筑间距限制) 修建的棚户简屋与相邻棚户简屋的间距,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山墙间距 1、拆除重建并加层或者升高的,二层以下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
0.6米,三层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0.8米; 2、在原建筑基础上加层或者升高的,二层以下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
小于0.6米,三层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0.8米; 3、非加层、非升高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原间距。 (二)其他建筑间距 1、拆除重建并加层或者升高的,二层以下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2米
,三层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3米; 2、在原建筑基础上加层或者升高的,建筑第二层的间距不得小于2
米、建筑第三层的间距不得小于3米; 3、非加层、非升高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原间距。 修建的棚户简屋与相邻非棚户简屋建筑的间距,按照《上海市城市规
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第四章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
行。 第十三条 (特殊情况下的建筑间距处理) 因特殊困难,修建棚户简屋难以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执行的,经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可以调整建筑间距,但申请人应当征得区、县
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受影响的相邻方的书面同意。 第十四条 (建筑要求) 修建棚户简屋,应当符合下列建筑要求: (一)拆除重建、新建的住房应当达到三级耐火等级; (二)不得侵占原消防通道; (三)山墙上不得新开设门和窗户; (四)不得在相邻的围墙上搭建房屋。 第十五条 (危房鉴定) 需认定为危险房屋的,应当经具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并
取得危险房屋的证明文件后,方可确定为危险房屋。 【章名】 第三章 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 第十六条 (可以申请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 (一)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许可建房标准内; (二)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无结婚用房的; (三)非配偶成年男女居住一室且无法分室居住的; (四)房屋破旧、地势低洼、阴暗潮湿,不具备基本的居住卫生条件
的; (五)受市政建设影响,需要改建的; (六)属危险房屋的。 第十七条 (限制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的情形) 有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四)项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且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但不得超过原住房占地面
积和建筑面积: (一)房屋所有权人户口不在房屋所在地的; (二)因房屋出售、出租或者改变使用性质,造成居住困难的。 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但属危险房屋的,可以申请建造建制
镇的个人住房,建造时不得超过原住房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第十八条 (居住人口计算) 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按申请之日常住户口计算居住人口,其中领
取本市独生子女证书的独生子女,按2人计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常住户口,不计入居住人口: (一)他处有住房且居住不困难的; (二)因入托、入学等原因,户口报在申请人处,但其父母在本市另
有住房的。 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非常住户口可以计入居住人口的具体范围,
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九条 (面积、层数、高度限制) 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不得超过原住房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应
当按照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但最高不得超过25平方米;建
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每层的高度不得超过3.2米。 第二十条 (建筑占地位置) 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一般不得超出原住房占地边界,但原边界畸
零不规则或者压占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消防通道的,经区、县规划管理部
门核准,可以适当调整住房占地边界。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批准的建制镇城市规划,调整建制镇个
人住房用地,使之相对集中。 第二十一条 (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的建筑间距限制) 建制镇的个人住房的建筑间距,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建制镇新区,按照《技术规定》第四章郊县城镇的标准执行; (二)建制镇旧区,按照《技术规定》第四章市区的标准执行; (三)建制镇旧区中建筑特别密集的地区,按照《技术规定》第四章
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 上述区域的具体划分,由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确定。 第二十二条 (特殊情况下的建筑间距处理) 因特殊困难,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难以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执行的,经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可以调整建筑间距,但申请人应当
征得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受影响的相邻方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三条 (禁止建造的情形、建筑要求和危房鉴定) 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的禁止情形、建筑要求和危房鉴定,按照本办
法第八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章名】 第四章 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 第二十四条 (装修要求) 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的外形、尺度、色彩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同幢房屋门面装修的外形、尺度、色彩应当协调,招牌位置、尺度应
当尽可能统一。 第二十五条 (装修范围) 同幢房屋属于不同产权人、使用人的,门面装修占用的外墙面和外部
空间不得超出申请人使用房屋的部位;确需超出的,申请人应当征得其他
产权人、使用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六条 (紧贴或者压占道路红线的建筑附属物)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附属物紧贴或者压占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的,应当符
合下列规定: (一)招牌外挑宽度不得大于1米,招牌底部离室外地面的净高度不
得小于3米,且不得影响各种架空线网和行道树; (二)向外开门的,门樘的后退距离不得小于门的宽度; (三)向外开窗的,窗扇底部离室外地面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5米
,窗扇外挑宽度不得大于0.4米; (四)台阶、平台、橱窗、建筑装饰物等不得占用城市道路。 第二十七条 (退让道路红线的建筑附属物) 沿城市道路的房屋的台阶、平台、橱窗、建筑装饰物等,不得超越城
市道路规划红线。在规定的退让城市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内,外挑的雨蓬、
平台、招牌、建筑装饰物等离室外地面的净高度不得小于3米;外挑宽度
由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核定。 退让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足1米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
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保护建筑装修) 沿城市道路的优秀近代建筑及其建设控制地带内其他建筑的门面装修
,除遵守本办法规定外,还应当遵守本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的有关规
定。 【章名】 第五章 零星建设工程的申请、审批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申请主体) 修建棚户简屋的申请,由棚户简屋的所有人提出。 建制镇个人住房建设的申请,由原住房用地的使用人提出。 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的申请,由沿城市道路房屋的所有人或者
使用人提出。 第三十条 (审批部门) 零星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由工程所在地的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
。零星建设工程涉及人民广场、中央商务区、市级商业街和文物保护单位
、优秀近代建筑的,其设计方案应当由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报市规划局审
核。 第三十一条 (修建棚户简屋的申请) 申请修建棚户简屋,应当填报申请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证明; (二)常住户籍证明; (三)土地使用证明; (四)建筑平面图。 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属危险房屋的,还应当提供危房鉴定证明;修
建的建筑达到三层的,还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或者复核的设
计图纸。 第三十二条 (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的申请) 申请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应当填报申请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原住房用地的土地使用证明; (二)常住户籍证明; (三)建筑平面图。 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属危险房屋的,还应当提供危房鉴定证明;建
造的建筑达到三层的,还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或者复核的设
计图纸。 第三十三条 (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的申请) 申请从事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应当填报申请表,并提供房屋
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由房屋使用权人提出申请的,还应当提供房屋所
有权人同意进行房屋门面装修的书面意见;位于主要商业街的,还应当提
供彩色效果图。 除前款规定外,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对城市规划或者城市景观
有较大影响的,还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或者复核的设计图纸
,具体范围由市规划局确定。 第三十四条 (审批期限)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零星建设工程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2
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
)》;经审核不同意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市规划局审核涉及人民广场地区、中央商务区、市级商业街和文物保
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的零星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在法定工作日7日
内作出审核决定。 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涉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区、县规划管理部
门应当书面征询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工作日7
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第三十五条 (复验) 修建棚户简屋或者建造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属拆除重建的,申请人应
当在现场放样后,申请原审批部门派员复验,并报告开工日期,经复验无
误后方可开工。 原审批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7日内复验完毕。 第三十六条 (开工) 申请人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后,应当在6个月内开工
;无法在期限内开工的,可以在到期之日前10日向原审批部门申请延期
一次,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 逾期未开工又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经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
许可证(零星)》即行失效。 第三十七条 (竣工规划验收) 零星建设工程竣工后,申请人应当申请原审批部门进行规划验收。原
审批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15日内予以验收。经验收合格
的,发给验收合格证明。 【章名】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法行为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规划局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
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章名】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有关用语的含义) 市区,是指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
口、杨浦等10个区。 其他建筑间距,包括建筑物平行布置、垂直布置、既非平行也非垂直
布置等状态下的建筑间距。 三级耐火等级,是指墙、柱、梁、楼板、楼梯为非燃烧体,房屋隔墙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为难燃烧体,屋顶承重构件可为燃烧体。 第四十条 (应用解释部门) 市规划局可以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四十一条 (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