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安部新禁止条例
㈠ 公安部“五个严禁”“七个一律”内容有哪些
一、公安部“五个严禁”的具体内容是:
1、严禁利用公安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2、严禁刑讯逼供、非法拘禁、滥用枪支警械。
3、严禁利用“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放纵犯罪嫌疑人。
4、严禁超期羁押和对证人使用任何强制措施。
5、严禁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和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挪用、私分罚没款物。
二、公安部“七个一律"的具体内容:
1、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7、所有陌生人发的红包,一律不点。
(1)2015公安部新禁止条例扩展阅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申和制定以下五个严禁。
一、严禁违规插手工程招标、政府采购、人事安排和案件查办,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严禁近亲属在分管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
三、严禁出差、开展公务活动由企事业单位、个人接待,或者接受下级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安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四、严禁违规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干股;
五、严禁违规相互请托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凡违反上述规定,视情先行采取停止执行职务、调离原岗位、免职、责令辞职等组织措施。查实后依法依纪给予党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㈡ 《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具体是哪七项规定
公安部“五个严禁”的具体内容是:
1、严禁利用公安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2、严禁刑讯逼供、非法拘禁、滥用枪支警械。
3、严禁利用“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放纵犯罪嫌疑人。
4、严禁超期羁押和对证人使用任何强制措施。
5、严禁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和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挪用、私分罚没款物。
(2)2015公安部新禁止条例扩展阅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申和制定以下五个严禁。
一、严禁违规插手工程招标、政府采购、人事安排和案件查办,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严禁近亲属在分管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
三、严禁出差、开展公务活动由企事业单位、个人接待,或者接受下级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安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四、严禁违规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干股;
五、严禁违规相互请托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凡违反上述规定,视情先行采取停止执行职务、调离原岗位、免职、责令辞职等组织措施。查实后依法依纪给予党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㈢ 公安部五条禁令什么含义,警察在工作期间大量喝酒算不算违反此规定
算。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为贯彻。落实依法整治、从严治警方针,维护公安队伍铁的纪律和良好形象,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出台了以枪、酒、车、赌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五条禁令”,自2月1日起施行。
《五条禁令 》
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四、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民警违反上述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对违反上述禁令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本禁令自二〇〇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禁令不一致的,以本禁令为准。
㈣ 公安部六个严禁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
二、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文件。
三、严禁在管辖争议解决前,擅自派警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依法依规进行先期处置的除外。
四、严禁对异地公安机关依法提出且法律手续完备的办案协作请求不予配合、故意阻挠、制造管辖争议、争夺案源战果,或者设置条件、收取费用、推诿拖拉。
五、严禁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异地公安机关提出的办案协作请求信息。
六、严禁未按规定报经批准,佩戴枪支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执行任务。现场紧急情况除外。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一十八条 需要到异地执行传唤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持传唤证、办案协作函件和人民警察证,与协作地公安机关联系,在协作地公安机关的协作下进行传唤。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违法嫌疑人传唤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其住处、单位进行询问。
㈤ 公安部几条禁令几项规定
为严明纪律,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中国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了“五条禁令”。 这“五条禁令”是:
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
四、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㈥ 公安部六个严禁的内容
法律分析:一、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
二、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文件。
三、严禁在管辖争议解决前,擅自派警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依法依规进行先期处置的除外。
四、严禁对异地公安机关依法提出且法律手续完备的办案协作请求不予配合、故意阻挠、制造管辖争议、争夺案源战果,或者设置条件、收取费用、推诿拖拉。
五、严禁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异地公安机关提出的办案协作请求信息。
六、严禁未按规定报经批准,佩戴枪支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执行任务。现场紧急情况除外。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一十八条 需要到异地执行传唤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持传唤证、办案协作函件和人民警察证,与协作地公安机关联系,在协作地公安机关的协作下进行传唤。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违法嫌疑人传唤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其住处、单位进行询问。
㈦ 公安部五条禁令内容
公安部五条禁令
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四、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㈧ 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十不准指什么
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十不准:
一、不准徇私枉法,办人情案,向违法犯罪人员通风报信。
二、不准违反国家规定乱没收、乱罚款,禁止内定和下达罚没款指标。
三、不准乱收费。不准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区、市)政府规定和批准之外另立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准用警察职权代其他部门收费、征税、罚款。
四、不准参与舞厅、歌厅、饭馆、发廊、录像放映点、按摩浴室的经营或者充当保护人,不准在其中占有干股、暗股、明股。
五、不准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讨债、逼债,插手经济纠纷。
六、不准经商办企业,公安干警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不准以警察职权为亲友经商提供任何方便条件。已经开办的公司企业,必须立即与公安业务部门和基层科所队脱钩,不准经营由公安机关监督管理的行业。
七、不准利用职权强行推销社会公共安全产品。
八、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九、不准强买强要、白吃白拿。
十、不准参与、保护、包庇走私活动。
凡违反上述规定之一的,按党纪、政纪、警纪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31号公安部关于废止《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十不准的规定》和《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决定:
经清理,现决定废止1993年9月24日发布实施的《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十不准的规定》(公安部令第14号)和1994年12月25日发布实施的《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9号)。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4月12日
(8)2015公安部新禁止条例扩展阅读:
人民警察的职责与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
(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
(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
(五)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八)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
(十)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
(十一)对被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
(十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十三)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二条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
(二)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
(三)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
(四)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
(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
(六)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
(七)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八)违法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
(九)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十)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
(十一)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
(十二)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㈨ 氧气袋可以带上火车吗
可以。
2015年国家铁路局最新发布的铁路《禁止携带物品目录》中,将“供病人吸氧的袋装医用氧气”排除在外。
由于氧气是助燃剂,属易燃易爆品,多年来一直被禁止携带上火车,这也给一些需要长期吸氧的患者出行带来了麻烦。
此次国家铁路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铁路《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公告,因考虑到一些特殊旅客的需求,专门调整了个别禁止携带物品的范围,如禁止携带的“氧气”就不包括“供病人吸氧的袋装医用氧气”。
以往便携式氧气一般储存在氧气罐里,而罐装氧气是把氧气通过高压压缩存储在气罐里,如遇高温、磕碰导致气罐破裂的话会引起物理性爆炸。而目前医用氧气袋材质是橡皮密封的,柔韧性较好,能携带的氧气量仅2至3升,袋内压力则属于常压,不易发生意外爆炸。
袋装氧气压力很低,从专业角度来说是可以在火车、高铁,甚至飞机上使用的,但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安全。如需携带医用氧气袋乘坐火车,最好选择有食药监准字号、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氧气袋,并避开烟头等明火。而一般医用氧气袋携带氧气量不多,仅供正常吸氧半小时,所以患者最好在疾病发作时使用。
(9)2015公安部新禁止条例扩展阅读:
氧气袋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装氧气的袋子,主要由无毒、无有害化学作用的材料合成。氧气袋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以用于家庭保健,也可以用于医疗单位外出急救输送用。
注意事项
1、充氧时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压力10.6Kpa(约0.1公斤/厘米2)
2、初次使用时应先充入空气,将出气口朝下,边拍边排气,将剩余的隔离剂全部排出。
3、吸氧量大小用夹子调节。压力过低时,应在袋外加压。
4.、氧气袋充氧备用时,请关紧轧头,不要受挤压,不可近火。
5、氧气袋停用时,应避光,避热,避免与尖锐的物和化学物品接触,以及过分挤压。袋内应充存小量空气,以防长期存放时胶布发生粘连。
6、氧气通常呈气态,无色无味,在加压呈液态,或固态,在充氧是应先充入其他气体,如:空气,氮气。出气口朝下方,避免危险爆炸,边拍边排,这样才能把剩余气体完全排除。
网络-氧气袋
㈩ 公安部关于禁止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的规定有哪些
凡是属于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对禁止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有明确的规定,工作中,必须划清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的界限,决不能把经济纠纷当作诈骗等经济犯罪来处理。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问题的处理。对经济纠纷问题,应由有关企事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和人民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不要去干预。更不允许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为名,以收审,扣押人质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经济纠纷问题。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各地公安机关承办经济犯罪案件,必须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要正确区分诈骗,等经济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准确定性。凡属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 如果当事人确属经济纠纷,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投诉。公安机关介入经济纠纷有弊也有利。正确行使权力会迅速有力地解决债务,合同等经济民事纠纷,节省大量司法资源。错误行使权力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阻滞经济的发展进步,还会发生公安民警利用权力进行寻租的行为。因此,公安机关应当正确介入经济纠纷,而不是绝对不得介入经济纠纷。
法律依据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当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查证犯罪与挽回损失并重,严格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