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规章制度严格的词
1. 关于“规范”的成语有哪些
1、循规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释义] 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 宋·朱熹《答方宾生书》:“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2、循序渐进 [xún xù jiàn jìn]
[释义]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处]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3、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释义]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4、橛守成规 [jué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出处] 黄人《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5、规行矩步 [guī xíng jǔ bù]
[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2. 形容规章制度的词语有哪些
立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 ]
立木:竖木于地上。 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白蜡明经[ bái là míng jīng ]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 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不毁之制[ bù huǐ zhī zhì ]
毁,毁坏;制,制度。不能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打破陈规[ dǎ pò chén guī ]
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造句:要创新,就系需要打破陈规。
陈规陋习[ chén guī lòu xí ]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要是我们不抗战,今天早已经亡国了。陈规陋习也一样,你不跟它斗,它就会压垮你。”
典章文物[ diǎn zhāng wén wù ]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仿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废教弃制[ fèi jiào qì zhì ]
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出处:《国语·周语》
改而更张[ gǎi ér gèng zhāng ]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同“改弦更张”。
出处:《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
改柱张弦[ gǎi zhù zhāng xián ]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汉官威仪[ hàn guān wēi yí ]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3. 形容十分严格的成语有哪些
1、严于律己[ yán yú lǜ jǐ ]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 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4. 关于规章制度的成语
【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补敝起废】:补:修整;敝:破旧;起:起用;废:废弃。修整破旧的东西,起用废弃的东西。比喻恢复旧的制度。
【不毁之制】:毁:毁坏;制:制度。不楞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柴天改物】: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朝章国典】: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打破常规】: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打破陈规】: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大明法度】: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典章文物】: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方正贤良】: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废教弃制】: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改而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同“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弦易张】: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玉改行】: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改柱张弦】: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固守成规】: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汉官威仪】: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九品中正】: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
【掘墓人】:挖墓穴埋葬死者的人。比喻摧毁旧制度的人。
【橛守成规】: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夔龙礼乐】: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泥古守旧】: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因袭陈规】:沿用老规章。因袭:继续使用。陈规:过时了的规章制度。
【有例不兴,无例不灭】:列:惯例,指旧有的常规;兴:提出;灭:废除。有惯例就不再起用新办法,无惯例也不能违背常规。指遵循旧的典章制度。
【中正九品】: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重规叠矩】: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遵而不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遵而勿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5. 关于遵守纪律的成语
1.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2.二心私学----二心:有异心;私学:私自仿效。对上怀有异心,不遵守法令而徇私。
3.四维不张----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4.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5.匕鬯不惊----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6.匕鬯无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7.乡规民约----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8.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9.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10.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11.方外司马----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
12.风流浪子----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13.不轨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14.王法无情----王法:封建时代称国家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
15.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16.必经之路----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17.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18.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19.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20.目无组织----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
21.自由散漫----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22.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3.乌合之卒----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4.乌合之师----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
25.乌集之众----犹言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6.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27.弁髦法纪----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28.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29.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30.因私枉法----因:因为;枉:歪曲,破坏。因为私人感情而破坏法律。指因私不能秉公办事。
31.以身试法----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32.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33.执法犯法----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34.坛坛罐罐----坛: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罐: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规矩等。
35.坏法乱纪----破坏法制和纪律。
36.奸回不轨----奸回:邪恶;不轨:不守法规。比喻行为不正,不守法规。
37.纤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加侵犯。
38.纪纲人论----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39.纲纪废弛----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
40.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41.纳民轨物----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42.法贵必行----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43.鸡犬不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44.鸡犬无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45.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46.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47.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48.网目不疏----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
49.左程右准----程:章程,规程;准:准则,标准。合乎章程准则。比喻所作遵循法度。
50.瓦合之卒----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51.居官守法----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52.有典有则----典:法则;则:准则。指有法可供依据的准则或法度。
53.身无择行----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54.守文持正----守:遵守;文:法度;持正:坚持正道。指遵守法度,坚持正道。
55.条条框框----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56.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57.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58.国之四维----指治国的纲纪准则。
59.枉法取私----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60.败法乱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61.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62.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63.视为具文----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64.规绳矩墨----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同“规矩绳墨”。
65.恪守成宪----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66.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67.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68.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69.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70.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71.徒法不行----徒:只。光有好的法令,并不能自行于世。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
72.悖逆不轨----悖逆:违反正道,犯法作乱;不轨:不合法规。指违背正道,不守法规。
73.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
74.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75.官俗国体----官场上的和世俗的规矩和礼节。
76.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77.威刑不肃----威:权威;刑:刑律;肃:整肃。权威和法纪都不能整肃。
78.威尊命贱----威:威力。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指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
79.通同作弊----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
80.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81.凌乱无章----凌:侵犯,引申为交错。形容杂乱而无秩序。
82.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83.肆行不轨----轨:指行动应遵循的规则。任意横行,不守规则,违法乱纪。
84.短垣自逾----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
85.鼓角相闻----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86.鹓班鹭序----鹓鹭飞行皆有行序。比喻百官朝见时非常有秩序。
87.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88.越分妄为----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
89.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90.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91.贪脏枉法----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92.雁行有序----雁行:指雁飞时有序的行列,引申为兄弟。指兄长弟幼,年龄有序,如同雁之依行而有次序。
93.毫毛不犯----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94.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95.荡检逾闲----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96.整齐画一----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
97.嚣风遂行----嚣风:喧闹的风气。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98.男女授受不亲----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99.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6. 形容规矩严格的成语
老成持重 , 循规蹈矩 , 庄严肃目 , 郑重其事 , 法无两适。
规矩
词语释义:
【1】指规和矩。
《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2】指规则、礼法。引申为人的言行正派、老实。
《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
【3】指成规;老例。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7. 有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管理制度
令行禁止、不毁之制、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严于律己、真抓实干、精兵简政、以身作则、行胜于言、以人为本、择优录取、一盘散沙、众志成城、优胜劣汰、柴天改物、朝章国典、陈规陋习、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兴利除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繁就简、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8. 有谁知道有关遵守规章制度的成语
循规蹈矩 墨守成规 言听计从 谨小慎微 安分守己
暂时想出来这么多了- -
--------------------------------------------慎言慎行……?
规行矩回步……?
安分守己应该算是答褒义了吧,其实要看是从哪个方面看。
9. 表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成语
循规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回定方圆的标答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有时用来指人的行为;或处事原则;有时指艺术创作中死守清规戒律;不敢有创新和突破。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矩;不能读作“jù”。
【辨形】矩;不能写作“距”。
【近义词】安分守己、规行矩步
【反义词】胡作非为、随心所欲
【辨析】~和“安分守己”、“奉公守法”;都有作事“规矩老实”的意思。不同在于:“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胡乱来;~偏重在拘泥保守墨守成规;缺少大胆和创新;“奉公守法”偏重在奉行公事;遵守法令;不徇私情。
【例句】
(1)他很老实;一向~;没有乱说乱动的行迹。
(2)一般地说;~;照章办事;总会风险小些。
10. 加强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用四个字来形容
令行禁止(即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该做的坚决执行,不该做的坚决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