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国防法规定

国防法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4-17 10:02:27

⑴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月1日实施,具体都有什么内容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防法》,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根据中央军委法制局的负责人介绍说,这次修订总共修改了54条,增加了6条,删除了3条,而且还调整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章名,修订后的《国防法》一共有十二个章节,73条内容。

三、各团队都应当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

《国防法》还贯彻了全民国防的思想,也就是说,国防不仅仅只是国防部的任务,更是大家的任务。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正当和人民团体,还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等各团体都应该积极的支持和依法参与到国防建设中,认真履行国防职责,完成国防任务,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国防能力,也应该积极参加国防教育。

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哪些方面的国防义务

公务国防义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参军、参加预备役和民兵组织;
其次,国防科研生产保障单位人员应当积极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指定任务
第三,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遵守国防保密规定、支持国防建设
第四,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战备勤务、防卫作战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第五,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有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

⑶ 国防法所规定的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我国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的利益保证国家对国防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防现化;建立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体制,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圃发展道路,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坚持全民国防。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依法开展国防活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⑷ 我国国防法规定的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的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具体如下:
1、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都应当支持和依法参与国防建设,履行国防职责,完成国防任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拒绝履行国防义务或者危害国防利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公职人员在国防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公民和组织应当保护国防设施,不得破坏、危害国防设施。公民和组织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国防方面的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秘密物品;
4、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国防建设,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战备勤务、防卫作战、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国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公民和企业投资国防事业,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依法给予政策优惠;
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各级兵役机关和基层人民武装机构应当依法办理兵役工作,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完成征兵任务,保证兵员质量。有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完成民兵和预备役工作,协助完成征兵任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五十四条 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或者接受军事采购,应当按照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武器装备或者物资、工程、服务。
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中贯彻国防要求,依法保障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的需要。车站、港口、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的管理、运营单位应当为军人和军用车辆、船舶的通行提供优先服务,按照规定给予优待。

⑸ 我国颁布的国防法规有哪些

我国颁布的国防法规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依靠政策来规划和调整国防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提出了法制化的要求。在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都涉及对国防利益的确认和保护,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也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解决和调整。同时,中国在兵役、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等方面已先后制定了一些单项法律法规。为完善国防法律体系,需要制定一部国防方面的基本法律。
国家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战略物资储备应当规模适度、储存安全、调用方便、定期更换,保障战时的需要。
国家国防动员领导机构、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国防动员准备和实施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七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都应当支持和依法参与国防建设,履行国防职责,完成国防任务。
第四十五条 国防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国防教育的组织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国防教育工作。
军事机关应当支持有关机关和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依法提供有关便利条件。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都应当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学生军事训练。
公职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国防教育,提升国防素养,发挥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哪些方面的国防义务

根据《国防法》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动员体制,实现国防现代化。
第四条
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 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第五条
国家对国防活动实行统一的领导。
第六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第七条
国家和社会尊重、优待军人,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外军事关系中,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
第九条
国家和社会对在国防活动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采取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和奖励。 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拒绝履行国防义务或者危害国防利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
第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第十二条
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行使下列职权: (一)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 (二)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 (三)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 (四)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 (五)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和人民武装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六)领导和管理拥军优属工作和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安置工作; (七)领导国防教育工作; (八)与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工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 (九)法律规定的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行使下列职权: (一)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二)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 (三)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五)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六)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规定总部以及军区、军兵种和其他军区级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七)依照法律、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 (八)批准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体制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计划,协同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 (九)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 (十)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四条
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情况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国防事务的有关问题。会议议定的事项,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有关国防事务的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国防设施保护、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安置和拥军优属等工作。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驻地军事机关根据需要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国防事务的问题。 军地联席会议由地方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和驻地军事机关的负责人共同召集。军地联席会议的参加人员由会议召集人确定。 军地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驻地军事机关依照各自的权限办理,重大事项应当分别向上级报告。
第三章武装力量
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治军。
第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活动。
第二十条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应当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加强军事训练,开展政治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战斗力。
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预备役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进行训练,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指挥下,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 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规模应当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
第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的服役制度由法律规定。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实行衔级制度。
第二十五条
国家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非法建立武装组织,禁止非法武装活动,禁止冒充现役军人或者武装力量组织。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通过,自1997年3月14日起施行。

(9)国防法规定扩展阅读: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适用本法。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动员体制,实现国防现代化。

热点内容
法官黄松 发布:2025-02-13 21:23:32 浏览:167
司法考试真题分科 发布:2025-02-13 21:17:32 浏览:288
正阳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13 20:35:55 浏览:228
大学期末经济法总结2000 发布:2025-02-13 20:12:21 浏览:86
测试准则和条例 发布:2025-02-13 19:40:35 浏览:815
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发布:2025-02-13 19:40:32 浏览:683
会计学习经济法的好处 发布:2025-02-13 19:32:39 浏览:509
2020年中级经济法晨阳笔记百度云 发布:2025-02-13 19:13:06 浏览:600
条例将15 发布:2025-02-13 19:01:08 浏览:209
高淳县司法局 发布:2025-02-13 18:57:20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