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定义法规
Ⅰ 口岸是什麼意思谁知道
口岸是指国家设定掌管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交往进出活动的场合。也可以说是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等,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最早的时候对其定义为“对外通商的港埠”。
Ⅱ 什么是自由口岸
自由港的定义
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设在一国国境之内、海关管理关卡以外的允许外国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进出港区的货物免征关税,准许在港区内进行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等业务活动。只有当货物转移到自由港所在国的课税地区时,才需缴纳关税。自由工业区、自由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都具有类似自由港的功能。
自由港的特点
从区域角度来看,自由港的主要开发目标和功能同港口本身的货物集散中心作用紧密相联,一般来讲,自由港应处于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国际航线多、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腹地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
从环境条件来看,自由港不仅要有良好的硬环境,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善,能满足航运业的各种要求,陆上集疏运条件优越,信息现代化程度高,而且要求有良好的软环境,有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并形成法规。要有高的办事效率和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还应有各类适应外向型经济的专门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现今的自由港大多已脱离了传统自由港的形态,其功能不单是纯商业的行为,作业范围逐渐从商品储存和转运,扩展到包括工业、贸易、运输、金融及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目标。
自由港允许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进出。外国商品可在自由港内不付关税进行储存、包装、分拣、加工或销售。外国商品从自由港进入所在国关税区时才纳税。外国船舶进出自由港时,仍须遵守主权国家的有关卫生、移民、治安等政策和法规。
现今的自由港以促进转口贸易及为转口服务的商品储存和简单再加工(包括商品拆装、混合、分类、重新包装)为主要功能,作业范围逐渐从商品储存和转运,扩展到包括工业、贸易、运输、金融及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目标。
自由港又有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之分,前者对外国商品一律免征关税,后者对少数指定商品征税或实施程度不同的贸易管制外,对其他商品免税。
自由港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自由港包括港口及其所在城市地区,这种完整形态的自由港也称自由港市,如香港可称为自由港市。自由港市往往把港口的全部地区都辟为非关税区,外商可自由居留和从事有关业务,所有居民均享受关税优惠。有些自由港只包括港口和所在城市的一部分,不允许外商自由居留。如哥本哈根自由港和汉堡自由港。
Ⅲ 临时开放口岸和国家开放口岸有什么区别,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临时口岸是国家开放口岸的前奏,具备口岸开设条件的需先申请临时口岸,等口岸满足客运或者货运相关指标后才能申请为永久的正式口岸,否则有退出机制。
Ⅳ 铁路口岸与粮食指定口岸的区别
摘要 您好,工作性质不同。
Ⅳ 什么是口岸口岸就是港口吗
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按照出入境的国境的交通方式划分,可将口岸分为港口口岸、陆地口岸和航空口岸。
港口口岸是国家在江河湖海沿岸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船舶往来挂靠的通道。
陆地口岸是国家在陆地上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陆上交通工具停站的通道。
航空口岸是国家在开辟有国际航线的机场上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航空器起降的通道。
所以,口岸相对来说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词语。
而港口的定义是:位于江河湖海沿岸,具有一定的设施和条件,进行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生活物料供应等作业的地方。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Ⅵ 海关和口岸的关系
海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口岸是一个泛指,不是针对于具体的部门或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口岸管理部门有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局等,口岸服务部门有银行、港务局、场站等,进出口企业、货代、报关行等属于口岸应用单位。地方政府下有口岸办予以协调口岸管理事宜,没有实权。一般大的口岸都会由海关。
(6)口岸定义法规扩展阅读:
海关是依据本国(或地区)的法律、行政法规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英语Customs一词,最早是指商人贩运商品途中缴纳的一种地方税捐,带有“买路钱”或港口、市场“通过费”、“使用费”的性质。
全国海关目前共有46个直属海关单位(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41个直属海关,2所海关院校),600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通关监管点近4000个。中国海关现有关员(含海关缉私警察)约5万人。
口岸原意指由国家指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口。现在口岸已不仅是经济贸易往来(即通商)的商埠,还是包括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方面的往来港口。
随着陆、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货物、进出境人员及其行李物品,邮件包裹等,通过铁路和航空直达一国腹地。在开展国际联运、国际航空邮包邮件交换业务以及其他有外贸、边贸的地方,国家也设置了口岸。
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它是一种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
Ⅶ 口岸和海关的区别
口岸是海关是一个派出机构
Ⅷ 商埠和通商口岸的区别
1、主动性不同
商埠是中国人自己开放的国外通商城市。
通商口岸是指西方列强通过战争等方式,强迫清政府开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为的口岸。西方通过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2、目的不同
商埠的开放是为了增加国家经济实力,接受国外倾销商品。
通商口岸的开放是为了国外强制销售自己国家产品。
(8)口岸定义法规扩展阅读:
近代中国的商埠,基本上分两类:
一类是约开商埠,这类商埠是继鸦片战争后外国强迫中国履行不平等条约而开的商埠。这类商埠,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停止开放。
另一类是自开商埠。但这种自开商埠,实际上也是屈从于外国的要求或海关协议的结果。从以上“商埠”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北京条约》中增开的天津为商埠,应是约开商埠。
而《天津条约》开放牛庄、淡水等十处通商口岸,是根据不平等条约开放的,也应是约开商埠。
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处(包括《南京条约》5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10处通商口岸和《北京条约》1处商埠)。
政府在商埠设置税务机关,对合法贸易征收关税。清代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后,曾设立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税关,进行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限定广州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
并对来华贸易的海路外商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鸦片战争后,在东南沿海地区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依据1842年 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先后开放了广州、厦门、上海、宁波和福州。撤废行商制度,制定“协议关”,征收值百抽五的进出口税。
并规定以后税率的变动必须征得通商国家的同意。从此商埠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廉价机制商品,鸦片毒物的倾销市场,以及中国丝茶农副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贩运出国的征集地点。
然而外商并不满足于五口贸易,他们进行的鸦片和商品走私,掠卖人口等活动,也扩展到当时尚未开放的温州、舟山、定海、镇海、汕头、淡水等地。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及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外商乘机夺取了上海海关行政管理。声称“代管”。
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依据1858年 6月间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10月间的《北京条约》的规定,先后开放了潮州、天津、牛庄、芝罘、淡水、台湾、琼州七个沿海口岸和镇江﹑汉口﹑九江﹑南京四个长江口岸。在签订条约时,四个长江沿岸商埠尚在太平天国统治下或受其军队控制的区域,太平天国失败后,才得以真正“开放”。
上述十六个商埠的先后设置,使外国商船不仅扩大了从南到北的中国沿海航行范围,还能驶入长江,取得了内河航行权。外商在各商埠间往来贩运贸易,不但倾销洋货,攫取超额利润,而且开始从内地直接贩运中国土货,享受只要加征2.5%的子口半税。
就不再缴纳内地厘金,常税的优惠特权。同时,上海实行的外国人把持海关的制度,普遍推行到中国通商各口,使得中国商人非但得不到海关的保护,反遭歧视和打击。中国沿海和长江的帆船运输业更受到外国在华航运企业的严重威胁和竞争,从此衰落不振。
1868~1869年间中英修约谈判时,完全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提出新的贪婪要求。甚至新修订的《中英北京条约》和善后章程等,由于没有能充分满足在华英商的愿望而遭到强烈反对。他们指责新约中增开的商埠太少,没有深入到湖南、四川。英政府于1870年7月间宣布不予批准这一条约。
到1875年3月间﹐英使威妥玛借口马嘉理案对清政府进行威胁勒索后﹐《中英烟台会议条款》第三端之一规定: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六处为停泊码头(即准许轮船停泊﹐上下客商货物)
重庆“可由英国派员驻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俟轮船能上驶后再行议办”。宜昌、芜湖、温州、北海都在1877年4月初次第开放,而重庆直到1891年3月才正式开埠。
Ⅸ 通商口岸是什么意思
通商口岸(treaty port),是指西方列强通过战争等方式,强迫清政府开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为的口岸。西方通过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处(包括《南京条约》5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10处通商口岸和《北京条约》1处商埠)。
1842年,南京条约中划定的通商口岸由北至南依次为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加上原来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一共五处。英国也由此逐步打开了中国市场。(5个)
著名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
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牛庄(后改营口),台湾府(台南),潮州(汕头),登州(烟台),淡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10个)
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4日):天津、大沽
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1890年3月31日):重庆
藏印议订附约(1893年12月5日):亚东
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腾越、梧州、三水(三水县江根墟)
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长沙、万县、安庆、惠州、江门
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江孜、噶达克、亚东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8月6日):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11月24日):喀什、库伦(今乌兰巴托)、张家口
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肃州(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古城(奇台)、吐鲁番、科布多、乌里雅苏台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台湾(台南)、淡水(台北)、潮州、琼州、江宁(南京)
续议商务专条(1887年6月26日):龙州、蒙自、蛮耗(今曼耗)
续议商务专条附章(1895年6月21日):思茅、河口
中美通商行船续约(1903年10月8日):奉天(沈阳)、安东(丹东)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通商行船续约(1903年10月8日):长沙、奉天(沈阳)、大东沟(丹东)
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12月22日):菲尼克斯(凤城)、辽阳、新民屯(新民)、铁岭、通江子(通江口)、法库门(法库)、宽城子(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古塔(宁安)、珲春、三姓(依兰)、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1909年9月4日):龙井、局子街(延吉)、头道沟、百草沟
Ⅹ 口岸和海关的联系、区别
海关是依据本国(或地区)的法律、行政法规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
是一个机构
口岸原意指由国家指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口。
是一个地方
海关和口岸都是和对外贸易及交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