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规定的残值
Ⅰ 一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2400万,使用寿命为5年,税法规定的残值为400万,600万,年折旧额怎么算
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
如残值为400万,则年折旧额=(2400-400)/5=400万/年;
如残值为600万,则年折旧额=(2400-600)/5=360万/年;
Ⅱ 税法中有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残值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的规定:
第五十九条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年第63号)规定:
第三十二条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可以看出新企业所得税法不再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比率做出硬性规定,将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比率确定权交给企业,但是强调一个合理性,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Ⅲ 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多少
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
Ⅳ 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率
按规定,打印机的残值率5% ,折旧年限3年,但不规定使用寿命。
若纯粹按会计法、税法规专定,是不能按属你的算法算的。
正确的方法是:
1、计算出残值=2150*5%=107.5元
2、计算出每期(月)应折旧额=(2150-107.5)/36=56.736111111111
(由于四舍五入的影响,前22个月折旧56.74 ,后14个月折56.73)
Ⅳ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税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不留残值吗
应该不可以,而且得多老旧的东西啊,都没有残值了。
留残值的做法肯定比不留残值要好,一般不留残值的物品,除非是特别老旧或者已经损坏无法再行使用了,否则都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残值的。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还是应该尽量的计算出残值并加以记录。
拓展资料:
残值( salvage value.resial value or scrap value)是指在一项资产使用期满时预计能够回收到的残余价值,也就是在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报废时处置资产所能收取的价款。如果一项资产预期期满后能交换一项新资产,那么其残值就等于预期交换来的资产的价值。
残值是指预计在资产使用寿命的期末处置一项长期资产可能获得的价值。一般残值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常见为3%-5%,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固定资产残值的核算:
固定资产残值通过设置“固定资产清理”对其进行核算。实际收回的残值,借记“原材料”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确定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时,一般先扣除预计残值,然后确定折旧率。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预计残值后,再加上预计清理费用作为应提折旧总额。固定资产未来的残值一般采用预计净残值率数值的办法来确定。
一、房屋折旧的年限:
钢结构:生产用房7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50年,非生产用房80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生产用房5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35年,非生产用房60年;
砖混结构一等:生产用房4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30年,非生产用房50年;
砖混结构二等:生产用房4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30年,非生产用房50年;
砖木结构一等:生产用房3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20年,非生产用房40年;
砖木结构二等:生产用房3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20年,非生产用房40年;
砖木结构三等;生产用房30年,受腐蚀的生产用房20年,非生产用房40年;
简易结构:10年。
Ⅵ "计算设备的变现收益时,是变现收入与账面价值比较,还是变现收入与税法规定的残值比较"
设备的变现收益=设备实际的残值收入-税法规定的残值。
计算设备变现收益有两种情况:
1、有当设备计提完折旧时(即没有提前报废),账面价值=税法规定的残值,此时,变现收益=实际的残值收入-税法规定的残值(账面价值)。
2、而如果设备提前报废了,比如说,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而只用了4年就报废,第4年收到了残值收入。此时,设备的账面价值=原价-累计计提的折旧,就不等于税法规定的残值,此时只能用“变现收益=实际的残值收入-账面价值”这个公式。
拓展资料: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
一、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及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三、会计目标也称作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也称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四、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五、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Ⅶ 税法怎么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及净残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去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去,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取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固定资产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一般在3%~5%之间。
注会
Ⅷ 固定资产残值率在税法上如何规定
您好会计上是靠管理层判断的
税务上:
内资企业统一为5%,外资企业不低于10%(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应当不低于原价的百分之十;需要少留或者不留残值的,须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
两税合一后,新税法没有规定比例,据悉,新的实施细则讨论稿也未提及固定的比例,只是讲“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
不得变更。”
Ⅸ 税法规定的净残值和企业实际净残值
你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同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法》不再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比率作出硬性规定,而是强调合理性,要求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确定净残值。将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权交给企业,并不意味着企业可能不顾实际情况,随意确定净残值,而是要求企业必须尊重固定资产的自身特性和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如果企业出于避税等非合理商业目的将预计净残值定得过低,则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进行调整,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理避税可搜“捷税宝”——税务筹划专家!免费筹划,政府支持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