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2016年基督教事务条例

2016年基督教事务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4-20 07:18:06

❶ 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五条规定各宗教坚持什么的原则

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五条规定,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同时,《宗教事务条例》第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1)2016年基督教事务条例扩展阅读:

宗教自由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有: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等。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损害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干预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也不能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各宗教一律平等。我国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不论信众多寡、影响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政府对这些宗教一视同仁,不加歧视。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的行政、不得干预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干预婚姻、计划生育等等。国家政权也不能被用来推行或禁止某种宗教。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各自的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发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举办各种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在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和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正常宗教活动,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6、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宗教事务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控制,成为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下,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❷ 信仰基督教犯法吗

法律分析:不犯法。国家法律规定信仰自由。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依据:《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❸ 在职人员可以担任教堂负责任吗

中国基督教教堂主要教职人员任职办法
(2010年4月7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六届三次常委会通过 2010年11月25日公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基督教教堂的规范化和民主化管理,促进基督教教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主要教职人员是指按照《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认定的、在依法登记的教堂主持各项事工的牧师(或个别教会传统中相当于牧师的长老,下同)。
第三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年龄应在30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并具有三年以上在职牧师的经历。
第四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人选,由该教堂所在县(市、区、旗)基督教两会征求该堂堂务管理组织意见提出,报设区的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联席会议审议批准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备案。
第五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人选应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规定,报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六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的任期由该教堂所在设区的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接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依法管理,并协助宗教事务部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须带领信徒遵行圣经真道,抵制异端;坚持自治、自养、自传,抵御渗透;积极宣传和贯彻基督教两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团结堂务管理组织成员和信徒,按照民主办教的原则办好教会。
第九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担任教堂堂务管理组织负责人,须经堂务管理组织民主推选,并报该教堂所在县(市、区、旗)基督教两会同意。
教堂堂务管理组织对本堂事务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务由堂务管理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并以适当方式征求信众代表意见。
第十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诫警告、暂停主要教职职务、撤销主要教职职务等惩处: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八、九条的;
(二)违反财务管理制度,侵吞、挥霍教会财产的:
(三)制造纠纷、滋生事端,影响教会团结、宗教和睦或社会稳定的;
(四)违反《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的;
(五)道德败坏、品行不端,在信徒中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散布异端邪说的。
惩处由教堂所在地县(市、区、旗)基督教两会与该堂堂务管理组织协商后提出,经设区的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联席会议审议决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同意。撤销惩处决定的程序同作出惩处决定的程序。
第十一条 教堂主要教职人员辞去主要教职职务,由本人向该教堂堂务管理组织提出申请,由该堂务管理组织审核后报所在地县(市、区、旗)基督教两会同意,并向所在地设区的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备案。
第十二条 担任教堂主要教职的教职人员因工作调动离开原教堂后,不再担任该教堂主要教职。
第十三条 担任教堂主要教职的教职人员原则上不能兼任另一教堂的主要教职。
第十四条 暂停或撤销主要教职职务,或者辞去主要教职职务,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主要教职职务的,应向该主要教职人员原备案的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中,该教堂所在县(市、区、旗)无基督教两会的,其职责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履行;设区的市(地、州、盟)无基督教两会的,其职责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履行。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基督教教堂主要教职人员任职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❹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如何产生

推荐的答案文不对题。

人家问的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答案说的是“宗教教职人员”。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与宗教教职人员是两个概念。
《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2号)第八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在登记前,应当由筹备组织负责,民主协商成立该场所的管理组织。管理组织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主持宗教活动的其他人员和设立地信教公民代表等组成。”

可见,管理组织中有宗教教职人员,还有其他人员、信教公民。

不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的产生办法不同。

1.汉传佛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1993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通过)第四条:“寺院如确需设立寺务委员会,主任须由住持担任,由主要班首、执事组成,可吸收个别爱国爱教、作风正派、有组织和工作能力的居士参加。寺务委员会的职责相当于上条的寺务会议,任期一年。”

2.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2号)第八条:“寺庙应当通过协商成立民主管理组织。管理组织的成员一般由本寺庙的教职人员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当地村委会(居委会)代表参加。”“寺庙管理组织成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至5年,可连选连任。”

3.道教。《关于道教宫观管理办法》(1998年8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修改通过)第四条“宫观设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一)宫观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传统的丛林制度,设立方丈、监院、住持等道教传统职称,并通过民主协商推选产生以住持(方丈、监院)为主的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二)民主管理组织成员,要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由常住宫观道众选举产生。其成员,应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道教学识的道士担任。”

4.伊斯兰教。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2006年8月7日公布) 第六条:“寺管会是寺坊穆斯林的群众组织,由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办事公道、热心为穆斯林群众服务、具有良好的宗教操守和一定伊斯兰教知识及工作能力的本寺坊穆斯林组成,并在当地伊斯兰教协会指导下成立。其成员须经本寺坊穆斯林群众民主协商、推选产生。本寺坊聘任的主持教务活动的阿訇、伊玛目、海推布等主要教职人员可以作为寺管会成员。清真寺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寺管会成员产生的办法。”“寺管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每届寺管会任期三至五年,寺管会主任任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届。寺管会成员须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5.天主教。《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2003年3月22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常务委员会和主教团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第三十一条“教区管理委员会由本教区神职人员和教友代表选举产生。其成员由主教、助理主教、辅理主教、副主教(没有主教可由教区长),本地爱国会秘书长和神父、修女及教友代表组成,主教任主席(主任)。”“跨地区的教区管理委员会,应吸收各堂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小组),爱国会(小组)的代表参加。”

6.基督教。《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2008年1月8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会第六次联席会议通过)第三十二条:“教堂建立教会管理组织(由至少七人组成),聚会点设立教务管理小组(由至少三人组成)。教会管理组织由主任牧师、教牧人员和一定数量的信徒代表组成,成员由本堂、点信徒代表会议选举或协商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连选可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堂、点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信徒意见,分工合作,同心合意治理教会。”

❺ 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正常的宗教活动即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

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5)2016年基督教事务条例扩展阅读

宗教事务条例(2004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公布,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二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经批准筹备并建设完工后,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登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

第二十三条宗教活动场所符合法人条件的,经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到民政部门办理法人登记。

第二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终止或者变更登记内容的,应当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应的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并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❻ 宗教事务条例中民管会成员辞职后可以再选民管会成员吗

近期,淮滨县民宗局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民宗委印发的《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备案指导办法》,指导县基督教"两会"和全县49个基督教场所实施了正常换届,扎实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成员换届备案工作。一是宣传工作走在前。在9月7日和11月7日的全县宗教界人士单月例会上,县民宗局两次向全县宗教界人士宣讲、解读《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备案指导办法》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二是指导县基督教"两会"对49个场所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实施正常换届。明确新一届民主管理组织成员任职条件和换届选举程序,成立工作组分片指导场所分批开展换届选举,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三是协助宗教团体对重点场所换届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携同相关乡镇办分管领导和乡村"两员",到问题比较复杂的王店乡街道基督教点、桂花办毛庄基督教点、滨湖办滨湖基督教堂和谷堆乡洪营基督教点现场监督指导,讲明换届政策,监督换届程序,解答信教群众提出的问题,维护选举秩序,保证换届工作合法平稳开展。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场所全体信教群众或信教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民主管理组织成员,由新一届民主管理组织成员无记名投票推选出组长候选人,由县基督教"两会"常委班子权衡利弊提出各场所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内部分工初步意见提交县民宗局,由县民宗局将县基督教"两会"提出的分工意见提交所在乡镇办征求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和当地派出所意见,最后由县民宗局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备案通知生效。

❼ 关于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

(7)2016年基督教事务条例扩展阅读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民族自治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第五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为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提供公共服务。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七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

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宗教团体具有下列职能:

(一)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三)从事宗教文化研究,阐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

(四)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第九条 全国性宗教团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

第十条 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宗教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参考资料:网络-宗教事务条例

❽ 公共场合宣传基督教犯法吗

法律分析:违法。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同时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进行传教活动,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

法律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进行传教活动,不得在公共场所擅自设立宗教设施和宗教造像。

❾ 宗教工作的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是睡

摘要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毫无疑问,是党领导各民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革命、进步和发展,而不是去追求虚幻的天国和来世。如果共产党员信仰宗教,把个人和人类的命运寄托于造物主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不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就不能坚定、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谈不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❿ 条例中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场所应制止哪些行为

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宗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及备案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是指佛教寺院的住持(方丈),道教宫观的住持(方丈),伊斯兰教清真寺主持教务活动的阿訇、伊玛目、海推布,天主教教堂的主任司铎,基督教教堂的主任牧师、相当于牧师的专职长老等。 第三条宗教教职人员担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应当经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后10日内,由该宗教活动场所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四条宗教教职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担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应当由拟任用该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活动场所征得该场所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征求该宗教教职人员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意见后,予以备案。 第五条履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应当填写《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表》,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该场所管理组织民主协商情况的说明; (二)拟任职人员的户籍证明复印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宗教教职人员证书复印件。 此前在其他宗教活动场所担任主要教职的,还须提交离任其他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的注销备案证明。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收到宗教活动场所提交的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答复的,视为已完成备案程序。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备案: (一)未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办法任用的; (二)未经该场所管理组织民主协商的; (三)拟任职人员离任其他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未办理注销备案手续的; (四)提供的备案材料不属实的。 第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在备案程序完成后,可为担任主要教职的宗教教职人员举行任职仪式,并正式赋予其职责。 第九条宗教教职人员离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应当按照任职备案程序办理注销备案手续。办理注销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该场所管理组织民主协商情况的说明; (二)该场所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的书面意见; (三)拟离任人员离任财务审查情况的报告。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销备案: (一)未经该场所管理组织民主协商同意的; (二)未经该场所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的; (三)未办理离任财务审查的。 第十一条担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的宗教教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情节严重的,除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任职备案程序,在办理注销备案手续后,解除其担任的主要教职。 第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未按照本办法办理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手续,或者备案时弄虚作假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宗教教职人员一般只能担任一个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特殊情况下,需要兼任另外一个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的,应当由该宗教活动场所征得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办法由全国性宗教团体结合本宗教的实际分别制定,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热点内容
天水市甘谷县2019年法律知识考试答案 发布:2025-04-28 19:06:54 浏览:823
学习贯彻新准则和条例解读 发布:2025-04-28 19:02:10 浏览:574
民法在行政法 发布:2025-04-28 18:53:31 浏览:99
2019年最新版本的劳动法 发布:2025-04-28 18:37:25 浏览:324
2016钟秀勇讲民法 发布:2025-04-28 18:34:19 浏览:453
授权法人担当法律责任不 发布:2025-04-28 18:09:57 浏览:414
砍树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8 18:09:51 浏览:537
郭彪律师 发布:2025-04-28 18:08:58 浏览:128
法治书画展 发布:2025-04-28 18:04:03 浏览:666
法院晋升顺序 发布:2025-04-28 18:03:54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