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古迹规章处罚
A. 旅游途中在景区乱涂乱画违反了法律没有什么法律
在旅游区乱写乱画是一种破坏行为,应受到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专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进行爆破、挖掘等活动,危及文物安全的。
B. 黄山风景区通报游客“故意损坏名胜古迹”案件,涉事人员得到了什么处罚
黄山风景区通报游客“故意损坏名胜古迹”案件,案件中的涉事人员周某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由于周某某的认错态度端正,情节轻微,因此警方对周某某进行罚款二百元的处罚。
从发现山体上的刻字到找到涉事人员妥善处理,仅仅用了八个小时,如此高效率的处理这件事情体现了对景区保护的决心,这种执法方式既可以警示其他游客又能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受到惩罚。出门在外游玩本来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如果到处乱写乱画反而成了没有素质和修养的表现,因此文明旅游是每个人出门的标配。
C. 破坏文物古迹,应不应该被重罚为什么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破坏文物古迹,应不应该被重罚?为什么?在我看来,破坏文物古迹就应该重罚,这种行为非常恶劣。本身我国的文物古迹就被国家看中,文物古迹不仅仅代表的是历史,还代表着中国的过去和一些文化,他值得让中国人重视。有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在关于破坏文物古迹这方面,不仅要提高罚款额度,还要考虑入刑,因为有些人不怕罚款,但如果入刑的话,效果就会不一样了。一座城市,不仅仅只有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也不仅仅只有现在和未来,它还有过去,有许许多多历史留下的印迹。这就是小编的个人看法。
D. 严查涉嫌损毁文物、名胜古迹等犯罪活动,具体出台了哪些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历史传承最悠久的国家,是世界上仅存的从古至今从未断绝过文化传承的历史古国,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有着无数的壮阔优美的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风景优美,拥有众多古代文明遗,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探究人类文明的重要研究素材。
E. 对于破坏文物的不文明旅游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F.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刑法条文
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过失损毁文物罪定义、量刑】
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解释】本条是关于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罪的犯罪及刑事处罚的规定。
本条第一款是关于故意损毁文物的犯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本条中的“珍贵文物”主要是指可移动文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的规定,凡属一、二级的文物均属珍贵文物,部分三级文物也属珍贵文物。三级文物中需要定为珍贵文物的,应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珍贵文物主要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比如货币、舆服、器具、名画等。“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宋庆龄故居、清东陵、燕旧都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其级别分别由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和县(市)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故意损毁”,指故意将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毁坏;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破坏的行为。其中“损毁”包括打碎、涂抹、拆散、烧毁等使文物失去文物价值的破坏行为。本条第一款对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主要是指损毁特别珍贵的文物或者是有特别重要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损毁多件或者多次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使之无法补救、修复;多次损毁或者损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之难以恢复原状,给国家文物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的情形等等。
本条第二款是关于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的犯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本款中的“名胜古迹”是指可供人游览的著名的风景区以及虽未被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也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雕塑、石刻等历史陈迹。对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一般是指多次损毁名胜古迹;损毁多处名胜古迹;损毁重要名胜古迹;损毁名胜古迹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不听劝阻或者警告,率众损毁名胜古迹;损毁结果严重,致使名胜古迹遭到毁灭性破坏等等。
本条第三款是关于过失损毁文物的犯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主要是指因疏忽大意或者轻信能够避免,而致使珍贵文物或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造成损毁。如在进行基建工程时,没有在施工前进行必要的调查与勘探,在施工中造成古文化遗址或古墓葬及珍贵文物的破坏等。过失损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被损毁的珍贵文物数量较大;损毁非常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使其无法恢复原状,给国家文物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失。本款对这种过失损毁文物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G. 破坏文物古迹各国都是怎么处罚的
据了解,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各国的法规有所差异。一些国家对遗产和文物实施了十分严格的保护,防止破坏行为发生,违反者将付出惨重代价。
例如,作为文明古国的埃及,对于文物保护就颇为重视。据媒体报道,埃及新的古迹保护法案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等古迹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可根据情节轻重,施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最高可达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8万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
在日本,在国家重点文物涂鸦违反日本的文物保护法,可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以下的罚款。
H. 如果有意破坏我国古迹会有什么处罚
有意破坏我国文物古迹,其行为涉嫌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不达刑事追究标准的,追究治安行政责任。
法律依据:《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 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 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 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 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 走私文物的;
(七) 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走私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I. 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文物,是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价格昂贵。文物古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文明古国的象征。这些名胜古迹以其独有的风采和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些文物和名胜古迹。那些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隐匿、故意损毁、倒卖文物,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都是违反国家文物管理法规,破坏国家对文物正常管理秩序的行为,情节轻微者,依照规定,给予罚款、警告和拘留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则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