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国际规章

国际规章

发布时间: 2022-05-02 09:53:29

Ⅰ 国际法规体系包括

法律分析: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法律依据:《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 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 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Ⅱ 在轮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各个国际公约、国内法规有哪些

在轮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各个国际公园国内法规有哪些?其实你应该遵循各国的公园,其实各国有各国的攻略,自己要管理好自己的法规,存好存好自己的法规

Ⅲ 国际铁路联运规章有哪些

办理国际铁路货物联运所依据的规章是《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以下简称《国际货协》,俄文缩写为СΜΓС),以及《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办事细则》(简称《办事细则》)、《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统一过境运价规程》(以下简称《统一货价》)、《国际旅客联运和铁路货物联运清算规则》(简称《清算规则》)和《国际联运车辆使用规则》(简称《车规》)等规章,此外,相邻的国家铁路间还签订有双边国境铁路协定和议定书。《国际货协》主要规定了适用的范围、运输的基本条件、运输合同的缔结、履行和变更、铁路的责任以及赔偿请求和诉讼等内容,阐明了铁路和收、发货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双方均具有约束效力。《国际货协》是参加运送铁路和收、发货人办理国际铁路货物联运时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上述其他规章主要规定了铁路之间的车辆和货物在国境站的交接、国境站之间的列车运行、适用车辆的技术条件、过境运送费用的计算、铁路的责任划分及相互费用的清算办法等内容。这些都是参加运送的铁路及其工作人员应遵守的规章。

为了根据变化的情况对上述规章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波兰华沙设立了国际联运事务局,由其负责召集有关参加路开会讨论研究。1957年成立了铁路合作组织委员会,取代了事务局,并相应设置了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双边铁路签订的国境铁路协定和协议书,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修改和补充。为合理安排和采取措施保证各国间国际铁路进出口货物联运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各国境口岸站以及后方线路的通过能力换装接运,由参加国际货协各成员国铁路和外贸部门代表分成5个分组(中国、朝鲜、蒙古、俄罗斯、越南和中亚国家铁路组成一个分组),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制定每年度的分口岸、分货物品类的运量计划会议,并签定相应议定书共同执行。

迄今为止,参加《国际货协》的有阿塞拜疆、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越南、格鲁吉亚、伊朗、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朝鲜、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蒙古、波兰、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和爱沙尼亚等22个国家铁路。

Ⅳ 海运的国际法规

国际海运危险品法规( CODE)是由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旨在保护船员和通过保证危险品海运船舶运输的安全来减少海洋污染。各个成员国在制定国内的相关法规时,也可以借鉴IMDG的相关章节,并可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条款进行变更。
法规要求所有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以及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73/78)的成员国,必须强制执行IMDG法规。该法规不仅仅局限于水手使用,所有与航运有关的工业和航运服务业人员都可能使用法规的部分条例。法规由:专业术语,包装,标签,揭示牌,标记,积载,隔离,处理和应急反应组成。国际海事组织每两年对IMDG CODE做一次修订。
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及科学技术进步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危险品的需求量有了显著增加同时也直接带动了危险品企业必须开发出更多种类的危险品来满足这些需求。正基于此,国际海运危险品法规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危险品岸上操作的人员必须根据法规的相关要求参加培训,比如:危险品生产商、包装商、仓储商、船东、货运代理人、承运人、船公司管理人员、船舶检验人员、危险品包装制造及检验单位、危险品地面操作人员及港口操作和管理人员等。法规主要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危险品的正确分类、危险品一览表的使用、包装规定、包装性能测试、物质鉴定、标识和贴签、张贴危险告示、编制单证、装载和隔离等方面的标准。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根据法规的更新间隔接受复训。
最新版IMDG CODE(34-08),已于2010年1月开始强制执行,法规要求所有与危险品有关的岸上操作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培训才可上岗。

Ⅳ 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的区别

首先,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任务形式的法律都不能与之冲突。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内容涉及广泛,对立法、行政、司法均有规定,例如《刑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等等,效力仅次于宪法。
2.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有时也有说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经济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但这些法规特殊,可以不予考虑)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是规定全国行政方面的法律,如《××条例》,效力仅次于法律。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在本行政区划内,内容涉及广泛,但涉及行政内容时,显然效力比行政法规低。
3.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央人民银行、审计署和直属机构制定,规定的具体某一领域的行政事务,效力比行政法规低。
地方性规章:省级和较大市政府制定,规定本行政区划内的行政事务,效力比行政法规低。
——插曲:当规章之间冲突时,国务院裁决;当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冲突时,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就适用,认为适用规章就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4.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是对某一类案件或者某项法律的适用作出的一个法律文件,属于司法的范畴,效力比法律低。
5.国际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缔结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按以谁的名义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一般都是国务院、外资部去做。规定的涉外事务,前面讲的都是国内法。

Ⅵ 国际公法规范, 国际私法规范, 各国经济法规, 国际商务惯例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如何理解《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险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有权查处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行政案件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问题应如何处理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征收中央直属发电厂的水力发电用水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水资源费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安交警部门能否以交通违章行为未处理为由不予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否以环保评价许可为前置条件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行政案件执行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否对建筑领域转包行为进行处罚及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商标代理管理办法
·港口经营管理规定
·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
·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
·政府参事工作条例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管理办法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取得内地法律职业资格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在内地从事律师职业管理办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管理办法
·全民健身条例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使用规定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基础测绘条例
·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律师事务所收费程序规则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专利、商标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审理分工的规定》的通知
·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刑事判决书样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
·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
·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规则(20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信息异议处理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和《关于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处理办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
·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司法解释等文件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文序号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废止的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目录(第五批)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废止的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目录(第六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一审行政判决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调卷函样式》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行政诉讼证据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收费监督管理的规定
·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司法解释施行日期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
·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办法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
·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工作规定
·人民法院奖励暂行规定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内务条令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行为规范(试行)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
·[江苏省]关于刑事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台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
·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暂行规定》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
·关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英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文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国银行业柜面服务规范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工伤认定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
·彩票管理条例
·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拍卖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
·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国内船舶管理业规定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及汶川地震相关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外商投资矿产勘查企业管理办法
·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
·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商业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
·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Ⅶ 船舶在公海航行时悬挂什么,遵守国际法和服从船旗国的管辖

船舶在公海航行时悬挂国家国旗,遵守国际法和服从船旗国的管辖

分类

1、是在船舶所有者的本国登记,悬挂本国的国旗,因而受该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2、是在船舶所有者所属国家之外的国家登记,取得登记国的国籍,悬挂该国国旗,受该国法律管辖和保护。船旗是表明船舶国籍的标志,因此各国政府对悬挂本国国旗航行的船舶均有船舶登记程序和取得国籍所具备条件的规定。

(7)国际规章扩展阅读

船旗国应对悬挂其旗帜的船舶履行下列义务:

1、 每个国家应对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有效地行使行政、技术及社会事项上的管辖和控制。

2、 每个国家特别应:

(1)保持一本船舶登记册,载列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的名称和洋细情况,但因体积过小而不在一般接受的国际规章规定范围内的船舶除外;

(2)根据其国内法,就有关每艘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的行政、技术和社会事项,对该船及其船长、高级船员和船员行使管辖权。

3、每个国家对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

4、每一国家采取第3和第4款要求的措施时.须遵守——般按受的回际规章、悍序和惯例,升采取为保证这些规章、程序和惯例得到遵行所必要的任何步骤.

5、一个国家如有明确理由相信对某一船舶未行使适当的管辖刊管制.可将这项事实通知船旗国。船旗国按到通知后.应对这事项进行调查,并于适当寸机采取任何必要行动。以补救这种情况。

6、每一国家对于涉及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在公海上因海难或航行事故对另—国国民造成死亡或严重伤害,或对另一国的船舶或设施,或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每一事件,都应由适当的合格人士一人或数人或在有这种人士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调查。

Ⅷ 关于法律(国际法)

首先,于你的问题比较疑惑,应该是国际法中最严重的犯罪吧?我个人认为予以打击制裁最为严重的罪名应当是最严重犯罪吧,因此
1944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签定的《关于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就主要战犯协定》及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决定对战犯将处以严厉的法律制裁,让我有理由认为战争罪应该是最严重的罪名,但是,这个个人意见.

其次,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中反人类罪与破坏和平罪及战争罪一起被确定为战争罪的三大罪行。
然后,屠杀罪是指种族屠杀罪或者称为种族灭绝罪吧.
1<联合国宪章>规定不得以与宪章不符的方式非法使用武力,从而任何非法从事战争或者使用武力的行为都是违背国际法的,并可能构成战争犯罪.
由国际法委员会起草的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将先前战争罪的笼统表述改为详尽的说明,战争罪是违反有关具体战争法规或战争惯例,以及战争行为的客观具体行为,即:“战争罪,是指:第一,严重破坏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公约》的行为, 即对有关的《日内瓦公约》规定保护的人或财产实施下列任何一种行为:(1)故意杀害;(2)酷刑或不人道待遇,包括生物学实验;(3 )故意使身体或健康遭受重大痛苦或严重伤害;(4)无军事上的必要, 非法和恣意地广泛破坏和侵占财产;(5)强迫战俘或其他被保护人在敌国部队中服役;(6)故意剥夺战俘或其他被保护人应享有的公允及合法审判的权利;(7 )非法驱逐出境或迁徙或非法禁闭;(8)劫持人质。第二, 严重违反国际法既定范围内适用于国际武装冲突的法规和惯例的其他行为,即下列任何一种行为:(1 )故意指令攻击平民人口本身或未直接参建敌对行动的个别平民;(2)故意指令攻击民用物体,即非军事目标的物体;(3)故意指令攻击依照《联合国宪章》执行的人道主义援助或维持和平行动的所涉人员、设施、物资、单位或车辆,如果这些人员和物体有权得到武装冲突国际法规给予平民和民用物体的保护;(4 )故意发动攻击,明知这种攻击将附带造成平民伤亡或破坏民用物体或致使自然环境遭受广泛、长期和严重的破坏,其程度与预期得到的具体和直接的整体军事利益相比显然是过分的;(5 )以任何手段攻击或轰击非军事目标的不设防城镇、村庄、住所或建筑物;(6)杀、 伤已经放下武器或丧失自卫能力并已无条件投降的战斗员;(7)不当使用休战旗、 敌方或联合国旗帜或军事标志和制服,以及《日内瓦公约》所订特殊标志,致使人员死亡或重伤:(8 )占领国将部分本国平民人口间接或直接迁移到其占领的领土,或将被占领领土的全部或部分人口驱逐或迁移到被占领领土内或外的地方;(9)故意指令攻击专用于宗教、教育、艺术、 科学或慈善事业的建筑物、历史纪念物、医院和伤病人员收容所,除非这些地方是军事目标;(10)致使在敌方权力下的人员肢体遭受残伤,或对其进行任何种类的医学或科学实验,而这些实验既不具有医学、牙医学或住院治疗有关人员的理由,也不是为了该人员的利益而进行的,并且导致这些人员死亡或严重危及其健康;(11)以背信弃义的方式杀、伤属于敌国或敌军的人员;(12)宣告决不纳降;(13)摧毁或没收敌方财产,除非是基于战争的必要;(14)宣布取消、停止敌方国民的权利和诉讼权,或在法院中不予执行;(16)抢劫即使是突击攻下的城镇或地方;(17)使用毒物或有毒武器;(18)使用窒息性、有毒或其他气体,以及所有类似的液体、物质或器件;(19)使用在人体内易于膨胀或变扁的子弹,如外壳坚硬而不完全包裹弹芯或外壳经切穿的子弹;(20)违反武装冲突国际法规,使用具有造成过分伤害或不必要痛苦的性质,或基本上为滥杀、滥伤的武器、弹药、装备和作战方法,但这些武器、射弹、装备和作战方法应当已被全面禁止,并已依照第121条和第123条的有关规定以一项修正案的形式列入本规约的一项附件内;(21)损害个人尊严,特别是侮辱性和有辱人格的待遇;(22)强奸、性奴役、强迫卖淫、第7条第2款第6项所界定的强迫怀孕、 强迫绝育或构成严重破坏《日内瓦公约》的任何其他形式的性暴力;(23)将平民或其他被保护人置于某些地点、地区或军事部队,利用其存在使该地点、地区或军事部队免受军事攻击;(24)故意指令攻击依照国际法使用《日内瓦公约》所订特殊标志的建筑物、装备、医疗单位和运输工具及人员;(25)故意以断绝平民粮食作为战争方法,使平民无法取得其生存所必需的物品,包括故意阻碍根据《日内瓦公约》规定提供救济物品;(26)征募不满15岁的儿童加入国家武装部队,或利用他们积极参与敌对行动。第三,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严重违反1949年8月12 日四项《日内瓦公约》共同第三条的行为,即对不实际参加敌对行动的人,包括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部队人员,及因病、伤、拘留或任何其他原因而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实施下列任何一种行为:(1)对生命与人身施以暴力,特别是各种谋杀、残伤肢体、虐待及酷刑;(2)损害个人尊严,特别是侮辱性和有辱人格的待遇;(3)劫持人质;(4)未经具有公认为必需的司法保障的正规组织的法庭宣判,径行判罪和处决。第四,第2款第3项适用于非国际武装冲突,因此不适用于内部动乱和紧张局势,如暴动、孤立和零星的暴力行为或其他性质相同的行为。第五,严重违反国际法既定范围内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法规和惯例的其他行为,即下列任何一种行为。(1 )故意指令攻击平民人口本身或未直接参加敌对行动的个别平民;(2 )故意指令攻击按照国际法使用《日内瓦公约》所订特殊标志的建筑物、装备、医疗单位和运输工具及人员; (3)故意指令攻击依照《联合国宪章》执行的人道主义援助或维持和平行动的所涉人员、设施、物资、单位或车辆,如果这些人员和物体有权得到武装冲突法规给予平民和民用物体的保护;(4 )故意指令攻击专用于宗教、教育、艺术、科学或慈善事业的建筑物、历史纪念物、医院和伤病人员收容所,除非这些地方是军事目标;(5 )抢劫即使是突击攻下的城镇或地方;(6)强奸、性奴役、强迫卖淫、第七条第2款第6 项所界定的强迫怀孕、强迫绝育以及构成严重违反四项《日内瓦公约》共同第三条的任何其他形式的性暴力;(7 )征募不满十五岁的儿童加入武装部队或集团,或利用他们积极参加敌对行动;(8 )基于与冲突有关的理由下令平民人口迁移,但因所涉平民的安全或因迫切的军事理由而有需要的除外;(9)以背信弃义的方式杀、伤属敌方战斗员; (10)宣告决不纳降;(11)致使在冲突另一方权力下的人员肢体遭受残伤,或对其进行任何种类的医学或科学实验,而这些实验既不具有医学、牙医学或住院治疗有关人员的理由,也不是为了该人员的利益而进行的,并且导致这些人员死亡或严重危及其健康;(12)摧毁或没收敌对方的财产,除非是基于冲突的必要。第六,第2款第5项适用于非国际性的武装冲突,因此不适用于内部动乱和紧张局势,如暴动、孤立和零星的暴力行为或其他性质相同的行为。该项规定适用于在一国境内发生的武装冲突,如果政府当局与有组织武装集团之间,或这种集团相互之间长期进行武装冲突。”

种族灭绝罪(种族屠杀罪):
据1948年《日内瓦公约》,种族灭绝罪的定义是:对某一民族、种族或宗教团体进行全部或部分毁灭的行动。但是,在2004年4月19日,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今天拒绝了前南战犯科里斯蒂奇关于种族灭绝罪的上诉,国际法专家认为,此次法庭拒绝科里斯蒂奇的上诉,是将种族灭绝罪的定义扩大,即法庭认为,对某一社区人民的杀戳行为也可以定为种族灭绝罪。

反人类罪:
反人类罪也被称作反人道罪或危害人类罪,是一种能让整个国际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重大国际性犯罪。1920年8月10 日,协约国在签署“对土耳其和约”时首次提出反人类罪这一法律概念。但最早确立这一罪行的国际文件则是《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6条规定:“反人类罪即在战前或战时,对平民施行谋杀、灭绝、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的、种族的或宗教的理由,而为执行或有关本法庭管辖权内之任何犯罪而作出的迫害行为,至于其是否违反犯罪地法律则在所不问。”

破坏和平罪:
1、 根据1949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凡参与规划或实施下列三种罪行的,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类罪的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共谋者,均为战犯。战争犯罪性质,联合国宪章等文件规定,战争犯罪是对全人类的最严重的侵害,是严重的国际犯罪。因而战争犯罪的实质是一种严重的国际罪行。这一罪行不适用法定实效的规定,任何时候国际社会都可以对这一罪行进行惩罚。
2、世界大战于1918年结束以来,1919《凡尔赛和约》规定成立一个特别国际法庭,审判德国皇帝和其他犯有战争罪行的人,但在实际上该法庭并没有发挥审判战犯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鉴于法西斯的残暴,国际联盟除争罪行以外,还决定建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法庭根据宪章进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际审判。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等22名被告及6个犯罪组织进行了审判,经过审判对19名被告判处有罪,并给予了绞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处罚,并确定了纳粹党组织为犯罪组织。
以审判实践来看:首先,它是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战争犯罪的各种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的成功范例。它创始了惩治战犯的各项原则。其次,表明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争犯罪是一种使国际法得到遵守和执行的良好范例,为以后审判战争犯罪积累了经验。其三,它使用战争法中惩治战犯的活动付诸了行动。
从以上三点看,发展了战争法
3、1944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签定的《关于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就主要战犯协定》及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决定对战犯将处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至于惩罚,请参考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但是国际法作为法具有强制性,但是和国内法不同的是,其强制力并非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 W. F. 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至于惩罚,请参考东京审判:

有以下论定:1日军入侵并占领南京是事先预谋的 2:在日军占领后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 3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南京进行了 强奸 抢劫 焚毁房屋等罪行

话说,我也整理的半死了,这么详细的东西也对得起你的30分了.
至于美国法,我不管了,累死了.

Ⅸ 国际条约与行政规章谁的效力高

已经很晚了 睡不着觉 来‘知道’看一看
入正题,行政规章效率高。我国民法通则142条:中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与中国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注意142条中的民事法律
由此可以看行政规章效力高
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Ⅹ 国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2号, 2011年12月3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法》(2014年1月1日施行)
(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
(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
(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39号)
(1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5)《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16)《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7)《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第21号令)
(19)《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83号)
(20)《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二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29号)
(21)《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2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40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气发(2006)199号)
(2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总局令第1号,2005年)
(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0号)
(26)《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
(2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
(2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29)《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30)《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2012年2月14日起施行)
(3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32)《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33)《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34)《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
(35)《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
(3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3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3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39)《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60号)
(4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11件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3号)

热点内容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释 发布:2025-02-08 07:14:26 浏览:93
道德基础测试 发布:2025-02-08 06:53:40 浏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