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广场舞条例上海

广场舞条例上海

发布时间: 2022-04-17 22:17:49

Ⅰ 广场舞噪音扰民法律规定

我们常说的广场舞扰民,应该指的是跳广场舞时播放超出国家规定的高分贝音乐扰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是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使用音响器材。“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2、当广场舞播放的音乐达到噪音污染时,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和投诉,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如果公安机关处罚后还不停止,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或者赔偿损失,如果判决生效后还不停止违法行为,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当我们遇到扰民的广场舞时,一定要用法律手段维权,而不要采取过激的手段,否则受到法律处分就有可能变成自己。

Ⅱ 许昌立法规定21点后不准跳广场舞,违犯者如何处罚

深夜广场舞不停歇,喧闹声扰得人无法入眠,这样的行为,明年元旦起在许昌将违法,且会被罚款。12月2日,许昌市举行《许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通报许昌市首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

据悉,《许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分五章,分别为:总则、重点规范和倡导的行为、促进和保障、法律责任、附则,总计37条。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在公共场所进行广场舞、唱歌等活动,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夏季每日21时至次日6时、冬季每日21时至次日7时,禁止进行以上产生噪声的文体活动。”

如果违犯该规定,将“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条例》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用法规形式公布和确认为投诉举报电话,方便群众记忆和投诉举报。

(2)广场舞条例上海扩展阅读: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以立法的形式,对广场舞作出限制的城市数量不多

如《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20年6月1日起施行,重点整治广场舞音响扰民行为,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规定,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和公序良俗,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正在制定中的《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拟规定健身、歌舞等文体娱乐活动,合理使用场地和设施设备,不得侵扰他人。

Ⅲ 上海广场舞不能超过几点

上海广场舞不能超过9点。

广场舞动作简单、好学,很容易掌握。大家一起跳,不管跳得好坏,都很快乐。一位广场舞爱好者道出自己热衷的原由。

同传统舞蹈相比,广场舞简单易学,谁都能跟着“扭两下”。与健身房、体育馆活动相比,广场舞没有器械、场所维护的开支。无成本、无门槛、极方便,作为大众健身活动的广场舞,自然受到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喜爱。

不仅如此,广场舞还是“信息集散地”,在邻里情感淡漠的城市生活中,可以满足不少居民的社交需求。

简介

比如,有的广场舞队有线上微信群,逢年过节少不了问候;有的广场舞队有线下聚餐、端午包粽子活动,甚至论起了姐妹辈分,成为不少社区居民的心理慰藉。

笔者在武汉社区调研时,就听闻一件事。有位大娘的儿子因意外去世,其他广场舞队员知晓这一情况后,便轮流去大娘家安慰、照顾,鼓励她继续参加广场舞,最终陪她熬过难关。

Ⅳ 阿姨跳“静音”广场舞走红网络,这样的广场舞是否该多多支持

在洛阳望城公园的篮球场上,跳广场舞的球迷与年轻的篮球运动员因球场的使用发生了争吵。事情从争吵升级为打架,公园管理人员一度封锁了篮球场。在合肥市,每天晚上都会有一群男女在大街上唱歌跳舞。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跳上马路?”,老婆婆老道地说:“因为人多呀!“据了解,由于附近几个社区广场舞的场地有限,阿姨们带着孩子们坐在长椅上,来到了主干道上。老太太又说:“汽车来了不敢撞我们,让我们老人来吧!”

Ⅳ 跳广场舞也有法律在呵护

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就公共文化服务建言献策,为广场舞“大妈”“大叔”依法合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鼓与呼。其实,你知道吗?当“大妈”“大叔”跳广场舞时,有近10部法律法规正在“呵护”他们。

此后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要求。

2009年制定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更是与时俱进,明确“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如果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还有更多“呵护”。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

在加强制度保障、缓解场地不足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还针对广场舞噪声扰民、管理缺位等“痛点”加强治理。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等联合发出《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针对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的怪现象,国家体育总局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对此进行明令禁止。

文化立法“加码” “广场舞大妈”受益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些保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立法工作加速推进,这让“广场舞大妈”的获得感倍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有1042件,占全部法律法规总量的2.7%,其中文化法律占全部法律的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围绕中央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补齐文化领域法治的“短板”。2016年,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立法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获通过,2017年3月1日起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说,这部法律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资金使用监督等建立起更完备的制度体系。

这部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沈彪所在的北管村,就有一名来自云南红河的小伙子曹继学,会跳哈尼族舞蹈,已成为群众文化团体骨干,参与组织广场舞活动。得益于法制保障和促进,嘉定当地目前与广场舞相关的群文团体已有近300个。

“立法更完善,跳广场舞的老百姓就能得到更多实惠。”沈彪说。

遵纪守法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从增加场地供给,到完善法律制度供给,都是注重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举措,最终都要靠责任主体执行落实,广场舞只是一个案例,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任重道远。”全国政协委员、上影集团编剧王丽萍说。

全国政协委员张显、高满堂等认为,公民在享受公共文化领域不断加强的法制保障的同时,其应尽的义务是对等的,无论是跳广场舞,还是参加其他活动,要遵纪守法,维护公序良俗,这是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Ⅵ 国家对跳广场舞有什么规定

摘要 国家对跳广场舞有什么规定?

Ⅶ 许昌立法规定晚9点后不准跳广场舞,你支持这项法规全国推广吗

这条法律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因为广场舞这种东西实在是创造了太多的噪音了。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许昌出台了一条新条例,该地政府规定,晚上九点钟以后不允许在公开场合跳舞,而且即便在九点之前,要需在一个合适的场合,控制好自己的音量,不能影响到附近居民的学习和工作。该条例还设定了处罚措施,首次违规进行警告,屡次违规进行200-500元不等的行政罚款,并且公布举报电话,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电话,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该消息被媒体披露后,也得到了大量网友支持,不少网友表示,希望类似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施,避免这种扰民现象持续发酵,部分地区已经造成一些阿姨占山为王的风气了。这对周围居民来说,是个不好的事情。

Ⅷ 国务院对广场舞最新的规定,扰民,噪音 ,时间和场地

在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广场舞的什么措施,只是广州、上海、北京、江苏、西安、成都、、、、、、等地就规定广场舞的音量、地点和时间。

Ⅸ 广场舞扰民会被罚款

针对广场舞等噪音扰民等问题,近日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绍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此做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并设定了相应的罚则。违反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产生活的,由公安机关对组织者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绍兴的做法其实也给其他一些城市提供了一种借鉴。事实上,这些年关于广场舞扰民的投诉,说到底还是未找到一套合理、有效的城市治理方式,要么放纵管不住,要么太严实行不下去,像绍兴这样规定好时间、地点、位置,再展开活动,就是将广场舞扰民圈进了适度的“规矩”之中。届时,再出现问题,就照规矩来罚款,简单方便。

当然,制定条例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条例的执行和落实,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希望落实到位吧。

Ⅹ 广场舞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热点内容
法官黄松 发布:2025-02-13 21:23:32 浏览:167
司法考试真题分科 发布:2025-02-13 21:17:32 浏览:288
正阳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13 20:35:55 浏览:228
大学期末经济法总结2000 发布:2025-02-13 20:12:21 浏览:86
测试准则和条例 发布:2025-02-13 19:40:35 浏览:815
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发布:2025-02-13 19:40:32 浏览:683
会计学习经济法的好处 发布:2025-02-13 19:32:39 浏览:509
2020年中级经济法晨阳笔记百度云 发布:2025-02-13 19:13:06 浏览:600
条例将15 发布:2025-02-13 19:01:08 浏览:209
高淳县司法局 发布:2025-02-13 18:57:20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