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云南省景区保护条例

云南省景区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4-30 06:56:26

⑴ 去丽江进入古城都要交古城维护费吗

丽江进古城的时候是不需要交古城维护费的。
如果你要去玉龙雪山和黑龙潭就要交的。
古城维护费只需要交一次,一个星期内都有效的,交了以后就要自己保管好。
丽江这边有很多客栈都代收古城维护费,所以预定之前要问清楚要不要收古城维护费。

一、什么是丽江古城维护费

根据丽江古城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解释:丽江古城维护费是指根据《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向到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旅游及从事其他活动的人员收取,专项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的费用。

二、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的法律政策依据

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的法律政策依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云发改收费【2007】252号)、《丽江市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暂行办法》。

三、收费标准

丽江古城维护费的收费标准为:每人次80元。

四、丽江古城维护费免征对象

下列人员免征丽江古城维护费:

(1)户籍在丽江市辖区内的公民;

(2)持有国家导游证陪团来丽江旅游的旅行社导游,有营运证的旅游车驾驶员;

(3)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身高1.2米以下儿童,离休人员,70岁以上老人。

五、征收方式

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方式:委托经营景区景点的单位、宾馆(酒店)、客栈和旅行社代征,征收单位查验补征。

六、管理使用原则

丽江古城维护费的管理使用原则:丽江古城维护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收入全额缴入地方财政专户,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⑵ 云南滇池一级保护区被地产商侵占,长腰山变水泥山,暴露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云南滇池一级保护区被开发商恶意侵占,原来的生态保护区变成了水泥山,这反映了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展到现在已经过去式了。把云南滇池的房地产项目依旧盘踞在生态保护区里。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5月6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的开发商中,就包括昆明诺仕达企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滇池国际养老养生度假项目。也就是七彩云南古滇名城。

从设计规划师的角度来看,在地产行业的暗自较量中,用公共建筑换取住宅是必须的,否则无法盈利。前期在古滇名城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在公益性项目以及游乐设施,要如何才能收回本金呢?所以地方政府一定给了开发商一些承诺,可以用部分地区来建造盈利性建筑。但这里的允许实际上是不被法律许可的。只是暗地里有人收受了贿赂。
根据相关的业内人士反映,这些旅游区的建筑项目其实很多,从前期就知道可能不会成功,但为了接单还是四处奔走,希望甲方能够把单子给他们,但往往一两个月后就白做了。

总之,这个案件反映了,在旅游业当中巨大成本压力和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商,设计者,政府串通一气,拿生态环境开刀谋利,但这一定不会被允许,只是整改起来很困难。


⑶ 丽江古城周边景点

丽江古城周边景点有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四方街。

1、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就是大研古城,也就是人最多号称有三千多家民宿的丽江古城啦!这里木楼青瓦,古街石巷,小桥流水,八九百年的历史就在这里展现给旅者,站在古城里即可遥望玉龙雪山。

2、束河古镇

束河出名的景点有四方街、青龙桥、九鼎龙潭等,还有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3、四方街

束河古城的四方街长宽不过30几米,有四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

(3)云南省景区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⑷ 有谁知道《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保护条例

(2007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是指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具有重大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城市、镇、村、街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民族宗教、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保护工作。

第七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普查、规划、保护等工作。

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旅游景区(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专项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程序报请省级有关部门批准。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助、投资等方式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劝阻、举报。

第二章 确定与撤销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城市、镇、村、街区,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一)古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者交通、军事要地等,保存有较多的历史文化实物和遗迹,或者近现代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仍有较多数量的文化遗存;

(二)具有一定数量的保存较为完好,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保存有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壁画、雕塑或者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碑刻、楹联等;

(三)在地方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化传统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设施、标识和特定的场所,或者在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传统工艺等;

(四)保存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旧城街道、巷道、民居、寺观教堂,或者体现城市、镇、村、街区内涵的纪念设施和经鉴定公布的优秀建筑群;

(五)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城市、镇、村、街区。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至少有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在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确定其资源状况、特点和价值,具备条件的,应当及时予以保护,并按照程序申报。

具备条件未申报的,上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议或者督促下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应当提交下列申报材料:

(一)申请书;

(二)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三)反映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的音像资料;

(四)保护范围及其说明;

(五)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及其位置示意图;

(六)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七)有关专家的论证意见。

第十二条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应当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第十三条 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因保护不力或者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其不再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批准机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并责令所在地人民政府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确实丧失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由原批准机关撤销其称号。

第三章 保护规划

第十四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各自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三级保护区:

(一)核心保护区:指由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所处的环境风貌组成的核心区域;

(二)建设控制区:指在保护规划控制下可以进行适当整理、修建和改造的区域;

(三)风貌协调区:指建设控制区以外的保护区域。

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的范围应当在保护规划中确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规划具体划定并设立标志。

第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公布后,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

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保持传统风貌和格局,维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保护规划和核心保护区的保护详细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公布之日起2年内组织编制完成。

第十六条 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应当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七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保护原则、重点、范围;

(二)总体目标;

(三)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要求、实施措施;

(四)发展利用的控制要求;

(五)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界线;

(六)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电力电信、道路交通、抗震防灾、公共消防、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业规划,应当与经批准的保护规划相协调。

第十八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文物建筑控制地带的具体范围;

(二)保护范围的具体界线;

(三)保护方法、整治实施计划和措施;

(四)建筑物、构筑物的年代、价值、性质、结构、风格、体量、外观形态、材料、色彩、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间距、绿地等控制指标;

(五)重要节点或者建筑立面整治规划设计;

(六)历史建筑的保护名录和保护要求;

(七)古树名木保护档案、保护标志、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按照下列程序报批:

(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保护详细规划,由所在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自批准之日起15日内,由组织编制规划的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拒不执行经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中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普查,确定公布历史建筑物、构筑物,设置保护标志。

第二十二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保护规划,在核心保护区的主要出入口设立统一的标志牌,标明保护范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标志牌。

第二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保护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全面调查,对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筑物、构筑物的有关技术资料;

(二)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现状和权属变化情况;

(三)修缮、装饰装修形成的文字、图纸、图片、影像等资料;

(四)规划、测绘信息记录和相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 对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使用人有保持原样和安全的义务,在修缮和改建时不得影响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其设计方案应当征得所在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的,还应当征得所在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五条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拆除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由州(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拆除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州(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一般不得改变使用性质,确需改变使用性质的,产权人应当向产权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经州(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产权转让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自转让后15日内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对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产权人应当进行维护、修缮。产权人有能力维护、修缮而不维护、修缮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其维护、修缮;确实无力维护、修缮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视情况予以资助,或者通过协商方式置换产权。

第二十八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修建损害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损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擅自进行爆破、取土、挖沙、采石、围填水面等;

(四)侵占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园林、绿地、水面、道路、街巷等;

(五)破坏原有建筑风格、景观、视廊、环境的整体性;

(六)设置、张贴损坏或者影响风貌的标牌、广告、招贴等。

在核心保护区内除前款禁止的活动外,禁止除修缮以外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五章 建设项目管理

第三十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

第三十一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除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经批准建设的项目在施工前,由项目所在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项目批准文件和申请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

第三十三条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应当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项目批准文件提出申请;

(二)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核定建设项目用地的具体位置、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三)审核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提交的规划设计总图或者初步设计方案;

(四)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由规划用地界限的附图和明确具体规划要求的附件。附图和附件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四条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进行项目建设的,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中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应当先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建设项目有关批准文件和土地使用权属证件提出申请;

(二)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规定,提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求,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三)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四)审查建设单位报送的施工图件,确认符合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施工,并保护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的林木、植被、水体、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保护规划条件予以核实,符合条件的,出具规划认可文件。未取得规划认可文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或者产权人应当在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办理存档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不力导致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被列入濒危名单或者被撤销称号的,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范围内拆除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未造成重大影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影响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不改正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拆除,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至(五)项规定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修复;逾期不修复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修复,所需修复费用由行为人承担,并对行为人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规定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改正或者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未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未造成重大影响的,限期补办手续,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影响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施工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未取得规划认可文件组织验收或者工程验收合格后6个月内,未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资料,办理存档手续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未补办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修缮、改建设计方案未经规划(建设)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二)改变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使用性质,未经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转让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产权,未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什么是古维费

古维费,全称古城维护费。是指为对古城维护所向经营者收取的一些费用。

征收背景:征收古城保护费的主要原因就是古城维护经费不够。古城保护经费一般靠政府财政拨款,但对于每年直接投入都在几千万以上的需求,财政投资难以为继。

征收案例:2009年,大理古城就有向每位游客征收古城维护费的想法,但由于受到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所以现在收费对象由游客变为商家。

2014年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公告,对外公布了《大理市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7月1号正式施行。办法明确规定,大理要开始征收“古城维护费。

征收办法:《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办法》重点明确了古城保护范围,把古城保护区分成了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办法重申,对古城内从事生产经营及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人员收取古城维护费,专项用于古城保护。

《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依法征收和管理古城维护费。古城维护费是指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云南省发改委、财政厅批准,向大理古城内从事生产经营及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人员收取,专项用于古城保护的费用。

《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在古城重点保护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古城保护管理局核发的《风景名胜区准营证》。[1]未取得《准营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大理古城重点保护区内从事经营活动。不过古城维护费的具体征收范围、方式、缴费程序等由古城保护管理局制订征收办法,再报大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⑹ 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6年8月1日起施行。

⑺ 云南滇池南岸别墅密布成水泥森林,太难看了,通过政府批准了吗

根本就没有通过政府的相关批准,因为根据当时2018年的修订条例的话。只是说在部分建设区可以建设健康养老等生态旅游项目,或者是文化项目。但是相关的开发商的话却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建造养老产业的一个虚名的话。就在整个的保护限制建设区内开工,建设了400多栋的别墅,占地1000多亩,所以远远看上去全部都是小别墅。

不仅会对当地的生态造了造成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质量污染,同时的话对于当地的百姓其实也是非常的不利于的。所以作为一个房地产的开发商,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1位,而不是把自身的企业的利益放在第1位。

⑻ 某位游客在洱海被罚1000元,原因竟是在海边给狗洗澡,应该罚钱吗

有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就是有一位游客在洱海被罚了1000块钱,被罚款的原因是他在海边给狗洗澡,有网友就问给狗洗澡这么小的事情需要罚款1000元吗?应该罚款的。洱海是重点治理项目,周围有不少的酒店和村子,如果大家都去里面洗来洗去,那么生态污染就会变得很严重。

洱海管理处工作人员,根据男子的行为罚款1000元是按照规定执行的。洱海管理条例中就明确的说明不能作出污染水源的事情。洱海是云南省重点治理项目,洱海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必须要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水源保护,才能够让洱海发展越来越好。因此有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出罚款是非常合理并且正常的一件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别地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当地景区的注意事项。

⑼ 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第四章 建 设

第十八条 风景名胜资源应当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按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
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区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景物和环境。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清理场地,进行绿化,恢复环境原貌。
鼓励合作开发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风景名胜区规划批准前,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永久性设施。需要建设的临时建筑物和设施,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因实施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及因保护、建设、管理需要拆除临时建筑物或者设施时,建设单位或者使用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条件拆除,所需费用自行负担。
风景名胜区设立前已有的建筑物或者设施,凡不符合规划、污染环境、破坏景观景物、妨碍游览活动的,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或者迁出。
第二十条 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与风景、游览无关或者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
一级保护区内除建设景点和少数游览设施外,禁止建设其他设施。确需修建车行道和索道的,应当保护原地形地貌,与景观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风景和游览无关的设施。
三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污染、破坏环境的设施。
第二十一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除按规定办理手续外,还必须申办《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
申办《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由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按下列权限办理:
(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特殊建设项目,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
(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二、三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由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并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申请报告及有关材料后,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⑽ 逛丽江古城用买门票吗

逛丽江古城不用买门票,但是需要交古城维护费。古城维护费80元(8:30-19:00);2019年1月1日起降为50元。

丽江古城维护费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向到丽江古城旅游和从事其他活动的人员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标准为每人次80元。

收费依据是:《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调整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云发改收费﹝2007﹞252号)、丽江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丽江市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办法》(丽政办发﹝2007﹞98号)。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决定:从2017年6月10号开始进入丽江古城不再查验古维票,改为委托宾馆、酒店、客栈代征,并强化对代征单位的督促检查。这一方式的调整目的是为了增强游客到丽江古城旅游的体验感,努力为广大游客营造更加便捷舒适、温馨愉悦的丽江古城之旅。

停止29个查验口的古维费查验补征只是工作方式上的细微调整,丽江古城仍将继续依法依规征收古维费,通过加大宣传、加强委托代征、加强团队征收、加强科技运用等措施促进古城维护费征收。

(10)云南省景区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丽江古城的主要景点:

1、木府:

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位于古城狮子山东麓,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

2、万古楼:

丽江大研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犹如一只守护古城的邪卧狮,即为狮子山,1998年开壁为公园。山顶建造的五星古典式全木结构望景楼,名“万古楼”。楼高32.8米,16根24米长的木柱一柱通顶,楼上有大小12600个纳西风格的龙头,创下世界之最。

3、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原称“丽江县东巴文化博物馆”),位于黑龙潭北端,成立于1984年7月,时为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占地30亩,设有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2件。开设有文博馆、稀品馆和“东巴文化”、民族风情摄影等展馆。

4、五凤楼:

五凤楼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 (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

5、方国瑜故居:

方国瑜故居位于五一街71号、72号,由两重跑马转角楼四合主院和两个三坊一照壁书屋小院及一后花园构成多进院落面。占地1.98庙,总建筑面积1473.2平方米,是丽江古城民居建筑中的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典型院落,被列入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和古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热点内容
北邮远程期末经济法 发布:2025-04-23 22:30:55 浏览:384
痔疮有什么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4-23 22:10:38 浏览:445
法律职业责任和惩戒论文 发布:2025-04-23 22:07:34 浏览:339
民事诉讼法已经受理的驳回起诉 发布:2025-04-23 22:07:31 浏览:23
怀化司法部 发布:2025-04-23 21:55:24 浏览:151
婚姻法中的子女解释 发布:2025-04-23 21:43:54 浏览: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日期 发布:2025-04-23 21:41:24 浏览:615
司法警察升职 发布:2025-04-23 21:17:44 浏览:360
行政诉讼法11 发布:2025-04-23 21:16:08 浏览:349
惠济区司法局 发布:2025-04-23 21:09:30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