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矩
A. 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呀
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直到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区别:法律概念是抽象的,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的,而法律原则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
联系: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属于法的三个要素。
法律条文是法律的形式,条文表现规则、原则,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同时,法律规则也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有时可能会以其他形式,如习惯、惯例或法理的形式来表述。
B. 中国法律规则一共多少条每条写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国的法律部门有那些?
答: 我国的部门法一般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部门
①宪法——包括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国籍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②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一般行政法主要有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
特别行政法一有食品卫生法、药品、治安管理、海关、邮政、铁路、集会游行等法。
③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和一些单行法组成,如合同法、担保法、婚姻、继承、收养、专利、著作权法等。
④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⑥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如会计法、三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
⑥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有劳动法、工会法等。
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一——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⑧刑法——主要指刑法典和一些特别刑法。
⑨诉讼法——有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法。 企法网www.enterlaw.net
C. 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区别
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一、内涵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区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是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
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规范可表现为具体得的法律条文,也可以体现在法律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具体制度和程序当中。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机构的形式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相应后果的行为规范。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三、具体适用不同。法律规范包含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在适用过程中,两个甚至多个原则可以在同一个案件中同时适用而不构成冲突和矛盾;法律规则适用表现为“非此即彼”或“全有或全无”的模式。
综上所述,法律规范可以区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但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却不仅包含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概念也是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而法律后或是法律规则的组成部分。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3)法规矩扩展阅读:
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技术规范指规定人们支配和使用自然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行为规则。在当前技术发展极端复杂的情况下,没有技术规范就不可能进行生产,违反技术规范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导致生产者残废或死亡,引起爆炸、火灾和其他灾害等。
因此,国家往往把遵守技术规范确定为法律义务,从而成为法律规范。
对违反技术规范造成的严重危害,要求承担法律责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规定:工厂、 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技术规范与作为社会规范之一的法律规范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法律规范可以规定有关人员负有遵守和执行技术规范的义务,并确定违反技术规范的法律责任,技术规范则成为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的具体内容。
D. 制定法规则的形成主要有哪些方式
制定法规则的形成主要方式:
A, 立法者创造;
B, 归纳经验;
C, 对以往规则的修改;
D, 法的移植或者继承。
E.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是: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
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和局限。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虽然同为法律规范,但它们在内容明确性、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情况的共性。而法律原则的要求比较笼统、模糊,法律原则并不直接告诉行为主体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对行为设定的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故其在适用上,法官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裁量的空间。
(2)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并得到适用。
(3)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强度大,没有规则,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判决的法律依据。
(4)在来源上,法律规则在国家法上只能出自立法者之手,这在成文法国家中显得尤为突出;而法律原则的来源刚较为广泛。
(5)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其无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能贯穿于任何法律事实之中。因此,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宽于规则。
一条规则只能对一种类型的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原则却调整较为宽阔的领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指引。
(6)适用条件上: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相比具有优先适用性,法律规则在针对具体案例时可以具体有针对性的应用,切实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适用;法律原则只有在以下方面方可适用:在穷尽法律规则时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7)从表现形式上看;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而法律原则一般情况下无固定的表现构成形式。
(8)从功能上看:法律规则的基本功能在于对人们行为提供确定的、可预测的导向;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5)法规矩扩展阅读:
法律原则在法律制定和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由于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发展进步日益迅猛,立法技术不断提高,法律原则在法典中的数量和地位逐步上升,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其主要职能在于顾及具体案件,使法律适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使法律能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实现其规范功能。
(1)在法律制作方面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法律原则承载着法律的价值,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它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广于具体的法律规则,一条规则只能对一种类型的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原则却调整较为宽阔的领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指引。因此,它是法律制度内部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更对法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法律原则对法律解释具有指导作用。
首先,法律原则是探寻立法者意志从而作出文意解释的突破口。正是法律原则代表着法律的精神,才为其他法律要素的解释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综合考虑法律原则,更有利于立法者正确全面认识法律的目的,从而作出合理的解释。
其次,法律原则为法官进行创造性和能动性的法律解释活动创造了依据。在司法审判中适用具体法律规则时,需要法官准确把握法律原则的基本精神,将其作为法律解释的准则,以明确具体法律规则的确切含义,保证法律秩序价值的统一性和贯彻性,从而实现法律的客观目的。
(二)在法律实施方面
1、指导法律推理
法律规则是法律推理的基本前提,但规则的技术性和僵硬性导致其在适用过程中有时必然明显地严重违反法治,因此需要适当适用法律原则指导法律推理。
但是,为了避免用道德代替法律,适用法律原则必须经过一定的特别的理性对话程序,对法律原则的内容进行认真识别。所以,在这个识别机制未能建立之前,应该尽量避免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法律原则作为基础性、本源性的规范,不直接适用当是常态,而适用则意味着法律出现了漏洞。刘巧灵女士在《法律原则适用初探》中提到:“法律原则内在结构上具有解释法律、反映社会主流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功能“。
”法律原则是司法者用以救济、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机制。这不仅在奉行成文法典的大陆法系国家如此,即使在实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国家也是如此。甚至在司法的历史上,英美法系国家更注重利用法律原则来补充法律漏洞”。
庞凌在《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也指出:“补充法律漏洞,有很多方法,在有关法律漏洞补救方式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就是依照由法律的精神演绎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进行弥补”。可见,法律原则是弥补法律漏洞或法律缺陷的重要手段。
3、合理的限定了自由裁量权及其范围
法律原则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认可和规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这种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范围不仅仅包括是非对错等确定的方面,还应该包括裁判依据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范围不应仅仅限于明确的、已知的法律规则或法律条文,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当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解与使用”。
适用法律原则的过程也就是引入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法律原则本身具有社会普遍认可度(即其自身与社会道德主流观念、社会共识的普遍联系程度较密切),加之司法裁判有特定的法律评价标准及许多自发的基准,来具体化社会伦理而不是简单地采用最高伦理准则或某个人、某个群体的情感为标准。
因此,法官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必然会受到这种支配性解释的约束,从而依据客观标准,适用存在社会上可以探知的客观伦理秩序、价值、规范及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将会招致社会的否定性的评价。
F. 法律规则的特征有哪些
一、法律规则
是法律规范中最具硬度的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是法律规则构成的。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特性
1、有微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确定性、可诉性、合逻辑性、合体系性、可预测性。这也是法的基本特征。现代法治国家首先要强调的就是:严格构建法律规则并且执行和遵守法律规则。
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任何一个法律规则都由这三要素组成,模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要素
(1)条件(或称假定)是指法律规则中指出适用法律规则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①法律规范的适用条件②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假定条件常被省略
(2)模式(或称为处理或指示、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分为可为,应为,勿为模式
(3)后果(或称制裁)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的、人们在作出符合或者违反规则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包括合法后果和违法后果,违法后果要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如果把法律后果的执行和认定也看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的一定主体的职权和职责,那么,完整的法律规则应该是行为规则和裁判规则的结合
G.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1、定义不同。法律条文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规范性条文主要内用来表达规则和容原则,非规范性条文主要用来表达技术性规定,如专门法律术语的界定、制定机关、生效日期等的规定。而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2、表达含义不同。法律条文是表达法律规则的形式,规则是条文所表达的内容,一个条文可能同时表达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也可能表达其中的任何一个。
3、涵盖范围不同。不是所有的法律规范都必须由法律条文来表现,比如判例法、习惯法;也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表达法律规则。
(7)法规矩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对应的,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