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条例
❶ 怎么样举报邻居吐痰
公民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遮掩口鼻,吐痰时应当用纸巾等包裹痰液并放入垃圾箱内。同时明确,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场所应当佩戴口罩,防止传播疾病。
如被发现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将由县级以上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拒不清除的,将按照不同区域进行相应处罚:在室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室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内随地吐痰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县级以上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平台,受理举报。举报人可通过拨打举报电话,向举报平台发送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举报。查实举报情况的,可以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并保护其身份信息安全。同时,设区的市、县(市、区)政府还应当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❷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行为法规,你怎么看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行为法规出台】山西规定随地吐痰最高可罚500元15日,山西省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规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处罚办法:在室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室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内随地吐痰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另外,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
❸ 从不同地区对随地吐痰的处罚政策不同,谈一谈公共政策有什么功能对人们的生活
随地吐痰陋习由来已久,既不卫生也不文明,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却又屡禁不止。今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该《规定》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自6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不分章节,共18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治理原则、部门职责,公共场所管理单位、自治组织、公民的义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法律责任等。
禁止随地吐痰的公共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影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各类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工作场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办公、生产场所;书店、超市、商场、商店、农贸市场、酒店、饭馆、宾馆等经营场所;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道路、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广场、公园和居民小区、零散住宅群、城中村的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其他公共活动场所。
《规定》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劝阻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为,并可以通过拨打举报电话、向举报平台发送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平台,受理举报。查实举报情况的,可以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并保护其身份信息安全。
法律责任方面,《规定》明确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在室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室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内随地吐痰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违反《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此外,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
❹ 随地吐痰违法吗
随地吐痰的行为在国家法律的层面上还没有具体规定和处罚条款,但在部分城市和地方的法规、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规定。
如《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第四十二条:在公共场所严禁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严禁随处便溺或者乱倒粪便,严禁乱扔烟蒂、纸屑、瓜果皮核以及其他各类废弃物。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即时清除;拒不清除的,处50元罚款。
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无秩序插队等都是我们国人的陋习,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不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严禁随地吐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社会在发展,市容环境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共同努力,从不随地吐痰,不随处便溺或者乱倒粪便,不乱扔烟蒂、纸屑、瓜果皮核这些点滴“小事”做起,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义务,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美好!
❺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地方性法规的施行目的是什么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地方性法规的施行是为了达到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陋习,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提高公民公共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营造健康卫生的公共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2020年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规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法规共18条,主要明确了适用范围、治理原则、部门职责,公共场所管理单位、自治组织、公民的义务等。
(5)吐痰条例扩展阅读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中规定以下公共场所禁止随地吐痰:
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的景区(点)和城市规划区内人员相对集中的下列活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影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各类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工作场所;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办公、生产场所;书店、超市、商场、商店、农贸市场、酒店、饭馆、宾馆等经营场所;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道路、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
广场、公园和居民小区、零散住宅群、城中村的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其他公共活动场所。
❻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地方性法规什么时候施行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地方性法规《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15日,山西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山西将全面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为。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自6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中明确,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最高可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此外,要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
(6)吐痰条例扩展阅读
随地吐痰的危害:
随地吐痰会带来严重的卫生问题。由于飞沫是很多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随地吐痰是很不卫生的行为。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而言,随地吐痰的害处更大。这些患者的痰中含大量的细菌、病毒、肺支原体、真菌、以及寄生虫等。所携带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这些病菌都可能要威胁人们的生命。
有报道说,“非典”患者的一滴痰液中,藏有上亿个病菌。这些患者痰液中的病菌扩散到空气中,会在空气中漂浮数小时。很容易造成一人传染数人。
❼ 民法典规定随地扔垃圾吐痰罚款多少钱
摘要 条例 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蒂、口香糖、废电池以及各种食品包装物等废弃物;禁止乱倒垃圾、粪便和污水。同时,第六十六条规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个人,由县级以上负责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❽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地方性法规共有几条
全国首部规范随地吐痰地方性法规共有条。
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法规不分章节,共18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治理原则、部门职责,公共场所管理单位、自治组织、公民的义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法律责任等。
《规定》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劝阻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为,并可以通过拨打举报电话、向举报平台发送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举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平台,受理举报。查实举报情况的,可以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并保护其身份信息安全。
(8)吐痰条例扩展阅读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中规定:
第十五条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室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室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内随地吐痰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❾ 山西随地吐痰罚款500具体规定是怎么样的
5月1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规定在公共场所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其中,在室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在室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内随地吐痰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
(9)吐痰条例扩展阅读:
“该《规定》是一部寓德于法、法德相容的规范,它将不文明行为的道德治理上升到法治层面,进行法律治理,不但充分回应了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关切,而且通过法治手段促进了社会道德和文明行为的传播。”山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斌介绍说。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规定》在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诸如城管部门可以依法与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共治协议,共同治理本责任区内的随地吐痰行为。
设立公益宣传监督岗位,聘用低收入家庭成员协助宣传监督;探索建立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参与随地吐痰监管机制等不少制度都带有创制性。
❿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的最高处罚标准是多少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的最高处罚标准是五百元。
《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对随地吐痰的处罚: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在室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室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处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轿厢等公共密闭空间内随地吐痰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
(10)吐痰条例扩展阅读
在公共场所的正确吐痰方式:
1、公民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遮掩口鼻,吐痰时应当用纸巾等包裹痰液并放入垃圾箱内;
2、禁止直接将痰液吐于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绿化带等;
3、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场所应当佩戴口罩,防止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