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要求法规
① 车辆限高规定标准
法律分析:车辆限高规定标准: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米;载运集装箱的不超过4.2米;其他载货机动车不超过2.5米;摩托车载货高度不超过1.5米;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的不超过4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机动车载物不得超过机动车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装载长度、宽度不得超出车厢,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米,载运集装箱的车辆不得超过4.2米;
(二)其他载货的机动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
(三)摩托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0.2米。两轮摩托车载物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三轮摩托车载物宽度不得超过车身。
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从车顶起高度不得超过0.5米,从地面起高度不得超过4米。
② 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您好: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乘座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准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汽车;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和长途汽车;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乘座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乘用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征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座位。它可以牵引一辆挂车。商用车辆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包括客车和货车。乘用车不包括在内。车辆分类是各车辆标准体系中的基础内容,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车辆分类方法,相互间既存在交叉引用,又各有侧重和不同,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不同分类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明确具体定义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机动车查验实践中精准运用相关的标准条款,准确核定车辆类型,正确出具查验结论。机动车辆简称“机动车”。由自带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不用轨道,可在陆地上行驶的轮式“车辆”。在中国一般指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车辆,包括汽车、挂车、无轨电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和运输用拖拉机(包括带挂车的轮式拖拉机)以及轮式专用机械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机动车辆由自带动力装置驱动,具有2个或2个以上车轮,不需要架线和轨道,能在道路或非道路地面上行驶,主要用于载运人员、货物或完成某些特种工作要求的“车辆”。按用途分为轿车、客车、载货汽车、专用运输车、牵引车、特种用途车等。汽车是一种快速、机动、舒适、方便的陆路运输工具。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客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 9 座。客车有单层也有双层的,也可牵引一挂车。货车: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均可。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为期七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机动车驾驶人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科目一考试。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7条的规定,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
(2)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3)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4)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得跳车;
(5)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
(6)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③ 我国有哪些关于汽车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汽车的法律法规,从大方向来看,主要有以下法律
1、《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出台的关于指导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的权威行政法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3、《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为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保护机动车维修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4、《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为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5、《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是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
④ 如何检查八项规定车辆管理规定
检查八项规定车辆管理规定如下:
一、严禁公车私驾,公务人员不准以任何理由擅自驾驶公车,不准利用职权向企业和服务对象借用车辆并驾驶,不准将公车交由亲属及非公人员驾驶,不准用公款租用车辆供自己驾驶。
二、严禁公车私用。公务人员,不准将公务用车用于观光、迎亲、旅游、扫墓、接送配偶子女、探亲访友等活动;不准主管部门占用、借用下属单位和管理服务对象的车辆;不准因私借(租)用公车或将公车租赁他人使用。
三、严禁违规驾车。公务人员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酒后驾车;不准无证驾车;不准违规使用套牌和假牌照;不准驾驶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和公务活动中饮酒。
四、严禁公车(款)学l驾。公务人员不准用本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不准用下属单位和管理服务对象的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不准用公款报销个人学习驾驶技术的费用。
五、严禁私车公养。公务人员不准以用私车办公事为由,将私车的各种费用以公款报销;不准在本单位、下属单位及管理服务对象报销私家车的各种费用;不准利用职权人或配偶,子女名义低价购买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单位、管理服务对象的车辆。
六、严禁违规购置公车。不准超编制、超标准购置公务用车;不准以任何理由将公务用车挂靠在个人、下属单位和管理服务对象名下;不准利用职权让下属单位或管理服务对象为主管部门购车,不准高档配置和豪华装修公务用车。
七、严禁公车乱停乱放。不准将公务用车在公共场所乱停乱放;不准将公务用车停放在歌舞厅、洗浴中心、酒吧等娱乐场所;不准将公务用车停放在楼院小区过夜;节假日,双休日和非工作日时间,车辆一律入库封存或定点停放,非因工作需要一律不准私自外出。
八、严禁违规报销费用。不准变相用公款报销因违反交通法规形成的罚款;不准以车辆维修、燃油费名义虚列报支其他费用;不准在下属单位和管理服务对象报销本单位车辆运行费用;不准隐匿和变相处理交通事故。
⑤ 2022年最新审车规定
【法律分析】:最新审车规定:1、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7座以下)享有6年免审政策;2、6-10年的车辆每两年上线检测一次;3、10-15年的车辆,每年上线检测一次;4、15年以上的车辆,每半年上线检验一次;5、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1次;6、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1次。7、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1次,超过4年的半年检1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十三条 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⑥ 车辆三包法规
法律分析:汽车三包政策是零售商业企业对所售商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卖方对买方所购物品负责而采取的在一定限期内的一种信用保证办法。1、换车,同一故障修理超过5次可换车在三包有效期内(三包有效期为2年或5万公里以先到为准),如果汽车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天,或者同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修理累计超过5次,消费者可以换车。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2、退车,发动机换两回仍不正常可退车在三包有效期内,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或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主要
法律依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家用汽车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以下简称三包)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是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的基本要求。鼓励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做出更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严于本规定的三包责任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应当依法履行。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三包责任由销售者依法承担。销售者依照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其他经营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其他经营者追偿。
家用汽车产品经营者之间可以订立合同约定三包责任的承担,但不得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免除本规定所规定的三包责任和质量义务。
⑦ 机动车检测工作依据法律法规及国标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5.1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3、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管理目录(国质检[2005]145号公告) 4、机动车登记规定(修订稿)(公安部令2008第102号) 5、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质检监(2009)121号,替代2006—87号] 6、国质检监(2009)521通知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规范[替代2007第369号]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办理程序[替代2006第378号文]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技术条件[替代2006第379号文]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审查员管理规定[替代2006第380号文]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证书和检验专用章管理规范[国质检监(2009)521] 7、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监管的通知(国质检监联〔2010〕126号),3.20发 8、关于印发《交警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通知2010年201号 关于印发《交警系统落实社会管理创新九项措施任务分解》的通知2010年238号 9、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部令1990第13号) 10、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9第11号
⑧ 车辆管理规定细则
法律分析:第一条 加强公司司机班纪律,确保公司车辆的行车安全,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司机是指为公司领导、各项目公司、各职能部门提供驾驶服务的人员。
第三条 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安全驾车的同时还应遵守本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四条 司机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尽心尽职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第五条 司机应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应随时待命,有特殊情况不能上班者,必须按公司制度请假。接受任务后,应立即到位静候,不得延误。
第六条 司机执行任务时,应根据工作需要听从车辆使用人的安排。车辆使用人开会、谈判、履行公司公务,司机应将车停好在允许停放的位置或停车场、停车库,并在车辆旁或驾驶室等候。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
第一条 为降低行政成本,推进节能减排,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公务用车包括轿车、越野车及多功能乘用车。
第三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和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
第四条 《目录》按照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联合发布的程序产生。《目录》的制订和发布,应当公开、公正、科学、高效,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主管部门组织汽车行业第三方机构的技术经济专家组成《目录》评审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专家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申报企业和车型的技术审查;(二)参与《目录》车型专项核查;(三)与《目录》相关的其他技术支持。
⑨ 15年车辆年检新规2021年新规定是什么
2021年年检新规中,15年以上的车辆,每半年检验一次。
对超过6年不满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检验周期由每年检验1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1次,即私家车10年内仅需上线检测2次,分别是第6年、第8年。
对10年以上的私家车,仍然按照原规定的检验周期执行,即10-15年的车辆,每年检验一次。
关于6年免检的要求
“6年免检”是指符合免检车辆范围的车辆六年内不需要“上线检测“ ,但需每两年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办理免检合格标志业务,申请不通过的要前往车管所办理免检合格标志业务。也就是说免检≠不检,只是不需要开车上线检测。
享受六年免检政策的条件:注册登记6年以内(第2年、第4年);≤9座;非营运(私家车);小微型客车、摩托车。
不享受免检的车型面包车;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车辆;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车辆;车辆自出厂之日起,超过4年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6年内仍按原规定每两年上线检验。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车辆年检
⑩ 关于电动三轮车新交通法规是怎么规定的属于机动车吗
电动三轮车属于机动车,新交通法规的规定如下:
1、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
2、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3、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机动车包括:轮式自行专用机械,指设计行驶速度在10公里/小时以上,装有充气轮胎,可以在道路上自行行驶的专用机械。
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主要是从车辆有没安装动力装置来区分,安装了动力装置即为动力车,不安装动力装置即为非动力车,且不论这种动力来源于燃油、燃气、电力或其他。
机动车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以及部分游乐设施(如电动摄位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脚踏车等)。可分类为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电动车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 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
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