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防火法律法规
『壹』 每年几月为江西省森林防火宣传月
每年10月为江西省森林防火宣传月。
据《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10月份为全省森林防火宣传月。在此期间,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规范野外用火,远离森林火灾”为主题的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
省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要求,各地要围绕贯彻落实《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这条主线,以强化野外火源管理为重点,将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五个禁止”规定,规范造林“炼山”行为,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
江西省2020年森林防火宣传月主要内容
1、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有关森林防火内容;
2、学习宣传《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2012年修订);
3、学习宣传《江西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赣府厅字〔2019〕90号);
4、学习宣传《江西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 江西省林业局 江西省公安厅 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的通告》;
5、学习宣传全省森林防火“三项行动”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6、学习宣传森林火灾案件、野外违规用火刑罚标准及典型案例;
7、学习宣传安全避险常识。
以上内容参考 江西新闻网-江西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开展
以上内容参考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2020年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方案》的通知
『贰』 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哪年发布
1988年。国务院发布《森林防火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发布了《森林防火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执行。这个条例适用于除城市市区外的一切森林防火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了森林防火工作要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并就森林防火组织、森林火灾的预防、森林火灾的扑救、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以及奖励与处罚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
『叁』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3)中国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森林防火条例》第七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肆』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方针是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防止发生火灾。在面料深加工工艺中是指一种阻止发生火灾的工艺。阻燃剂主要有有机和无机,卤素和非卤。人人都应注意防火,平时多了解火场逃生知识,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也就是消除火灾隐患,预防火灾发生。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应对森林火灾上,却依然未能取得太多进展。
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五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伍』 造成森林火灾,该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1、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2、第五十三条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责令改正并罚款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责任人补种树木。
(5)中国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森林火灾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烧毁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爱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
特别是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如果反复多次遭到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
2、烧毁林下植物资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然而,森林火灾能烧毁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或者由于火干扰后,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
3、危害野生动物
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时甚至直接烧死、烧伤野生动物。由于火灾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坏,我国不少野生动物种类已经灭绝或处于濒危。如野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朱鹭、黄腹角雉、台湾鹇等几十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
4、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测算,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顷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美称。
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的这种功能会显著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因此,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
火烧后的黑色物质(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得下游河流水温升高,千万鱼类容易染病。特别是喜欢在冷水中生存的鱼类,火烧后常常大量死亡。
6、引起空气污染
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另外,森林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陆』 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什么时间发布
2008年12月1日发布。
《森林防火条例》于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08年12月1日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共计六章56条。
修改后的条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法律责任:
一是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森林防火职责的法律责任。
二是明确了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及其他管理相对人违反有关森林防火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是规定了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还可以责令责任人补种树木。
四是为有效遏制和惩处各种违法行为,条例提高了罚款的数额。
(6)中国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的;
(二)未依法编制森林防火规划的;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者应急处置办法的;
(四)未按照规定建设森林防火设施的;
(五)未按照规定落实值班、带班制度的;
(六)发生森林火灾,未及时采取扑救措施或者有关负责人未到森林火灾现场组织处置的;
(七)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的;
(八)编造、传播有关森林火灾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的;
(九)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柒』 国务院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国务院新修订来的《森林防火自条例》是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制定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7)中国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森林防火条例》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捌』 十不准森林防火内容是什么
森林防火“十不准”
一、不准焚烧地边、地堰;
二、不准进入林区放牧、砍柴;
三、不准携带火种进山、进林区;
四、不准上坟烧纸、烧香、燃放鞭炮;
五、不准在树下堆积、焚烧秸秆、树叶;
六、不准在野外吸烟、野炊、烤火;
七、不准擅自进入林区进行挖掘、运输等生产作业;
八、不准擅自在林区进行射击、爆破等易燃作业;
九、不准智障、精神病患者和儿童私自进入林区活动;
十、不准在林区内从事野营、登山、祭祀、庙会等活动时用火。
(8)中国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玖』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具体如下: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2、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3、森林防火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法律依据
《森林防火条例》
第五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第四条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