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规编造

法规编造

发布时间: 2022-05-01 23:32:34

A. 法律规定 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怎么定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专息,或者明知是属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191条之一(《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加重处罚事由 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由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而引起社会骚乱,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自伤、自杀的;致使停工停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

B. 刑法中如何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量刑标准

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C. 财经法规伪造案例分析

一般的违法行为,是追究行政责任,要是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了,不仅要吊销会计证书,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D. 在网络上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应依据哪些具体法律处罚规定

在网络上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
〈中华人民共版和国治安管权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蚀性物质
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
危险物质
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E. 刑法造谣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造谣传谣怎样进行处罚,要依据造谣传谣的情形而定,如果造成严重影响的,是可以按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F. 法律上对编造谣言的定义

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来规范网络谣言违法行为,其中现行的法律主要有5部,在2012年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就规定了对“散布谣言”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进行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邮政法》规定了不得利用邮件寄递含“散布谣言”的物品,从而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了对利用互联网“造谣”等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的虚假信息,并且网民们相互跟风、盲目转发导致了这些虚假信息的扩大传播,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了对“网络造谣”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G. 编造散布谣言犯了什么法什么罪第几条

诽谤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此罪为告内诉才处理,即必须当事人容自行提起刑事自诉。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H. 编造法律条文什么罪

法律分析:编造虚假法律条文,属于散布谣言之范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散布虚假消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情况严重的可以构成造谣罪、诽谤罪、敲诈勒索罪等,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剥夺政治权利,有的还涉及民事赔偿等。一般情况构成违法行为,由公安部门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十二、 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I. 违反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怎么处罚

违反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热点内容
经济补偿金新劳动法 发布:2025-02-08 12:01:47 浏览:184
上海徐汇法院地址 发布:2025-02-08 11:59:39 浏览:296
2017劳动法辞职违约金 发布:2025-02-08 11:42:14 浏览:347
重庆电动车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08 11:25:45 浏览:203
商务谈判合同法 发布:2025-02-08 11:03:21 浏览:619
行政法3大块 发布:2025-02-08 10:09:47 浏览:333
辽宁大学法律硕士排名 发布:2025-02-08 09:38:54 浏览:8
应宝市法律援助志愿者章程 发布:2025-02-08 09:30:28 浏览:259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