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上海古建筑保护条例

上海古建筑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4-24 08:47:17

⑴ 古建筑周边环境和建筑有什么要求,有哪部相关法律规定吗,有没有知道的啊。。。谢谢!!

古建筑一般都是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保护级别不同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文物保护单位都根据不同的保护等级有各级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内一般不允许建设与文物保护不相关的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一般是要限制建设的体量、规模、风貌,但具体要求要视不同的保护单位而定。这个可以在《文物保护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和审批办法》中有相关规定,各个文物的具体规定要求可以再各个文物局网站上看到一些。
具体设计的话,就是设计师形式、体量、材质上的考虑,这个因人而定,如果设计项目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理论上应经过相应层级政府文物部门的同意。

⑵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的措施与方法有哪些例如仿古、搬迁、改造。还有什么方法和措施啊多列出几点越多越好

1.增强公众古建筑保护意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成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团体,宣传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古建筑保护范围中的人民群众能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保护。
2.古建筑保护与新城市建设并驾齐驱。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改建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古建筑保护范围,在城市大规模改建过程中加强对古建筑本身及其周边文化的保护,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应该与古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
3.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由于我国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损坏原因是木材的腐烂,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和修复十分重要。对古建筑的维护应该坚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历史性和美学性,仿照古代建筑风格,利用现代科技使古建筑维护过程中的环境。人为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4.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防护工作。对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可能发生的概率,发生火灾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建筑的损坏。加强对电源和火源的管理,对于古建筑内的供电系统设计应该把安全摆在第一位;根据不同的火灾扑救需要设置并合理布局不同的消防器材;加大火灾预防技术的应用,使用各种有效的探测报警系统。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我国古建筑保护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性人才缺乏。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城市规划研究生遗产保护方向等涉及古建筑保护规划类专业,但是并没有像热门专业那样受广大学子的青睐,愿意学习此专业的人才也屈指可数。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修复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来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创古建筑保护的新局面。

⑶ 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原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窟寺等 (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 进行修缮、保养的时候, “必须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 (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修缮核心
原状是指一座古建筑开始建造时 (以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准 )的面貌,或经过后代修理后现存的健康面貌。整组建筑群的原状, 应包括它原来的总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其内部环境的绿化。概括来说是指原来的造型、原来的结构、原来的材料和原来的工艺。这四项内容缺一不可。
恢复原状:指维修古建筑时,将历史上被改变和已经残缺的部分,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条件下予以恢复,再现古建筑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恢复原状时必须以古建筑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依据。但被改变和残缺部分的恢复,一般只限于建筑结构部分,对于塑像、壁画、雕刻品等艺术品,一般应保存现状。
保存现状:维修古建筑时,应以现存的面貌为准,保留历代修理中被改变的部分,保留古建筑的历史可读性。实践证明,现状与原状常有些内在联系,现状是研究原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1964年国际会议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是许多国家共同遵守的文物保护与维修的法规。宪章首先强调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既要当作历史见证物,也要当作艺术品来保护。对于修复工作,应看作是一件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不能有丝毫的臆测。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与原来建筑外观有明显的区别。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引用新技术,但必须经实验证明是有效的。
修缮原则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安全为主原则
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构件必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 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风格统一原则
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筑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
预防为主原则
修缮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维修,把积患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旧料利用原则
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 还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
以上讯息由固蓝建筑防水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⑷ 阮仪三有些什么事迹

著名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从小在苏州长大,灵岩山、永安桥等地都曾留下过不少儿时的印迹,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儿时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大年夜上庙里看热闹、放鞭炮的年味至今仍留存在记忆里,05年春节,已过古稀的阮仪三教授携家人,悄悄地回到了热闹中透着宁静的木渎古镇,寻找儿时过年的感觉 .

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年逾古稀的学者。眼前的阮仪三,两鬓斑白,精神矍铄,谈到激动之处,还会起身大声批评某些不正常的现象,让人看到一位知识分子的真诚和可爱。

为平遥要来第一笔保护修缮款

记者:在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5个镇的保护规划是你的手笔,包括山西的平遥。有个故事很传奇,说你“刀下留城救平遥”。

阮仪三:上世纪80年代,平遥和别的地方一样大兴土木搞发展,拆除很多建筑。我到平遥一看,当地扒开了城墙,一条大马路开进去,开了180米,拆掉30多幢明代建筑、100多幢清代建筑。

我找到山西省建设委员会领导,要求给平遥做规划,保护古城。但光有规划也不行,还要有钱。我阮仪三一介讲师,人家不拿你当回事。我就直接上北京,找相关的领导。确定保护规划后,先拨款子修城墙,第一笔是8万元,别小看这8万元,它相当于现在800万元。

记者:当初有很多古镇和平遥一样独具风格吧?

阮仪三:对,周围的太谷、祁县、忻州、介休,都跟平遥一样。平遥和太谷就是姐妹票号城市,当时,太谷比它规模还大,完整的城墙,完全的钟鼓楼,完整的孔庙,完整的各种各样的坛庙,很多保存很好的民居。就在上世纪80年代,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城市被扒掉,拆掉旧城建新城,大马路开进去,汽车通进去,似乎现代化了。

记者:一提建设,就是推倒重来。

阮仪三:这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它毁掉了很多好东西。在江南古镇中,我们才保了6个,而当时至少还有40多个,都在这20年的现代化建设中给毁掉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做得还不够。

全国2000年以上的古城大约有2000多个,真正完整保护好的没几个。多年来,我们不是搞建设性破坏,就是做破坏性建设。

上门游说保护理念却被赶出门外

记者:后来还到处去游说你的保护理念,有没有困难?

阮仪三:当时,去古镇游说“规划保护”,基本上处处碰钉子,碰得头破血流。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从上海到江苏平望再到浙江湖州去的这条交通线上,都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譬如说柳亚子的故乡江苏黎里镇,就很有古镇风味:河的两旁是石板街、过街楼,镇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大宅。我从上海跑去跟镇长讲,要帮他搞规划、做设计。去的时候,我还把江苏省委开的介绍信给他看。可镇长根本不领情,说他们不要规划,他们这儿建设得很好,不要你们知识分子跑这儿来多管闲事。我把我的理念对他说,他很不耐烦地说:“你们知识分子脱离实际,我们这里不欢迎你们来实习,请你们赶快走。”我还想争辩几句,他就双手把我推出门去,还在院子里大吼一声:“这两个上海人啊,食堂里不要留饭给他们啊,不要卖饭票给他们。”

记者:他们为什么不欢迎你?

阮仪三:那个时候他们很得意自己搞的建设,我说三道四,不就是说他的建设不好吗?实际上他就是建得不好。但是他不懂,他不知道,他是无知者无畏。这种情况,我在好几个镇都遇到过。

记者:都说知识分子脸皮薄,这样的待遇你还去?

阮仪三:看到那么许多好东西被毁掉,心疼啊。后来我就改变策略,不找交通沿线的城镇,找一些所谓现代化开拓的意识还比较淡漠的地方。比如周庄,很偏僻,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

自己掏腰包为周庄做保护规划

记者:在周庄做规划顺利吧?

阮仪三:也很难。我提出的规划方案是,先保护古镇,然后在古镇外面发展工厂。周庄的领导开始也不接受。后来,我不仅帮他们引来上海的工厂,还在规划时出点钱。当地领导就慢慢接受了。当时正好拿到一笔科研经费。我把这笔钱就直接汇到周庄的账号上,当时拿出了5000元。

记者:后来,周庄的旅游也因此火起来了。

阮仪三:这时候,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苏州市规划修建一条公路,准备从周庄的西北侧穿镇而过。在分管副市长的主持下,公路很快开到了周庄门口。我当时坚决反对,这条路把周庄的古镇格局给破坏了。周庄的领导说,算了吧,阮老师,不坚持了吧,我们胳膊扭不过大腿。我说,我不怕。实在没办法了,你开路的话,我躺到马路上去,让汽车把我轧死算数。

记者:您这种做法不太像一个知识分子,很泼辣,还有点蛮不讲理。

阮仪三:是那个领导不讲理。如果按照他的这种非常不科学的做法,会毁掉一个珍贵的古镇。对这种错误的东西你不抵制吗?我觉得这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做的。

有人说,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纸上画画,不如首长一句话。我的理解是,你这个画要画得好,人家就觉得你不是一张废纸,首长一句话,也就吹不到你。

当然,这更需要体制的完善。欧洲1907年就有了建筑保护法规出台,1962年法国第一个出台了关于城镇的保护法,以后就有了城市的保护条例。但是中国没有。没有法律,很多事情就很难操作,很多时候靠的是一份良知。

希望有民间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中来

记者:上海不是有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吗?

阮仪三:上海在保护遗产方面比较重视。2003年,上海市公布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全国第一部有关保护历史街区和建筑的法规。上海的建筑保护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已经有了13个保护区。不过,所保护的东西还是微乎其微。上海13个保护区的面积占上海总面积多少?只有几百分之一!上海那么多幢建筑,被保护的优秀建筑有多少?642处。在英国伦敦,有1万处保护建筑!

记者:是因为没钱吧?

阮仪三:钱确实是个问题。去年,法国政府用在建筑保护上的费用为4000亿元,同时,民间组织和群众投入2000亿元。而在上海,去年花在建筑保护上的费用总共为1.6亿元,这在国内已经算是最高了,完全来自于政府拨款。

记者:那你的调研有经费吗?

阮仪三:没有。政府没给我,学校也没给我,完全是我自己贴钱做的。

记者:还自己贴钱?

阮仪三:在做平遥规划的时候,为了培训当地官员,就把他们请到同济大学来学习。住宿费啊、讲课费啊、带他们去参观的支出啊,都是我自己贴的钱。1984年、1985年两年我办了3期培训班,虽然很成功,但也借了上万元的债,5年才还完。

现在,虽然做规划有钱,但每年做调研的钱还是自己出,每年要花上近20万元。

记者:如果一直这样的话,也很难激励别人去做。

阮仪三:因此,也需要民间的支持。我正在操办一个基金会,目前已经批下来了。这个名叫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前期资金已经到位,有200万元。虽然这对濒危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只是杯水车薪,但我希望通过基金会的运作,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城市遗产。

现在,最让我担忧的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在国内难成气候。英国这样专业的学校有7个,我们中国那么多高校,那么多博士生导师就我一个人在做。

⑸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都是人才,一个比一个字多,怎么发出来的?
关键是要精辟,一大堆话难得看懂。
列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四项基本内容:
1、协调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环境责任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第一个问题太抽象了:
(列举)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
第一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民族主义的,文化遗产与民族国家、民族身份紧密结合,文化遗产成为政治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个阶段是从民族性、民族认同的立场走出来,调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全球主义的关系,并向世界性、全人类文化遗产的认识转变。

第三个阶段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不管每种文化有怎样的特质,它必然会有某些人类共享的成分;产生于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历史中的多样文化,是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

⑹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文物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保护古建筑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意识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只有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文化的长久持续、国家的文明富强,才能促使国家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1尊重建筑原貌,力求真实再现

保持建筑最原始、最本然的面貌,是我们保护文人故居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研究历史,一切都要从“古”出发,因此我们要保持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才能让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进而可以了解、深入地研究历史人物,让古为今用,历史文化才得以传承。

2深度挖掘文物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每一座古建筑一定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房屋的主人也必定有家喻户晓的作品流传于后世。通过文物古建筑,我们要让游客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要让游客了解到文人的故事,引导更多的人阅读名人的作品,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中华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3从法律开始,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就出台了有关保护文物的法规,在这一方面,中国的起步相对较晚。进入21世纪以来,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条例,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就南京来说,文人故居的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是保护文人故居最强有力的保证。并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人民的需求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加强对国家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就是加强社会的文化建设,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有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4引进科技人才,促进保护现代化

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通过科技手段引进科技人才,促进名人故居保护现代化。引进高知分子,致力于网络平台专门管理和文物价值开发两个方面。网络平台管理主要分为前期开发和后期运行。前期开发需要引入专门的人才,后期应当对部门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其中,文物价值开发是重中之重,也是文物古建筑保护的一大核心。国内对于名人故居保护十分精通的人数量很少,再加上国内对于名人故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国内可借鉴的管理案例少,相关人才也少。国家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培养相关人才。

⑺ 有什么关于保护历史建筑的英语著作

《西安宣言——保护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英文版
XI’AN
DECLARA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ETTING
OF
HERITAGE
STRUCTURES
SITES
AND
AREAS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中英文对照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reas
with
Historical
Cultural
Features
And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⑻ 古建筑保护基本原则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这是文物保护法给出的定义。。。

⑼ 中国对古建筑有保护法吗

中国已经公布过文物法,因为中国古文物特别多,古建筑作为,历史上的名专建筑,也归属国家文物部属门管理、保护与维修。自建国以来这些年中,国家文物局就做这项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就古代建筑来说,每年国家拨出许多专款用来维修与保护古代建第,并且从中有许多古建筑得到了保护。此外,国务院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也适当地拨款对古代佛寺进行保护和维修,从全国古寺院来看,许多名寺都得到保护。那么自从国家颁布文物法以后,各地更加严格遵守,除个别地方还不遵守文物法,古建筑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外,大部分地区做得很好,保留了很多的古建筑。
保存到今天的古代建筑十分不易,有名的建筑,每年都得到些维修经费,都予以逐步维修。我们是古建筑工作者,那么就更有责任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由于古建筑分布全国各地,那就需要各行各业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使古建筑得以很好的保存。

⑽ 古建筑保护措施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

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

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10)上海古建筑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保护规划

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并依法登记、建档。在认真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分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落实。

要及时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必要的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也要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

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以后方可实施。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考古发掘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统一管理,落实审批和监督责任。

热点内容
镇公共法律服务 发布:2025-02-11 17:11:04 浏览:512
湖南省耒阳市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2-11 16:58:13 浏览:970
立水桥律师 发布:2025-02-11 15:58:04 浏览:364
就业证明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15:45:57 浏览:126
法学概论下载 发布:2025-02-11 15:32:58 浏览:435
大连市劳动法产假规定 发布:2025-02-11 15:29:11 浏览:605
广西社区矫正条例 发布:2025-02-11 14:58:38 浏览:250
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讲座信息 发布:2025-02-11 14:52:20 浏览:498
行政法适用从旧兼从轻 发布:2025-02-11 14:09:13 浏览:648
入选区党委法律顾问 发布:2025-02-11 13:50:16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