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汽车法规案例分析

汽车法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5-04 14:23:43

『壹』 请法律专业人士帮忙,2个经典案例分析!谢谢

第一题主要从两者的主观要件上分析,非法持有表现为拥有、携带、佩带或者以其他方式公然拥有、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非法私藏表现为私自藏匿枪支、弹药的行为。前者行为是公开的方式,后者行为则是秘密的方式。乙和丙明显是后者,即非法私藏。但是是否够得上犯罪,还要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够得上危害公共安全。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的可能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刘某将机动车辆驾驶到非机动车道已经违反相关的交通管制法律法规了,构成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兜底性条款,一般在法条没有相关规定和特殊规定的情况下使用以免漏掉犯罪行为,这里明显是前罪了

『贰』 汽车保险典型案例分析的介绍

《汽车保险典型案例分析》是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选取了汽车保险原则典型案例、汽车保险合同与条款典型案例、汽车事故现场查勘技巧典型案例、汽车车损(包括汽车正面碰撞、汽车侧面碰撞、汽车追尾碰撞、汽车拖底损坏、汽车倾覆损坏、汽车水灾、汽车火灾、汽车盗抢等)典型案例、其他损失(包括汽车施救、车上货物损坏、第三者财产损坏、汽车事故人伤等)典型案例等予以分析。还编写了“汽车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案例教学方法在汽车保险教学中的应用”两章内容。

『叁』 案例分析1:

1.交通肇事中致人死亡应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定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2.被害人存在过错能否减轻被告人的责任?

3.知情不举能否构成犯罪?

[案情]

被告人肖某系某公司汽车司机,于1994年2月13日19时许酒后驾驶无牌照的小轿车,载着张某、唐某从某市街道行驶在超车时,将在机动车道上停留下来的系鞋带的妇女郑某及其子李某撞倒,致李某死亡、并将郑某带挂于车下。此时肖某将车暂停了一下。被告人张某、唐某发现该车撞人后,有人前来追车,即对肖某说:“有人追来了,快跑。”肖某在明知车底下有人的情况下,又驾车逃跑,将郑某拖拉500米,致郑某颅底骨折、广泛性脑挫裂伤、胸腹重度复合伤、急性创伤性休克而死亡。事后,张某曾两次对唐某说:“撞人的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公安人员第一次讯问张某时,张某说事故发生时自己不知道,直到唐某家门口时才知道。当日公安人员第二次讯问张某时,张某即供述了全案的基本真实。某市人民检察院以肖某犯交通肇事罪恶和故意杀人罪、张某犯包庇罪、唐某犯窝藏罪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原判]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肖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酒后驾驶无牌照的汽车在马路上行使,造成汽车撞死他人的严重后果,情节恶劣,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又在明知他人被撞倒带挂于车底的情况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顾他人死活继续驾驶车将被害人郑某拖拉500余米致郑某死亡,其行为又构成故意杀人罪,手段残忍,情节特别严重。被告人张某在案发后供述了案件的基本事实,并未作虚假证明:被告人唐某未给肖某提供藏匿处所,也未帮助其逃匿,张某、唐某的行为均属于知情不举,尚不构成犯罪。该院依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人规定,判决被告人肖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告被告人张某、唐某无罪。一审宣判后,肖某以不是故意杀人、量刑重为由提起上诉;市人民检察院以张某构成包庇罪、唐某构成窝藏罪为由提出抗诉。

[改判]

二审法院认为,肖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酒后驾驶无牌汽车拉人肇事,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肖某在驾车逃跑时意识到车底下挂着人,但仍不停车,继续驾车逃跑,将被害人郑某拖拉500余米,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导致郑某创伤性休克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肖某所得不是故意杀人的理由不能成立。被告人张某、唐某人行为均属知情不举,不构成犯罪,原审对二人判决并无不当,市人民检察院抗诉意见不予采纳。肖某的犯罪手段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应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害人不应在快车道上停留系鞋带等具体情况,对肖某可不立即执行死刑。该院依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二)项的规定,维持一审判决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肖某有期徒刑六年、宣告张某、唐某无罪的部分;撤销对肖某故意杀人罪的量刑部分;肖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交通肇事罪处刑六年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评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实践中对于具体的交通肇事中致人死亡如何正确定性、量刑常常发生争议,就本案来讲一、二审法院也有不同意见。

一、被告人肖某有行为构成一罪还是数罪,对此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肖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一驾驶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将李某当场撞死,驾车逃逸中又将郑某拖拉500米,致其死亡,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肖某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酒后驾车,将李某当场撞死,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其明知郑某被拖挂车下,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不顾郑某的死活,驾车逃逸,将郑某拖拉500米,致其死亡,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对被告人肖某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以上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从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讲,交通肇事罪是由过失构成,故意杀人罪是由故意构成,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案中被告人肖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后驾车,将李某撞死,肖某对这一结果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因此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之后,肖某在明知郑某被拖挂车下,为逃避制裁,仍不顾他人死活,驾车逃逸,这时肖某的主观心理已发生变化,即由撞死李某时的过失转化为对郑某造成危害结果的放任,结果使郑某被拖拉500米而死亡,肖某对这一死亡结果是持放任心理,也就是一种间接故意,因此这一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对其实行数罪并罚。

本案中如果被告人肖某将郑某撞倒但未拖挂车下。而驾车逃逸,造成郑某死亡,那么肖某的行为仍只构成交通肇事罪。

二、关于本案的量刑相同,一、二审判决被告人肖某交通肇事罪量刑相同,对故意杀人罪的量刑不同。一审判决对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因为被告人肖某杀害郑某的手段残忍、情节特别恶劣;二审判决不但考虑到被告人肖某的犯罪手段、情节、后果,而且考虑到被害人郑某快车道上停留系鞋带,也违反了交通规则这一重要情节,因此对肖某的故意杀人罪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审法院的这一判决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在全面考虑双方的责任、过错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三、一、二审判决张某、唐某不构成犯罪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公诉机关却认为二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对知情不举行为的认识不同。我们认为,张某、唐某知情不举是一种不作为行为,对于不作为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才能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律规定,不作为构成犯罪在客观方面要符合三个条件,即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可以看出,张某、唐某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因此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本案中张某、唐某在事后资助肖某躲避追捕或者在公安机关向其调查取证时做虚假证言以使肖某免受刑罚,则可考虑二人是否构成包庇罪、窝藏罪或者伪证罪。

『肆』 简单的法律案例分析怎么做

1、万华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约7000余元的行为,因为纪某尚不满16周岁,没专有达到盗窃罪属的刑事责任年龄,不构成犯罪。
2、万华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是抢劫行为。但因为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按实足年龄,只有过了14、16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14、16周岁。因此,万华实施抢劫行为时未满14周岁,故不负刑事责任。
3、万华偷开汽车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是交通肇事行为,而不是交通肇事罪。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年满16周岁的,才对交通肇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万华偷开汽车并出卖的行为是盗窃,但因纪某未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万华不负刑事责任。
4、在对万华的处理上,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伍』 汽车保险典型案例分析的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保险原则典型案例分析
1.1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
1.1.1 保险利益原则定义
1.1.2 保险利益构成条件
1.1.3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分析
1.2 最大诚信原则案例
1.2.1 最大诚信原则定义
1.2.2 最大诚信原则内容
1.2.3 最大诚信原则案例分析
1.3 近因原则案例
1.3.1 近因原则定义
1.3.2 近因的判定
1.3.3 近因原则案例分析
1.4 损失补偿原则案例
1.4.1 损失补偿原则定义
1.4.2 损失补偿的方式
1.4.3 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责任的限度
1.4.4 损失补偿原则案例分析
1.5 代位原则案例
1.5.1 代位原则含义
1.5.2 代位追偿
1.5.3 物上代位
1.5.4 代位原则案例分析
1.6 分摊原则案例
1.6.1 分摊原则含义
1.6.2 损失分摊方式
1.6.3 分摊原则案例分析
第2章 汽车保险合同与条款典型案例分析
2.1 汽车保险合同案例
2.1.1 汽车保险合同主体与客体
2.1.2 汽车保险合同内容与形式
2.1.3 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2.1.4 汽车保险合同的变更
2.1.5 汽车保险合同的解除
2.1.6 汽车保险合同的终止
2.1.7 汽车保险合同的履行
2.1.8 汽车保险合同争议的处理
2.1.9 汽车保险合同案例分析
2.2 汽车保险条款案例
2.2.1 汽车保险条款内容构成
2.2.2 交强险的保险责任与责任免除
2.2.3 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2.2.4 机动车损失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2.2.5 车上人员责任险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2.2.6 其他险种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2.2.7 汽车保险条款案例分析
第3章 汽车事故现场查勘技巧典型案例分析
3.1 现场查勘概述
3.1.1 现场查勘的定义
3.1.2 现场查勘的流程
3.2 现场查勘技巧案例
第4章 汽车车损典型案例分析
4.1 汽车正面碰撞案例
4.1.1 汽车正面碰撞的分类
4.1.2 汽车正面碰撞的预防
4.1.3 正面碰撞案例分析
4.2 汽车侧面碰撞案例
4.2.1 汽车侧面碰撞形式
4.2.2 避免侧面碰撞的措施
4.2.3 侧面碰撞案例
4.3 汽车追尾碰撞案例
4.3.1 汽车尾部碰撞形式及预防
4.3.2 汽车尾部碰撞案例
4.4 汽车拖底案例
4.4.1 汽车的拖底及规避
4.4.2 汽车拖底后的处理
4.4.3 汽车拖底的保险责任
4.4.4 汽车拖底案例
4.5 汽车倾覆案例
4.5.1 汽车倾覆概述
4.5.2 汽车倾覆案例
4.6 汽车水灾案例
4.6.1 水淹汽车损坏
4.6.2 水淹高度、水淹时间及对应损失
4.6.3 涉水汽车免责条款
4.6.4 涉水汽车理赔案例
4.7 汽车火灾案例
4.7.1 汽车起火分类
4.7.2 汽车自燃原因分析
4.7.3 汽车火险的查勘
4.7.4 汽车火险案例分析
4.8 汽车盗抢案例
4.8.1 汽车盗抢险条款解读
4.8.2 盗抢理赔案例
第5章 其他损失典型案例分析
5.1 汽车施救案例
5.1.1 常见施救费用分析
5.1.2 常见不合理施救
5.1.3 汽车施救案例分析
5.2 车上货物损坏案例
5.2.1 车上货物损失查勘定损原则
5.2.2 车上货物损坏案例分析
5.3 第三者财产损坏案例
5.3.1 第三者财产分类
5.3.2 第三者财产损失确定
5.3.3 第三者财产损坏案例分析
5.4 汽车事故入伤案例
5.4.1 汽车事故人伤赔偿项目
5.4.2 汽车事故人伤案件调查内容
5.4.3 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5.4.4常见虚假人伤案件特点与识别
5.4.5 汽车事故人伤案例分析
第6章 汽车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关法条
6.1.1 《保险法》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原则
6.1.2 《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的主要规定
6.1.3 我国《保险法》关于保险法律责任的主要规定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法条
6.2.1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6.2.2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车辆和驾驶人的规定
6.2.3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一般规定
6.3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7章 案例教学方法在汽车保险教学中的应用
附录 机动车辆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目录
参考文献
……

『陆』 案例分析——汽车所有权应该归谁啊

1 归刘某。因为所有权也登记为准。
2 对李某构成违约,应该返还10万和承担违约责任。

『柒』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赔偿额度要看你的商业险的保额啊
单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应由车上人员责任险尽进行赔付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事故未确定事故责任比例的 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事故责任比例:

保险车辆方负全部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不超过100%;

保险车辆方负主要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不超过70%;

保险车辆方负同等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不超过50%;

保险车辆方负次要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不超过30%;

保险车辆方无事故责任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开车一定要确保安全 什么事确保安全呢 就是不要出事故就是确保安全 如果出了事故就没确保安全 没确保安全就是你的责任

『捌』 法律法规案例和分析

【案例】某中学高抄一年级2名学生袭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
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解答】不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玖』 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说一个基本点:所谓“保管”的法律特点是:使用权被暂时转移。如果缺乏这一点,由于保管人根本无法使车辆处于可控之下,因此所谓被“保管”状态根本不能成立。所有停车场目前没有听说车主将车辆停入后将车辆使用权交出,未经管理人同意不能将车辆开走的约定。因此,所有“保管”实际上仅仅是一种停车权利。
当然,停车权依据约定也可包含有关安全方面的内容,由此造成相关损失,停车场有责任进行赔偿。但如果没有相关条约约定,则停车场由于提供了停车位的服务,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保管”责任,对于车辆发生意外损失,停车场是没有责任进行赔偿的(除非存在明显过错)。也就是说,停车约定中如果没有包含安全相关内容,则停车场对张某的赔偿责任也是不能成立的。烧了一个轮胎还好说,如果车辆被全烧了呢?停车场是否也照赔不误?这个责任现在实际上已经在社会保险中的“车辆损失险”中所包含了的,一般停车场没有进行相关“保险”的法定责任。
既然如此,对于李某这样没有停车权的人来讲,发生意外后停车场就更没有责任进行赔偿了。
至于车内有贵重物品的说法,就是停车场有赔偿责任的情况下,车主也必须能够举证证明,否则是无法得到支持的。更何况停车场对李某的损失已经无责在先。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向哪里申请 发布:2025-02-07 23:53:51 浏览:236
行政法学综述 发布:2025-02-07 23:31:58 浏览: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会共治 发布:2025-02-07 23:25:06 浏览:441
思想道德文献 发布:2025-02-07 23:19:44 浏览:87
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 发布:2025-02-07 23:07:21 浏览:394
法学考研英语要求 发布:2025-02-07 22:53:53 浏览:308
山东司法厅长原厅长简历 发布:2025-02-07 22:48:32 浏览:643
婚姻法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解除 发布:2025-02-07 22:20:18 浏览:903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财产 发布:2025-02-07 22:12:58 浏览: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07 21:57:19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