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明条例
A. 电热水器一定要接地线吗
电热水器一定要接地线原因:
一、国内家用电器安全标准中明确定规定Ⅰ类家电产品:有工作绝缘,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线规定必须接地和接零。
常用电器安全要求共分0类、01类、Ⅰ类、Ⅱ类、Ⅲ类五个大类。
0类:这类电器只靠工作绝缘,使带电部分与外壳隔离,没有接地要求。这类电器主要用于人们接触不到的地方,如荧光灯的整流器等电器。所以这类电器的安全要求不高。
01类:这类电器有工作绝缘,有接地端子可以接地或不接地使用。如用于干燥环境(木质地板的室内)时可以不接地,否则应予接地,如电烙铁等。
Ⅰ类:有工作绝缘,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线规定必须接地和接零。接地线必须使用外表为黄绿双色的铜芯绝缘导线,在器具引出处应有防止松动的夹紧装置,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1Ω。
Ⅱ类:这类电器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没有接地要求。所谓双重绝缘是指除有工作绝缘外,尚有独立的保护绝缘或有效的电器隔离。这类电器的安全程度高,可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器具,如:电推剪、电热梳等。
Ⅲ类:使用安全电压(50V以下)的各种电器,如剃须刀、电热梳、电热毯等电器,在没有安全接地又不干燥绝缘环境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型的产品。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电热水器是国家规定的I类家电产品,其出厂时电路设计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造。所以,按照I类电器安装使用规定有工作绝缘,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线规定必须接地和接零。接地线必须使用外表为黄绿双色的铜芯绝缘导线,在器具引出处应有防止松动的夹紧装置,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1Ω。
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储水式电热水器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时的检查标准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4706.12-20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储水式电热水器的特殊要求》及推荐性国家标准GB/T20289-2006《储水式电热水器》规定的要求,对储水式电热水器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在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对在接地系统异常时提供应急防护措施的Ⅰ类热水器的附加要求、额定容量、加热效率以及标志和说明等1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三、上述规定强制检查的19个项目中其中就有接地措施一项,可见电热水器必须接地的重要性。从强制性国家标准GB4706.12-20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储水式电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规定中可以查到:"电热水器产品的接地端子应有防松措施,不会因为震动或其他原因导致接地端子松开并脱落。"可见规定中对接地端子要求都是如此严格更何况不接接地线是绝对违规的操作。
四、从安全技术角度来讲,电热水器的接地装置很重要,没有接地线,热水器容易漏电,插头上的‘漏电保护’装置也会形同虚设,电热水器使用时又是较潮湿地方,发热管在容器里,如果发热管漏电,就会伤及人体,人体洗澡时电阻值很小,触电机率增大,极易发生触电危险。所以必须接地,接地线是生命线,不能带有侥幸心理。电气安全第一,使用电热水器时一定要看插座是否有接地线。
五、根据室内插座必须安装有接地端的安全规定来看,I类电热水器也是必须要接地的,否则插座的接地端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安全功能与作用。
民用室内插座接地相关安全规定: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4)《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
上述四种相关规定中都有明确接地设计规范及验收标准,违反上述安全规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建筑安全验收环节无法通过。如因民用室内插座无接地线造成的直接损失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综上所述,电热水器这种I类家电产品使用时必须接有接地线。
B. 新劳动法是否规定必须有一金
没有,新的《劳动合同法》相对于《劳动法》,仅增加了在用人单位未交纳的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的条款。
社会保险在《劳动法》中明就确规定必须交纳,我国现在所有企业必须交纳的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养老,和失业三险。后来又增加了工伤保险。
C. 目中明是械字号吗
摘要 械字号是什么?
D. 中国象棋的规则
第一章 行棋规定
第1条 棋盘和棋子
1.1 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应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直线断开处,称为“河界”;河界内应标注“楚河汉界”,两端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标识;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标识。
1.2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子力价值: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等值,车、马、炮称为“强子”;仕(士)、相(象)等值,称为“弱子”。过河兵(卒)价值浮动。
1.3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图1。印刷体棋图规定为: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1.4 标准棋盘每格均应为正方形,每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厘米。
比赛演示用的大棋盘为立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盘和棋子大小,应根据场所相应调整。
1.5 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厘米,大小与棋盘相应配套。棋子面色分红黑两组,字体规范、醒目。
1.6 棋盘和棋子的底色,均应为白色或浅色。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色或深色,四周应留有适当空白面积。
第2条 行棋和吃子
2.1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2 棋子的走法:
帅(将)每着只许走一格,只能在“九宫”内前、后、左、右移动。任何一方走之后,都不准造成帅、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
仕(士)每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格,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着斜走两格,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棋子(无论何方)占一据,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进或退。
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先直(横)的那个交叉点
有棋子(无论何方)占一据,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进或退。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格数,但不可隔子而行。
炮的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何方)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
兵(卒)在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格;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格,但不能后退。
2.3 行棋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即为一着。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点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该点。
第3条 照将、应将、将死、困毙、自杀
3.1 一方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能将其吃掉,称为“将军”,或简称“将”。
3.2 被“将军”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应将”或不“应将”,即被“将死”。
3.3 轮到行棋的一方无子可走,即被“困毙”。
3.4 一方行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或主动送吃帅(将),或在被“将军”时误走它子,没有“应将”,听任对方吃帅(将),均属“自杀”。
第4条 胜、负、和
4.1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4.1.1 帅(将)被“将死”;
4.1.2 被“困毙”;
4.1.3 走棋后(已离手)形成“自杀”,参见3.4款;
4.1.4 形成待判局面,单方“长将”;
4.1.5 形成待判局面,一方违反禁例,应变着而不变;
4.1.6 在规定时限内未走满规定着数或完成对局;
4.1.7 超过了比赛规定的迟到判负时限;
4.1.8 全国比赛一次,省级(含以下)和全国少年赛(含以下)比赛两次违反行棋规定;
4.1.9 两次现未走棋先按钟;
4.1.10 三次“犯规”;
4.1.11 在同一个“自然限着”阶段内,第二次提出“自然限着”和棋,经审核不属实;
4.1.12 宣布认输;
4.1.13 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4.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为和棋:
4.2.1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4.2.2 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简单局势;
4.2.3 棋局出现待判局面,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2.4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回合中(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均未吃过棋子。
第5条 摸子、落子、纠正错误
5.1 摸触己方的哪个棋子,就应走那个棋子,除非所摸触的棋子,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它子。
5.2 摸触对方的棋子,就必须吃掉那个棋子,只有当己方的任何棋子都无法去吃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5.3 先摸触己方棋子,后摸触对方棋子,处理顺序如下:
5.3.2 如前者无法吃掉后者,则必须走动前者;
5.3.3 如前者无法走动,则必须用别的棋子吃掉后者;
5.3.4 如均无法吃掉后者,才可以另行走子。
5.4 先摸触对方棋子,后摸触己方棋子,处理顺序如下:
5.4.1 后者必须吃掉前者;
5.4.2 如后者无法吃掉前者,则必须用别的棋子吃掉前者;
5.4.3 如均无法吃掉前者,则必须走动后者;
5.4.4 后者无法走动,才可以另行走子。
5.5 同时摸触双方棋子,处理顺序同5.4。
5.6 摆止棋子只能在自己行棋的时间内进行,且必须事先中明,否则按摸子论处。如系明显误碰某个棋子,不作摸子论处。
5.7 行棋后(以手离开棋子为准)。只要符合行棋规定,即落子生根,便不得悔棋。如系无意中失手将棋子脱落在棋盘上,可不作落子论处。
5.8 在对局过程中,出现意外错误,无论出自何方,应及时纠止,过时不予受理。
5.8.1 对局中发现先后手颠倒,如在20分钟内发现则换先重赛;否则,视为双方认可,继续比赛,对局结果有效。
5.8.2 如果发现棋子意外挪动至其它点(五个回合内),应恢复到错误前的局面重走。重走时,轮走方可以重新选择走动己方任意棋子。
5.8.3 如果发现有一着棋违反行棋规定,应从发现错误的那一着重走,重走时,轮走方那个已动的棋子,应视为已经摸触,必须按5.1款走棋。
5.9 如发生一方乱碰棋子,应在自己的时限内恢复局面。
5.10 凡走棋并按钟后出现棋子走在两个点之间并且无法辨认位置,由对方指定其中一个点作为落点。
E. 哪些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在法定的个人财产之外,当事人还可以约定个人财产的范围,既可以把属于法定个人财产的部分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也可以把法定的共同财产部分约定为个人财产,约定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的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F. 执法人员穿工作服倒娱乐场所算为法吗
法律没有限定执法人员着装进入娱乐场所属于违法行为,则谈不上违法;但各执法机关会有相应的着装规定与要求,如果规定中明其不充许则属于违规行为。
关于执法人员着装规定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严肃执法人员队容风纪,塑造良好的队伍整体形象,促进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执法人员队容风纪暂行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执法人员着装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1、执法人员工作期间必须着制服,各种标志佩带齐全。
2、执法人员外出执勤和办理执法业务期间,必须戴帽子;在办公场所或到我局内部各单位办理公务期间可以不戴帽子。
3、季节性制服、便服和制服不准混穿,着制服必须穿、系配发的蓝色衬衣、领带。
4、统一换装时间,具体时间由各局属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确定。
5、执法人员到外单位参加涉及执法业务的会议及办理相关公务时必须着制服;办理非执法业务公务期间不得着制服。
6、抽调指挥部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必须着制服,但在办理入户做工作等不便于着制服的工作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着便装。
7、内勤岗位协管员在办公室和协助参与执法工作期间必须着制服;驾驶员岗位协管员可以着便装;食堂协管员或协管员、执法人员在食堂帮助工作期间严禁着制服。
8、怀孕五个月以上无法穿着配发制服的,可以不着制服。
9、严禁着制服进入饭店、发廊、KTV等娱乐休闲场所进行消费、娱乐。
10、办理私人事务时严禁着制服。
本通知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行,请各级各单位认真做好传达、贯彻、落实,抽调到指挥工作人员由派出单位通知,内勤协管员制服不全的要求本人立即购买,不及时购买的将予以待岗或辞退。局党委将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泰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4年2月18日
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本科是什么性质国家承认学历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现在已经不归财大管了,只是还依旧顶着财大的名声。
国家承认学历的,有财大的老教师退休后去那教书,听说学校不好,拿着本子用处不大。
H. 有关甲午战争的起因
甲午战争的起因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此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见解:第一,经济目的说。认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为了确保国外原料基地和市场,进行原始积累而掠夺殖民地。第二,偶发说。如战争是因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之争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促成等说,皆属于此类。第三,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是其既定国策,发动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侵略行动。
经济目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此说并未抓住问题的根本,不能说是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这是显而易见的。偶发说主张者的一个通病,就是醉心于对历史现象的主观分析,可以完全不顾最基本的客观历史事实。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以对外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进入70年代,日本国内大倡“征韩论”。所谓“征韩论”,其实质就是侵略大陆论。
80年代后,日本政府举全力进行大陆作战的准备。山县有朋内阁一成立,便提出“保卫利益线”,成为尔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根据。到1893年,明治天皇批准《战时大本营条例》,标志着日本已完成入侵大陆的战争准备。斋藤圣二曾对甲午战争中最先入朝的日本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的有关文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说,日本派兵入朝的目的,表面上是“保护日本人及公使馆”,而背后的目的是“与清国争夺霸权”,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真实意图”。
实际上,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已经制订了多份陆海军对华作战的具体方案。先前发现并已披露的参谋本部陆军部局长小川又次陆军大佐的《清国征讨方案》,即提出:“于此时,我国断然先发制人。”(注:〔日〕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1期。)几年前,中明教授从福岛县立图书馆“佐藤文库”中又发现参谋本部海军部于1887年制订的6份对华作战的构想方案,并对其中之一的樱井规矩之左右海军少佐《征清方策》进行个案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从日清战争的实际作战过程也能看出,樱井的《征清方案》绝不仅仅是凭空描绘的作战构想,在以后,它被具体化并运用于日清战争的实战之中。”由此不难看出,日本之挑起甲午战争,实是实施其蓄谋已久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一个必然步骤,决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