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防猪瘟条例

防猪瘟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4-21 20:50:32

① 当发生非洲猪瘟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自己法律依据

1. 速度是关键

对于非洲猪瘟而言,快速采取措施至关重要;因此,检测、快速行动和清除感染源是势在必行的,以避免非洲猪瘟病毒在当前生产系统中进一步传播。建议包括受影响猪场在内的猪群流动情况应向前追溯15 d。此外,与受感染猪场有任何流行病学联系的(猪和/或卡车)猪场应执行严格的检疫和检测,以排除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
2. 卡车需要消毒

最近参与运送受影响猪场猪群的卡车应立即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并留出时间供消毒剂充分地接触被消毒设备并能够干燥。

3 创建周界线

为了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控制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应围绕受感染猪场确定三个区域或周界线。至关重要的是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就距离和周界线给予明确的定义。

第一个区域,包括受影响的猪场,称为“发病区”,半径为1 km;

第二个区域,称为“控制区”,以受影响猪场为中心、半径3~5 km的范围;

第三个区域称为“监视区”。此区域的半径为10 km或更大,具体根据地理条件和养猪密度而定。

4. 控制区禁止以下活动…

●允许任何外部人员进入,但负责清群和消毒的人员、地方政府兽医和居民除外;

●出售猪,或将猪转移到控制区外;

●宰杀任何猪,出售胴体和副产品;

●出售猪用饲料;

●进入和运出控制区的任何交通工具,与非洲猪瘟净化和/或维持居民生活有关的运输除外。

5. 控制区内势在必行的行动是…

● 在受影响猪场和控制区的出入口设置检查点和消毒屏障;

● 对驶离控制区的任何车辆消毒,消毒时消毒剂必须喷洒到车辆的所有外表面,并确保与车辆表面至少接触3 h(另见第9点);

● 进入控制区前,在检查站更换衣服和鞋子。控制区内不允许穿着街头服装和鞋子;

● 清除任何闲逛的动物。

6. 受影响猪场中势在必行的措施是…

● 清除所有猪和猪产品,避免血液溢出,因为猪的血液含有大量非洲猪瘟病毒。一种方法是使用由琥珀酸双硫酸二甲酯组成的肌内注射产品;

● 用4 m深的坑深埋所有尸体(死猪和扑杀的猪)、产品和动物废弃物;

● 一旦深坑做好焚烧和掩埋的准备后才从猪栏或定位栏中赶出猪。重要的是尽量减少秃鹫捕食猪尸体的机会;

● 从猪场中发病情况最严重的区域开始,以限制将会受到感染的猪的数量,并尽量减少环境中的非洲猪瘟病毒负荷;

● 借助木材料、稻草或橡胶材料,焚烧所有尸体和扑杀产物。

● 焚烧后,用泥土掩埋深坑,并在坑盖的表面铺洒一层消毒剂。

工作人员,包括执行安乐死的人员,在现场清洗和消毒,直至任务完成;

● 执行严格的进/出淋浴制度,并更换衣服,以防不方便让操作人员留在现场;

● 对啮齿动物和虱子进行熏蒸消毒,以防止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机械性和/或生物学媒介传播。

7. 正确的消毒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复杂的“囊膜包围的DNA”病毒,对环境有抵抗力。创造一个恶劣的环境来降低它的生存能力是可靠的。为了使消毒剂完全有效,必须……

● 遵守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消毒剂;

● 用碱性清洁剂去除猪舍中的所有有机材料;

● 在使用消毒剂之前,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干燥;

● 确保消毒剂与消毒的设施和设备有充足的接触时间;

● 如果可能话,请提高水的温度和室温。

8. 经证明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的消毒剂

● 氢氧化钠;

● 次氯酸钠;

● 次氯酸钙;

● 戊二醛;

● 柠檬酸;

● 一氯化碘;

● 甲醛;

● 季铵化合物;

● 过氧化单硫酸钾(Virkon S)等氧化剂。
9. 设备的消毒

用作猪场清群的所有材料以及猪场设施都必须消毒。不适合或不能进行正确消毒的材料应与猪的尸体一起焚烧,因为它们是猪群暴发暴非洲猪瘟的一个潜在风险因子。拥有多栋猪舍的猪场应该从发病最严重的猪舍开始消毒,并向外展开。

10. 用具的集中清洗——第一阶段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对可能已经接触到该病毒的所有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是非常关键的。建议采用一种方法,以便…

● 使用刷子和铲子机械性地清除猪场中所有有机材料(饲料、粪便和污垢);

● 使用浸泡过消毒剂的布手洗对水敏感的设备(如温度控制器),然后用塑料保护;

● 处理和焚烧不能正常消毒的设备;

● 用软管或喷水器在所有设备的表面喷上水;

● 在所有设备的表面上涂抹上碱性清洁剂;

● 用水漂洗,并留出时间使其干燥;

●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在所有设备的表面涂上消毒剂,并至少留出6 h以使消毒剂与设备充分接触;

● 如有可能,提高室温。

11. 用具的集中清洗——第二阶段

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步骤包括…

● 拆除猪场中的设备(板条、喂料器、进料线);

● 利用刷子和铲子机械性地清除所有有机材料;

● 在设施设备的所有表面喷上水,并涂抹碱性洗涤剂;

● 用水漂洗,并留出充足的时间使其干燥;

●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在设施设备的所有表面涂上消毒剂,并至少留出6 h使消毒剂充分接触物体的表面;

● 如有可能提高室温;

● 用浸泡过消毒剂的布或用消毒剂蒸汽对消毒所用设备进行消毒;

● 处理和焚烧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衣物。
12. 用具的集中清洗——第三阶段

按照同样的方法,最后的步骤包括…

● 用低压喷雾或粉末消毒剂对设施设备的所有表面喷洒消毒剂;

● 至少留出6 h的接触时间;

● 如有可能提高室温;

● 封锁猪场,禁止任何进入。

13. 猪舍外的非洲猪瘟病毒

一旦猪舍内的所有工具设备被清洗干净,由于污染源较多,猪舍外部的环境仍然污染。这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潜在来源,因此再次将该病毒引入猪场内的风险很高。必须……

● 按2 kg/m2的用量,在猪场的所有地面上洒上25%干粉消毒剂;

● 以每10 dm3 1.5 kg的用量,在猪粪贮留池中的粪便内拌入25%干漂白剂;

● 移去深坑盖的上层——这些泥土必须埋入新的坑中;

● 处理料仓中残留的饲料——这类饲料必须埋入深坑中;

● 用喷雾器对料仓消毒;

● 隔离深坑所在的全部区域,避免人或动物进入;

● 焚烧工作人员在此阶段所穿的衣服;

● 封锁整个猪场,在检疫解除前禁止进入。
14. 生物测定

对于每一家遭受非洲猪瘟病毒冲击的养猪企业来说,复养应该是其中一个优先事项。但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任务,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这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重复性工作,因为遭受再次污染是经常性的事。什么是遭受再次污染?

由于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规定的一种法定疾病,因此感染猪场在清洗、消毒、封闭后重新建群复养的时间可能要由地方当局控制,具体的复养时间取决于每个国家的情况。一旦政府当局允许猪场重新建群,建议启用生物测定法(哨兵猪的引入)。

生物测定法是一种可以通过某一物质对活的细胞或组织的作用来测定该物质的浓度或效力的分析方法。生物测定法被用于通过观察某些病原体对活的动物(体内)或组织(体外)的影响来评估它们的致病力。简而言之,它将能够确认某一猪场是否足够干净到可以重新建群。
15. 哨兵猪的引入程序

按照以下步骤引入哨兵猪是合适的做法,即必须……

● 选择来源可靠的哨兵猪;

● 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该来源的猪是否无重大疾病;

● 用清洁且消毒的卡车运输哨兵猪;

● 招募愿意在猪场生活60 d的志愿者;

● 运送可供整整60 d使用的饲料;

● 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饲料和饮水无非洲猪瘟病毒;

● 运送哨兵猪(数量为猪场饲养量的5%~10%);

在去其他猪场前,所用的卡车应清洗和消毒,并给予一定的停工期。

16. 哨兵——该怎样管理?

在保育和育肥猪场,每个猪栏应送入2~3头猪。一些猪应允许在走道和走廊中自由走动。同样,在母猪场,不建议把猪饲养在定位栏中。母猪也应该允许在猪场的所有区域走动。如有必要,猪场可使用物理屏障防止母猪停留在某一个区域。

17. 监视哨兵

在把哨兵猪引进猪场后,重要的是…

● 对哨兵猪监测60 d;

● 每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验检测一次活的哨兵猪全血,检测的血液量应该达到统计学上有意义的数量;

● 请兽医对所有死亡的哨兵猪进行剖解。死猪的组织 (如肾脏、扁桃体、淋巴结、肺和脾脏) 应提交实验室检测;

● 在60 d的监测期结束时,采集所有哨兵猪的血液样本,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检测抗原。

18. 最后!非洲猪瘟病毒被净化了

一旦所有的步骤都执行完毕,所有的检疫期都已结束,并且一旦任何时间点上的所有检测试验都显示为非洲猪瘟病毒阴性,只有在那时猪场才为最终目标——全面的重新组群复养——做好了准备。

② 预防猪瘟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猪瘟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入病猪,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接种猪瘟疫苗,同时最好猪群的抗体检测,这是防止猪瘟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③ 农村猪瘟怎么防治

猪瘟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必须采取以免疫注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1)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和养猪小区、猪场可采用猪瘟免疫监测手段,根据猪瘟抗体水平消长规律进行适时免疫。免疫效价监测方法,可采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本地区有无散发猪瘟发生,可采取两种免疫程序:A.有散发仔猪猪瘟的地区、场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小猪注射1头份。B.在猪瘟防治工作较好、无散发仔猪猪瘟地区、场,可在20日龄、60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猪瘟疫苗。留种用的后备猪,6月龄再注射一次。种猪群每年两次注射猪瘟疫苗。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剂量要足,针头长短合适,不打飞针,确保免疫效果。
(2)检疫净化:定期对繁殖猪群采血监测,将带有猪瘟强毒抗体的猪和多次免疫抑制的猪查出淘汰,净化猪群,消除猪瘟发生的隐患。
(3)加强疫苗管理:做到从主渠道购进疫苗。疫苗现稀释现用,注射时要做到疫苗不离冰桶,桶不离冰,保证疫苗有效,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强免疫时用的针头、针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减少人为疫病传播。
(5)紧急接种:发病地区、场要采取紧急接种,并适当加大疫苗剂量(可加大1~3倍)减少发病和控制疫情扩大蔓延。
(6)加强病死猪处理:对可疑病猪予以隔离。死猪及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强场内外环境消毒:每一个月或半个月全场环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猪舍带猪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场门口、各栋舍门口的消毒池要经常更换药液,保持消毒药液有效。
(8)加强管理,提高猪只的个体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条件,冬季御寒,夏季防暑,舍内空气新鲜。
(9)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外购商品猪,引种时要从无疫情地区引进,引进后必须隔离检疫观察1个月以上,猪瘟强毒抗体阴性,猪瘟疫苗免疫后方可进场。

④ 猪瘟预防方法是什么

(1)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后第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要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必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3)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中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存猪栏、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4)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卫生、消毒工作。

(5)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可试用大剂量猪瘟疫苗(10~30头份)肌肉注射,参考剂量每千克体重0.5头份,个别猪场有较好的效果。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对猪进行预防时可参考以下方案。

处方一:抗猪瘟血清25毫升,硫酸庆大霉素16万~32万单位。病猪未出现腹泻时应用。供体重25~50千克猪只1次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次。

处方二:猪瘟活疫苗或猪瘟细胞活疫苗。用于预防猪瘟。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在没有猪瘟流行的地区,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1次即可。有疫情威胁时,仔猪可于生后21~30日龄和65日龄左右各注射1次。种猪每年注射2次。断奶前仔猪可接种4头份剂量的疫苗,以防母源抗体的干扰。

⑤ 春季养猪应防哪些病呢有哪些好的方法

春天养猪是病症多发的时节。由于新春佳节气温升高比较慢,各种各样病菌、病毒感染非常容易繁育,而猪群历经来天的营养成分耗费后通常瘦瘦的,免疫工作能力和抗病能力呈下降趋势,因而,很易发生病症和身亡。因此,春天养猪时大家应高宽比关键疾病预防,防止给养猪业产生不便。

六、春天养猪要预防疥螨病(螨病)

是身体之外寄生虫感染,由疥螨虫在肌肤开洞或隧道施工,进食白屑、组织液,并造成内毒素,使患畜瘙痒,皮肤泛红,擦伤结疤,不可以稳定入睡,使猪削瘦或变成‘虫僵“(发育不全)。由于螨活力极强,只需有一两边病死猪未留意医治,可在一个春冬感染到全群。医治可以用1%敌百虫水清洗擦患畜(2-3星期过后再清洗一次,以杀掉刚卵化出的幼螨),伊维菌素注入或养元虫克净口服(0。3克/KG休重,场所消毒杀菌用10%-20%氯化铝。

⑥ 猪瘟怎么预防

猪瘟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必须采取以免疫注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和养猪小区、猪场可采用猪瘟免疫监测手段,根据猪瘟抗体水平消长规律进行适时免疫。免疫效价监测方法,可采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本地区有无散发猪瘟发生,可采取两种免疫程序:A.有散发仔猪猪瘟的地区、场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小猪注射1头份。B.在猪瘟防治工作较好、无散发仔猪猪瘟地区、场,可在20日龄、60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猪瘟疫苗。留种用的后备猪,6月龄再注射一次。种猪群每年两次注射猪瘟疫苗。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剂量要足,针头长短合适,不打飞针,确保免疫效果。
(2)检疫净化:定期对繁殖猪群采血监测,将带有猪瘟强毒抗体的猪和多次免疫抑制的猪查出淘汰,净化猪群,消除猪瘟发生的隐患。
(3)加强疫苗管理:做到从主渠道购进疫苗。疫苗现稀释现用,注射时要做到疫苗不离冰桶,桶不离冰,保证疫苗有效,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强免疫时用的针头、针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减少人为疫病传播。
(5)紧急接种:发病地区、场要采取紧急接种,并适当加大疫苗剂量(可加大1~3倍)减少发病和控制疫情扩大蔓延。
(6)加强病死猪处理:对可疑病猪予以隔离。死猪及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强场内外环境消毒:每一个月或半个月全场环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猪舍带猪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场门口、各栋舍门口的消毒池要经常更换药液,保持消毒药液有效。
(8)加强管理,提高猪只的个体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条件,冬季御寒,夏季防暑,舍内空气新鲜。
(9)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外购商品猪,引种时要从无疫情地区引进,引进后必须隔离检疫观察1个月以上,猪瘟强毒抗体阴性,猪瘟疫苗免疫后方可进场。

⑦ 猪瘟最好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免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注射后第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3.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4.改善饲管 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5.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1)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 (2)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有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公损失。 (3)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2﹪热碱水或30﹪草木灰水等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 (4)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急宰病猪的肉,可根据当地条件,同有关人员商定处理办法,不能因吃病猪肉而传染疾病。

⑧ 猪瘟怎样处理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 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 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 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分离与鉴定 2.4.1.1 病原分离、鉴定可用细胞培养法; 2.4.1.2 病原鉴定也可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细胞浆出现特异性的荧光; 2.4.1.3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 2.4.1.4 猪瘟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主要用于临床诊断与病原监测。 2.4.1.5 猪瘟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主要用于临床诊断与病原监测。 2.4.2 血清学检测 2.4.2.1 猪瘟病毒抗体阻断elisa检测法; 2.4.2.2 猪瘟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 2.4.2.3 猪瘟中和试验方法。 2.5 结果判定 2.5.1 疑似猪瘟 符合猪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5.2 确诊 非免疫猪符合结果判定2.5.1,且符合血清学诊断2.4.2.1、2.4.2.2、2.4.2.3之一,或符合病原学诊断2.4.1.1、2.4.1.2、2.4.1.3、2.4.1.4、2.4.1.5之一的; 免疫猪符合结果2.5.1,且符合病原学诊断2.4.1.1、2.4.1.2、2.4.1.3、2.4.1.4、2.4.1.5之一的。 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猪,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4 疫情处理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血清学检测做出的临床诊断结果可作为疫情处理的依据。 4.1 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可疑猪瘟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初步诊断为疑似猪瘟时,应立即对病猪及同群猪采取隔离、消毒、限制移动等临时性措施。同时采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确诊,必要时将样品送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确诊。 4.2 确诊为猪瘟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并通报毗邻地区。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确认猪瘟疫情。 4.2.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疫点:为病猪和带毒猪所在的地点。一般指病猪或带毒猪所在的猪场、屠宰厂或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是指疫点边缘外延3公里范围内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 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延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4.2.2 封锁 由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做出决定。 4.2.3 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 疫点:扑杀所有的病猪和带毒猪,并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按照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见附件);限制人员出入,严禁车辆进出,严禁猪只及其产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运出。 疫区: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对易感猪只实施紧急强制免疫,确保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停止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禁止易感猪只及其产品运出;对猪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受威胁区:对易感猪只(未免或免疫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实施紧急强制免疫,确保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对猪只实行疫情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 4.2.4 紧急监测 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猪群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原学监测。 4.2.5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运)出的猪只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等应当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按照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2.6 封锁令的解除 疫点内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的猪按规定进行处理,疫区内没有新的病例发生,彻底消毒10天后,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封锁令发布机关解除封锁。 4.2.7 疫情处理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归档。 5 预防与控制 以免疫为主,采取“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2002]15号令)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猪调运检疫管理。 5.2 消毒 各饲养场、屠宰厂(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做好杀虫、灭鼠工作(见附件9)。 5.3 免疫和净化 5.3.1 免疫 国家对猪瘟实行全面免疫政策。 预防免疫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猪瘟疫苗。 5.3.2 净化 对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的种猪定期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测阳性猪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以逐步净化猪瘟。 5.4 监测和预警 5.4.1 监测方法 非免疫区域:以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为主,结合病原鉴定。 免疫区域:以病原监测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 5.4.2 监测范围、数量和时间 对于各类种猪场每年要逐头监测两次;商品猪场每年监测两次,抽查比例不低于0.1%,最低不少于20头;散养猪不定期抽查。或按照农业部年度监测计划执行。 5.4.3 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上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4 预警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5.5 消毒 饲养场、屠宰厂(场)、交易市场、运输工具等要建立并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 5.6 检疫 5.6.1 产地检疫 生猪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场/户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6.2 屠宰检疫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检疫合格并加盖(封)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厂/场,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5.6.3 种猪异地调运检疫 跨省调运种猪时,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到达后须隔离饲养10天以上,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 控制和消灭标准 6.1 免疫无猪瘟区 6.1.1 该区域首先要达到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基本条件。 6.1.2 有定期、快速的动物疫情报告记录。 6.1.3 该区域在过去3年内未发生过猪瘟。 6.1.4 该区域和缓冲带实施强制免疫,免疫密度100%,所用疫苗必须符合国家兽医主管部门规定。 6.1.5 该区域和缓冲带须具有运行有效的监测体系,过去2年内实施疫病和免疫效果监测,未检出病原,免疫效果确实。 6.1.6 所有的报告,免疫、监测记录等有关材料详实、准确、齐全。 若免疫无猪瘟区内发生猪瘟时,最后一例病猪扑杀后12个月,经实施有效的疫情监测,确认后方可重新申请免疫无猪瘟区。 6.2 非免疫无猪瘟区 6.2.1 该区域首先要达到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基本条件。 6.2.2 有定期、快速的动物疫情报告记录。 6.2.3 在过去2年内没有发生过猪瘟,并且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另外,该地区在停止免疫接种后,没有引进免疫接种过的猪。 6.2.4 在该区具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和监测区,过去2年内实施疫病监测,未检出病原。 6.2.5 所有的报告、监测记录等有关材料详实、准确、齐全。 若非免疫无猪瘟区发生猪瘟后,在采取扑杀措施及血清学监测的情况下,最后一例病猪扑杀后6个月;或在采取扑杀措施、血清学监测及紧急免疫的情况下,最后一例免疫猪被屠宰后6个月,经实施有效的疫情监测和血清学检测确认后,方可重新申请非免疫无猪瘟区。 附件 消毒 1 药品种类 消毒药品必须选用对猪瘟病毒有效的,如烧碱、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季胺盐类等。 2 消毒范围 猪舍地面及内外墙壁,舍外环境,饲养、饮水等用具,运输等设施设备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 3 消毒前的准备 3.1 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3.2 消毒药品必须选用对猪瘟病毒有效的; 3.3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4 消毒方法 4.1 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4.2 猪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 4.3 养猪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4.4 粪便等可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4.5 饲养、管理等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 4.6 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4.7 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的方式消毒; 4.8 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以及区域内池塘等水域的消毒可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避免造成污染。

⑨ 猪瘟的防治措施

答: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具体措施有:①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②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③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④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⑥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热点内容
阳光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2-12 13:48:59 浏览:750
杨秀清民法 发布:2025-02-12 13:23:34 浏览:280
司法小贴士 发布:2025-02-12 12:58:20 浏览:834
依法治国的案例最新 发布:2025-02-12 12:44:23 浏览:786
公司借款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2 12:26:15 浏览:32
上门打人致轻微伤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12:23:48 浏览:143
炸鸡店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12:23:04 浏览:485
村法律顾问问题 发布:2025-02-12 12:21:53 浏览:290
物业管理法规案例分析 发布:2025-02-12 12:04:27 浏览:922
重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发布:2025-02-12 11:48:10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