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条例
你好,作为一个法律人,我可以帮你。
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可以以条例来命名。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效力才高。
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部门规章就是一般指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规章是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望采纳
B. 法律 法规 规章 规定 条例 都是什么 晕
1、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2、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3、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定是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即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
5、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
(2)法条条例扩展阅读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基于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评价作用
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3、教育作用
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
4、预测作用
这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强制作用
这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
C.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哪个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法律。
应该要适用环境影响评价专法,因属为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法律,而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则是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法律条例,前者是上位法,而后者则是政府条例,前者大于后者,应先适用,且不说两者没有冲突,即使有的话,也是要适用人大颁布的法律,而不能是国务院的条例。
D. 法律 法规 规章 条例 办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委员长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拟订年度立法计划,并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E. 法律与条例有何区别
法按照我国《立法法》有很多种渊源(也就是形式的意思),主要是根据立法机关、效力层次版来划权分。根据《立法法》第2条的规定,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条例这个词主要用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但是,条例一词的使用在现时有效的文件中并不仅仅局限于自治性文件,
并不那么规范。这与立法法是在2000年制定的有关,之前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设置还不规范和统一。如果国务院1993年制定的《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
不过,不论如何,法是个较条例内涵和外延更广的词;或者说和条例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范畴。条例是法,但只是法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F. 条例是法律吗
条例不是法律。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作为文种意义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用来对机关,团体的组织,职权,工作,活动及成员的行为,对某一重大的事项办理做出比较全面,系统,原则的规定的法规性文件,新应用写作是国家机关制定或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之一,用于规定比较长期实行的调整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准则与要求,或用于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某些专门人员的任务和权限等内容的规范类公文。
现行的公文处理实践中条例,规定、办法等法规性质的公文和与法规性公文联系比较紧密的命令,决定,决议,通告等公文,距特殊的法定效力仅仅次于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党政机关依照法律运用法律的规范形式,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予以肯定,具有法律条文和党政机关公文双重属性,即有法律的指导作用,又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成为机关,单位,个人在有关方面的行为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G. 请问 法律 法规 条例 细则 办法 的概念和区别
1、法律、法规、条例、细则、办法的概念:
①法律位于第一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最大,通过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为执行标准,如违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一概宣布无效。
②法规: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为基础依据,再对照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的实际执行标准.实际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③条例:政府机关通过的文件,政府机关同时要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发布的文件为执行标准.做了一些对实际事务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条例。
④细则:解释性的文件,具体解释法律法规,并详细规定其具体做法。
⑤办法:更为详细的做事规定,规定了做什么事按什么程序,要注意什么。
2、法律、法规、条例、细则、办法的区别:
几者规定的范围、内容涉及的方面有所不同。
①法律是全国人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全国各地通用。
②法规,条例由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全国通用,但法律效力与法律相比较差。
③条例也可由较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所以只能在本地区实施,属于地方法规。
④意见和实施细则一般由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提出,本一级政府审议并通过实施。
(7)法条条例扩展阅读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思想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H. 法,通知,条例,办法,规定,意见,决定,解释,批复,细则,公告,这些法律法规的层级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条例、办法属于部门法规
规定、意见、解释、细则是部门规章
公告、批复、决定、公告是部门意见
I. 法律、条例、规定、通知等等这些法规的后缀名称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有的时候立法委也可以
国务院叫条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规章或制度
J. 条例法规法律三种的区别是什么
条例法规法律三种的区别如下:
1、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的制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的,法规的制订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级主管机构来完成,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法规的效力,条例是法律的表现形式之一;
3、空间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间效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