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辐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辐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4-23 04:31:14

Ⅰ 电网辐射的环境保护法

摘要 您好

Ⅱ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于1997年3月25日由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局令发布。是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

自2019年6月13日起,《关于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发〔1999〕82号)废止。
1目的编辑
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2监督主体编辑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Ⅲ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一、发射系统
1.电视(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转台
2.广播(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扰台
3.豁免水平以上的无线电台
4.雷达系统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
二、工频强辐射系统
1.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
2.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
3.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道
三、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
1.介质加热设备
2.感应加热设备
3.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疗设备
4.工业微波加热设备
5.射频溅射设备

Ⅳ 环境法有没有关于辐射的

环境法有关于辐射的法规
1997年,我国制定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该执行申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同时还制定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例如《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Ⅳ 我国现行关于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行关于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如下:
1、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安全要求、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建立放射性污染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环境监测网络,对放射性污染实施监测管理;
2、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
3、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4、核设施选址,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在办理核设施选址审批手续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办理核设施选址批准文件;
5、核设施营运单位在进行核设施建造、装料、运行、退役等活动前,必须按照国务院有关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申请领取核设施建造、运行许可证和办理装料、退役等审批手续;
6、核设施营运单位领取有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建造、装料、运行、退役等活动;
7、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核设施建造、运行许可证和办理退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和办理批准文件;
8、与核设施相配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二)有不少于5名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1名。生产半衰期大于60天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前项所指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3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6名;
(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其中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Ⅵ 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包括那些层次,分别举列

核安全领域的法规体系与我国其他的法规体系差不多,但也有其特点。
第一层,内最高层是法,主要是放射性容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是全国人大审议,国家主席发布的;
第二层,是国务院条例,主要是核设施安全管理条例、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质运输条例等,还有一些正在制定,这些条例由国务院发布。
第三层,是部门规章,就是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制度,比如选址安全规定、设计安全规定等的。
除此之外,可以延伸的第四层,就是技术层次的文件,比如常说的核安全导则类文件。
另外一方面,国家和行业标准也是要遵守的,比如GB18871、6249等的,都是强制性标准,应该与第三层平行看待

Ⅶ 目前辐射环境违法处罚一般依据哪些法律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Ⅷ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发射系统
1.电视(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转台
2.广播(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扰台
3.豁免水平以上的无线电台
4.雷达系统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
工频强辐射系统
1.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
2.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
3.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道
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
1.介质加热设备
2.感应加热设备
3.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疗设备
4.工业微波加热设备
5.射频溅射设备
建设上列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使用上列电磁辐射设备应在购置设备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豁免水平的确认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有关标准执行。

Ⅸ 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有哪些

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有:
一、监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监管部门及其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有关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中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具体内容如下:
(1)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源的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
制定和组织实施放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建立并实施放射源登记管理制度;
根据辐射工作单位提供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辐射安全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等核发放射源安全许可证,并通报同级公安部门;
负责放射源的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领域从事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
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调查处理和定级定性工作,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
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
组织开展放射源安全技术研究。
(2)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3)公安部门负责对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察和追缴;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4)商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公布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
(5)海关根据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验凭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核发的放射源安全许可文件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
(6)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分别负责放射源铁路、水运、航空运输和放射源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人员的监管。
(7)邮政部门负责邮寄放射源的安全监督检查。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根据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确定的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级别,负责有关国际信息通报工作。
二、环保部门的管理体制
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安全管理司(核安全管理司)为领导,各省、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放射源监管网络。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放射源生产单位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建立放射源进出口和销售管理目录;组织制定专项行动计划,负责专项行动执行情况的督察和验收;负责各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前的批准。
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放射源使用、运输、贮存和处置单位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组织本省各级环保部门开展放射源专项行动;负责本地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安全运行。
各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省级环保部门的组织下,对辖区内放射源安全状况实施监督检查。
(一)、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具体职责:
1、放射源全过程监管
放射源安全管理涉及放射源的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处置等环节,即放射源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它在各个环节之间的流向见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颁布以后,明确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放射源安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为进一步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减少事故隐患,必须明确环保部门与建设单位的各自职责。
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监管职责:

(1)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执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制度;
(3) 执行许可证制度;
(4) 放射源动态审批备案监管;
(5) 执法监督检查;
(6) 领导事故应急及善后工作;
(7) 建立密封源分布与流向动态数据库。
3、 建设单位(许可、注册)应履行的主要经营职责
(1) 建设(或租用)符合辐射防护要求的厂房或营业场所;
(2) 选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开展清洁生产;
(3) 建立具有辐射专业知识的职工队伍(主管和操作人员);配制相应的
辐射监测设备;建立职工的个人剂量档案;
(4) 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方案;
(5) 委托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机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
登记表,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6) 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日后的变更、注销事项;
(7) 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常规监督检查;
(8) 依法对其造成的辐射危害承担责任。
就放射源安全管理而言,许可证制度和审批备案制度是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之间互动成分较多的事项。
三、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
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年
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号令,2001年
8、 《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3号令,1990年
9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87)环放字第239号,1987年
10、 《建设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暂行规定》,1984年
(二)放射源管理与辐射防护标准
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2、 《密封放射源 一般要求和分级》(GB4075-2003)
3、 《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4-1996)
4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68-1996)
5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6、 《油(气)田测井用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7、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2004)
8、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2002)
9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9133-1995)
10、《辐射源和实践的豁免管理原则》(GB13367-92)

Ⅹ 国家制定的保护环境的法律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01年8月31日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15日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991年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年12月29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年8月29日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002年12月28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颁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年1月29日颁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3月25日颁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7年颁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颁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23日颁布
16.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1992年8月14日颁布
17.征收超标准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1984年5月13日颁布

18.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1999年11月1日颁布

1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

20.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1999年1月5日颁布

21.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1999年7月8日颁布

22.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2001年10月10日颁布

2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年9月9日颁布

24.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 2001年7月30日颁布

25.关于公布《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1年12月25日颁布

26.关于发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的通知

2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2年7月19日颁布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9.环境保护法规解释管理办法 1998年12月3日颁布

30.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 2001年颁布

31.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30日颁布

32.退耕还林条例 2002年12月6日颁布

33.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3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01年3月20日颁布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年6月29日颁布

36.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37.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热点内容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
合同法期末考试的试卷 发布:2025-02-12 08:31:14 浏览:117
道德小故事400 发布:2025-02-12 08:29:48 浏览:182
狄律师 发布:2025-02-12 08:23:32 浏览:442
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发布:2025-02-12 07:33:36 浏览: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平等保护 发布:2025-02-12 06:23:05 浏览:191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 发布:2025-02-12 06:22:31 浏览:155
张大乐律师 发布:2025-02-12 05:51:35 浏览:684
条例准则主要内容 发布:2025-02-12 05:46:37 浏览:366
法律责任的承担主要包括 发布:2025-02-12 05:01:51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