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法规处
Ⅰ 西南油气田公司企管法规处谁是处长,怎么办理入围
这个是无法查询的
因为涉及隐私权的
所以无法查询的
求个采纳 谢谢!
Ⅱ 【大港油田】通知:大家好,大港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将在2015年一季度举办物资供
咋回事?
Ⅲ 大港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在哪
在三号院,油田宾馆旁,团结路与腾飞道交口。
Ⅳ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有多少个部门
没有公安处这个部门,他们的叫武装保卫部,因为石化企业危险性较高,怕有人破坏,所以才设置这样的部门,具体的工作和保安差不多
机关处室:
总经理办公室 生产技术处
机动设备处 安全环保处
规划计划处 财务处
人事处 质量管理处
企管法规处 审计处
纪委监察处 党委宣传部
工会
直属机构:
工程预决算部 营销调运部
电子商务部 供应公司
计量部 质检部
保险中心 信息中心
培训中心 武装保卫部
改造指挥部 工程管理部
基层单位:
蒸馏车间 一催化车间
二催化车间 三催化车间
加氢车间 加氢裂化车间
重整车间 焦化车间
煅烧车间 气分车间
化工一车间 化工二车间
化工三车间 化工四车间
苯乙烯车间 添加剂车间
供水车间 排水车间
管网车间 油品车间
成品车间 化工一厂
热电公司 消防支队
研究院 设备研究所
仪表检修队 电气检修队
机械检修队 运输队
工程公司 工程监理公司
质量监督站 六陆分公司
Ⅳ 辽河油田历届领导名单
各单位、直属公司:
经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研究,总经理谢文彦决定,聘任:
荆永强兼任辽河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处长;
张占文为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处处长;
尹万泉为辽河油田公司开发处处长;
赵政超兼任辽河油田公司采油工艺处处长;
陈韶生为辽河油田公司科技处处长;
孟平为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兼辽河油田公司油地协调办公室主任;
潘良革为辽河油田公司规划计划处处长;
范国权为辽河油田公司财务处处长兼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
李孟洲为辽河油田公司人事处处长;
张福刚为辽河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内控处)处长;
毛宏伟为辽河油田公司多种经营处处长;
麻万林兼任辽河油田公司监察处处长;
姚红光为辽河油田公司审计处处长;
任树刚兼任辽河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
昝立佳为辽河油田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主任;
王守刚为辽河油田公司新区勘探项目管理部主任;
蔡银为辽河油田公司海洋勘探项目管理部主任;
孙岩为辽河油田公司开发项目管理部主任;
薄珉为辽河油田公司钻井工程部主任;
吴德兴为辽河油田公司基建工程部主任;
刘斌为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王凌云为辽河油田公司结算部主任;
刘希全为辽河油田公司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
谷安林为辽河油田公司资产装备部主任;
孙翀为辽河油田公司资本运营部主任;
孙萍为辽河油田公司概预算管理中心主任;
徐西君为辽河油田公司市场管理部主任;
朱玉瑰为辽河油田公司物资管理部主任;
田英为辽河油田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
周鑫为辽河油田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技术监督部)主任;
包连纯为辽河油田公司土地公路管理处处长;
刘海洋为辽河油田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
祁晓明为辽河油田公司齐40块蒸汽驱项目管理部主任;
杨立强为辽河油田公司SAGD开发项目管理部主任;
李学义为辽河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部主任;
刘峰兼任辽河油田公司燃气事业部主任;
杨天佑为辽河油田公司燃料结构调整办公室主任;
曲同慈为辽河油田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
姜孝仁同志任辽河油田公司信访稳定工作办公室主任。
沈冰为辽河油田公司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侯永久为辽河油田公司销售公司经理;
贾会仲为辽河油田公司天然气公司经理;
郭占文为辽河油田公司油田化学公司经理;
祝永军兼任辽河油田公司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总经理;
马驰为辽河油田公司进出口公司经理;
颜明友为辽河油田公司外围能源勘探开发项目部主任。
Ⅵ 中国石油大连销售分公司的部门
大连销售公司现设有12个机关职能部门,分别为:办公室(党办)、人事(组织)处、质量安全环保处、营销处、仓储调运处、加油站管理处、财务处、投资建设管理处、企管法规处、信息化管理处、党群工作处、审计监察处;下设11个分公司,分别为:市内配送分公司、油气零售分公司、开发区液化气公司、旅顺分公司、金州分公司、普兰店分公司、瓦房店分公司、庄河分公司、长海分公司、仓储分公司、润滑油分公司;下设1个项目经理部:中油大厦项目部;授权管理3个股权单位,分别为:大连中油船用燃料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中油海港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大连石油杨树沟联营公司。截至2011年,公司在营油库5座,库容11.65万立方米;运营加油站296座,油轮、油驳6艘,油码头2座;资产总额25.7 亿元;员工总数4670人;所有库站均实现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库存、销售数据的实时采集、二次配送计划的自动优化、油库付油的自动化管理、配送全过程的定位监控、加油站主要销售环节的受控及可视化管理等。
Ⅶ 贵阳市供水总公司的组织机构
企业领导班子7人,总经理1人,党委书记1人,副总经理3人,工会主席1人,总工程师1人。企业下设政工处、办公室、计财处、生产经营处、设备管理处、安全生产处、人力资源处、企管法规处、工会、设计技术处、基建处、水质处、保卫处、物资处、纪委监察室、审计室等 16个职能部门。有东郊水厂、南郊水厂、西郊水厂、北郊水厂、中曹水厂、河滨水厂等六个水厂、培训中心、修配厂、营销服务中心等基层部门。
Ⅷ 你认为,承包商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还需要学习什么课程
承包商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还需要学的课程有.安全管理 目的 本标准规定油田承包商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要求,通过管理,预防承包商事故的发生,提高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范围 工程技术类 设备检(维)修类 操作运行类 油田建设类 运输类 物资供应类 及其它服务类的承包商 定义 承包商 泛指非塔里木油田所属单位(员工),但为塔里木油田工作的其它任何相关单位(员工) 属地主管 项目作业所影响范围用户单位的直线责任人,直线责任人可以是员工、班组长、车间主任、站队长、作业区经理。也可能是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现场管理人员 用户单位 项目的使用单位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 代表油田执行项目合同,并负责组织管理项目的单位 合同管理部门 管理油田项目合同的相关单位,如油田企管法规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用户单位的经营管理部门 三级安全培训 指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的三个等级的安全培训。一级安全培训指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二级安全培训指相关作业场所的安全规则、规定的培训;三级安全培训指作业工种和高危作业的安全培训 再培训 在培训周期内,承包商因现场工作表现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而增加的强制培训 复习培训 承包商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为保证或提升其安全资质和技能水平而进行的定期同科目培训 定义 考核认证 以培训的方式,对承包商应具备的安全资质和能力进行认证的过程 入厂许可证 经过项目实施单位(用户单位)二级安全培训和考核,给予合格者允许进入工作区域的凭证 高危作业资格证 经过项目实施单位(用户单位)三级安全培训和考核,给予合格者允许在工作区域从事指定高危作业的凭证 定义 工作安全分析(JSA—Job Safety Analysis) 是计划工作安全的一种方法,其步骤为:(1)列出工作内容;(2)列出工作内容的风险;(3)制定预防该风险的措施 综合能力评估 指承包商选择阶段采用的量化评估结论,量化评估采用评估清单对承包商的设备、人员、H
Ⅸ 企业人事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前面是案例,后面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999年4月22日,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搁浅的撤职令”,报道了某省的一件处理违纪干部的事件。1995年,该省的一位局长因违反土地法而被省纪检部门撤职,相当简单明了的事情由于上级纪检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将处理意见行文下达,市里有关部门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没有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置,上级纪检部门也没有过问,在大家认为相安无事的时候,有关报纸刊登出“三年撤不掉的一个局长”的文章,爆出该局长被撤职三年未下台的新闻,引起多方领导的关注,搁浅的撤职令终于被再度提上议程,但此事直至节目播出时还没有处理意见。【问题】(1)请你分析控制失效的原因(2)请你提出旨在加强控制的五条政策建议回答:(1).1.地方保护势力;2.缺乏民意监督,就是监督了也没有地方执行;3.国家法制体制还不够健全;4.官官相卫的事情太多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法律放在眼里,我们不能够说国家工职人员都是吃干饭的,但是在民意被强奸,老百姓尊严被践踏的时候,有冤无处申诉的时候,我们不禁想问一句,官们,忙啥哩?哎呀 ,现在的“民主”诠释一下就是“人民都在喂猪”。(2)1.依法治国,确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要让法蒸发;3.增加执政通明度,可以开通政府热线等,及时了解人们心声,增加沟通,4.要查处的时候要双头并进,不要查下面的时候有上层护着,查上层的时候有下头转移掩护,范围要全面覆盖,不要象打鸟枪,打一炮换一个地方,明是查处,实际上净是无用功;查处的时候不要只找替罪羊,很没有意思,也不人道。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行政管理的敏感,是因为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 (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管理"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的功能;究而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一、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就政府体系本身而言,可以说就是它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目的就在于实行行政管理。这就使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给人一种"为管理而管理"、不尽情理、不合实际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里,就会比较触目惊心,使人难以容忍。二、由于上述特点,因而也就派生出企业行政管理的又一大特点,那就是它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表面文章、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三、企业行政管理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或多或少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即更讲究实效。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四、企业行政管理的第四个特点,在于要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来得灵活。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图表等,与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甚至严重脱节;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一般都有较长时间的延续性,有的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因此,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僵化、死板、生硬、不近人情、不合时宜等特点。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五、企业行政管理的第五个特点,在于它"为企业的前线服务"的色彩比较明显。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在企业中比较"低调",不象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那样往往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当然究其实质而言,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也应该是为企业、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的;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政府机关距离每个具体的服务对象比较远,受到服务对象的影响和制约都比较间接,客观上就使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往往被"异化"、被颠倒过来了,"公仆"变成了"主人"。而在企业中,一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行政部门为技术、业务等一线部门服务的关系一般比较明确。企业行政管理的上述特点就给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些要求: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三、反对企业行政管理中的 "游击作风"和"衙门习气"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老板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老板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老板一肚子怨气,怪老板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劳资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尔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另一种倾向,是一些"机关作风"较重的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公司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公司效益。以上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应当大力反对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任何企业必须时刻牢记,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四、企业行政管理切忌脱离实际企业行政管理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了解、不熟悉,管理时常脱离各部门实际,发布的规定无法推行或根本不宜推行,引起其它部门的反感和排斥。各业务部门心理上总觉得行政人员碍手碍脚,甚至是手脚太长,巴不得他们永远不要在自己的部门露面,不要干扰自己的工作;自己这方面则是除非有什么必须要行政部门帮助解决的事,否则宁愿与行政部门老死不相往来。行政人员也往往或是很知趣地尽量不去打搅其它部门,或是对其它部门有一种抵触情绪,干脆大家有事说事,没事散伙;如果再加上前面所说的"老爷作风"、"衙门习气",双方的隔阂和抵触就更深刻、更剧烈了。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行政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接触越少,就越不了解,管理就越脱离实际;反过来,行政管理越脱离实际,就越遭受各部门的排斥,从而也就越不了解各部门情况。为了改变这种行政管理与各部门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行政部门除了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外,更有切实效果的应该是转化职能,也就是说要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企管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类?"法规处"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并无权威;而行政部门又被削弱了管理职能,沦为"总务处"。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行政部门,增强其企业管理职能。我认为,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各部门业务,增强为企业第一线服务的观念,克服衙门习气和老爷作风,恐怕难收实效。因为行政人员如果没有一个切入口介入各部门的工作,会感觉"师出无名",难以着手;如果介入得比较生硬,还会干扰各部门的正常工作,引起各部门的反感和排斥。将企业管理职能注入行政管理部门、增强其企业管理职能后,行政部门深入各部门工作,就成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所制订的管理制度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为了考察各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为了使管理能够切实有益于各部门的业务,就必须要深入、跟踪各部门业务的进展,并且与各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反过来说,行政部门在通过增强企业管理职能而深入了各部门工作之后,也就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比如说,由于深入了各部门的业务,对于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就会了解得更多、更深入,这对搞好人员考核和任用显然有很大助益;再如,行政管理人员在深入业务中可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为各部门出谋划策、做好上下沟通和跨部门协调等等,就能解决各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甚至起到公司高层领导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等等。这一切,显然都有利于搞好行政部门自身与各部门的协调,改善双方的关系,改善行政部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