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条例第57条
『壹』 寻找信息化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文化管理抄暂行规定
(文化部令袭51号 2011年2月17日发布 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广电总局令第39号2004年7月6日公布 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2000年1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令第291号公布施行)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信息产业部令第9号 2001年5月10日发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147号 1994年2月18日发布施行)
『贰』 可疑的号码
向你的运营商投诉!要求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57条第7款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第7款均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或信息。
中国移动《移动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总则》第四章第二条第5款规定“未经客户同意,SP不得向客户发送带有商业宣传性质的短信息、彩信、WAP PUSH、IVR外呼等。”;第九章第二条规定“为保证业务宣传的全面性和真实性,SP在所有业务宣传中,必须同时包含以下业务信息要素:包括业务内容、业务开通范围、业务使用方式,单项业务资费(包括业务价格、发送频次)等,客户服务电话和业务退订方式(订制类业务必须说明)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9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和“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并且第49、50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经营者,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乃至网通、电信的SP(Service Provider,服务器提供商)就搞这样的勾当,这个SP行业几乎到了无黑不成商的地步,整个行业就是靠坑、蒙、拐、骗而得以生存的。
比如——
“邻居十八岁的漂亮气质mm,我昨天跟她一起玩的时候偷拍的,漂亮吗?发短信YA到95007552立即看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想知道你的前世爱人是谁,今生叫什么名吗?发B到6118,帮你解开前世情,配今生缘,知晓姓名秘密”
“校花可儿,夜晚在操场把第一次献身给了班长。想听听可儿那羞答答的第一次,就拨通12590668040说‘学生’,即可体验制服诱惑之学生制服”
“直接回复85收取‘曹操’,无限下载手机图铃,本条免费.客服01058183412”。
……
实在是太多了。
它们的主要违规行为是,只要用户按照信息内容回复信息或回拨电话,没有经过用户二次确认就在不知不觉中定制了SP的服务。
如果你被SP欺骗,建议你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联系,电话010-12300,E-mail:[email protected]。
『叁』 登记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的行政法规设定的前置项目
序号 项 目 许可形式 许可部门 规定文件 1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许可证 市卫生局
区、县卫生局 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发《1987》24号) 2 音像制品出版 许可证 出版、复制:新闻出版署
制作:市新闻出版局
全国连锁经营:文化部
批发:市文化局
零售、出租:区县文化局 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2001、12、25国务院令第341号) 3 音像制品制作 4 音像制品复制 5 音像制品全国连锁经营 6 音像制品批发 7 音像制品零售、出租 8 印 刷 许可证 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市新闻出版局;
复印、影印、打印:区、县文化局 国务院印刷业管理条例
(2001、8、2国务院令第315号) 9 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 许可证 出版、出版物进口、复制:国家新闻出版署
电子出版物制作:市新闻出版局
印刷、复制:市新闻出版局
全国连锁经营、总发行:国家新闻出版署
批发:市新闻出版局
零售:区县出版行政部门 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
(2001、12、25国务院令第343号) 10 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全国连锁经营、总发行 许可证 11 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批发 许可证 12 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零售 许可证 13 电子出版物复制 许可证 14 娱乐场所设立许可 许可证
审 批 市文化局、
市卫生局、
市环保局
市公安消防部门 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2006、1、29国务院令第458号)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国家主席令第77号) 15 娱乐场所卫生、环保许可 16 娱乐场所消防许可 17 设立文艺表演团体 许可证 市文化局 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2005、7、7国务院令第439号) 18 设立演出经纪机构 19 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 许可证 市广电局(其中电视制作:广电总局) 国务院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1997、8、11国务院令第228号) 20 设立电影制片单位 许可证 广电总局(制片、摄制)
市文化局(发行、放映) 国务院电影管理条例
(2001、12、25国务院令第228号) 21 设立电影发行单位 22 设立电影放映单位 23 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许可证 市文化局 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2、9、29国务院令第363号) 24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
爆破作业 许可证 国家国防科工委(生产)
市国防科工委(销售)
市公安局(爆破作业) 国务院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6、5、10国务院令第466号) 25 烟花爆竹生产 许可证 市安监局 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2006、1、21国务院令第455号) 26 烟花爆竹销售 27 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经营 许可证 市安监局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1、26国务院令第344号) 28 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 批准书 市安监局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1、26国务院令第344号) 29 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 30 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 第一类 ) 许可证 国家药监局(药品类)
市安监局(非药品类) 国务院易制毒化
学品管理条例
(2005、8、26国务院令第445号) 31 医疗器械生产(二、三类) 许可证 市药监局(生产、批发)
各药监分局(零售) 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000、1、4国务院令第276号) 32 医疗器械经营(二、三类) 许可证 33 兽药生产 许可证 农业部(生产)
市畜牧局(兽用生物制品经营、市内六区兽药经营)
郊区、县兽医管理部门(郊区县兽药经营) 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
(2004、4、9国务院令第404号) 34 兽药经营 35 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 许可证 农业部
市农委 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2001、11、29国务院令第327号) 36 种畜禽生产经营 许可证 市畜牧局 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
(1994、4、15国务院令第153号) 37 粮食收购 许可证 区、县粮食局 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2004、5、19国务院令第407号) 38 盐资源开发、制盐 许可证 盐开发、制盐: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食盐生产由国家盐业行政部门审批)
盐批发:各级盐业部门统一经营(其中食盐批发由市盐业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许可证) 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
(1990、3、2国务院令第51号) 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
(1996、5、27国务院令第197号) 39 盐批发 40 电信业务(含互联网信息服务) 许可证 信息产业部
市通信管理局 国务院«电信条例»
(2000、9、25国务院令第291号)
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2000、9、25国务院令第292号 41 设立旅行社 许可证 国家旅游局(国际)
市旅游局(国内) 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
(2000、9、25国务院令第291号) 42 设立期货公司 许可证 证监会 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2007、3、16国务院令第489号) 43 设立资产评估机构 许可证 市财政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1991、11、16国务院令第91号) 44 设立医疗机构 许可证 市卫生局 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994、9、1国务院令第149号) 45 水路运输 许可证 交通部(沿海、跨省市水运)
市航运管理处(市内水运、水路运输服务) 国务院«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1997、12、3国务院令第237号) 46 水路运输服务 许可证 47 国际海上运输 许可证 交通部:
市交委(国际船舶管理) 国务院«国际海运条例»
(2001、12、11国务院令第335号) 48 道路旅客运输 许可证 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区、县交通局(运管局、运管处) 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
(2004、4、30国务院令第406号) 49 道路货物运输 50 机动车场站经营、驾驶员培训 51 机动车维修 市机动车维修管理处
区、县交通局(运管局、运管处) 52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 许可证 国家药监局
农业部 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005、8、3国务院令第442号) 53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 54 农药生产 审 批 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
(2001、11、29国务院令第326号) 55 房地产开发 签署意见 市建委(签署意见) 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998、7、20国务院令第248号) 56 承装、承修、承试供电设施和受电设施 许可证 市经委 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1996.4.17国务院令第196号) 57 电力设施器材收购 审 批 市电力管理部门 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1998、1、7国务院令第239号) 58 设立拆船厂 审 批 市环保局 国务院«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1988、5、18国务院发布) 59 设立认证机构 批准文件 国家认监委 国务院«认证认可条例»
(2003、9、3国务院令第390号) 60 设立认证培训机构 61 设立认证咨询机构 62 盐零售 指定部门或审批 食盐零售:
商业行政部门指定的商业、供销合作社及商业部门批准的代购代销企业经营
其他用盐销售:
由盐业行政部门按计划或者指导制盐企业自销 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
(1990、3、2国务院令第51号)
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
(1996、5、27国务院令第197号) 63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生产 定 点
定向专营 国家信息产业部门(生产企业定点)
定点生产企业定向专营 国务院«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1993、10、5国务院令第129号) 64 设立殡仪馆、火葬场 批准 市民政局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1997、7、21国务院令第225号) 65 设立有偿服务公墓 批准 市民政局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 66 设立殡仪服务站、骨灰堂 批准 民政部门 67 生猪屠宰 定 点 市商务委 国务院«生猪屠宰条例»(2008、5、25国务院令第525号)
『肆』 wifi:T:WPA;S:WSJzxm;P:WSJ880303zxm;H:false是什么意思
wifi:T:WPA;P:;S:13337300796muchen;即指Wi-Fi的ssid名称,其加密方式为WPA加密,即一种保护无线电脑网络(Wi-Fi)安全的系统,“S:13337300796muchen;”指的是wifi密码为133xxxx796muchen。
无线wifi密码破解器确实可以破解相对简单的密码,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靠破解密码蹭用他人网络的行为已违反了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5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其中就包括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类似行为属于不当得利,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电信条例第57条扩展阅读:
由于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因此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
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伍』 电信城郊维护建设有何建议
这么说吧,1 我国电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电信业根据自身特点,大胆改革,务实发展,保持了两位数的健康、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1 575亿元,比2004年增长25.4%;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4 608万门,总容量达到4.7亿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 8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 860万户。截止到2005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4 38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7部/百人。
长期以来,我国电信业一直是国家垄断性行业,为迎接入世后的挑战,中国电信业进行了分拆与重组的体制改革,电信运营业由中国电信独家垄断到1994年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双头经营,再到目前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5+1”经营,业务生成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2002年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已有6家,增值电信企业达到4 400多家,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格局。重组后的电信市场竞争推动了各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发展方向,带动了电信资费的不断下降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改善,为电信业的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及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 现阶段我国电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上看,我国政府对电信业的管理水平还不高,电信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于电信业发展的要求。首先,由于我国电信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刚刚做完调整,设立了新的电信管理部门,但是新的部、省电信管理局在自身的组织建设、人才配备和工作等内部管理方面,还亟待理顺。其次,体制调整后,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在行使政府监管部门各项职责、制定产业的调控政策之前,还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如对全国通信业整体资源的分布和潜力的了解、全国通信业市场体系的规划等,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我国《电信法》等还在酝酿起草中,电信服务业的改革开放缺乏完善配套的基本法律依据,从国外电信业的改革发展经验看,我国电信的法制建设有所滞后。
(2)从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看,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有效竞争还没有充分形成。由于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公司实行分业经营,实质上仍是寡头垄断的市场体制。寡头垄断的优势地位必然导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过各种途径构筑较高的进入壁垒,如通过价格战、设置互联网间障碍等,阻止新兴电信运营商的进入和发展,企图继续谋取垄断利润。但是,如果国内电信运营商连国内竞争都避之不及,岂能有实力和经验去面对国外电信巨头的冲击与挑战?显然,垄断下的发展只是一种被动的、低水平的、缺乏创新力的发展,而非健康的、经得起环境变化和考验的发展。而畸形的市场结构也必然导致电信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源自产业内部的发展增长机制的推动力量。
(3)当前电信监管在体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是政府职能的冲突:引入竞争必然会触动在位运营商的既得利益,以移动业务为例,增加新的市场准入可能会冲击在位运营商的市场地位,给移动运营商的股东(包括政府及其他股东)带来直接的损失,如何平衡公众利益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是一项现实而又困难的选择。二是监管部门的能力不足:产业环境的变化和电信市场改革的步伐很快,行业监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时间来认识新的监管环境和建立新的监管思路。由于资源和行政体制的约束,行业监管部门在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是监管范围太宽:由于市场结构还处于改革过程中,放松管制要逐步进行,这导致监管部门监管的范围太宽、目标太多。监管范围过宽导致资源的紧张和重点不突出。
(4)与商品市场比较,作为服务业的中国电信业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很不完善的。一方面要电信运营商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却不按价值规律办事。社会各界关注的互联互通问题是电信业竞争的基础条件,但“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畅而不久”的问题却困扰着电信业。目前采用的办法是政府强力管制,但收效甚微。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基础条件,与竞争一样,在本质上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机理还在经济。现行网间结算体系的不公平,造成了各运营商网络升值的程度相差悬殊,有的网络从互联互通中升值达数十倍乃至百倍,而有的网络却升值甚微。此外,网间结算的不合理还导致了一些运营商利用互联互通作为竞争工具,大打价格战,扰乱了市场,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主导运营商提供互联互通的积极性。
3 解决我国电信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快我国电信业的法制建设工作,力争早日出台《电信法》,为我国电信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确定法律依据与法律基础。良好的法律框架是电信业有序发展的前提,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都已意识到制定专门的电信立法的重要意义。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后,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信业的市场准入、市场规范、业务发展、互联互通等提供了基本的规范,下一步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落实好。同时还要积极加快《电信法》及有关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此加强通信市场的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互联互通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通信资费机制,创造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2)建立有利于竞争的市场结构。当前的市场结构基本建立了竞争的构架,深化市场结构改革可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鼓励新的接入方式的应用,促进固定接入业务的竞争。传统的固定接入很难引入实质性的竞争,新的接入方式包括各种宽带接入、无线市话、有线电视网络、电力网络等,都有可能显著地促进固定接入的竞争。只要这些新技术满足电信技术的基本要求,监管部门就应该采取鼓励和促进政策。二是增加移动市场的准入,移动业务具有潜在的竞争性,可以引入适度的竞争。首先,要允许无线市话技术的应用,无线市话技术在经营模式和市场定位上不同于传统移动业务,是移动业务的重要补充,在一定范围内有生存空间;其次,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增发移动牌照;再次,为增值业务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由于竞争的不充分和管制方式的不同,为防止纵向一体化的基础运营商交叉补贴或滥用市场力量,可以要求其增值业务在结构上或财务上相对独立于基础业务,为增值业务的公平接入创造条件。
(3)建立有利于竞争的电信监管,合理监管是电信有效竞争的前提。实践证明,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调整监管思路,就能使电信监管改革与市场改革的步伐相协调。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加快有关法规的制定,建立完善的电信监管框架;二是要在改革时期适当增加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用于电信监管的基础条件的建设和专家队伍的建设,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三是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要尽快促进国有或国有控股电信运营企业的完善公司治理。调整监管思路,一是要合理处理政府职能的矛盾,过去在特定的背景下偏重股东利益是必要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现阶段应适当突出促进电信竞争的目标;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在现行体制下,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受到较多外部因素的制约;三是电信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监管范围和目标,对于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市场解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瓶颈设施和稀缺资源的管理,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互联互通和普遍服务问题。
(4)按价值规律办事,制定科学合理的网间结算办法和标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激励主导运营商提供互联互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新进入者不打价格战,避免恶性竞争。
电信市场的不规范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威胁,作为国有的电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遇到挑战。根据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按照公司制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尽管现在一些电信企业通过上市已经吸纳了部分非国有资本,但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情况使企业的经济性质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与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过去电信业拆分重组的改革应当说只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市场竞争的框架,但更为繁重的改革任务,就是要对电信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把它变成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
『陆』 个人自己安装卫星天线现在违法吗
卫星天线13881904073:个人安装卫星天线不违法,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安装卫星天线(正版户户通)的朋友,现在各行各业生意都不好做,做不好你就会被淘汰,现在移动、联通、电信都在做电视这块业务,安装卫星天线的人相对就是弱势群体,我们都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好自己和亲朋好友合法权益。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2〕24号文件,附件第567 取消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29号);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广发外字〔2002〕254号)。另外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文件,附件17条之规定,也明令取消了国务院令第129号令。所以,个人可以安装卫星接收器,并受物权法保护。
物权法: 第三十八条 本章规定的物权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
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第六十六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另外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卫星天线属于个人生活用品,只要是合法收入购买,都是受法律保护。
民法通则: 第五条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十一条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五条 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如果地方广电局强行拆除或者罚款,就是公然违背宪法精神,大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或者依据《信访条例》到上级政府部门上访,维护合法权益。
『柒』 《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
《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是电信安全
第五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五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一)对电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二)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三)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四)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一)采取租用电信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电信业务;
(二)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
(三)伪造、变造电话卡及其他各种电信服务有价凭证;
(四)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
第六十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电信安全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安全保障制度,实行安全保障责任制。
第六十一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应当做到与国家安全和电信网络安全的需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第六十二条 在公共信息服务中,电信业务经营者发现电信网络中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条例第五十七条所列内容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第六十三条 使用电信网络传输信息的内容及其后果由电信用户负责。
电信用户使用电信网络传输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信息的,必须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采取保密措施。
第六十四条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可以调用各种电信设施,确保重要通信畅通。
第六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国际通信业务,必须通过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进行。
我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之间的通信,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六十六条 电信用户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
电信业务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电信用户使用电信网络所传输信息的内容。
『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五条第一款规定
现行版本复中75条没有第一款。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14年8月15日修订)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向电信用户赔礼道歉,赔偿电信用户损失;拒不改正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处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四十一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二)限定电信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电信终端设备或者拒绝电信用户使用自备的已经取得入网许可的电信终端设备;(三)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者中止对电信用户的电信服务;(四)对电信用户不履行公开作出的承诺或者作容易引起误解的虚假宣传;(五)以不正当手段刁难电信用户或者对投诉的电信用户打击报复。
『玖』 游戏中SP是什么意思
游戏中SP指的是Skill Point。中文意思是技能点。
短语
1.skill-point 左下角;
2.skill and strong point 技能及特长;
3.Modify Hero Skill Point 修改技能点。
(9)电信条例第57条扩展阅读:
SP其他意思:
1.自行驱动的(Self Propelled);
2.服务提供商 (Service Provider)。
双语例句:
1.Both the skill point system and the talent system are being iterated on.
技能点和天赋系统被反复斟酌。
2.Such as once the axis is opened, one skill point will always remain there.
比如技能轴开启后,有一个技能点将会永久保留下来。
3.Gaining levels in World of Warcraft currently grants your character one bonus skill point and10 bonus" talent" points.
魔兽世界中升级可以使人物获得1技能点和10天赋点。
『拾』 手机国家三包法对手机行业的影响
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文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号
主题词: 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
发布机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1年9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信息产业部令 第4号公布
第一条 为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移动电话机商品销售者、 修理者和生产者的修理、更换、退货(以下称“三包”)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由无线接入的移动电 话机商品(包括手持式移动电话机、车载移动电话机、固定台站电话机及其附件,见本规定 附录1《实施三包的移动电话机商品目录》)。
第三条 移动电话机商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原则。销售者与生产者 或供货者、销售者与修理者、生产者或供货者与修理者之间订立的合同,不得免除本规定的三包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本规定是实行移动电话机商品三包的最基本要求。国家鼓励销售 者、生产者作出更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严于本规定的三包承诺。承诺作为明示担保,应当依法履行,否则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 销售者应当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销售移动电话机商品,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定;
(二)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三)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的移动电话机商品的质量;
(四)销售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开箱检验,正确调试,当面向消费者交验移动电话机商品;
2.核对移动电话机主机机身号(IMEI串号)和进网标志、附件的出厂序号(批号)、产品商标 和型号;
3.介绍产品的基本性能,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三包方式和修理者;
4.提供三包凭证、有效发货票,三包凭证应当准确完整地填写(见附录2《移动电话机商品三包凭证》)并加盖销售者印章,有效发货票应当注明主机机身号(IMEI串号)、附件的出厂序 号(批号)、产品商标及型号、销售日期、销售者印章、金额等内容;
(五)不得销售不符合法定标识要求、不符合说明书等明示的性能及功能,或者产品质量不合 格的移动电话机商品;不得销售未标注生产日期的电池;
(六)在三包有效期内,移动电话机商品出现故障,销售者应当根据本规定承担三包责任,不 得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七)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查询、投诉,并提供服务。
第六条 修理者应当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修理者应当具有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的维修资质审批机构颁发的证书,维修人员应当经培 训考核,持证上岗;
(二)承担三包有效期内的免费修理业务和三包有效期外的收费修理业务;
(三)维护销售者、生产者的信誉,应使用与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要求相符的新的零配件 ;认真记录修理前故障情况、故障处理情况和修理后的质量状况;
(四)按有关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保证修理费用和修理配件全部用于修理;接受销 售者或者生产者的监督和检查;
(五)保持常用维修配件的储备量,确保维修工作正常进行,避免因零配件缺少而延误维修时 间;
(六)向消费者当面交验修理好的移动电话机商品并如实完整地在三包凭证上填写修理者名称 、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维修记录;
(七)承担因自身修理过错造成的责任和损失;
(八)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接受消费者有关商品修理质量的查询。
第七条 生产者(进口者视同生产者)应当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书;移动电话机主机机身贴有进网 许可标志,并随机携带该机型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和三包凭证;产品说明书应当按国家标准GB52961《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规定要求编写,应当明确产品的功能特点、适用范围、使用、维护与保养方法、注意和警示事项、常规故障判断等;三包凭证应当符合本 规定附录2《移动电话机商品三包凭证》的要求;
(二)保证移动电话机商品符合法定标识要求、符合产品说明书等明示的性能及功能,保证产 品质量合格;应当明示待机时间,在电池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注生产日期;
(三)应当自行设置或者指定与销售规模相适应的具有维修资质证书的修理者负责三包有效期 内的修理,并提供修理者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修理者名称和地址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公告;
(四)按照有关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提供三包有效期内发生的维修费用;维修费用 在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得截留,应当最终全部支付给修理者;
(五)按照有关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提供足够的合格零配件;保证能够在产品停产 后二年内,继续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零配件;
(六)按照有关修理代理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提供必需的维修技术软件、技术资料、技术培 训等技术支持;
(七)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查询,并提供咨询服务。
第八条 移动电话机主机三包有效期为一年,附件的三包有效期见附录1《 《实施三包的移动电话机商品目录》。三包有效期自开具发货票之日起计算,扣除因修理占 用、无零配件待修延误的时间。三包有效期的最后一天为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三包有效期的最后一天。
第九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消费者依照本规定享受修理、更换、退货的权 利,修理、换货、退货应当凭发货票和三包凭证办理。
消费者丢失发货票和三包凭证,但能够提供发货票底联或者发货票(底联)复印件等有效证据 ,证明该移动电话机商品在三包有效期内的,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应当依照本规定承担 免费修理、更换责任。
消费者丢失发货票和三包凭证,且不能提供发货票底联或者发货票(底联)复印件等有效证据 ,但依照主机机身号(IMEI串)显示的出厂日期推算仍在三包有效期内的,应当以出厂日期 后的第90日为三包有效期的起始日期,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必须按照本规定负责免费修理。
第十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质量问题的,由修理者免 费修理。修理者应当保证修理后的移动电话机商品能够正常使用30日以上。
第十一条 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附录3《移动电话机 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者修理。消费者要求换货 时,销售者应当免费为消费者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移动电话机。消费者要求退货时,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为消费者退货,并按发货票价格一次退清货款。
第十二条 自售出之日起第8日至第15日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附录3《 移动电话机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换货或者修理。消费者要求换货时,销售者应当免费为消费者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移动电话机主机。
第十三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附录3《移动电话机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凭三包凭证中修理者提供的 修理记录,由销售者负责为消费者免费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移动电话机主机。
第十四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电池、充电器、移动终端卡、外接有线耳机 、数据接口卡等移动电话机附件出现本规定附录3《移动电话机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 故障的,销售者应当为消费者免费更换同品牌同型号同规格的附件。更换两次仍不能正常使 用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为消费者退货,单独销售的,按发货票价格一次退还货款;与主机一起销售的,按退货当时单独销售的价格一次退还货款。
第十五条 送修的移动电话机主机在7日内不能修好的,修理者应当免费给消费者提供备用机,待原机修好后收回备用机。
第十六条 因生产者未按合同或者协议提供零配件,使维修者延误了维修 时间,并自送修之日起超时60日未修好的,凭发货票和三包凭证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记录, 由销售者负责免费为消费者更换同型号规格的移动电话机主机。
第十七条 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修理时间超过30日未修好的,凭发货票和三包凭证中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记录由销售者负责免费为消费者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移动电 话机主机。
第十八条 符合换货条件,但销售者无同型号同规格商品,消费者不愿意 调换其他型号规格的商品而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为消费者退货,并按发货票的价格一次退清货款。
第十九条 符合换货条件,并且销售者有同型号同规格移动电话机商品, 消费者不愿意调换而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予以退货,但对于使用过的商品应当按本规定附录1《实施三包的移动电话机商品目录》规定的折旧率收取折旧费。折旧费的计算日期自 开具发货票之日起至退货之日止,其中应当扣除修理占用和待修时间。
第二十条 换货时,应当提供新的商品。
第二十一条 换货后,商品三包有效期自换货之日起重新计算。由销售者 在发货票背面加盖印章,注明更换日期,并提供新的三包凭证。
第二十二条 销售者按本规定为消费者退货、换货后,属于生产者、供货 者责任的,依法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或者按购销合同办理;属于修理者责任的,依法向修理者追偿,或者按代理修理合同或者协议办理。生产者、供货者按照上述规定 赔偿后,属于修理者责任的,依法向修理者追偿,或者按代理修理合同或者协议办理。
第二十三条 对于在经营活动中赠送的移动电话机商品,应当按照本规定 承担三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移动电话机商品,不实行三包,但可以实 行合理的收费修理:
(一)超过三包有效期的;
(二)无三包凭证及有效发货票的,但能够证明该移动电话机商品在三包有效期内的除外;
(三)三包凭证上的内容与商品实物标识不符或者涂改的;
(四)未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维护、保养而造成损坏的;
(五)非承担三包的修理者拆动造成损坏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坏的。
第二十五条 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破产、倒闭、兼并、分立的,其三 包责任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六条 消费者因商品三包问题与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发生纠纷 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信息产业部门移动电话机(电话机)产品质量投诉中心、质量管理协 会用户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组织申请调解,有关组织应当积极受理。
第二十七条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本规定承担三包责任的,消费 者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诉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申诉,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信息产业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本规定承担三包责任的,消费 者也可以依照《仲裁法》的规定与销售者、修理者或生产者达成仲裁协议,向国家设立的仲裁机构申请裁决;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九条 需要进行商品质量检验或者鉴定的,可以委托依法考核合格 和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者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或者鉴定。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和信息产业部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从2001年11月15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