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
⑴ 教育部对辅导员的“三双管理”是指什么
“三双”机制:一是双重身份,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干部。作为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行政管理干部,是学院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双重管理,实行学院、系部双重管理体制。学工部(学生处)负责对辅导员进行宏观指导与绩效考核;系部对辅导员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考核。学工部(学生处)建立辅导员业务档案,将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奖惩等情况及时记载备案,作为评审职称、行政职级晋升和干部任用的考核依据。三是双线晋升,辅导员既可正常参评职称,也可按照《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享受相应待遇。从事辅导员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可享受科员级经济待遇;享受科员级经济待遇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其中有一年为优秀),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其中有一年为优秀),可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其中有一年为优秀),成绩优秀者,可享受副处级经济待遇。
⑵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辅导员主要职责:
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北京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基础知识
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⑶ 大学里面辅导员都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我有两个研讨生同窗毕业以后进高校当辅导员,他们曾经工作一年多了。因而我对辅导员工作还是比拟理解的,我分享一下大学辅导员的权利终究有多大,他们终究是担任什么工作的?
但是这些学生假如在大四毕业的时分不签工作,这肯定会影响到这个学院的就业率。辅导员主要担任这一块,所以辅导员尽可能要和那些不想工作或者目光比拟高的学生停止沟通,给他们引见工作或者想一些其他方法让他们暂时签一个工作。
⑷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待遇如何
一般的二本学校辅导员每个月工资3-4K,211/985学校的4-5K。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工资待遇没有可比性,差距在4-5K左右。
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中的老师。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
为了建设并稳定一支数量庞大的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各高校近几年来纷纷提出各自的方式。
复旦大学1998年成立青年研究中心,鼓励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创新型辅导员”的培养理念,该校《辅导员工作职责条例》中规定,专职辅导员每年至少撰写1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兼职辅导员每2年至少撰写1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在鼓励科研之外,从教育部到高校,组织各种理论培训则成为培养辅导员的常规做法,在激发辅导员本身积极性方面,鼓励科研并提供后续的发展方向显然比培训这种单向式培养模式更具效果。
因为这直接和辅导员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河北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的建立及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
⑸ 北京211类大学学生辅导员待遇如何,如二外、北京工业大学这些学校,日常工作量及内容是什么
北工大的,待遇一般,工资不是很高,3000左右吧,但是分配房子,房子比较便宜。日常工作量比较大,当然也要看你是什么职务,一般的辅导员还好,就是相当于班主任,负责学院一个年级的学生,日常的一些琐碎工作,主要是跟学生打交道,行政工作不是很多。
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中的老师。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
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因原先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包括辅导员)转岗严重,于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担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在仅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⑹ 辅导员的九大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大学辅导员的具体职责
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注意事项:
见到辅导员要认真地打招呼,让辅导员先认识你。大学就是半个社会,跟辅导员处理好关系,对自己未来的路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不要跟高中一样,看到老师就躲躲闪闪哦。认真地目视着对方,跟对方打招呼。
在班上做一个职务。大学里的班长和学习委员,是有很多机会和辅导员相处的,所以,在大学里,一定要竞选一个职务,给自己增加机会。
⑺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民主法制、人文素养)学校规范教育(校规校纪律等)。
2、负责班级管理管理,处理好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办理的事务。
3、负责信息管理,其内容如学生各类个人信息汇总,为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库,包括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诚信信息、生涯规划信息。
4、提供辅导咨询服务,与导师、校医院、心理、职业指导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情况下,主动沟通,从大一年级就建立一定的职责体系。
(7)北京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因原先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包括辅导员)转岗严重。
于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担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在仅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1987年,也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
⑻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辅导员主要职责:
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6、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7、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8、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8)北京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1、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2、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3、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4、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5、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