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众筹法规
❶ 房产众筹一般是怎样运作的
目前市场上的房地产众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投资理财产品型,用房价上涨概念吸引投资者并募集资金投资房地产项目。项目增值则投资者获利,贬值则亏损。
二是营销推广型,将众筹的概念应用在营销活动中,但并不大范围推广。如搜房天下贷和苏州万科合作推出了一套100平方米房源,在网上以54万元的底价起拍,溢价部分则分配给众筹投资人。
三是合作建房型,以“乐居众筹”为代表,先寻找购房群体,后根据客户的购房需求拿地,并通过专业开发商代建直至最终交付使用。
❷ 房地产众筹是否涉嫌非法集资急等回答
背后都是基金公司在运作,打的是法律的擦边球。众筹参与者为了共同持有一处房产而众筹买房并享有房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但是在实践中,众筹参与者并不是为共同直接持有房产而是委托第三方代持房产、代为管理房产、代为处置房,快速收回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且并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而是销售房产份额并快出卖出,快速实现投资回报,因此众筹买房除了市场风险外,最大的风险仍是政策风险。房地产众筹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或涉嫌非法集资,此举可以视为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创新,但也极有可能被监管部门叫停。
❸ 什么是房产众筹
一、什么是众筹买房?
其实简单的来说众筹就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融资活动,大多数是在众筹平台上进行,如果你有一些不错的项目或者想法但是由于个人资金实力有限而不能完成,可以将这个项目发布在众筹平台上筹款,并且在项目成功后会向出资人发放相应的回报。
海口律师网页链接
众筹买房实际就是采用众筹的方式买房产,开发商在众筹平台上发起项目进行融资,然后将筹集到的资金进行开发、房屋购买、装修等行为,获利后,再按照约定的比例将利润返还给众筹者。
一、众筹买房是否可靠呢?
开发商推出众筹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房源,不会大范围的众筹,而且更多是个盘行为。拿出众筹的只是少量,更像是吸引人眼球的噱头。这种众筹的方式在作用上与部分楼盘以五折甚至更低折扣推出一套特价房然后竞拍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他们项目。
并且众筹是靠网络平台进行的,但买房不可能只通过网络,这就限定了众筹买房只是个案,不可能是主流。
三、众筹买房是“非法集资”吗?
很多人把众筹买房归纳为是一种非法资金行为,但是大部分开发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直接获取众筹款,而是以抽奖或者其他的方式将这部分钱返还给部分的参与者作为首付或者房款,从法律上说并不是非法集资的行为,它只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而已。
而所谓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
不过,尽管众筹买房不是非法集资,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众筹买房项目的成败几乎取决于发起人的信用和道德,一旦发起人出现问题,就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投资风险极大,所以大家在投资房地产项目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❹ 众筹到底是骗局还是事实
“筹”很多都是隐藏在真实下的骗局!在我们生活中,“筹”作为大病救助中救人的初衷确实是好的,但是“筹”在法律上的疑问、监管的缺失,审核的缺失、追责的缺失使得它成为了网络诈骗新的温床。
以下事例是对于“筹”美丽面纱下丑恶面貌的揭露!
具体的工作流程:黄牛找到合适的病患,病患提供自己的信息给黄牛,黄牛将信息交给捐头儿,之后由捐头儿进行润色并发布到众筹平台。
比如,一个患者治病需要20万医药费用,捐头儿进行润色之后按照50万发布。众筹成功之后,病患可以得到10万(可能远没有10万)治病的费用,如果有医保或者其他保险还能进行相应报销。黄牛获得人头费或者相应比例分成,而捐头儿到身下的几十万余款。
因此,我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做好足够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筹”真正帮助到有需求的人,而不是让“有心人”钻了空子。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捐款的时候保持理性,不要浪费了自己的爱心。
❺ 物权众筹服务平台合法吗
物权众筹
房地产众筹门槛高、回报高、周期长。
相比较于股权众筹,物权众筹更适合普通个人投资者。
汽车众筹
汽车+互联网的模式,线上众筹,线下卖车,众筹平台、投资者与车商三者的结合。这类投资模式很简单,服务模式趋于完整。项目发起后投资者进行认筹,众筹成功后卖出车辆,超出卖出期限则由车商回购车辆,返还投资者本金。载期限内卖出成功,车商与投资者平分收益,平台向车商收取费用,投资者之间按照比例进行分成。这类物权众筹投资周期短,收益均衡,典型的平台就是“车车车”汽车众筹平台。
但是这类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就是车辆滞销的风险和车辆质量风险,好的平台会与车商签订车辆检测和回购协议,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两点的判断平台的可靠性。
另外,还有畜牧业类的物权众筹,回款周期一般是农副产品的成长期限,这类众筹虽然跟汽车众筹一样门槛低,但是周期较长。
❻ “凑份子”买房 当心“打水漂”
随着“众筹”在各个领域风生水起,汽车、房子这样的大物件,也开始加入到“凑份子”购买的队伍中来。然而,最近记者调查发现,多家房地产众筹平台的网站显示“无法进行访问”或停止更新。
原本火热的房地产众筹,为何悄然退市?业内人士表示,鉴于目前国内对众筹的相关规范尚处真空,不少平台打着众筹的旗号,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投资者的钱为平台置办房产,而投资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物权或产权上的投资回报。投资者更要当心众筹平台卷钱跑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愿望是美好的
凑钱买房等升值
随着新一轮房产调控新政落地,买房子的门槛提高了。
“虽然一直在调控,但房价肯定不会跌。”上班族小李最近寻思着与两位好友“众筹”一套房。“几年后,等我有了购房资格,就把这套房变现卖了,那时肯定已经升值了。”
小李说,他和两个朋友瞄准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售价200万元出头,算上税费每人需拿出约70万元。三人约定,如要出售房子,需在购房后的2年到5年期间内,且至少有两个出资人同意才行。
除了像小李这样熟人“凑份子”买房,不少众筹网站也进军房地产业务。在“无忧我房”的网站上,十多个位于朝阳、海淀、门头沟和石景山等地区的普通住宅项目在融资,该平台通过VR技术提前让投资者看到房屋效果,等房屋众筹建好后再进行分红。
然而,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这个起初盛行于科技文创行业融资的“众筹”方式,在房地产行业蔓延扩散,有点“变了味儿”。
薛洪言介绍,目前国内房产众筹大概有三种模式:一是卖房或预售房的营销模式;二是出让商业地产的收益权经营模式;第三则是将原本不可分割的产权,在持股平台上进行分割出让。
比较典型的案例之一,是2015年碧桂园的上海嘉定项目以“一平方米”作为众筹单位,投资者可购买,在楼盘完成后,就拥有了某一套楼房整体或者部分的权益。之后,投资者可选择众筹权利转为产权、直接拥有该套住房,或是委托开发商卖房后转成收益权。
现实是残酷的
房产众筹被叫停
记者近日尝试打开一家房地产众筹平台的官网,页面却显示“无法访问”。而另一家“拼房网”的首页则好久没有更新了,“火热融资”“转让推荐”“成功案例”等内容板块空无一物。
记者看到,该平台最新的项目更新为2016年8月3日发布的“中粮锦云项目出售公告”。页面信息显示,该项目已于2016年7月31日以450万元出售,总收益率预计为20%左右,一到两个月回款,具体以实际回款时间及金额为准。之后,便没有新的房地产众筹项目上线了。
这与近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对房地产众筹企业下发的“最后通牒”不无关系。11月10日,该协会要求,一个月内深圳房地产众筹完成清理整顿。
早在今年4月,该协会就已发布《关于停止开展房地产众筹业务的通知》,全面叫停房地产众筹,要求正在募集的项目立即停止募集并归还投资人资金;已募集完毕的项目,立即下线并不得继续提供任何服务或收取任何费用。任何企业不得通过更改名称、修改资金用途、转为线下筹集等方式变相继续开展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涉及房地产众筹业务的平台将近10家,在6月底左右,几乎所有的平台已终止上新项目。其中,“爱房筹”已将近5个月没有再上新项目,而“拼房网”则表示“暂时不做了”。
风险是很大的
大额投资需谨慎
那么,“凑份子”买房究竟靠谱吗?为何引发相关部门频频出手?
“这几种类型实际上都背离了众筹的本质。”薛洪言认为,“房地产众筹也好,汽车众筹也罢,其实并不靠谱,以低于市场价值的钱筹集一套房或一辆车,在短暂持有几个月后再卖出,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差价获得收益。有点像之前的1元夺宝,具有一定的博彩性质。”
同时,这种“凑份子”买房的方式也被一些炒房客拿来投机,“蚍蜉撼大树”。在业内人士看来,叫停房地产众筹业务是此前叫停、清查“首付贷”,防止投机性炒房举措的延续。这些房地产众筹平台的项目大多集中在土地资源紧缺、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投资者从短线交易从中获利,哄抬房价,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2-2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❼ 国家对众筹出台了哪些法律法规
国家对众筹出台了以下法律法规:
2014年12月18日:《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平台定义】股权众筹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电子媒介)为股权众筹投融资双方提供信息发布、需求对接、协助资金划转等相关服务的中介机构。
【备案登记】股权众筹平台应当在证券业协会备案登记,并申请成为证券业协会会员。
证券业协会为股权众筹平台办理备案登记不构成对股权众筹平台内控水平、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客户资金安全的保证。
201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是为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是2002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现行版本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
2013年3月15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8年1月21日:《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监管事项补充规定》.
(7)房产众筹法规扩展阅读:
国家对众筹的政策:
1、京沪“互联网+”行动意见涵盖股权众筹;
2、暂停股权众筹企业注册引发巨震;
3.众筹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4.股权众筹信息披露规范初步成型;
5.多地叫停房地产众筹;
6.《“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定性众筹;
7、网络借贷与股权众筹业务被政策隔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炉;
8.捐助型众筹模式受认可;
9.股权众筹整治大幕开启;
10.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限制准入;
参考资料:网络—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