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律法规条纹

法律法规条纹

发布时间: 2022-04-29 14:38:07

『壹』 求各种法律法规条文汇总

百姓故事 监管动来态 案例速递 维权源信息 维权时评 法制观察 法行天下 法治聚焦 立法动态 常用资料 法律条文 法律法规条文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报关员资格考试及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禁止传销条例 直销管理条例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贰』 中国法律法规有几条

这个问题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国的法律部门有那些?
答: 我国的部门法一般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部门
①宪法——包括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国籍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一般行政法主要有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
特别行政法一有食品卫生法、药品、治安管理、海关、邮政、铁路、集会游行等法。
③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和一些单行法组成,如合同法、担保法、婚姻、继承、收养、专利、著作权法等。
④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如会计法、三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有劳动法、工会法等。
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一——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⑧刑法——主要指刑法典和一些特别刑法。
⑨诉讼法——有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法。

『叁』 “法律条文”的定义是什么

找到两条

法律规则,即我国法律学界通常所说的法律规范,是指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设置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司法考试中采用新三要素说。
假定经常被省略。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1.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
一句话:并非一一对应!!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我们在法律条文中所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也是颇为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它又可分为权利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

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

(1)命令性规则。

(2)禁止性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律规则属于此种规则。

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

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在权利性规则中,有些属于任意性规则。

『肆』 法律法规条纹第几条养嫂可以向小姑子要回扶养费

没有法律规定,养嫂可以向小姑子要抚养费。双方之间没有抚养与被抚养的义务。

『伍』 百度搜出来的关于法律条纹在法挺上算吗

在法律官网上搜出来的关于法律的条文还是算数的,他们有权威保证,上面的都是法规上要求的。

『陆』 在哪里可以查找各类法律法规条文

1、打开网络搜索,在搜索框输入中国法律法规数据库。

『柒』 对法律条文一般要从条纹文字的通常字义来理解条纹的含义是否正确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2

『捌』 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意见、实施细则这些法律属于怎么区分

可从制定部门,特点,适用地方这几个方面区分

1、制定部门之间的区别

法律: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规:由国家机关制定。例如:比如说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等。

条例: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

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制定的。

意见:地方政府或者国家机关制定的。

实施细则:授权国务院直属机关制定。

2、特点各不相同

法律:属于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规: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条例:内容的法规性,时效的稳定性,制发的独特性。

办法:办法的法规约束性侧重于行政约束力。办法的条款都具体、完整,不能抽象笼统。

意见:内容的多样性,行文方向的多向性,内容的针对性,作用的多重性。适用

实施细则:规范性,补充性和辅助性,操作性强。

3、适用范围不同

法律:全国范围内。

法规:行政法规全国范围使用,地方性法规地方范围。

条例:只能在本地区范围使用,属于地方法规。

办法:国家制定的全国范围实施,地方部门制定的适用于当地。

意见,实施细则:大多由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提出,经过本一级政府审批并通过实施。

(8)法律法规条纹扩展阅读: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

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法律:

是对法律中某些条文或文字的解释或限定。这些解释将涉及到法律的适用问题。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做出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还有一种司法解释,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的解释,用于指导各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

行政法规:

是由国务院制定的,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这些法规也具有全国通用性,是对法律的补充,在成熟的情况下会被补充进法律,其地位仅次于法律。

法规多称为条例,也可以是全国性法律的实施细则,如治安处罚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

网络:法律法规

网络:条例

网络:办法

网络:细则

『玖』 对法律条文一般要从条纹文字的通常自己来理解条纹的含义是正确错误

摘要 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具体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来达到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发生的目的。

『拾』 民法典有多少个条纹设计对公序良俗的规范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确认和强化“公序良俗”,共提及8次。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两个方面。公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良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九百七十九条 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三)内容的时限性;(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热点内容
哺乳一小时劳动法 发布:2025-02-09 00:20:12 浏览:793
河南一诺司法 发布:2025-02-09 00:18:29 浏览: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地址 发布:2025-02-08 23:51:49 浏览:696
网络安全立法过程 发布:2025-02-08 23:40:38 浏览:552
诈骗罪立法目的 发布:2025-02-08 23:39:25 浏览:820
司法三效果 发布:2025-02-08 23:33:26 浏览:534
刑事诉讼法的公民代理 发布:2025-02-08 23:28:23 浏览:731
与道德有关的诗 发布:2025-02-08 23:08:55 浏览:973
广州天河法院招聘 发布:2025-02-08 23:03:48 浏览:675
东方市的律师 发布:2025-02-08 22:54:46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