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壹』 北京市80岁以上老人每月政府补助100元,发放的方式是什么
充值至老年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额度账户。
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多种方式的养老(助残)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老年人(残疾人)可通过养老(助残)券购买社区和社会各项养老(助残)服务。具体标准是为60至79周岁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为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
对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发生的,且符合本市有关医疗报销规定的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按比例负担部分给以补助。
(1)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扩展阅读:
利用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单位内部设施、居民空闲房屋等社会资源建立养老(助残)餐桌。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租金、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由各级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提供社区餐饮服务。
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村)建立养老(助残)餐桌,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
『贰』 居家养老工作站是什么性质单位是否是中央派驻的。
您好!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5亿大关,老龄人口比例严重超过老龄化标准,我国早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由大连市首创,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但如果长期采用大龄下岗女职工作为服务者,不引进年轻化的专业人才,居家养老将会很难发展到新的高度。现在全国各地高校已经陆续开办与养老相关的专业, 相关产业更应该及时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我国养老模式。
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北京居家养老 子女带薪护理政策2016年年内出台。
现存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乐等方面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桔豆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是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
居家养老工作站由社区工作站举办,不是中央派驻的。谢谢阅读!
『叁』 房企眼中的养老业玩法
伴随着日益庞大的银色浪潮,养老产业风头一时无两,告别了借养老炒作的噱头,养老地产也向着“养老社区模式”转变,无出其右地成为各方资本竞相瓜分的蛋糕。两年前,曾经认为养老地产毫无利润的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悄然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政府投建养老大数据库引导养老产业投资,而在其他房地产企业眼中,北京“十三五”的养老产业脚步又将迈向何方?
中坤投资黄怒波:应建立养老产业大数据库
两年前,因为看不到房企进军养老产业的“钱途”,黄怒波曾抛出“养老地产根本没有利润可言”的断言,在业界引起不小争议。“养老地产不是单纯的地产,而是一个生态型的组合,需要山水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交通需求等多方面配合,条件十分苛刻。同时急需的政府长期扶持也很难到位,盈利空间的确十分有限。”
但随着《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称《条例》)的出台,他的想法开始有了转变,用黄怒波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国养老产业新的突破已经形成”,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开始探讨、研究进军养老领域。“此前北京的《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机构养老床位数量将达到16万张。相较于全市那么多的老年人,这个数量还是少了些,意味着居家养老将是未来北京养老产业的主流,无形中也为社会资本进入留下了很大空间。”黄怒波表示。
“北京的居家养老是个很现实的话题。”黄怒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前有房地产企业到郊区建设养老社区,部分当地居民产生了疑问,认为中心城区老人到当地养老难以给该区带来太多利润,还可能会增加城市基础服务的负担。所以我们不如发动社区的力量,组建居家养老系统,为家庭和政府卸下一部分养老重担。”
而要建立有效的居家养老体系,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强有力支持。《条例》中就提出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并明确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将享受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
顶层设计靴子落地虽已久,但不少追求投资回报“短平快”的企业家看不到居家养老产业持久的盈利模式,仍处于观望阶段。“政府有提供养老相关公共产品的责任,而因缺乏固定收益,房地产企业不敢贸然进军时,也需要政府拿出有力的鼓励政策。”黄怒波直言,首先提供给养老产业的土地价格不能太高。一言概之,他认为最适合北京的居家养老发展模式应该是政府定政策、建平台,通过资金补贴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谈及政府在居家养老领域所要发挥的作用,黄怒波建议财政资金应向建设居家养老的大数据库倾斜。“利用大数据,我们就能了解到某个辖区有多少老人,他们年纪多大,经济状况如何,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同步到附近医院的病历上,以应对老人的医疗需求。”
利华地产祖绍春:房企投资进军养老产业不适用短平快
在利华地产副董事长祖绍春眼中,“养老社区模式”的新定位比此前以养老为噱头的地产炒作要精准得多。“社区虽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老人需要的医疗、商用、服务等配套设施都完备,未来还将实现‘小病不出院’的目标。这就是社区养老的优势所在。”祖绍春表示。
合理的规划却难掩利润单薄的现状。祖绍春坦言,目前大多数房企进军养老领域的意愿并不高,“最大的原因还是利润太低。首先养老地产需要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其次,对于房地产业来说,销售或出租是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但即使在北京等区位条件极佳的项目,入住率也只在六七成左右。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守住10%左右的盈利率都比较艰难”。
谈及一些房企追求投资收益“短平快”和养老地产投资回报期长的矛盾,祖绍春反复强调,房企建设养老机构,在投资规划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除了项目建设本身的支出,还要注意配套设施、培养团队等费用,前期的规划应把这些都囊括进来。”祖绍春表示,“同时投资也要有度,切不可贪大。”他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称,业内名声在外的寿山福海老年公寓刚营业时仅有100张床位,后期经营状况良好才慢慢增加床位,“没有养老机构能迅速盈利,所以结合服务、管理经验做好谋划是最重要的”。
如今,利华地产在河北涞水的阅唐山水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养老地产样板项目,成功或失败决定了许多社会资本进入环京养老圈的步伐。祖绍春笃定地表示,自己闯荡养老领域的脚步还将继续,“目前涞水这边的工作还在继续,大概仍有几百亩土地待建。目前的困扰是相应的政策有些模糊,一些资金优惠政策也迟迟不落地。未来我们肯定还是会继续推进养老项目,只是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投资力度上有所增减。”
北控置业张文华:养老有效供给关键在摸清底数
同样认可房企投资养老前景的还有北京北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华。他直言近些年来政府对养老的推动非常积极,“最显著的突破就是现在养老用地供地方式可以采用协议出让”。据了解,对于想要进军养老产业的企业来说,以招拍挂形式购置土地的花费几乎占到了建设运营成本中的最大一块,而如果采用协议出让,不仅能够为资金普遍比较紧张的养老企业节省一大部分成本,还能帮助企业在北京拿到相对合适位置的土地。
在张文华看来,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比较愿意在家里养老,让子女就近照顾,“而且目前市场上一些民营养老机构的定价相对较高,很难符合老年人传统的消费观念,这也就导致未来居家养老将在北京养老市场中成为主流”。不过,日前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透露,近期北京正在研究对中心城区子女照顾老人进行补贴,以引导这些地区老人尽量选择居家养老。而随着《条例》的出台,北京推动居家养老相关产业的步伐也在加快。“我们注意到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各类养老机构设施都有重点的进行了布局,居家养老特别受到关注。”张文华说。
《条例》出台一年后,在刚刚闭幕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北京要增加养老设施的有效供给。张文华认为,实现“有效”供给的关键是摸清底数。“首先要摸清到底有多少老年人、他们的老龄程度如何,这样就能了解具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张文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外,还要摸清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哪些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帮忙提供。比如老年订送餐服务,就要弄清楚是政府自己建餐饮中心还是找就近餐馆提供服务,如果购买服务,就要对餐馆的价格和卫生状况加强监管。”北京商报记者肖玮张畅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01,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肆』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何时闭幕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定于2015年1月23日(星期五)上午9:00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议程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建议本次的会议议程为:
1.听取和审议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审议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书面报告,审查和批准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审议北京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书面报告,审查和批准北京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15年预算;
4.审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的议案;
5.审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书面报告;
6.听取和审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7.听取和审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8.听取和审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9.选举事项。
大会预计开6天半。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于29日闭幕
『伍』 北京地铁6号线试点魔窗系统 黑庄户农民房核准延期批复
北京将扩大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试点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和信访工作等事项。会议要求,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扩大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试点。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完善养老服务运营扶持政策。做好政策衔接,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落实好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七有”“五性”评价监测体系。加强对民办公助养老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以“以房养老”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等侵害老年人权益行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北京市90岁以上老人有什么待遇
北京市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游览公园、风景名胜等优待政策,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还将享受每月100元至 200元津贴。
65岁以上 免费坐公交
北京市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专用老年优待乘车证可以全天不限次免费乘坐市域内所有地面公交车。城市公交车站要设置无障碍等候专区,方便老年人乘车。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要设立不低于坐席数10%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65岁以上 免费逛公园
市、区(县)级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公园、风景名胜等旅游景区对本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收门票费(大型活动期间除外)。60至64周岁老年人可以继续以50元的优惠价格购买市属公园通用年票。提倡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的公园、风景名胜等旅游景区,对老年人给予适当优惠。
60岁以上 免费去博物馆
市、区(县)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博物馆(院)、美术科技和纪念场馆、烈士纪念建筑物、名人故居、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
特困老人 享受养老补贴
低收入、纯老年户、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及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根据条件可享受50元至250元不等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90岁以上 发放高龄津贴
从今年起向具有北京市户籍、年满9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其中,90周岁至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
符合高龄津贴发放条件的人员,可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村)委会提出申请,经公示、核实、审查、核准后的次月开始发放。从申请人年满90周岁或年满100周岁的当月起计发。
老年人 就医六优先
大、中型医疗机构对老年人就医提供“六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实行“三优先”(就诊、出诊、建立家庭病床)服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难补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费。社区服务中心每年为无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次体检。
『柒』 居家养老的介绍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5亿大关,老龄人口比例严重超过老龄化标准,我国早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居家养老由大连市首创,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但如果长期采用大龄下岗女职工作为服务者,不引进年轻化的专业人才,居家养老将会很难发展到新的高度。现在全国各地高校已经陆续开办与养老相关的专业, 相关产业更应该及时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我国养老模式。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北京居家养老 子女带薪护理政策2016年年内出台。1现存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乐等方面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桔豆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是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
『捌』 居家养老是什么意思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5亿大关,老龄人口比例严重超过老龄化标准,我国早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由大连市首创,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但如果长期采用大龄下岗女职工作为服务者,不引进年轻化的专业人才,居家养老将会很难发展到新的高度。现在全国各地高校已经陆续开办与养老相关的专业, 相关产业更应该及时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我国养老模式。
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北京居家养老 子女带薪护理政策2016年年内出台。
现存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乐等方面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桔豆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是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
『玖』 如何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居家养老服务要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家老人社会化服务需求。
三年来,全市共扶持养老照料中心建设项目256个。同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成为打造居家养老“总服务台”。按照“设施政府无偿提供、运营商低偿运营”思路,委托社会力量开展连锁化运营,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周边、身边、床边能够享受到的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功能。2016年至2017年,全市计划建设350个驿站,截至8月底,已开业运营226个。
『拾』 事业单位失能老人可申请长护金吗
据了解,按照政策,即将享受养老护理补贴的对象为具有重庆市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中年满60周岁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具体包括:肢体、智力、精神、视力四类一、二级重度残疾失能老年人和因病瘫痪卧床不起6个月以上的重病失能老年人;具有铜梁区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中的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年人(不含前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从2015年7月1日起执行。
如何申请领取补贴?养老护理补贴由本人或委托代理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申请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护理补贴的对象须提交户口簿、身份证、低保证、残疾人证(第二代)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养老护理补贴的对象须提交的材料基本一样。由委托代理人申请的,还需提供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集中供养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可由其所在供养机构向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申请办理。
失能老人国家补助标准是多少?
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谁来护理他们?近日,记者从区民政局获悉,按照相关政策,我区四类高龄、失能老人可申请领取护理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地区不同,补贴标准不一样,请以当地政府发布的标准为准。
北京失能老人补贴
2017年起,北京市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可以领取“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贴直接打入养老卡中,惠及全市各类困难老人4.8万人。
今年底前,全市65岁以上老人将可拿到“养老卡”。明年起,启动60岁以上老人养老卡制卡工作。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到海淀区,对其“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和海淀区政府等多部门进行工作汇报。
据市民政局介绍,《关于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已起草完成,有望明年1月实施,全市大约有4.8万各类困难老人可享受该补贴。其中失能老人每月可获得最低300元,用于购买护理服务;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7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每月有不低于100元补贴,用于购买服务。这些补贴并不以现金方式发放,而是以“电子代金券”的形式打入养老卡中,只能用于购买预防保健、就医陪护、居家护理、生活照料等照料护理服务,由150余家养老服务单位提供,且不得以其他商品代替服务。当年未用尽的补贴额度可延期到次年年底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