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食品安全条例
① 防控非洲猪瘟疫病承诺书怎么写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未经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活动”;第六十七条规定:“禁止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近期,国务院对防控非洲猪瘟作出部署,要求严格按照地方政府规定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地点和方式执行。凡违反上述法规和有关要求规定,导致非洲猪瘟疫病传播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人(单位)已阅并清楚上述内容,现做出以下承诺:
单位食堂和饮食业经营者:确保做到餐厨废弃物不流向
生猪饲养场(户),并按照上述法规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存储、流向和处置。
生猪饲养场(户):保证做到不接收使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
若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法律责任,并接受相关部门依法处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② 1、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由哪些部门负责;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该怎么办
1.第一个问题有点问不合理,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总的来说是国务院管理全部,然后分了很多相关职能部门,国务院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2.我国将进一步强化以食品安全评估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科技建设。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科学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集约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国际化、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网络化、食品安全控制标准化的目标,食品安全由被动应付型转变为主动保障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成为提升食品安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呈现出高科技、便携化的趋势。系统学、毒理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对食品安全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科技方面取得了5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多残留检测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二是有害物限量检测国际标准制定实现历史突破,黄曲霉素成为第一个国际标准。三是实验室能力认证获得了国际认可。四是快速检测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80个技术、25种检测设备投入使用。五是食品安全科技设施和教育得到了加强,食品学院成为许多高校的重点建设院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几年我国食品安全科技面临4个重点任务,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是前处理技术、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和标准物质等;食品溯源和预警技术研究,食品的控制性技术与标准研究。
为应对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以风险评估为核心,评估、检测、监控、预警、控制为一体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成为各国公共安全管理采用的重要模式,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10个食品安全控制科技示范区。
在这次研讨会上,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专家们分析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绝大多数批准使用的添加剂没有国家质量标准,对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很弱;二是餐饮行业在自己制作食品菜肴过程中使用添加剂的情况越来越多,监管困难;三是添加剂风险信息交流不充分导致有限的监管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一方面因为媒体报道导致消费者对违反规定使用但事实上安全风险不高的现象过度恐慌,另一方面生产厂商在食品标签存在误导性宣传,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资源予以澄清。
3.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食品安全标准是指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即“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全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专章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原则、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公布主体、整合现行食品强制性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查和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免费查阅食品安全标准等内容做了具体规定。
4.根据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 《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门今后将不再负责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各监管部门将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分段许可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需到质量监督部门申领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企业要到工商行政部门申领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企业要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申领餐饮服务许可证。
据了解,经营者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项目按照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种类别核定;经营方式按照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三种类别核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5.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试点示范工作。据国家认监委负责人介绍,该试点是我国首个针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试点。该试点旨在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促进乳业振兴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但时有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仍使食品生产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面临严峻挑战。
黑龙江省是我国乳业大省,乳制品生产企业数量约占全国9%,乳制品产量约占全国10%。乳业资源、产业优势和监管基础良好,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全国多加会总店大型乳制品企业在黑龙江省均有奶源基地。
该项试点工作将联合确定试点示范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企业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并向企业提供良好生产规范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诚信体系、食品防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技术和标准支持;在乳业集中区域,由地方政府牵头,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试点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在其他食品生产企业、区域进行推广;联合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部门开展乳制品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工作。
据了解,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MP)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适时出台实施,能够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储运销售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给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打上“食品防护补丁”,建立区域预警、监控、纠正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使乳制品企业预防非传统食品安全危害的水平能够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6.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
1、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二、原辅材料要求:采购或者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三、生产环境条件要求: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到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
四、生产设备、设施、工艺要求: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运输、贮存、包装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六、人员要求:
1、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七、管理要求:
1、企业标准应当备案。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2、建立相关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2)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4)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八、禁止性规定:
1、禁止生产下列食品
(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9)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0)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2、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3、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4、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九、其它要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
7.检验机构承担食品委托检验工作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接受企业委托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把关,承担民事行为责任。二是由于其检验资格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认可的,检验机构必须在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范围内接受委托检验,需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从政府监控角度,检验机构承担的检验工作也是对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因此,国家对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委托检验工作有明确的要求。
8.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加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备案制度】国家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制度。
第三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管理体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所辖区域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过程持续符合我国有关法定要求和相关进口国(地区)的标准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由国家认监委制定、公布。
第二章 备案内容与程序
第六条【备案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未依法经备案的,其产品出口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不予以签发通关证明。
第七条【备案内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书面备案申请,提交下列相关文件和证明性材料,并对其备案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承诺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进口国(地区)要求的自我声明和自查报告;
(三)企业生产条件(厂区平面图、车间平面图)、产品生产加工工艺、关键加工环节等信息、食品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以及企业卫生质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等基本情况;
(四)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的基本情况;
(五)依法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的,提供相关许可证照;
(六)其他通过认证以及企业内部实验室资质等有关情况。
第八条【备案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自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备案之日起5日内,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交的备案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九条【评审规定】直属检验检疫局自受理备案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组成评审组,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交的备案材料的符合性情况进行文件审核。
需要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现场检查验证的,应当在30日内完成。因企业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文件审核和现场检查验证的,延长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时限内。
评审组成员应当2人以上,由主任评审员任组长。从事评审的人员应当经国家认监委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考核合格。
第十条【现场验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现场检查验证:
(一)进口国(地区)有注册要求的;
(二)必须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
(三)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
(四)根据出口食品风险程度和实际工作情况需要实施现场检查验证的。
国家认监委制定、调整并公布必须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范围。
第十一条【备案决定】评审组应当在完成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评审工作5日内,完成评审报告,并提交直属检验检疫局。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备案的决定。符合备案要求的,颁发《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以下简称《备案证明》);不予备案的,应当书面告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并说明理由。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公布依法经备案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名录,并上报国家认监委。
第十二条【备案证明】《备案证明》有效期为3年。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备案证明》有效期的,应当在《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向其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延续备案申请。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对提出延续备案申请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复查,经复查符合备案要求的,予以换发《备案证明》。
第十三条【备案编号规则】直属检验检疫局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编号规则对予以备案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编号管理。
第十四条【备案变更】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营业执照等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重新备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地址搬迁、新建或者改建生产车间、产品加工工艺变更、增加不同类别产品以及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运行情况等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报告,并重新办理相关备案事项。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监管职责】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直属检验检疫局实施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依法对辖区内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备案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国家认监委。
第十七条【监督频次】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根据出口食品风险程度,确定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
对仅通过文件审核予以备案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结合出口食品的抽检情况,在对其备案后6个月内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食品企业年度报告】出口食品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运行及出口食品生产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其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年度报告。
第十九条【档案管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建立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档案和信誉记录,及时汇总信息,审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年度报告,对有不良记录或者存在相关问题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将有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工作情况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相关食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第二十条【出口食品企业报告义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发生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报告,并提交相关材料、原因分析和整改计划。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注销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注销《备案证明》,并予以公布,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一)《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经复查不符合延续备案要求的;
(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依法终止的;
(四)2年内未出口食品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暂停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使用《备案证明》,并予以公布:
(一)出口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存在隐患,不能确保其产品安全卫生的;
(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出口的产品因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被进口国(地区)主管当局通报的;
(三)出口食品经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
(四)不能持续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
(五)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变更或者重新备案事项的。
第二十三条【撤销备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撤销《备案证明》,予以公布,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一)出口食品发生重大安全卫生事故的;
(二)不能持续符合我国法定要求和进口国(地区)标准要求的;
(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备案证明》的;
(四)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五)出租、出借、转让、倒卖、涂改《备案证明》的;
(六)整改后经查不符合要求的;
(七)出口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国家明令禁用物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采用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方法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的。
因前款第(三)项行为被撤销《备案证明》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备案;因其他行为被撤销《备案证明》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备案。
第二十四条【企业处罚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工作人员处罚规定】国家认监委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推荐国外注册规定】进口国(地区)主管当局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有注册要求的,注册的推荐程序和管理规定由国家认监委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除外规定】本规定所称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不包括出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企业。
第二十八条【解释权】本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施行时间】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4月19日公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9.第七十条 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第七十一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置。
10.食品安全法草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从生产和经营两个方面确立了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草案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安全,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该食品、消费者停止使用该食品,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并记录召回情况。
草案规定,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安全,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该食品、消费者停止使用该食品,并记录通知情况。
草案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召回的食品应当采取销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防止该食品再次流入市场。
针对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公布的信息有的不够科版权中国酒业新闻网学、造成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等问题,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草案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消费者恐慌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其他信息,由国务院授权负责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统一发布。
草案规定,国务院授权负责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公布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并对不安全食品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避免引起消费者恐慌。
草案同时规定,本法规定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其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也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公布。
11.由现场总指挥指定,负责观察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状态,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的人员.
1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③ 种植转基因玉米种子违法吗
种植转基因玉米种子是否违法?
中国农业部没有批准种植转基因玉米,所以私下种植就是违法的。
另外,想在黑龙江就有明确说明:《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第108条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违法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停止发放农业补贴,由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责令铲除、销毁;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种子出现纠纷应该怎样处理?
(1)与种子经营者协商;
(2)请求其他人或有关部门(农业局、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调解;
(4)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 克山县发生过什么自然灾害
参考一下
2012年10-12月自然灾害月度公报
来源: 黑龙江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 时间:2013-08-08 00:00:00
灾情概况
10—12月份,我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截止12月31日统计,受灾人口133.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7.719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 43.494千公顷,倒塌房屋59间,损坏房屋2998间,直接经济损失14.79亿元。
灾情评价
10月,全省气温大部地区持平或偏高,降水非常多,给农业、交通带来不利影响。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伊春、黑
河、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部分地区发生低温冷冻灾害。11月,全省气温大部地区持平或偏高,降水偏多,大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偏大。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
大庆、七台河、绥化、黑河部分地区发生低温冷冻和雪灾,尤其是鹤岗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雪。12月,我省气温大部地区偏低,降水偏多,整体气象条件不利于
温室大棚、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但有利于土壤保墒。双鸭山、七台河、农垦宝泉岭管理局部分地区发生雪灾。
2012年10-12月全省灾情统计表
月份
受灾人口(人)
紧急转移安
置人口(人)
农作物受灾
面积(公顷)
农作物绝收
面积(公顷)
倒塌房屋(间)
损坏房屋(间)
直接经济
损失(万元)
合计
1330974
0
577719
43494
59
2998
147855
10月
1076693
544889
41891
122064
11月
240491
28436
503
33
2884
22963
12月
13790
4394
1100
26
114
2828
灾情实录
●10月12日,黑河北安市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受灾人口94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60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
●10月18日,绥化市庆安县、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安达市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受灾人口85622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099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025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733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7330万元。
●10月19日,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克山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8855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968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6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459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459万元。
●10月19日,伊春市嘉荫县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受灾人口3055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40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02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03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030万元。
●10月19日,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克山农场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受灾人口362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03.98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303.98万元。
●10月22日,牡丹江市东安区、爱民区、阳明区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373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31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41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98万元。
●11月11日,鹤岗市市区、萝北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849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96公顷,倒塌房屋33间,损坏房屋2140间,直接经济损失3526.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8万元。
●11月11日,绥化市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肇东市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3847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64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0公顷,损坏房屋513间,直接经济损失5241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682万元。
●11月12日,佳木斯市东风区、汤原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15052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7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616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66万元。
●11月12日,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集贤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1607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07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13公顷,倒塌房屋77间,损坏房屋231间,直接经济损失733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
●11月12日,七台河市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金沙新区、勃利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1402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55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46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13万元。
●11月13日,黑河市孙吴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7800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52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5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50万元。
●11月20日,牡丹江市东宁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5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34.1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
●12月4日,双鸭山市饶河县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54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4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11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00万元。
●12月4日,七台河市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金沙新区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3095人,损坏房屋109间,直接经济损失182万元。
●12月4日,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梧桐河农场、军川农场、新华农场、二九Ο农场遭受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5295人,农作物受
灾面积2053.92公顷,倒塌房屋26间,损坏房屋5间,直接经济损失1745.96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120.15万元。
气候影响评价
10月,全省月平均气温为4.4℃,比历年同期偏高0.3℃,比去年同期偏低2.5℃;降水偏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
多48%,比去年同期偏多3倍以上。9~11日,全省各地大幅降温,大兴安岭、黑河南部、伊春南部、松嫩平原大部48小时降温幅度达8℃以上,出现寒
潮;27~29日,大兴安岭、黑河、伊春、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西部出现寒潮。
11月,降水特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8.3毫米,比常年多186%,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1位,与历年同期相比,除漠河、明水、抚远
县、伊春市五营区偏少外,其它大部地区偏多1~5倍,龙江、汤原县、双鸭山市区、鹤岗市区偏多5倍以上。气温正常,全省平均气温为-7.2℃,比常年高
0.1℃。大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偏多,全省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15.0厘米,比常年偏多7.6厘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3位。全省大部地区最大积雪深
度在1~45厘米,鹤岗市区为53厘米。与历年同期相比,除牡丹江南部、三江平原东部的个别市县、漠河、嘉荫、宾县、伊春市五营区偏少外,其它大部地区均
偏多,其中齐齐哈尔南部的大部市县、哈尔滨的个别市县、三江平原西部的大部市县、孙吴、北安、杜尔伯特、青冈县、绥化市区、大兴安岭新林区偏多10厘米以
上。
12月,全省降水偏多,平均降水量为11.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倍,比去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各地降水量为5~29毫米,其中尚志、虎
林市的降水量为22毫米和29毫米。大部地区比历年同期偏多1成~4倍,比去年同期偏多1成~16倍。全省月平均气温为-21.2℃,比历年同期偏低
4.0℃,比去年同期偏低3.6℃。全省平均气温在-28.2~-14.1℃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漠河、呼玛县偏高1℃;其它大部地区偏低1~8℃。全
省大部地区比去年同期持平或偏低1~7℃。
救灾工作
10月13日是第二十三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女性—抵御灾害的无形力量”。黑龙江省各级减灾委及民政、地震、消
防、国土、气象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紧紧围绕“女性—抵御灾害的无形力量”这一主题,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宣传图板、分发避险知识手册、传单、现场咨询等方
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大大增强了城镇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城镇综合减灾能力。
10月16-17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在汤原县举办了2012年全省灾情核查评估和灾害信息员培训鉴定班,省民政厅副厅长顾乃龙出席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
10月19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在哈尔滨市举办了全省农垦系统灾害信息员培训鉴定班。
10月24-28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副处长丁兆涛、主任科员季林到省农垦系统进行秋季森林草原防火检查。
10月29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主任科员邹平参加了“2012年秋季紧要时期全省森林草原防火电视电话会议”。
10月29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张大伟赴重庆市学习考察防灾减灾、救灾和物资储备库建设等工作。
11月6日-25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组织各市(地)救灾科(处)长,组成五个检查组对全省减灾救灾工作进行互检,并就五项工作进行对标打分,作出总体排名。
11月19日,省民政厅副厅长湛胜田参加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的我省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
11月19日,省民政厅副厅长湛胜田参加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
11月20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主任科员李艳侠、省减灾中心副科长刘成奇参加了民政部在宜昌市召开的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核定会。
11月22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调研员金永立参加了省老促会成员单位会议。
11月30日,省民政厅副厅长湛胜田、救灾救济处、省减灾中心、省仓储中心人员参加了“2012-2013年度全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工作”视频会议。
11月30日-12月2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带领的专家组来我省调研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2-2015年)》和实施省级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的主要进展及救灾工作情况。省民政厅副厅长湛胜田、省纪检委驻民政厅纪检组组长吴小平,救灾
救济处处长张大伟陪同调研,并介绍了我省工作情况。
12月16日-20日,省民政厅副厅长湛胜田、救灾救济处副处长丁兆涛、主任科员邹平参加了省政府消防安全检查组,并对省森工总局及所属部分林业局、大庆市、绥化市及所辖部分县、区进行了消防安全工作检查。
12月17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副处长左欣参加了《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配套文件协调会议。
12月10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向省政府应急办上报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发展报告》。
12月15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向民政部上报了《救灾资金自查报告》。
12月30日,省民政厅、财政厅将国家下拨的2.04亿元救灾资金拨付到全省各地,帮助受灾困难群众解决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问题。
2012年10-12月全省灾情分析
一、灾情分析
10-12月,我省自然灾害主要以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其中低温冷冻灾害在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几项指标均占比较重;雪灾在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等几项指标均占比较重。
二、分灾种灾害情况
(一)低温冷冻
1、受灾区域:哈尔滨市:宾县;伊春市:嘉荫县;绥化市:庆安县、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安达市;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克山农场。
2、受灾情况:10-12月,全省3个市的7个县(市)及1个农场发生了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受灾人口108.1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47.723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42.09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34亿元。
3、典型灾害事件:
10月19日,伊春市嘉荫县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受灾人口3055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40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02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03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030万元。
(二)雪灾
1、受灾区域: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克山县;牡丹江市:市本级、东宁县;佳木斯市:市本级、汤原县;双鸭山市:市本级、集贤县、饶河县;七
台河市:市本级、勃利县;鹤岗市:市本级、萝北县;绥化市: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肇东市;黑河市:孙吴县;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梧桐河农场、军
川农场、新华农场、二九Ο农场。
2、受灾情况:10-12月,全省7个市的13个县(市)以及抚远县发生了雪灾。据统计,受灾人口24.9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996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1.403千公顷,倒塌房屋59间,损坏房屋2998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
3、典型灾害事件:
11月11日19时,鹤岗市东山区、兴安区遭受暴雪袭击,降雪过程持续72小时,累计降水量64毫米,最大积雪深度50厘米。据初步统计,
受灾人口75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96公顷,损坏温室大棚391栋23.5公顷,倒塌房屋33间,损坏房屋263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783万元。
⑤ 2018白酒家庭小作坊生产许可证怎么办
一、申请: 申请人填写申请书,到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窗口或原发证的工商管理部门所在区县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窗口递交下列有关材料:,
二、受理: 各区县分局食药所对申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出具受理决定书。
三、审核: 受理后,各区县分局指派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等要求进行资料和现场审核。
四、审批: 各区县分局依据审核结果作出准予(或不予)延续行政许可的审批决定。
五、换证: 作出准予延续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向申请人重新发放《食品流通服务许可证》。
六、收费标准:不收费。
七、办理期限:
1、收到申请材料后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2、受理后二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经许可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3、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作出准予延续许可决定之日起十日内,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
材料:
1.《食品流通延续许可申请书》;
2.许可证正、副本;
3.经营场所合法使用的有关证明;
4.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5.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
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7.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食品经营设备清单;
8.提供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法规培训证复印件;
9.申请乳制品项目的经营者,还应提交开户行证明和书面声明等;
10.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初中以上学历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
(5)黑龙江食品安全条例扩展阅读:
白酒属于食品的一种,因此安全性是第一位,开小型酒坊就应该严把质量关,因此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国家对食品的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凡是从事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合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开办小型白酒作坊的第一步就是获得食品的生产许可,如果是企业的话,还需要获得企业营业执照才能够进行食品生产.
⑥ 种植转基因玉米种子违法吗
种植转基因玉米种子是否违法?
中国农业部没有批准种植转基因玉米,所以私下种植就是违法的。
另外,想在黑龙江就有明确说明:《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第108条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违法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停止发放农业补贴,由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责令铲除、销毁;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农民如何安全购买?
(1)要到证照齐全的种子部门购买种子,种子买回后要尽早做发芽试验,做到心中有数,发现有异议的马上与种子销售商联系,妥善解决。
(2)查看包装标签是否完整清晰,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还应当加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品种审定编号、引种备案编号。
(3)向经营者索要发票等购种凭据,购种凭据要盖有公章,并要求清楚地点标明购买时间、品种名称、数量、等级、价格等重要信息,不要接受个人签名的字据或收条等。
(4)要妥善保管好发票、信誉卡、种子包装袋和品种说明书等有关证据,一旦出现种子质量问题,要尽快与销售单位交涉并投诉,及时到相关部门申请鉴定,并进行拍照、录像,以防销售单位采取拖、躲等逃避行为错过鉴定期而无法鉴定。
(5)要购买省审定、或国家审定适应区域包括省市的、以及临省审定有备案的主要农作物种子。
种子出现纠纷应该怎样处理?
(1)与种子经营者协商;
(2)请求其他人或有关部门(农业局、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调解;
(3)申请行业或司法鉴定,凭鉴定结果向人民法院起诉;
(4)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⑦ 求2008年1月1日颁布实行的法律
中国法院网讯 2008年1月1日,共55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25部,地方级法规30部。
国家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如下:
发布单位 名称 文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10号
国务院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0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7修订) 国务院令第50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5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512号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修订) 国务院令第513号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国务院令第514号
最高人民法院、澳门特别行政区 最高人民法院、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法释(2007)17号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号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三)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89号
财政部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47号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2007修订) 农业部令第5号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 农业部令第7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
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 交通部令2007年第6号
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交通部令2007年第8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修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1号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3号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4号
地方级的法规、规章如下:
发布单位 名称 文号
北京市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
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94号
天津市 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河北省 河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11号
辽宁省 辽宁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11号
辽宁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12号
吉林省 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93号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号
江苏省 江苏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7号
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9号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装饰装修管理条例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
南京市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59号
南京市非机动车燃油助力车交通管理办法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61号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
苏州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浙江省 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
安徽省 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4号
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2007修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6号
湖南省 湖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8号
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车用乙醇汽油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4号
海南省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2007修正)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
海南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若干规定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
海南省松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规定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
云南省 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
陕西省 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甘肃省 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
编辑:边江
⑧ Q/FLN0001S-2018是国家承认的标准吗
黑龙江省方正县某公司企业标准 Q/FLN0001S-2018《富硒大米》。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中规定:
第十九条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企业标准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负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发生变化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对已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更新,并重新备案。
本标准(Q/FLN0001S-2018)按上述规定业已完成备案并公开发表。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本标准是国家承认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下面是本标准正文开始部分截图,供参考。
⑨ 食品安全法五专是什么
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
“五专”的解释:
1、专店采购,到有资质的专卖店进行采购,索取相应票证备查;
2、专柜存放,将食品添加剂放在指定区域的专柜保存;
3、专人负责,有两名经过培训的厨师共同领取、使用、配制;
4、专用工具,使用经过计量认证的衡器进行定量;
5、专用台账,使用规范的台账,每次使用按照要求逐项登记。
(9)黑龙江食品安全条例扩展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或最大残留量)的监管,这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效。
但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的标示和宣传的监管方面,还存在法规漏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标示食品中没有什么或没有添加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准宣传食品中没有什么或没有添加什么。
这让个别食品企业钻了空子,它们一边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边在食品标签上醒目标识“不加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等字样,大做“没有添加剂”等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