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外包条例
㈠ 企业外包业务方面国家有什么法律法规
《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是一则国家政府部门机关下发的通知,针对通知中的主要矛盾给出了解决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以下称接包方)妥善保护保密信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是指接包方通过合同向境内外的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以下称发包方)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保密信息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业务资料或数据:
(一)接包方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从发包方所获取;
(二)发包方采取了保密措施且不为公众知悉;
(三)接包方根据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保密义务。
第四条接包方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员工不得违反服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发包方的保密信息。
(1)反外包条例扩展阅读:
第六条接包方应通过与员工,特别是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以及与涉密的第三方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第七条接包方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避免泄漏保密信息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鼓励接包方积极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认证要求、行业最佳实践来制定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取国内、国际信息安全认证。
第九条接包方应积极开展对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及维护,持续改进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体系。
第十条接包方违反与发包方之间的保密协议或服务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发包方可以根据保密协议或服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提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㈡ 我国出台了哪些关于服务外包的法规
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促进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以下称接包方)妥善保护保密信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是指接包方通过合同向境内外的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以下称发包方)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保密信息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业务资料或数据:
(一)接包方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从发包方所获取;
(二)发包方采取了保密措施且不为公众知悉;
(三)接包方根据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保密义务。
第四条接包方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员工不得违反服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发包方的保密信息。 第五条接包方应成立信息保护机构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制定本企业的信息保护规章制度,对保密信息采取合理的、具体的、有效的保密措施,包括:
(一)限定涉密人员的范围;
(二)对保密信息载体及其存储场所采取技术物理控制,以避免信息被他人不当访问或获取;
(三)对保密信息的记录载体进行分级管理;
(四)对配方含量和程序步骤等重要信息加密保存或保存于受限区域;
(五)对保密信息载体使用密码;
(六)对存有保密信息的厂房、车间、办公室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对他们提出保密要求;
(七)对存有保密信息的计算机建立有效的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体系,采用完善的系统备份和故障恢复手段,定期进行安全补丁和病毒库的升级;
(八)接包方与发包方约定的其他措施。
第六条接包方应通过与员工,特别是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以及与涉密的第三方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第七条接包方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避免泄漏保密信息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鼓励接包方积极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认证要求、行业最佳实践来制定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取国内、国际信息安全认证。
第九条接包方应积极开展对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及维护,持续改进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体系。
第十条接包方违反与发包方之间的保密协议或服务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发包方可以根据保密协议或服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提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接包方应与发包方明确约定接包方在为发包方提供服务、履行信息保密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的归属。
第十二条接包方不得侵犯发包方依法享有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权利。
第十三条相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可根据需要定期公布接包方的信息保密工作情况。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㈢ 关于劳务外包管理办法有哪些
劳务派遣来,劳务外包源要分清
近来一些企业为规避法律对劳务派遣的规制,转而使用“劳务外包”,从而引起劳务外包运作不规范甚至出现“假外包、真派遣”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用工矛盾纠纷。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共同之处是:劳动者均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它们之间主要区别是:
1、用工单位与外包单位(派遣单位)签订合同的标的不同。劳务外包合同的标的是劳动成果,而劳务派遣的合同标的是劳动力。
2、对劳动者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同。劳务外包中由外包单位进行直接的管理;而在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由用工单位管理。
3、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劳务外包中,用工单位与外包单位构成委托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外包单位与劳动者构成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构成劳动力租赁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构成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用工单位与劳动者构成用工管理合同关系。
4、侵权责任主体不同。在劳务派遣中,原则上由用工单位承担劳动者侵权责任,派遣单位确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而在劳务外包中,应由外包单位承担劳动者的侵权责任。
㈣ 银行外包管理办法
别说一线抄岗位,银行很多袭内部的比如说档案员、驾驶员、守押岗位都已经外包了。此外大堂、催收、法律、诉讼,甚至POS机具维护,甚至信贷收单都外包了。
为何这么做?
第一是节省成本。
外包,就是把这些相对不重要的岗位包给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派遣自己的雇员来代替银行正式签约员工工作。银行按月结算给第三方,第三方再剔除管理费、税金、五险一后支付给具体的外包岗位人员。
银行签约人员收入与福利肯定要比外包人员多一些,如此操作,银行少支出部分又节省了管理成本。第三方公司也能从外包人员头上多少搜刮些,双赢啊😡
第二是回避责任。
只要进行人员管理就有责任。这么一半人少了,银行各级管理者的责任降低了。
出了任何问题,简单将外包人员遣送回第三方公司就什么事都省了。
第三是规避风险
银行工作存在众多潜在风险。而很多事不好给内部员工做,比如银行催收,给员工做就得监督,是否内外勾结,冲销费用,减免利息啊,真很麻烦。给外包第三方公司,按照既定规则执行,就结束了。
所以...
不过,当银行也开始这么节省成本,让外包人员面对客户,估计外包人员心中也是愤怒的,同工不同酬,谁会创造性劳动?
损失的,嗯,其实还是银行自己。
且看着吧。
㈤ 外包存在一定风险,有可能会有企业秘密泄漏的问题,怎样应对
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一)企业的自我保护一般而言,企业自身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保密制度的途径。
首先要做好事先的防范工作,也就是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采取保密措施:1 、在企业内划定保密区域,并在保密区域内加强保卫措施,确定明确的管理办法。2 、对企业的重要文件、资料应及时确定其保密级别、加盖保密章,予以存档或销毁,同时应制定出企业相应的文件管理、借阅、复印、销毁办法,以及外发文件的审阅办法。3 、把商业秘密限定在必须了解该秘密的员工以及第三方、合同方范围之内,对职工应限制掌握的知识,并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或者将各关键部分进行分解,使每一涉密者不能拥有完全的商业秘密。
第二点,也是企业自助行为的最重要一点。即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签订保密协议。企业同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有两种方法:
1 、企业直接同接触商业秘密的职工签订《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在签订协议书时要注意几点:(1 )双方当事人的资格要合法;(2 )协议书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3 )甲、乙双方地位要平等,以自愿为原则,双方表达意思要真实,权利和义务要对等;(4 )主要条款内容要清楚;(5 )要有违约责任。
2 、企业可以在同职工签订的“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中写明保密条款和违约责任。在《劳动合同》中订立保密条款的主要内容有:(1 )职工在受聘期间,不能向外泄露商业秘密,不能允许第三方使用商业秘密;(2 )职工在受聘期间,不得私自跳槽到同行业的另一企业;(3 )写明合同期满的应承担保密义务并保证在多少年内不使用本商业秘密;(4 )写明违约责任。
第三点,在每当从事商业活动需要披露机密信息时,必须与商业合作伙伴签订保密协议。
(二)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有哪些
由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侵犯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侵犯了知识产权,所以我国的《刑法》、《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都对商业秘密进行了明确的法律保护:1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了经营者不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同时对第三者明知或应知该款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2 、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 、在《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具体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当企业商业秘密遭到侵犯时,企业可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协商解决。商业秘密纠纷属民事纠纷,企业单位的商业秘密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可以与侵害人进行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并作适当赔偿,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第二,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如果此前企业与侵权人之间签订了《合同》,并且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向当地仲裁机构或者双方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是如果没有仲裁协议的,就不能申请仲裁。有仲裁协议的,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不能就同一纠纷事件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之间因劳动争议引起的纠纷或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期限未满,擅自跳槽,带走企业商业秘密,侵犯企业利益的,企业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人的不正当行为侵犯,可以按上述规定,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第四,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刑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来说应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起诉。
而通过以上方式,被侵犯商业秘密的企业可得到以下法律保护:第一,侵权人应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第二,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侵权人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第四,监督检查部门,可根据情节对侵权人处以罚款。
㈥ 外包管理的外包管理事项规定
在决定外包时,应考虑下列各点:
(1) 须利用本公司所没有的设备、机械及专门技术时。
(2) 要补充本公司的生产能力不足时。
(3)为降低生产成本时。
(4) 认为比自已制作更有利时。 选定及变更
对于所决定的外包项目,生产管理部应根据生产计划及各种资料、调查并初定外包厂商后,会同研发、生产技术及品管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联络
生产管理部对于新的外包厂商的设定、现有外包厂商的变更或契约解除等,应迅速报告制造部经理。 1 契约签定
外包契约签订,是在双方代表的同意下交换契约书。
2 估价
生产管理部对已选定的外包厂商,会商估价后决定外包单价。重要的估价会商,须事先得到总经理的认可。
3 规格书
研发部做成有关外包品的规格书或蓝图后,由生产技术部对外包厂商说明其内容,并由品管部给予品质管理上的指导与管理。
4 管理
验收、保管、出库等管理依本公司相关规章处理。
5 其他外包契约应注意事项
共存共荣,为维护双方的利益,确保共存共荣的实质,双方应互相理解信赖。
1 外包经营辅导
外包经营辅导,包含技术等有关的援助、建议与劝告。
(1) 对与经营技术有关的品质维持改善、增产、降低成本等项目,如认为有必要时,应对外包厂商提供适切的援助、建议、劝告。
(2) 外包厂商亦应依照主旨,努力实行,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2 投诉对策
契约期间,由于契约内容的变更,使外包厂商遭到损害或不利的事态发生,由外包厂商代表者提出投诉时,应慎重检讨,以最大诚意迅速解决。
3 技术指导
为提高生产力或提高品质,认为有必要时,生产技术部门应派技术者或作业者协助对外包厂商的技术指导。 1 对外包厂商委托工程中,如包含有本公司保有的工业所有权(专利权)时,仅对本公司的外包品同意其实施权利。
2 对外包厂商保有的工业所有权,包含于委托工程中,如与第三者发生纠纷而使本公司蒙受损失时,不论其属于过失或故意,都要由外包厂商负责。
3 对因委托加工工程而有新发明或新设计时,经协议后应以使双方都不要受到不利的方式为准则,加以处理。
3 保密
(1)本公司不可将外包厂商保密事项泄露于第三者,外包厂商亦不可将对本公司保密事项泄露于第三者。
(2)契约期间或契约解除后双方如有违反,不论是过失或故意均应负责。
(3) 双方的责任者应将保密的重要性告知,使双方有关人员认识,以期万全。
㈦ 卫生部关于禁止医院外租外包的相关规定
卫生部关于对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
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
卫政法发[2004]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国务院部署,卫生部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开展对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工作。最近,一些地方就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请示。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一)使用通过买卖、转让、租借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伪造、变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药品经营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
(四)医疗机构未经批准在登记的执业地点以外开展诊疗活动的;
(五)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承包、承租医疗机构科室或房屋并以该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
二、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承包、出租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三、《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是指划定区域内的具有当地户籍的供血浆人员。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情节严重"予以处罚:
(一)有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经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二)12个月内两次发生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的;
(三)同时有三项以上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的;
(四)因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
(五)造成第(四)项以外人身伤害后果的。
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规定,擅自采集血液用于临床的,视为非法采集血液,按照《献血法》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此复。
二00四年七月六日
㈧ 外包业务的审核制度与程序
医院对外包项目审核制度与程序
㈨ 请问外包服务的此条例是否霸王
A公司与B公司的合同规定外包服务人员不得私下面试B公司的正式员工对你没有任何约束力,你不是合同的一方,合同对第三人设定义务需要征得第三人的同意方可生效。你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如要面试B公司的正式员工,首先应当如A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试用期内提前三天告知,试用期外提前一个月告知,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如有拖欠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等情况的,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在你与A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后,剩下的就看B公司是否同意录取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